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快乐寒假九年级答案

2013年快乐寒假九年级答案,第1张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A 6.A 7.C 8.C 9.B 10.A

二、填空题

11.甲 省距离 12.把砖块前移 减小阻力臂 13.09 不能 14.30N 5W

15.80% 1800J 16.80% 20

三、解答题

(这个大家就自己作一下把,貌似我不会复制.....)

20.甲:省力但费距离乙:省距离但费力

21.(1)71 0.6 0.7 (2)B (3)A (4)物重

22.(1)96W(2)91.67%(3)96.15%

23.(1)C(2)如右图所示(3)95.23%

24.(1)100N (2) 500N (3) 800N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D 7.C 8.D 9.C 10.C 11.B 12.D 13.B 14.C

二、填空题

15.0 30 16.重力势 动 d性势 17.1:6 6:1 18.100 热值大 污染小

19.热量 比热容 20.内 机械 减小 降低 21.d性势能 动 22.热传递 转移

做功 转化 23.> < 24.40 25.3.2×103J/(kg·℃)

三、实验题

26.白汽 做功 内 机械 液化

27.(1)大(2)增大 内(3)减小 增加(4)机械 内

28.Ⅰ 热牛奶和水温相同的温度 6.3×104J

四、计算题

29. (1)1.05×105J(2)3×105J(3)酒精不一定能完全燃烧,酒精产生的热量不能被水完全吸收

30.200kg 31.(1)14000s (2)0.93kg

一、填空题

1.其他形式 电 电 化学 2.并 串 3.短路 断路 通路 4.短 断 5.S2 S1 S3 S2、S1、S3 6.不工作 灯泡发光 并 7.红 绿 8.4 0 不能 6 9.化学 电 串

10.(1)电压 电流 电压(2)0.8 1.5

二、选择题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18.D 19.D

三、解答题

20.(1)如右图所示(2)0.28 1.4 (3)L2断路

21.(1)如下图所示(2)L1两端电压U1和L2两端电压U2(3)U1 +U2

22.(1)L1的左边接线柱和L2的右边接线柱相连 (2)开关右边接电压表的线打“×”,把开关右边接线柱接到L2右边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D 7.B 8.C 9.D 10.B

二、填空题

11.60 0.05 60 12.0.1 40 13.变大 变大 14.串 60 15.5 0.6 16.12 24 6

17.1 0.24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1)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2)大于 右 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相当于导线(或电阻R接线柱松动等)

19.(1)减小 (2)40

20.(1)甲 (2)电池的节数 (3)丙

四、计算题

21.(1)半导体 因为当电压变大时,导体的温度升高,导体的电阻在逐渐减小

(2)1Ω.

22.当S断开,把滑片P滑至b端时,R2与R1串联,I1=I2=0.2A R1=20Ω

U1=I1R1=0.2A×20Ω=4V

U2=U-U1=6V-4V=2V

R2=U2/I2=2V/0.2A =10Ω

当S闭合,把滑片P滑至a端时,R2与L并联,UL=U2’=6V

I2’=U2’/R2=6V/10Ω=0.6A

IL=I-I2’=0.4A

RL=UL/IL=15Ω

或者是

P1(3.C

4.D)

P2

1.文中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而不用"三代人散步",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写读来更绝温馨,一家人的感觉更加强烈,同时也写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延续。三代人相对就有些僵硬,不如原来的写法温暖。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母亲为什么现在很听"我"的话?

答案:母亲年龄大了,要接受儿子的照顾和关心,因此现在很听“我”的话。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是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看看这些景象,作者为什么想到"生命"?

答案: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4

.答案:两个“太迟”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其间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5.答案:对母亲的照顾和对儿子的照顾,就是他们的世界了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爱幼,就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P3.

1.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主语:他

谓语: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宾语: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主语:秋天比春天

谓语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宾语:欣欣向荣的景象

3.答案:主语是汽车,谓语是奔驰,宾语没有(题目就忽略了)

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主语:我

谓语 :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补语:朴素的生活

"在长期的奋斗中"是谓语的强调

5.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定语:() 状语:[]

补语:<> 主语:= 谓语—(不打全了,你们看着办吧)

P4

1.本文的体裁属于 ( 词)

,浣溪沙是( 词牌名)。

2.答案:

这首词既包含作者对事物的惋惜和伤感,又包含了要对美好事物展开追求,充满希望,积极进取的精神.美好的事物虽然已过去,可是奋斗的精神,却如美好的事物一样,永远不变.

P5

1.

答案:后来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也丢了,人也被抓壮丁。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元。祥子逃出来就病了。也许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

2.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3.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P33 数学练习一

1.

2、1

2.不一定、一定

3.相等、相等、对称点、对称轴

4.810076

5.24°

6.点B、点D、 O E 、3

7.

7cm

8.C

9.A

10.B

以下略

P35 练习二

1.PB

理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边的距离相等。

2.70°

3.BQ、理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4.

4

5.40°

6.直角

7.7cm

8.D

9.B

10.B

P39

1.过两底中点的线段、角、对角线

2.72°、108°、108°

3.30°、120°

4.90°

5.等腰梯形、菱形

6.33cm

7.70°、110°、40°

8.D

9.C

10.B

P41

1.5、41、12、8

2.10

3.5

4.12

5.C

6.B

7.C

P43

1.根号三减一

、 3、 负二分之三、 根号五减二

2.3、2

3.正负根号五 、

6

4.1.7×10的十次方

5.3

6.<、>、<

7.D

8.D

9.B

物理P95—98

1.B

2.B

3.C

4.A

5.D

6.D

7.B

8.D

9.B

10.B

11.振动、空气

12.不能、液体

13.振动、能量

14.响度、音调

15.音调、空气

16.超声波、声呐

17.不规则运动、传播过程中

18.振动、频率

19.

20、次、6000

20.d起、振动、空气、不能、真空中不能传声

21.①液体可以传声 ②固体可以传声 ③略

22.①快、高、频率

②高、高、振幅

23.340

24.A、C、55、

物理选择题

P99-100

1.C 2.C 3.D 4.C 5.C 6.D 7.A 8.D 9.B

10.C

P103-104

1.C 2.C 3.C 4.B 5.B 6.B 7.D 8.C 9.C

10.B

P106-107

1.A 2.C 3.D 4.B 5.D 6.B 7.C 8.A 9.B

P110

1.B

2.D 3.C 4.C 5.D 6.B 7.D 8.D 9.C 10.C

控制变量法、3000 忘采纳!!!!

· 修改病句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一、语法病句的辨析、修改:

语法病句是指不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1、词类误用:即把这一类词误作另一类使用。

例如:我一直思想着那件事。

(“思想”是名词,不能带宾语。这里是把它作动词使用了,应改为“思考”。)

2、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

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

4、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

5、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q实d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q实d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q实d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6、前后表达不一致:

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

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7、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呼应,或者误用关联词语,都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例如: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不应该用“即使”,改为“虽然”。)

8、指代不明:代词起指代作用的时候,被指代的词交代不明白,或者有不止一个,那么代词指代的对象就会不明确。

例如: 《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表现了他十分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能熟练地使用地道的北京话进行写作的特点。

(第二个分句中的“他”指代的是《骆驼祥子》的作者,但是在前一个分句没有“他”,因此“他”的指代对象不明确。)

二、逻辑病句的辨析、修改:

逻辑病句是指句中有不合常规和情理的毛病。

1、概念错误:概念错误主要包括概念不明确、不一致、不恰当、并列概念不同属。

例如:他们用这种半导体制成的光导电视摄像管,这种摄像管为普通电视摄像管1/10,而灵敏度高10倍。

 (“1/10”本身是明确的,用在这里不明确。是什么的1/10?“重量”还是“体积”?)

2、判断错误:主要包括一个句子表达了不止一个判断,肯定、否定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等。

例如: 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

 (“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有歧义,表达了两个判断:一为“大量学生的”,二为“大量的材料”)。

· 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

(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

(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

(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

基本步骤:

①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

②语法分析。把握语句的各个成分,注意各成分的搭配与照应;删除多余成分,补足缺少成分。

③语意分析。这主要是结合语段的整体意思,理清语段中各层次之间的关联,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④逻辑分析。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 修改病句:

一、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重起炉灶另写。

②改动尽可能少。

③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忌盲目修改。

④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润色,以使其“更好”。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一)病句的常见情况: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它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它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它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答题指要:

辨析病句做题思路通常是:

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

(1)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这是一个常考的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

(2)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3)谓语是“是”、“成为”时如果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4)句子的开头出现了介词时如果句首出现介词,可能要考主语残缺的问题,可能因此而全句无主语而成病句。

这种句子一般有两种修改方法。

一是去掉介词,让本该做主语的成分作主语。

二是保留介词,在后面的句子中去掉某一个词,从而另外找一个适合作主语的词来作主语。

(5)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

一是语序是否不当。

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6)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如果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

一是反问句。

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

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33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