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对于富士康来讲,此前的投资经历整体是属于CVC1.0时代,以及部分2.0时代下的战利品,而此次豪掷超百亿投资GP,也标志着其进入LP化的3.0时代。
作者丨深深
日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路资本”)签订了《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其中工业富联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兴微基金”或“合伙企业”) 基金份额 98 亿元,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豪掷超百亿狂砸智能制造?
公告显示,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募资总规模为98.01亿元,拟通过 投资高端精密制造产业项目 ,实现投资收益。其中智路资本为兴微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同时也是兴微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负责调查、分析及评估本合伙企业的投资机会、设计交易结构并进行相关谈判,负责监督投资项目的实施、对被投资公司进行监控、管理、在被投资公司中代表本合伙企业行使投票权、对投资项目的处置和退出提出建议,并代表本合伙企业签署和交付相关文件。
此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年底出资22.2亿元,投资晟丰(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样是智路资本旗下基金,除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外,该基金的LP还包括东莞 科技 创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据介绍,该基金主要是投资于广大融智(广东)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通过广大融智集团对高端精密制造产业项目进行投资。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的2笔出资主要聚焦的领域是在智能制造、高端精密制造等领域。 而在做LP之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直投的形式对智能制造领域多次布局, 包括2021年9月,出资975万美元参投思灵机器人,2020年4月出资2.5亿元投资凌云。
3月29日,智路资本与澳门投资者联合发起申请的QFLP试点成功获批,据悉,该项目是首只投向合作区高 科技 半导体项目的澳资QFLP基金,规模30亿元,主要专注于全球领先的芯片及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光纤传输等相关高速高带宽互联应用和数据处理等领域。
根据公开信息来看,除了富士康工业互联以外, 智路资本合作的LP还包括摩勤智能、金山 科技 、OPPO等知名产业资本, 此外,还有成都高投、中建投资本等机构LP。而此次富士康工业互联的加入,对于智路资本来讲,又多了一个产业LP的加持, 对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富士康来讲,二度选择,也意味着其对自己投资逻辑的再度验证——追逐未来 科技 与智能制造上下游。
富士康逐步开启股权投资布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多是手机代工厂的代名词,实际上,富士康早已开启了自己的资本布局。
早在2007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就作为基石投资者,以2.716亿港元认购彼时在香港挂牌上市的阿里巴巴2.9%的股份,每股价格为13.5港元。随后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退市,并于2014年登陆纽交所, 富士康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便一路水涨船高,最终通过2次抛售股票获利数十亿。
此后又多次与阿里联手,尤其是在投资策略上, 双方的投资标的有着多次重合,包括旷视 科技 、小鹏 汽车 、百世物流等企业。
富士康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大力布局,可以追溯到2014年,而当前其已涵盖消费性电子产品、云端网络产品、电脑终端产品、元器件及其他等四大领域。 富士康通过投资并购已将宁德时代、优纳 科技 、摩拜单车等企业收入囊下。
在直接投资上,富士康表现非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投资近百家 科技 、智能硬件等企业。 而在股权投资领域,富士康同样采用 科技 与智能制造业上下游的投资逻辑不断布局。
具体来看,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做LP以外, 富士康旗下另外两个出资主体已完成对深创投、中信资本旗下基金的投资。
其中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15日对深创投旗下广东鸿富星河红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进行出资。该基金的投资领域涵盖消费电子、半导体、通讯信息、云计算等符合中国产业整合和升级趋势的投资项目。投资企业包括深圳市优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佰维存储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富智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则于2016年出资1311.73万人民币,参投中信资本旗下深圳市奥视嘉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整体来看,富士康及其旗下或者关联公司在此前做LP的频次和出资规模并不多。但进入2021年底,工业富联的首次出资和3月份的二次出资已超120亿,两次出资的间隔时间也只有3个多月, 整体出资呈现出大规模且相对活跃的特点。投资逻辑方面则呈现出与集团以往的投资策略基本保持一致,可谓十分聚焦。
开启CVC3.0时代--LP化
对于富士康来讲,此前的投资经历整体是属于CVC1.0时代,以及部分2.0时代下的战利品, 而此次豪掷超百亿投资GP,也标志着其进入LP化的3.0时代。
其实不仅仅是富士康,当前,以“LP化”为标志,中国CVC投资进入3.0时代,且逐渐成为更多上市公司的首选,甚至越过1.0和2.0,直奔3.0时代。
截至3月30日,根据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公告披露,本月上市公司共有60笔出资,出资金额达269.5亿元,出资额环比上月增长66%。
据FOFWEEKLY此前统计,完成“LP化”进程的CVC的竞争势能和实际投资效果明显好于未“LP化”的CVC们。
在当前一级市场的资本供给环境中,产业资本是除政府、国资之外,最大的资本供给端。但由于产业资本背后产业规模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发展策略的不同,呈现出零散、长尾的态势。
因此,目前“LP化”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预估比例不超过20%。未来发展空间巨大,CVC间的合作模式也将更为紧密、多元, 具体如下:
1、新经济CVC和传统经济CVC之间的合作
比如作为传统CVC代表的新希望集团,不但直接投资了作为新经济CVC代表的腾讯,还和腾讯一起作为LP,共同投资了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以及真格基金等GP。
2、已经“LP化”的CVC和仍在“GP化”的CVC之间的合作
已经“LP化”的建发新兴,投资了CVC的GP机构君联资本;已经“LP化”的北汽投资了首创创投;已经“LP化”的日照钢铁投资了复星等。
3、国内外CVC之间的合作
通过作为LP共同投资GP这样的模式开启合作。比如国内的爱尔眼科集团和法国眼视光巨头依视路,作为LP共同投资了国内垂直于视觉科学的基金睿盟希资本;国内的七彩化学和百年化工巨头巴斯夫作为LP共同投资了国内垂直于化工领域的基金川流投资等。
如今,随着国内CVC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中国CVC的“LP化”进程也开始明显提速。 未来,在市场需求和实践验证,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的不断推进,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流入一级市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时间 : 2022-01-11 09:05:09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1月10日,2022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指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4K电视产量,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5G基站数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接下来将聚焦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目标,把稳住工业增长摆在最重要最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约9000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抓手,广东全力推动工业稳增长。
去年,“制造业投资十条”等政策陆续出台,狠抓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广东推动约9000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广东完善制造业重大项目“一库多群”,突出做好对32个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揭阳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惠州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湛江巴斯夫石化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推动“小升规”。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现申报程序“零跑腿”,及时兑现奖励。去年全年,广东推进超5000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
企业梯度培育卓有成效。我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310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34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16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类市场主体近1400万户,占比超全国1/10。
总体来看,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行业分布集中、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成长性好等特点。九成以上企业分布在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去年,广东总共推动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按照规划,广东2022年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抓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等落地见效,力争为3.5万家次企业(项目)新增融资支持7000亿元。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家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大力推进“广东强芯”工程。广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和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
去年11月,全国批准建设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落户深圳。至此,我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家,数量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此外,新增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居全国前列。
培育壮大重点软件企业,18家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一百家企业,持续扩大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覆盖面,预计帮助软件企业减免税收超过300亿元。
加快谋划培育产业人才。深入开展省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释放1.23万岗位,对接高端人才数量达5.4万,精准定向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1374名。
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培育首批19个特色产业园,建成95个省产业园,省产业园累计落户工业企业8300家,投产企业6300家,贡献了粤东西北地区四成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
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作为制造大省,广东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
2021年,广东省印发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建设4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出台并正式实施《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引进培育510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累计推动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新建5G基站4.67万座,累计建成17万座,约占全国1/8,实现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主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八成以上乡级行政区主要区域5G基本覆盖。全省光纤接入用户超4000万户,100M以上光纤用户占比近94%。
大力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建设全国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超视堺10.5代线、乐金8.5代OLED面板线等重大项目陆续达产。彩色电视机产量、高世代线面板月产能、4K电视用户数、4K电视频道数等均居全国第一。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广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个先导区(广州、深圳)的省份。我省11个项目成功获评国家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
相关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