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8岁的井深大创办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他对员工致辞:“若和大公司做一样的事,我们没有胜算。但技术没有止境,我们要做大公司做不到的事。”“技术为本”和“与众不同”是索尼当时的两件法宝。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发明晶体管。盛田昭夫从美国搜集了大量资料,将贝尔实验室著作《晶体管技术》交给妹夫岩间和夫苦读。三个月后,一份44页的“岩间报告”出炉。1955年,日本第一台TR-55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只比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晚了1个月。
1958年1月,4000台索尼收音机在美国仓库失窃。盗贼不管其他公司,只拿索尼收音机的做法,让Sony在美国一炮而红。后来索尼发明了第一台晶体管电视、第一台特丽珑彩电、第一台便携式录像机,以及最为著名的Walkman播放器。
与如今华为、大疆等中国企业的境况类似,索尼在初创时受益于本土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与教育人口充足的“工程师红利”,迅速建立起领先全球的产品研发能力与行业地位。1959年,日本晶体管销量全球第一。1968年,日本政府促成日立、富士通、NEC研发高性能计算机。1981年,日本多家半导体公司对美出口不良率为0,DRAM市场占有率80%。
此后的戏码为中国人所熟悉。1985年,美国与日本贸易逆差497亿美元,贡献了美国贸易逆差的1/3。美国斥责日本企业受到政府保护,不是公平的市场竞争。与今日类似,美国拿出301条款,要求日本将美国企业的份额提高到20%,并扭转贸易逆差,让日元升值20%,否则就课以重税。日本妥协,签署自愿限制出口协议。以举国之力建成的半导体产业被韩国和台湾地区瓜分。伴随日元升值,日本也迎来“失去的二十年”。
至今仍有人认为,索尼电视成本居高不下,是因为上游企业转移,索尼无法做到垂直整合。斯金格任内的产品“全价格”策略,只是索尼面对产业布局转移能做出的唯一决定。
在产业转移之外,索尼掉队的第二大原因是“工程师精神”衰落。出井伸之上任时面对5兆日元的债务,只能以严格绩效和财务考核削减成本。这导致企业话语权从工程师转移到经理人,对试错的宽容消亡殆尽。而经理人并未因此赢得工程师的信服。曾有工程师离职时告诉媒体:“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创立的那家索尼没了,创业时的激情与梦想已经感觉不到了。”
对此,出井伸之理解得很透彻:“如果是创始人,只要祭出‘这是我作的决定’,就能让员工心甘情愿接受。但对职业经理人来说,就只能提升营业总额和利益,透过数字来展现经营的成果,再借此来凝聚内部向心力……”
这些年,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不断演变,如硅谷推崇OKR管理法、华为建立轮值董事长制、阿里提出合伙人制度,甚至不惜自裁、反复以架构调整的方式激发企业活力。反之,创业精神殆尽、唯KPI论的索尼早已失去自我革新的动力,陷入“成功的诅咒”。
2019年3月,即将接任社长的吉田宪一郎秘密到访深圳,向任正非取经。在那次谈话中,任正非特别强调组织活力:最高层面战略决策,要允许少量新员工参加;次一级的战役决策,低职级员工也要占有比例。“他参加了会议,即使听不懂,脑袋开了天光,提早对未来作战明白。”
拖累索尼的第三大矛盾,是积重难返的内部隔阂。出井伸之当初为了适应跨国化运作推行的绩效考核与子公司独立制,反而造就一个个独立王国。基于部门或子公司利益的狭隘考量,令索尼错失一个又一个消费趋势。
索尼挖来苹果公司负责QuickTime等产品研发的VP Tim Schaaff执掌PSN业务,涉及电影、游戏、音乐以及软件等多个子公司,每推进一步都需要各司层层审核,进展缓慢。如今,Netflix在全球范围的用户订阅数已接近1.5亿,9000多万的PSN用户却仍无法在PS4上顺畅看到《蜘蛛侠》《007》等独家内容。
索尼全球营销高级经理亚当·马什曾透露:“影像部门不肯给手机部门相机技术,是担心手机和微单有一样的拍照体验。”现在,人们都清楚意识到,应用徕卡镜头技术的华为手机是怎样的杀手级产品。可在某些索尼部门看来,微单与智能手机功能严重重合,如果手机能调教出不逊于微单的拍照效果,将影响自己销量。
2019年3月,索尼宣布将积重难返的移动通讯业务(MC)与影像产品业务(IP&S)、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HE&S)合并为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EP&S),这大概是平井一夫最后的遗产。
索尼管理层一般的退休年龄是65岁,今年才59岁的平井一夫选择此时退下,似乎意味着某种妥协与放手。从斯金格到平井一夫,均视“统一索尼”为己任。今年CES,继任的吉田宪一郎把索尼重新定位为“创意娱乐公司”,实际上也是延续斯金格以来的思路,希望通过内容来实现公司内外、软硬之间的有机统一。
平井一夫的故事在此暂告一段,关于索尼如何走出平庸的思考仍没有终结时。
9月15号华为麒麟系列高端芯片,包括全新的麒麟9000,在售的麒麟990或都将迎来断供。这意味着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全新旗舰,Mate40系列手机不仅产能有限,而且将会是麒麟系列芯片的绝版手机。华为手机或将退回联发科时代。
而这样的结果,原因已经人尽皆知,美国的疯狂制裁,遏制华为这类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为了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天花板高度,你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但是你不能超过我,归根到底就是钱。
目前中国每年的半导体产品进口额,已超过三千亿美元。贸易逆差超两千亿美元。这样的逆差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给半导体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贡献两千多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又是什么概念,我们每年的原油进口额不到两千亿美元。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全面扩大,半导体产品进口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进口商品第一大项目。如果我们在半导体上取得突破,某些人不仅会失去全球最大的客户,还会被自己的客户抢去饭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逆差,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旧版的EDA软件还能用,各种公版芯片架构也还没被限制授权。华为芯片设计水平依然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麒麟9000芯片制程已经缩小到5纳米级别。能够媲美苹果旗舰芯片。其实,看美国人有多紧张,就能知道今天的华为有多出色。目前被抓住咽喉的是如何把设计变成产品,至于为什么说是目前,不言而喻,EDA设计软件停更 架构限制授权,都会成为美国接下来的限制工具。目前美国砍向华为的大刀是让华为喘不过气来的荷兰阿斯麦尔EUV光刻机。我们不生产芯片,我们只是光刻机制造商。这是一家一年卖222套机器,净利润就有14.67亿欧元的光刻机垄断企业。
阿斯麦尔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企业,为什么这么牛X的企业不在法国,不在美国。而是在一个以发达农业著称。全球工作时间最短的荷兰。
1984年阿斯麦尔和飞利浦合资成立阿斯麦尔,后来阿斯麦尔买下了飞利浦的股份,成为阿斯麦尔独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1名员工,那时候的光刻机还是日本和美国企业的天下。
一直到2007年,阿斯麦尔都没办法在尼康面前抬起头,直到台积电的工程师林本坚提出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翻身的日子来了。日美没有光刻机公司愿意和台积电联合研发浸润式光刻机。阿斯麦尔决定赌一把,和台积电合作,最终成功实现了132纳米的芯片工艺。一把把尼康甩在身后,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迅速走红。台积电、英特尔年年砸钱抢着要,荷兰只是阿斯麦尔的注册地背后是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支持。德国工业的蔡司镜头,Cymer的光源技术,HMI的电子束检测设备等。阿斯麦尔自然也受到美国的监管和扶持,也正是因为荷兰实力较弱,把阿斯麦尔放在荷兰让美国人很放心。
两年前我们好说歹说,为荷兰送去天价的贸易订单,换来阿斯麦尔2019年向中芯国际,交付两台极紫外EUV光刻机,但是这两台光刻机目前来看已经是化为泡影。等到若干年后阿斯麦尔履行合同已经是老旧产品,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一块芯片是目前人类文明最为顶尖的体现,一台顶级光刻机是比航母战斗群还要致命的国之重器。
美国人自然要牢牢抓着光刻机,美国掌握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这点不奇怪。要分析的是美国为什么会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向来在 科技 领域藐视美国的日本,为什么突然显得无声无息。
早在1946年,世界第一块PN结型晶体管在美国人威廉·肖克利的手中诞生。1960世界第一块硅集成电路在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出现。标志着半导体产业进入“硅”时代。彼时的日本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完全看不出是首都被炸得满目疮痍。两个城市挨过原子d的国家,战后的日本人什么都想做 也什么都能做。对于半导体而言,日本人志在必得。
1955年,索尼成立仅十年,开始涉足半导体产业,用来制造收音机。日本企业纷纷加入生产,大量爆款收音机涌入美国。十年后的1959年,一年内日本就制造了8600万个晶体管直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晶体管生产国,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日本又在一个行业超越了老大哥三菱、京都电气等也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涉足半导体产业,这种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单一民族国家,不可谓不可怕。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经济衰退,欧美家庭加不起油也买不起电脑,半导体产业衰退。日本人的卡西欧计算器遭遇了滑铁卢。美国人又研发出了更先进的 IC集成电路。日本人就从危机中看到了机会,日本迅速落实DRAM制法革新,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民间企业抱团出资400亿日元。差不多有2.36亿美元 这是70年代,日本VLSI 技术研究所由此成立,专攻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最终实现了DRAM的全国产化,DRAM这个东西很常见,也就是现在计算机上的内存条,是一种作为存储功能的半导体元件。而这时候的中国,选择了解决温饱加强国防 科技 为优先的道路。
日本人没炸出核d,却炸出了一个半导体。日本继续投入研发在半导体的道路上迅速超越了美国。SUMCO、京瓷、东京电子等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在当年都是日本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功勋企业,而在最关键的光刻机领域,日本也实现了国产化。尼康光刻机誉满全球。没错,早期的世界光刻机霸主是尼康。
1985年日本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拿得出手的公司只有德州仪器、因特尔、摩托罗拉,此时欧共体占12%。主要由飞利浦的阿斯麦尔贡献,当年谁也没想到这家阿斯麦尔才是最后的赢家。说个题外话,这一年的韩国也有1%的市场份额。总之,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由美国转移到日本。而且日本半导体已经强大到难以想象,用形容美国的词来说,就是一超多强。
除了战后美国要扶持日本,更因为日本自己就是一个DRAM大市场。仅 汽车 产业一块 每年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美国的半导体订单更多的是来自军方,其实看很多产业 美国和日本都是亦敌亦友的存在,不过是兄弟又能怎么样,本来是我吃肉你喝汤,现在把我的肉都吞了。
在PC还没普及的年代,全世界已经知道未来的工业引擎一定会从内燃机转移到半导体芯片上。正好赶上80年代国际局势缓和,日本在远东的政治作用下降,美日之间的贸易问题反而浮出水面。
仅在1985年,日本就给美国送去了49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国人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已经不想忍了,美日半导体战争爆发,今天在中兴、华为身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的日本已经上演过。
第一波被针对的日本企业是三菱和日立,FBI假扮成IBM的员工,把10卷包含商业机密的文件,主动发给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这位不幸的工程就这么上钩了。
1931年的南满铁路路轨和1937年的卢沟桥。日本人也是同样的手段 现在自己也要挨炮了,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的新闻迅速传开,日本威胁论也在美国大行其道。
1989年美国人最喜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敌人。第一次美日半导体谈判,美国要求没多的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提升到20%~30%。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加上一份《广场协定》和房地产增值,日本陷入经济泡沫。没办法,如果不让美国芯片进入日本市场,老大哥的各种的制裁让你不得安生,就不给你国防扶持。
1986年7月31日日本人签下了条约,但是美国半导体企业还是不争气,老爹都这样铺路了 市场份额还是不及日本企业。日本给美国制造的贸易逆差扩大到了586亿美元,美国人软硬兼施,先是在二战后第一次向日本低头,肯定日本半导体行业主动涨价。
1987年东芝事件被曝光,美国趁着东芝私自给苏联出口大型铣床为由,对东芝好一顿胖揍 目的自然是要打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1989年再次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
但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真的是小强完全打不死。美国人准备开始搞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这一回美国人开始玩起了套路,开始扶持韩国来和日本竞争,这时候全球通讯技术刚好进入1G时代。三星和现在的韩国车一样,凭借性价比出击市场,而日本企业还在走品质路线,所以吃了不少亏。美国帮助三星拿下东芝的半导体生产线 从日本企业挖人。美国对日本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征税100%,对韩国半导体产品只征收象征性的0.74%,做到这一步 第三次《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没有签署。因为美国的预期已经达到了。
韩国人也真不是吃素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星迅速崛起,形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以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面。
时间到了1995年,死扛了十余年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终于喘不过气。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这个排名是199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企业排名。日本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最后的光辉时刻。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市场不仅被美国超越,还被韩国超越。全球半导体产业从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还超越了美国,仅仅靠三星一家公司,而三星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作为韩国最大的财阀,三星的股本有多少是美资,心知肚明,20世纪的最后一年,日本还能喘息的几家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Elpida,也就是尔必达。这个尔必达注定是个南明政权。美国人没有手下留情,继续出击,2012年尔必达宣布破产。
日本企业全面退出DRAM的全球竞争,尼康光刻机也在2007年败下阵来,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萧条期。回顾日本半导体产业成长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政府牵头避免企业间重复研发,敏锐的嗅觉,超高的良品率,都是日本半导体辉煌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也很明显,除了来自老大哥的压力 日本也有自己的内因。
90年代末期,日本半导体公司就没有预期到PC时代的全面普及。在电脑芯片领域完全败下阵来,更别说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分一杯羹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还能老老实实为全球提供硅片、溅射靶材、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每年依然赚的满满当当,而美国重新回到半导体产业的头把交椅,整个行业一直拿捏得死死的。
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年挨打的 历史 ,和今天的华为如出一辙,还有中兴的前车之鉴,证明了一只狼,就算是已经吃饱的狼,不可能喂饱。不断割肉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落后,我们承认,但是我们不认输。由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14纳米级别芯片,理论上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对7纳米芯片的冲刺,而且能自主制造90纳米光刻机,底子还是有的。而摆在华为,中芯国际眼前的掣肘就是这个东西我知道长什么样子,但是我要怎么做出这个样子的东西,一台光刻机难倒了14亿中国人。除了光刻机,还要拿下EDA软件,更高自主性的架构才能设计出更高性能芯片。
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可能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摩尔定律的逼近。如果阿斯麦尔这几年不能交付2纳米的EUV光刻机,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迎来天花板,不然芯片就要从纳米级跳进原子级别,想用 *** 刀原子来建造一座指甲盖大小的超级城市,这就不是地球上的光刻机能完成的了。
其实硅基半导体并不是信息产业唯一的支柱,如果说半导体技术是打开了20世纪的大门,那么叩响21世纪大门的 则是量子信息技术,在集成电路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量子通信有望实现降维打击。传统的集成电路只能现实0或者1,需要进行大量运算,需要海量电路,属于二进制信息单元,即经典比特,而量子芯片能通过亚原子粒子编码数据,以量子比特进行运算,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进行叠加态运算。
经典比特需要一次一次运算,需要更密集的集成电路。而量子比特可以用量子状态进行表示能同时进行一百次的运算或者存储,而且量子芯片能摆脱硅基的限制,能改变欧美光刻机垄断的局面。
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都由出自中国科学家之手,芯动不如行动,只要肯做 肯投入、肯合作、沉得住气,距离国产芯片摆脱掣肘的一天 并不会太远。
三个品牌走得更远的应该是尼康,虽然很多人不看好它。因为在当今摄影界大师级以上的人多用尼康,但用户最多的是佳能,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兴起,绝大部分的普通用户将抛弃单反,坚持下来的都是专业人士,而专业用户用尼康的确实比佳能多一些。所以我认为尼康走得更远。(个人观点,不合胃口请笑笑,勿拍砖)
个人认为索尼、佳能、尼康三雄逐鹿的情况还将长期存在。
相机市场,从稳定有序,不同品牌、不同画幅、不同规格都有各自的市场空间,逐步发展到了淘汰赛阶段。
曾经创造过诸多辉煌的品牌,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竞争年代它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却在智能手机的跨界冲击下渐渐陨落。奥林巴斯已经宣布出售相机业务,宾得易主后已接近被市场遗忘的边缘,理光仅剩下了一个贩卖情怀的卡片机型号,这些品牌未来令人堪忧。
尼康
相机领域里早年的佼佼者,后来的常年老二,拥有众多拥趸的尼康,已连续多年销量下滑,销量排名也下滑,经营业绩之惨淡令粉丝不断叹息。唱衰尼康的声音此起彼伏。较为单一的产品,固执的经营理念,时不时曝出的质量门事件,被索尼牵制的核心感光元件……种种的种种,似乎看上去都比佳能对它的竞争冲击更令尼康头疼。
但不管怎么难,尼康还是撑着一路走了过来,现在仍然是主流相机品牌里的一员,单反、无反,F卡口、Z卡口一样都没耽搁,喜欢尼康的还是坚持力挺它,也有去索尼那转一圈又回来的,也有用了别的牌子但舍不得尼康继而玩双修的,总之铁粉依旧,但新用户却增长乏力。从市场来看,尼康未来形势看上去并不明朗,可以说很严峻。
佳能
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并不只有尼康,老牌劲旅佳能也是一样为这事发愁。做了多年销量老大,习惯了挤牙膏的佳能,现在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面对索尼的微单冲击,面对智能手机对入门用户的蚕食,面对被别人动了的奶酪,佳能终于不再无动于衷了。再不出手,相机这块儿阵地真守不住了。与很多家玩情怀的品牌不同,佳能在相机产品上是实实在在挣钱的,但如果继续装睡,这钱就不一定能躺着赚了。
佳能毕竟玩经商比尼康更在行,就拿最近的全幅无反之战来说,率先发布重磅级的超高规格镜头,把新老用户一下吸引过来,再发布一台低价机身,把用户先留住,而后突然放大招推出性能超均衡的第二代机型,重新拉回转战索尼和尼康的用户,这几步策略可谓高手高手高高手。最关键的是等大家纷纷赞叹姜还是老的辣,佳能还是有实力,竞相表示还是得买佳能的时候,借着产能不足的理由机器和镜头都大幅涨价了,这波 *** 作真是绝了。看似这样会让一部分用户失望,但实则拿捏准了消费者心理:产品香,质量稳,行情涨,这样的营销反而大大笼络了客户。另外,佳能并非单一相机生产商,医疗影像、办公设备、监控安防等等它均有涉猎,多产业布局,可以为相机续命奠定基础。
索尼
不过说实在的,佳能再怎么会玩,总体相机销量下滑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了。唯一增长较快的品牌反而是一个相机界的年轻人—索尼。索尼做随身听是出了名的牛,但没想到最后让苹果给怼的不轻,而在相机领域则反了过来,原本这块并没有索尼什么事,但它却偏偏充当了搅局者,把相安无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佳能、尼康二老给怼了。
自从第三代a7微单推出,索尼用黑 科技 和坚韧的开拓精神,牢牢奠定了其在无反相机领域头把交椅的地位。索尼用了十来年时间,活生生做起来了一个新市场,破坏了佳、尼二老的单反市场,逼着人家加入无反阵营,就这样葬送了单反相机的前途。索尼是个挑战者,更是一个有实力的,有耐心的,有情怀的战士,现在全幅无反销量排行,索尼已经是老大。虽然被人诟病机器设计不如老牌机型顺手,菜单杂乱无序,色彩科学不科学等等,但索尼依然抢下了诸多传统相机用户。按索尼的路数,相机这块发展会比较长远,一方面索尼是cmos上游厂商,有话语权;另一方面索尼虽不是传统相机品牌,但却是老牌影像器材品牌,无反相机弥补了其自身在摄像机、电影机、消费相机等影像产品链之外的可换镜头相机空白,必然会大力发展。再者,索尼非常有情怀,手机就算再普及,对专业功能的产品索尼也情有独钟。随身听还有哪家国际大厂在做?似乎只剩索尼了,其余都是小厂家。电视机还有几家国际品牌在做?日系品牌已经全部贴牌化了,只有索尼还在自己做。甚至古老的收音机,索尼依然在产。从这个角度推断,索尼必将长期将相机做下去。
那么综合上述分析,个人觉得这三个品牌都会长期把相机做下去,从经营角度来看,佳能和索尼都实力更为雄厚,只要相机市场还存在,这两个牌子应该都不会轻言放弃。唯一令人担忧的就是尼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尼康战胜困难的决心也是满满的,短期内的低谷期并不代表尼康不行了。所以,相信主流相机三大品牌还将会长期并存。
索尼,佳能,尼康都可以走的更远吗?答案并不那么明确,但本人的分析更大胆,3个主流品牌已经显出颓势,要走的更远,就必须跟新生的力量技术合作,开放自己的技术拥抱新生力量,拥抱互联网,才能走的更远不被时代淘汰,而这个新生的力量就是中国未来的摄影相关的企业。
专业摄影整体看来是走下坡路的,这个跟日本的企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摄影器材肯定可以在未来大展拳脚,替代超过日本摄影器材,未来极有可能。
看看摄影手机的销量就大概清楚了。并不是说手机摄影会替代专业摄影。虽然手机摄影跟专业摄影,不在一个平台,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但我们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手机摄影的基础上,曲线救国剑走偏锋,在专业摄影器材领域抢夺到蛋糕。以下观点佐证:
1、谁能走的更远都是市场说了算的。手机摄影抢夺了很多专业摄影器材的市场,首先抢走的是卡片便携相机的市场蛋糕,专业摄影器材的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2、日本的几个相机品牌创新不足, 日本的工匠精神值得敬佩,但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一点,精益求精,优化再优化,一个产品做到A,再做到A+,然后再努力做到A+++......。不断升级优化,优化到一定程度,开始挤牙膏。而市场已经出现了飞跃,直接创新到了B,C....。比如我们的大疆。
3、日本的几个相机品牌过于保守,过于封闭。 技术优势一直是日本摄影品牌的骄傲,严格封锁相关技术,这也造成了封闭。首先看到日本的几大摄影品牌没有互联网精神,局限于日本的文化,局限于日本的国土,故步自封。我们的几大手机品牌主动迎合拥抱互联网,拥抱抖音、微博等等的自媒体,在自带的软件上是尽量的简单化,让用户更容易上手。而主流的几个品牌佳能、尼康、索尼、不论是 *** 作系统,还是相关的配件都过于保守封闭,上手不易,太过于专业,普通人能顺利驾驭专业器材,不那么容易。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比如要懂得、直方图、光圈、快门、焦段、光线。相关的还要学会后期制作,photoshop、AE、PR....。有的人根本不会电脑,只会用手机。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手机摄影品牌的产品,华为、小米...是主动的迎合用户,让摄影简单化,易 *** 作。下到上小学的儿童,上到60岁老人,简单的学上一学,摄影就会了。因为手机的摄影用的是安卓的开放系统,相关的软件太多太多,更有4G网络可以让摄影、摄像更加的多元好玩。
日本专业摄影品牌的 *** 作系统有多难呢?对于不是专业的人士,很难很难,每台相机要标配一本厚厚的说明书,连专业人士都要啃书,才能够掌握手中的机器。相机的 *** 作系统都是厂家自己在做,从不开放。以至于有一个“魔灯”的破解固件的一个机构存在。
结语: 不论是多专业、有多少 科技 含量、有多少黑 科技 、有多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拍出的照片有多漂亮。最终也是用户说了算,市场说了算。黑 科技 的专业器材到手了,过于复杂、是很精密、是 科技 含量高,但不会用的用户却在说:“这么昂贵的东西,还没有我的手机拍的好,我把它给卖掉了”。这不怪人家不专业。要把事情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长远看,是索尼。理由:以后是无反的天下,单反会逐渐被淘汰,反光板成了多余的零件。1,相机重要部件cmos,索尼最厉害。2,索尼半导体发达。运算速度,存储速度最快。3,以前诟病镜头不给力,这几年赶上来了。
看情况吧,现在微单发展比较快,如果看当下的趋势,个人认为尼康会走得远一些,因为尼康在海外比任何品牌都要厉害,毕竟尼康相机是最专业的,目前它的z9,已经接受国内外大量订单,数量比较巨大。现在拍摄小视频十分流行,而索尼传统就是搞摄像的专业商,如果要是长期喜欢拍摄视频,我认为索尼会比上述二者发展得更好。
(照片佳能702002.8拍摄)
未来普通用户的摄影主要在手机上完成了,单反仅专业摄影人士在消费,销量会小很多,现在主流手机摄像头几乎都由索尼提供,在这种强大的造血优势下,索尼可以更轻松的面对技术研发所需要的资金持续投入!所以,我认为索尼会走更远!
这个问题并不严谨,问的是这三个“品牌”,而仅从品牌这个方面而言,个人认为索尼必将走得更远而尼康势必率先被淘汰。
首先,索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影像产品制造商,相机、镜头等的收入只不过是公司的一个相对较小的业务板块,索尼公司涉及视听、电玩、通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产品线要更加宽广,综合实力也远比佳能和尼康要更强大,世界五百强2018排名第116位。
而佳能其实同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影像产品制造商,佳能除了有强大的相机和镜头制造实力之外,同时还涉足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行业,虽然综合实力比不上索尼但是却远超尼康,佳能同样是世界五百强企业,2018年排名第345位。
至于尼康公司,虽然有少量其他产品,但是基本上是以相机、镜头为核心,企业的体量远远没办法和另外两个企业相比,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及另外两家企业一个季度多,相比另外两个企业,尼康受到影像产品市场的影响远大于索尼和佳能,因此尼康实际上现在是三大影像产品生产企业中活得最艰难的。
综上所述,尼康公司如果不赶快转型或者是另谋出路,必将是三大公司中第一个倒下的,或许有朝一日像哈苏一样,被中国企业全盘收购也未可知。
佳能无疑 视频和相机领域只有佳能一直涉足 Sony纯属于 科技 公司 虽然收购了美能达 但佳能单反的底蕴很足 sony除非收购Nikon才可能干掉佳能 佳能的镜头群目前也是几家里面最适合玩家的
肯定sony,因为在电子领域,Sony有更专业的技术积淀和发展 历史 。照相机正整合摄像机高集成化发展,尼康先天不足,佳能相对片面,所以sony龙头称霸地位随着影像电子化的发展已经坐稳了。
从长远看,以后没准冒出一个中国品牌的摄影设备领先。象手机那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