全球依赖美国技术,但实体名单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不能依赖别人,要发展就必须自研!
什么叫全球产业链?就是地球这一边造的零件运到地球另一边去生产组装,另一边的技术使用到这一边的产品,这边造的东西卖到地球的那一边去,全球共赢共享,共同发展地球 科技 …
原本好端端的,这个“平衡”被打破了,零件断了制造,产品自然断了生产…
据悉,连美国本土位于肯德基州的福特 汽车 组装厂也因为芯片短缺被迫停产。而美方对芯片的禁令,目前已经造成了自身1700亿美元的损失折合人民币约1.09万亿元,就不知道是否会考虑取消芯片方面的所谓实体名单…
正如华为任老所言【 实体清单对美国的损害真真实实比华为大。 】
汽车 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出行工具,不论上班还是经商,运输货物或者 旅游 出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平台,可想而知要是没有高效的出行速度简直回到“石器时代”。
为何一颗小小的芯片短缺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波动? 科技 时代给生活带来便利,而便利是基于技术研发得来,技术又是基于电子产品实现,其核心就是搭载软件系统的硬件芯片!
由于疫情影响,促使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进而带动了芯片订单大量增加,使得芯片制造业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而芯片代工领域里的厂家屈指可数,台积电和三星是目前独有的两家能生产出5nm工艺制程的厂家,全世界旗舰手机搭载的5nm高端芯片就够他们忙了,据悉两家代工厂几乎垄断着全球接近7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产能排得满满的!
对于芯片制造中14nm已经可以满足目前大部分芯片的性能需求。而中芯国际已完成14nm工艺量产,承接了 汽车 和家电芯片的制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承担了“干粗活”工艺制程的中兴国际被列入实体名单后也就意味着暂时不能造芯,相应的市场没有了持续供应,在库存消耗完后自然就出现空缺——全球 汽车 齐断芯,造车跟着停一停!
一停下就意味着经济损失,而对于 汽车 停产的问题, 汽车 制造业本身拥有大量的就业岗位,不仅生产,还有销售,维护,维修等等相关的一系列职业人员,受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这正是连锁反应,据了解不仅福特,大众、奥迪、本田、通用等车企巨头纷纷宣布,因芯片短缺不得不调整现有的生产计划。
并且根据芯片制造业内部人士透露【芯片的供货周期一般在8到12个月,若按照周期推测,芯片供货不足的状况将至少持续到今年一季度才会有所缓解。】
芯片慌,就如:拆东墙补西墙,补了西墙东墙又多了个窟窿…【 全球半导体短缺打击了全球 汽车 制造商,这也可能打乱智能手机芯片的订单。 】
据悉【全球范围内的 汽车 芯片短缺将造成200万至450万辆 汽车 产量的损失,相当于近十年以来全球 汽车 年产量的近5%,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禁令使得华为以及其他企业订单大大减少,同时给欧洲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不丢失中国市场,因此欧盟17国联盟【…加大投资1,4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是11500亿人民币自主发展半导体行业,意在绕开美国技术限制…】
所以受到缺芯灾难的影响不仅是华为手机,如今全世界跟着“遭殃”!
【 加快芯片自产进程,国产制造将争取实现12nm制程生产线的投入,并定下了2025年实现70%的自给率。 】
来自快 科技 消息:中芯国际12nm工艺制程已开始客户导入。相对于14nm工艺,12nm工艺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并且蒋尚义博士的加入和梁孟松博士团队的攻克下,中芯国际的下一代工艺研发也已稳步开展,或将进入7nm工艺阶段…
另外上海华虹集团日前透露其14nm FinFET工艺也全线贯通,良率已达25%。
发力国产半导体工艺制程的华虹集团在技术研发上获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其28纳米工艺已实现量产,并在更先进的工艺研发上积极进军。华虹作为一家有实力的芯片制造厂,拥有自身特色工艺制造,在产能规模、营运效率方面做到了连续9年实现盈利。技术上的不断开拓更是成为 业界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建设并投产运营两条12英寸生产线的企业!
高端芯片的攻克也是从低端从中端一步一脚印深入 探索 获得。从粗活到细活,国产半导体工艺即使目前只是生产二线芯片,但从全球芯片紧缺的情况来看,全球合作生产的运作里,哪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扣的,不停则已,一停就全卡,世界需要中国制造,既然已经有“卡脖子”的情况了,禁令是否会停下谁也不能保证, 发力“中国自造”才是最强的可靠!
2023年量产。
6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温晓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产14nm芯片明年年底可以的实现量产,国产芯片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刻。
14nm生产线在半导体行业中非常关键,数据显示,14nm及以上制程可以满足目前70%半导体制造工艺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研台式电脑CPU就是基于14nm工艺。而且,相关部门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是2025年实现70%芯片自给自足。
光刻机特点
严格地说并没有所谓的几纳米几纳米光刻机,这种说法一般来说只是代表这种光刻机可以实现几纳米工艺。其实中高端光刻机主要分2种,DUV光刻机和EUV光刻机。
那么光源作为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其波长也在不断缩小。从436nm、365nm的近紫外光,到248nm、193nm的深紫外光,也就是DUV光刻机使用的光源,发展到现在,最先进的EUV光刻机采用的已经是13.5nm极紫外光。
据了解,14纳米及14纳米以上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可满足70%的市场需求。我国在2021年实现并初步完成了28纳米芯片的自主化生产。没过多久,业界便传来14纳米芯片将在2022年年底实现量产的消息。
我是柏柏说 科技 ,资深半导体 科技 爱好者。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国产半导体将在2022年年底实现14纳米芯片的自主化量产。
老规矩,开门见山。2021年6月23日,环球网消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温晓君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国将在2022年底完成14纳米制程的攻坚,完成14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 ”。
在这里穿插一点: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拦我国芯片制程的发展,ASML近期提高了自家中端光刻机的售价。讽刺的是,ASML刚对自家的中低端光刻机降价,紧接着又对自家的中端光刻机提价,其意图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我国近些年来对半导体行业的大力扶持,国产半导体厂商在芯片代工、集成电路领域中的突破。早先业界人士预测, 28纳米将是国产芯片代工行业的制程新起点,28纳米与14纳米制程预计在2021年、2022年实现。
事实上,我国的确在2021年实现了28纳米制程的突破,如今业界有关于14纳米制程的预测,也得到了温晓君的确定。种种迹象表明,国产14纳米芯片真的要来了。我国破冰14纳米制程,将给国产半导体行业带来哪些改观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目前半导体市场的趋势。虽说比起7纳米、5纳米制程,14纳米制程比较落后。但在硅基半导体市场中, 14纳米、28纳米制程依旧是主流。 目前 14纳米及14纳米以上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占据整个半导体市场的70%。 毕竟智能 汽车 、智能家居等中低端半导体制程芯片占据了大部分的芯片市场。
即便不谈14纳米制程的半导体芯片,单是我国在今年掌握的28纳米制程芯片便占据了近半的芯片市场,28纳米制程也被业界称为“黄金线”制程。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的中低端5G芯片,其采用的工艺大多都是14纳米、12纳米。补充一点,12纳米与14纳米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类似于台积电的5纳米与4纳米之间的区别,只是在工艺上,晶体管排序上做出了优化。即12纳米是14纳米制程的改进版,其设备并未做出太大改变。
也就是说,华为的5G麒麟中低端处理器芯片,有望在明年实现量产。尽管不能解决华为在高端制程领域中的“芯”疾,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华为在中低端消费者领域中的压力。不只是华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领域,在PC端市场中,以龙芯、飞腾为代表的PC端市场,也会因此受益。
例如龙芯采用自研指令集架构“loong Arch”制成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14纳米制程足够满足国内大多数PC端厂商的需求。而且不同于手机处理器这种高精密芯片,PC端芯片对于制程的要求要缓和一些。也就是说,,由14纳米、12纳米代工制成的PC端芯片,可以满足大多数的日常工作需要。
温晓君介绍,目前我们在14纳米制程上已经攻克了大多数的难题,刻蚀机、薄膜沉积等关键技术设备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已投入供应链使用。此外,有关封装集成技术方面的突破,我国实现了全面量产。光刻胶、抛光剂等上百种材料也进入了批量销售。以上成果可以助力我国摆脱国外技术限制,实现国产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覆盖。
我国成功攻坚14纳米项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抗国外半导体行业的打压。虽说我们与国外先进半导体制程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自己在半导体领域中不会被主流技术落下。因为在确保市场营收的基础上进军高端技术行业,显然是更好地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