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白带效应。
用氮化硅作阻挡层生长氧化层,在这种情况下,氮化硅边缘下面的硅表面会形成一层热生长的氮氧化物,氮化硅与高温的湿氧气氛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扩散到硅/二氧化硅界面并在那里分解,从而导致白带的形成,这姓氮化物在硅片的表面看起来像是一条绕在有源区边缘的白带,这一缺陷导致有源区内后续生长点的热氧化层(如栅氧)的击穿电压降低,
不知道怎么读,我们都直接叫白带效应
现在有STI(shadow trench isolation)浅槽隔离技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希望可以帮助你
采用浅沟槽隔离代替了以前的LOCOS局部隔离。外延双井工艺代替单井工艺。
逆向掺杂和环绕掺杂代替了均匀掺杂。
铜互联代替了铝线互联。
硅化物自对准结构。
对NMOS、PMOS分别采用N+,P+硅栅。
浅沟槽隔离就是为了克服LOCOS隔离的一些缺点,譬如:形成的鸟嘴使有源区面积减小,厚的场氧化层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影响了集成度,且高温氧化会造成硅片损伤和变形。浅沟槽隔离占用的面积小,有利于提高集成度。他减少了高温过程,对硅片有好处。
双阱工艺有利于改善CMOS集成电路的性能,提高可靠性。
逆向掺杂有利于降低表面电场,提高反型载流子的迁移率。
分别采用N+、P+主要是希望在CMOS电路中希望NMOS、PMOS性能对称,有利于获得最佳电路性能。
采用铜互联将减小很多工艺步骤,缩短加工周期,降低工艺成本,采用铜互联的总成本可以比铝线互联减小20%-30%。铜的电阻率比铝低很多,可靠性比铝高,特别是迁移率比铝高了一个数量级。缺点就是铜易于扩散到硅中,会影响器件的性能,铜还会对加工设备造成污染。
以上不够全面,希望对你有一些用处。O(∩_∩)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