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芯中军是谁

军+芯中军是谁,第1张

中国芯的九大领军人物

1、王芹生:打造“国家队”

王芹生作为“八五”、“九五”、“十五”集成电路CAD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稳定、培养和壮大我国ICCAD软件队伍,保证ICCAD攻关成果免于流失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集成电路品种开发和应用项目(47个专题),如我国第一台高档位八位单片机、第一块智能卡(CPU)芯片及系列产品等,主持开发了具有市场引导性的产品。

2、王国平:书写“再造”篇章

王国平,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带领一个面临严重危机的中国最大的民族微电子企业,神话般地卸掉巨额亏损包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挺立在国内消费类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企业的首位。

肩负着“让华润芯进入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的崇高使命,向着2010年营业额50亿元的目标,在6英寸线奠基喧天的爆竹声中,王国平和他的同事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3、王新潮:十年磨一剑

1997年,王新潮以TO-92管为突破口,推出长江牌元器件,销售给国内家电制造商,从而为长电带来了品牌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2000年开始,王新潮吸引3250万元私人资本和4500万元法人资本,用于长电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就在当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成功,并进入上市辅导期。2002年,长电科技形成了年产100亿只分立器件、10亿块集成电路的能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长电科技也连续2年利税突破1亿元大关。

4、邓中翰:“中国创造”之星

要将“中国制造”推进到“中国创造”,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旅美华人学子中享有声誉的邓中翰是这个观点的积极倡导者。

邓中翰致力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五年来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中国芯”五代数字多媒体芯片。产品被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成功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达40%以上),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目前已突破1000万枚。

5、石明达:执著的变革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半导体制造逐渐形成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时任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石明达与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达成合资协议,投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目前,南通富士通已经形成年IC封装能力15亿块、成品测试能力10亿块、芯片测试能力5万块,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中产品品种最全、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

6、刘幼海:创造利润奇迹

1995年从硅谷回到祖国的刘幼海,担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市场副总裁。上任第一年,先进半导体的产量激增96%,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赢利年。

2000年,刘幼海正式接任先进半导体总裁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先进半导体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2001年,正赶上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回落,行业水平下滑35%,但刘幼海的先进半导体的利润超过1.3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企业的规模和产量由2000年的2亿美元投资,增加到2002年的10亿美元。2000年,先进半导体的5英寸和6英寸生产线的产能是月产3.5万片芯片,截至目前,已上升到月产8万片。

正是在先进半导体的利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刘幼海又说服董事会同意投资6.87亿元,投建一条8英寸、0.25微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为月产3万片。先进半导体成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之一。

7、陈向东:民营资本造“芯”

1997年,陈向东创办了杭州士兰微电子。他认为士兰在起步阶段应将产品和市场定位于民用消费集成电路中低档产品。这一策略为士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2002年,士兰及下属友旺公司全年销售达到5.2亿元,集成电路总产量超过4亿只。

在积累一定的资金与人才后,陈向东开始带领士兰向高端领域进军,在10M/100M以太网卡电路、CD数字伺服和解码纠错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IC卡芯片等项目上投入研发资金。同时,陈向东在2001年决定创建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2003年芯片生产线投产,同年第三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8、张汝京:梦圆“中国芯”

2003年8月,张汝京博士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了中国第一家8英寸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两条大规模的8英寸生产线都已进入量产,每月总产能近6万片,工艺技术达到0.18微米及以下水平。

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领导下,积极同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厂商结成不同形式的联盟,已经同日本的东芝、富士通、尔必达,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比利时的IMEC,德国的英飞凌以及美国的MOSYs等众多一流的半导体公司与研究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策略联盟关系,在诸方面创造互惠互赢的合作机会。

9、魏少军:新模式开拓者

魏少军按照建设完整产业链的发展策略,设计出具有大唐微电子特色的新业务模式。他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占领市场。这种认识使他走向开发面向市场的实用产品。从一开始,他就从被别人认为是“没有科技含量”的电话IC卡做起。先后推出了我国第一枚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IC电话卡芯片。目前,大唐微电子的IC卡芯片及模块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8亿只,成为国内第一大生产商。

魏少军接着把大唐带到了另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移动通信智能卡。大唐利用技术优势,迅速推出国内第一枚SIM卡芯片、UIM卡芯片,结束了国内通信智能卡集成电路领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3年,大唐微电子针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智能卡合同额就超过了5亿元。

本文摘自<>443期

文/钟碧芳 摄影/钟君贤

摄影当天,天和鲜物创办人刘天和露齿、眯眼,笑着面对镜头,活动力十足,完全看不出曾经罹患大肠癌的低落情绪。但谈起那段抗癌的辛酸史,采访过程中他眉头紧皱,声声道出治疗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折磨,以及如何从科技业转战专职养殖鱼场,开启人生第二个创业路。

即将年满 70 岁的刘天和,同时拥有好几种身分,不但是新竹科学园区内专司半导体制程系统规划与设计制造、是全亚洲第一家经 FM 认证制程排气公司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新科技农夫,曾于 2015 年代表澎湖县获选当年度十大神农,被誉为「科技神农」;更是提供有机友善食材第一品牌展售网「天和鲜物」的负责人。

做事业,要对天对地对得起良心

在这些身分的背后,刘天和细述一路走来的心情,「从创业开始,我都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赚钱虽然是要让家人与员工有更好的生活;但从罹癌之后,我只想做对天、对地、对得起良心的事情。」

刘天和克勤克俭、实在打拼的个性,就像早期台湾传统产业的创业家一样,他也承认自己的事业心强,创业时,适逢台湾科技业起飞的年代,当时只要认真打

拼,与他同辈的,经济能力应该都不错,「但其实大家都是牺牲健康在赚钱。」他直言,那时是凭著年轻力壮,过著天天加班、喝酒抽菸的日子,是直到一次健康检查发现大肠癌后,才对生命与健康改观。

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天和鲜物创办人刘天和罹患了大肠癌,曾经前后八次进出手术房,最后切除所有大肠,以小肠取代;三年多来出入医院、常看健康及管理

书籍的日子,让他下定决心要养殖健康鱼,让所有人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刘天和坦言,如果没有罹癌,自己不会接触食材、养殖业,「就是因为自己病了,才了解到健康的重要!」他说自己的个性讲求追根究柢、彻底解决,一开始的治疗选择,就是以手术切掉有问题的大肠,且前前后后共进出手术房八次,直到将大肠全部切除。

治疗过程难熬,誓言养出健康无毒的鱼

切掉大肠后,必须在腹部下方装置人工 *** ,他形容那段日子简直是种折磨。比方说,他曾在出差时开车,在解开汽车安全带时,不小心拉扯,排泄物洒得全身都是;也曾经因为高速公路休息站厕所没有坐式马桶,不小心弄脏衣服与地板,「那时真的非常狼狈。」刘天和说,后来与医师讨论后,决定再进行小肠接大肠手术,但这项手术又容易让消化液溢出,导致 *** 溃烂,饮食上也得特别留意,「不过,两相比较,总是比之前狼狈模样好得多。」

过去辛苦赚钱,并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大病之后,他陆续出入医院达三年,在这段休养期间,空闲时就阅读健康及管理的书籍,吸收资讯,也因为切除大肠之后,很多食物无法消化,必须选择比较软且健康的食物,医师建议鱼肉软又好消化,喜欢吃鱼的他却发现,要找到健康无毒的来源有困难,因此兴起了自己养鱼的念头。

要食疗不要医疗,吃对真食物才可保健康

从科技营造工程转行到农渔业,刘天和在澎湖投入庞大的资金来养海鲡,想做就要做到的个性,以短短两年的时间,便养殖出台湾第一条有身分证的健康鱼「天和珍鲡」;除了养出健康鱼之外,他也扩及到陆地,开始有其他农畜产及蔬食的种植。接着更进一步跨入通路,把产地延伸到餐桌,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健康真食物的美妙。

经营有机农业十多年来,刘天和体认现代人想要健康养生,有一半的关键要素就在于饮食,「每个人都想要健康,但健康是要付出代价的。」对现代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是失智、中风、心血管疾病、癌症与糖尿病,这些都和饮食健康息息相关,但时下多数的饮食型态,却充满着人工化学添加物、防腐剂与色素等,甚至可能吃进太多的脂肪,缺乏膳食纤维、 Omega3 与抗氧化物,「奇怪的是,即使大家都懂得要健康、要养生,却又少有人愿意花钱吃真食物。」

而他会跨足天和鲜物,便是想提供现代人,能有一次购足安心食材的场域,位于台北华山旗舰店除了有机超市、烘培坊、果汁吧、十大神农安心食材体验区,好食料理区等,以产地直送的方式,打造营养美味的餐点,让民众能轻松享受健康的真食物。

运动当吃补,天天健行两万步

经历一场肠癌的震撼教育之后,刘天和对自己的健康要求,显得积极。大病之前几乎是应酬满档,属夜猫子人生;现在则是以爬山为主、路跑为辅,还被老婆与媳妇笑称是个运动疯子,他笑说确实是如此,运动量大到令人瞠目结舌。采访当中,他秀出手机,萤幕上记录著每天的步行步数,几乎天天超过两万步、攀爬的阶梯有时可达 195 层楼、 235 层楼。

现在刘天和每天晚上八点多就寝,清晨三点左右起床,天还没亮就去爬山,下小雨时仍旧撑伞前行。若没有登山行程,上班前,也会先在居家附近跑步 1.5 小时,天候不佳下大雨时,就会到捷运站上下楼梯当成运动;傍晚下班后,再尽量抽空爬 1 小时的虎山,而星期例假日一定会花 3 个小时爬山。「现在早上一天没运动,就感觉浑身不舒服。」他强调运动的重要,不仅能有排毒的功效,也可增加肺活量,而运动的习惯,则是在身体出问题后,就一直维持到现在。

历经大病一场,现在他对人生的想法是,「每个人最终都得一死,但死要死得快活,不能有拖累折磨,千万不能让自己有罹患中风、洗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健康老去才是重点。」

三餐自己煮,顺应节气挑食材

既然讲究健康食材,刘天和居家或外出的生活饮食,也一样顺应自然。以三餐中的早餐来说,一定会有简单的燕麦搭配牛奶,「牛奶可补充钙质、蛋白质,燕麦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每天再简单搭配一颗蛋、一盘青菜、三样水果,就是一天活力的来源。

他强调,居家所选择的蔬果种类,也是顺应时节,讲求当令、当季,才最新鲜;但因为自己的肠胃问题,在选择上,则做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少吃寒性的蔬果如瓜类、橘子等。

如今事业版图横跨台湾北中南东,以及东南亚及中国,偶尔出差旅游是不可或缺的行程,远行时,如何调整生活型态与饮食内容?刘天和说,旅游的选择,他是以自由行为主,大部分的休闲活动是到民宿或度假饭店休憩,于是会自己带米煮稀饭,并且到当地买青菜回来自己煮,甚至会预先用玻璃罐准备酱菜类,要让自己仍保有放松的时光。

活得有尊严,珍惜当下、善待自己

当提及压力时,刘天和坦言,新事业并不如预期赚钱,甚至是个长期赔本的事业,但只要经济许可,他仍会坚持下去。

过去一直是由科技本业支撑新事业的盈亏,但现在美中贸易战混沌未明,半导体产业影响不小,因此,在经营上考虑开始缩编,但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没有人强迫我做,是我自己要跳进来的,因此得自作自受。」他说,比起经营,人事管理的复杂度更令人无力,尤其工业范畴与服务业完全不同,「服务业需要的是热情,但现在主动、积极、有敬业精神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是他目前需要正视的问题。

于连成 现为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副总。 张 飙 现为中国科技日报社总编辑。 徐汉京 197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闫铁昌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二所所长。 李胜年 现为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二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贾同金 197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 唐刚斗 196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航天二院长峰集团总经理。 谢良贵 199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航天部二院院长。 宇仁录 现为民航总局人事教育司司长。 郭福华 196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智文广 现为广联集团(中国)总裁。 杨义先 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李云山 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激光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朗迅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朗讯全球服务中国区光网络。 杨国安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半导体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省科技厅厅长、省委委员。 郝康理 1988年毕业于我校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现任成都市委常委、成都市宣传部部长,同时担任中国雷达协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四川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青年名誉主席。 陈 伟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朱志宏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陈润生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9所所长。 陈 浩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9研究所所长。 曾 利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研究所所长。 彭泽忠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半导体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美国凯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世六 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4所所长。 王俊波 199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光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吴旭峰 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 蓝 戈 现为中国兵器工业209所所长。 曾贤麟 196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四零一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中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 荣 198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欧阳茂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波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晋蜀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邬 江 现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 张华生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广元081总厂厂长。 王 凌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物院九院院长助理。 蒋世杰 现为成都国光电气总公司总经理。 何一平 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 帆 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真空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广东福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志宏 199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春林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张冬辰 现为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宋绍华 现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胡先发 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电子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58研究所所长。 赵建坤 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固体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无锡华晶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正茂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曹国民 现为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陈营官 196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途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福建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唐 俊 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水从容 现为电子部38所副所长 陈亚平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鼎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谭宜成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钢 现为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超 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郭爱平 198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TC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黄章勇 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真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飞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李平 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 林永平 现为广州世纪华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董事长 李山林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广东湛江中国人民解放军91388部队总工程师. 刘建新 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路与信号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天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庆 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世强电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英儒 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环球电子导报主编. 申志强 现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副总裁,董事局成员. 高德铭 196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六一基地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 陆剑侠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固体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东北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 高工. 陈永俊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53研究所所长. 孙涛 197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国营第七六五厂) 党委书记. 沈长河 196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西安飞机设计所党委书记. 周建波 现为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陈荣水 196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邹自立 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第34研究所副所长. 陈倜嵘 现为亚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 曾黄麟 199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四川轻化工学院院长。 李晋德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微波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省广播电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柏华 王柏华: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优网通联合资讯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副总 王庆宗 198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总装计划部预研局局长。 葛卫平 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南京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晓林 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子学 现为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 张占勇 现为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长儒 现为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总经理。 高福安 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 葛程远 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机关第二服务局局长。 刘新华 现为国家计委外经贸司副司长。 林仲闽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福州卫通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中春 199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精密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厦门爱声音响有限公司(厦新电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梁敏强 现为深圳市中房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 飞 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TCL阿尔卡特有限公司CEO。 尹子琴 现为昆明爱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江 199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杨永 现为昆明浩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漆联邦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三九佳和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长江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拜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吉来 现为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梁鸣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通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所长 万永乐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七所副所长、广州市弘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樊均洪 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珠海邦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东宏 现为深圳市创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红星 198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真空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市世纪大吉网络通讯有限公司集团总裁。 田进 197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短波与超短波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进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合力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伍荣生 1966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 瞿洪桂 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刘济东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副所长。 干益民 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上海天成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戴克勤 198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秘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总裁助理。 周万幸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雷达侦察与干扰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电科技集团14所副所长。 邱培曦 196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途通讯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南京富士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芬平 现为深圳市钻石商业广场总经理。 李晓白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半导体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集成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Integroth Canada Co.,Ltd.CEO、加拿大中国商会常务理事兼IT分会会长。 彭正能 原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王远辉 现为四川省德阳市副市长。 杨伟 现为成都市教育局局长。 蒲含友 197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58研究所党委书记。 罗天文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董事长、研究员。 何健 199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共产党乐山市委员会常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补建 现为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邵立肃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站长。 张安弟 197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半导体器件与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四川电视台副台长。 姚军 197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短波与超短波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 王彬 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北京新雷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孙伟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剑 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公司总裁。 李结义 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公司副总裁。 马晓健 198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光涛 现为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任 江 199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小我 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 浩 长沙浩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子精密机械专业,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沙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总裁 陈 可 198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激光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上海晓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 季宗棠 现为上海校友会会长。 徐伟国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上海菲力克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建川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视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南京熊猫集团总工程师。 胡波 198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视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美国安科特纳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 李开芹 196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武汉校友会会长。 朱世平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同伟 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西安新浪数码有限公司总经理。 燕林豹 198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智勇 现为贵州华城实业(集团)执行总裁、贵州华城楼宇科技董事长、贵州华城大酒店总经理。 胡爱民 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6所所长。 廖建新 廖建新:1965年生于四川宜宾。1996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22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