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如图所示:
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n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当n为奇数时,这个数为a的奇次方根;当n为偶数时,这个数为a的偶次方根。
求一个数a的n次方根的运算叫做开n次方,a叫做被开方数,n叫做根指数。
扩展资料:
任何数的所有的根,实数或复数的,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法找到。这个数应当首先被写为如下形式ae(参见欧拉公式)。接着所有的n次方根给出为:
对于 ,这里的 表示a的主n次方根。
所有x=a或a的n次方根,这里的a是正实数,的复数解由如下简单等式给出:
对于 ,这里的 表示a的主n次方根。
对于正数A,可以通过以下算法求得 的值:
(1)猜一个 的近似值,将其作为初始值 。
(2)设 。记误差为 ,即 。
(3)重复步骤2,直至绝对误差足够小,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次方根
求和公式:Sn=a1(1-q^n)/1-q;所以2的n次方Sn=1(1-2^n)/1-2=-1(1-2^n)=2^n-1
扩展资料: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常用字母q表示(q≠0)。 注:q=1 时,an为常数列。而正项等比数列不仅是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大于零,而且为q大于0,等比数列中的首项也大于0,这就能保证其为正项等比数例。
参考资料来源:等比数列求和
解:n次方求和一定是关于m的(n+1)次方的多项式,设多项式为=a1m^(n+1)+a2m^n+a3m^(n-1)+······+a(n+1)m+a(n+2),
把m=1,m=2,······,m=n+2时的求和代进去,算出a1,a2,a3······a(n+1),a(n+2),
再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多项式就是要求的数列之和。
次方有两种算法。
第一种是直接用乘法计算,例:3⁴=3×3×3×3=81
第二种则是用次方阶级下的数相乘,例:3⁴=9×9=81
扩展资料:
次方最基本的定义是:设a为某数,n为正整数,a的n次方表示为aⁿ,表示n个a连乘所得之结果,如2⁴=2×2×2×2=16。次方的定义还可以扩展到0次方、负数次方、小数次方、无理数次方甚至是虚数次方。
在电脑上输入数学公式时,因为不便于输入乘方,符号“^”也经常被用来表示次方。例如2的5次方通常被表示为2^5。
当m为正整数时,n^m指该式意义为m个n相乘。当m为小数时,m可以写成a/b(其中a、b为整数),n^m表示n^a再开b次根号。当m为虚数时,则需要利用欧拉公式 eiθ =cosθ+isinθ,再利用对数性质求解。
根据二项式定理,多项式的n次方展开公式:
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n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当n为奇数时,这个数为a的奇次方根;当n为偶数时,这个数为a的偶次方根。求一个数a的n次方根的运算叫做开n次方,a叫做被开方数,n叫做根指数。
简介
在数学中,多项式(polynomial)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