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家企业分别是:蚂蚁金服、字节跳动、滴滴出行、货拉拉、菜鸟网络、微众银行、Sheln、商汤科技、车好多、平安医保科技。
独角兽公司企业服务领域的2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业务涵盖物联网、云计算等热门领域。比如观远数据、新核云和云信达等。新消费领域的20家企业在洗护、快餐、咖啡等细分领域崭露头角,获得了红杉、GGV等全球知名风投机构的认可。包括虎头局、兰和溪木源等。
人工智能行业近些年的整体发展速度很快,榜单中的20家企业,技术运用场景主要在零售、汽车交通、物流等行业。包括SynSense、灵西机器人、仙途智能等。先进制造行业的优质企业不断获得资本青睐,榜单中的20家企业。包括广芯微、喜马拉雅以及云天半导体等。
元宇宙的概念在今年异常火爆,榜单从计算机视觉、VR/AR、云服务等领域精选20家企业。比如BUD、虹宇科技、新华智云和众趣科技等。
不能,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光学”,股票代码:“688307”)今日在科创板上市。中润光学此次发行价为23.88元,发行2200万股,募资总额为5.25亿元。
中润光学开盘价为45.86元,较发行价上涨92%;收盘价为48.28元,较发行价上涨102%;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42.49亿元。
预计年营收4亿
5e7d2e5b43762564bd988b629e10886a.jpeg
中润光学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嘉兴秀洲国家级高新区,在日本、台湾、大连、平湖等地设有多家子公司,已建成数万平方米高等级洁净车间,并配备变焦镜头全自动智能生产线。
中润光学的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安防镜头、无人机镜头、智能巡检镜头、视讯会议镜头、激光电视镜头、智能车载镜头、智能家居镜头、智能投影镜头、电影镜头等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具有超高清、大靶面、快速精准变焦、小型轻量化、超大变焦倍率、超长焦距等特点。
9e5f0ec0bb75db20292431faca6d85c5.jpeg
作为视觉信息采集入口的核心部件,广泛用于边防、海防、森林防护、无人机、轨道交通、智能识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巡检、智能车载、视讯会议、激光显示、电影拍摄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助力各产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及关键部件自主化。
32d826c32894ef84a71d617043c5036e.jpeg
中润光学称,未来公司将围绕超高清、超长焦、超大靶面等行业技术难点和需求,面向智慧物联、智能驾驶、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机器视觉等各个领域开发各类4K/8K超高清光学镜头,使光学镜头作为人工智能的“眼睛”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晰、更智能。
招股书显示,中润光学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2.84亿元、3.34亿元、3.96亿元;净利分别为2172万元、2624万元、3557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99万元、2303.8万元、3215.2万元。
66fb38144b7b94f1eb83a234b9153fad.jpeg
中润光学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1.88亿元,净利为1916.5万元,扣非后净利为1580万元。
中润光学2022年上半年来自数字安防镜头领域收入1.4亿,占营收比例77.1%;来自机器视觉镜头领域营收1880.38万元,占营收比例为10.33%。
报告期内,公司第一大客户大华股份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75%、44.23%、41.07%和38.79%,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63%、64.05%、60.40%和59.91%。
中润光学2022年前9个月营收2.73亿,较上年同期的2.56亿增长6.7%;净利2451.54万元,上年同期为1142.95万元;扣非后净利1963.95万,上年同期的净利为994万元。
中润光学预计2022年营收为3.98亿元至4.15亿元,同比增长0.38%至 4.67%;预计净利润为3800万元至4250万元,同比增长5.7%至18.22%;预计扣非净利润为 3250万元至3700万元,同比增长1.08%至15.08%。
张平华控制45.2283%股权
IPO前,张平华直接持有公司2,456.104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7.2137%,系公司第一大股东。
此外,张平华担任公司股东嘉兴尚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其通过嘉兴尚通控制公司8.0146%的股份。
因此,张平华合计控制中润光学45.2283%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张平华:1975年4月出生,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任日本东芝公司营业部部长,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任木下光学营业部部长。张平华先生为公司主要创始人,于2010年创办中熙光学并转而设立中润光学,2010年8月至2016年3月任中熙光学负责人,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任中润有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6年10月至2022年3月任中润光学及其前身董事长兼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监。2022年4月至今任中润光学董事长兼总经理。
f5c57f508ac6c6dbe853bf54a5522201.png
宁波易辰直接持有公司4.6452%的股份,宝通辰韬直接持有公司1.4572%的股份,徐海英直接持有公司0.7141%的股份。由于宁波易辰和宝通辰韬实际受徐海英控制,上述三位股东合并计算后持有公司6.8165%的股份。
上海沣时扬直接持有公司1.7889%的股份,上海沣敏扬直接持有公司1.7889%的股份,希扬璞信直接持有公司1.5673%的股份,常州沣时扬直接持有公司1.4572%的股份。由于上述四家企业均受公司董事杨希控制,合并计算后持有公司6.6023%的股份。
沈文忠持股为6.2295%,陆高飞持股为4.2137%,银河源汇(SS)持股为3.643%,杭州华睿持股为2.9387%,苏州方广持股为2.4489%,刘斐持股为2.1311%,杭州荷塘持股为1.9591%,张明锋、金凯东分别持股为1.851%。
e42b85a200a0c2c8b2a02f8a14b38e79.jpeg
IPO后,张平华直接持股为27.9103%,嘉兴尚通持股为6.011%,沈文忠持股4.6721%,宁波易辰持股为3.4839%,陆高飞持股3.1603%,银河源汇(SS)持股为2.7323%,杭州华睿持股为2.204%,苏州方广持股为1.8367%,刘斐持股为1.5983%,杭州荷塘持股为1.4693%,张明锋、金凯东分别持股为1.3883%;
宁波厚普持股为1.3525%,上海沣时扬、上海沣敏扬、上海轩鉴分别持股为1.3417%,希扬璞信持股为1.1755%,常州沣时扬、宝通辰韬、陈红霞分别持股为1.0929%,杭州立元持股为0.9344%,张杰持股为0.8606%,嘉兴聚数银持股为0.7714%,唐春江持股为0.6725%,张江东持股为0.6612%;
梁沛航、徐海英分别持股为0.5356%,长兴恒彤持股为0.4918%,杭州岱奇持股为0.4181%,杭州透视、曹志为、胡燕萍分别持股为0.3674%,杭州文广(SS)持股为0.3306%。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db436f827d8233d86bf5c76cf39705b8.jpeg
49e80692b7f666993723370ce2dda018.jpeg
点击阅读全文
打开CSDN APP,看更多技术内容
中润光学冲刺科创板:年营收4亿 拟募资4亿
雷递网 雷建平 5月30日报道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光学”)日前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中润光学计划募资4.05亿元。其中,2.69亿元用于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5629万元用于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800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年营收4亿中润光学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时...
继续访问
中润光学通过科创板注册:预计年营收4亿 拟募资4亿
雷递网 雷建平 12月9日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光学”)日前通过注册,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中润光学计划募资4.05亿,其中,2.7亿元用于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5629万元用于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800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年营收4亿中润光学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嘉兴秀洲国家级高新区,在日本、...
继续访问
中润光学在科创板IPO过会:拟募资4亿元,张平华为实际控制人
中润光学在科创板IPO过会
继续访问
光学镜头“后起之秀”中润光学冲刺科创板,业务总体向好但供应链隐忧值得关注...
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聚焦数智· 改变商业近日,中国的光学产业领域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一家拥有五十余年历史的综合光学元件及产品的生产商凤凰光学,意欲通过重组使主营业务变更为半导体材料的梦想没能实现。二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浙江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润光学”)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国信证券为保荐机构,拟募资4.05亿...
继续访问
中润新能:2020年年度报告.rar
中润新能:2020年年度报告.rar
中润新能:2020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新能:2020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18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18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1年半年度报告.rar
中润资源:2021年半年度报告.rar
中润资源:2021年半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1年半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0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0年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19年半年度报告.PDF
中润资源:2019年半年度报告.PDF
微众信科被科创板“打脸”:上市进程终止,实控人被立案成拦路虎?
IPO进程“中止”2个月后,微众信科在科创板的路彻底断了。 4月15日,上交所披露,2021年4月15日,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微众信科”)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据贝多财经了解,此前的2021年2月1日,上交所曾披露信息称,因发行人(微众信科)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上交所根据相关规定,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科创板上市之旅终结 此次终止审核,代表着微众信..
继续访问
3年1亿元投入 凯晟互动与中润普达达成大数据战略合作
以大数据驱动精准广告投放,为客户快速勾连目标消费者……3年投入1亿元,凯晟互动或将掀起一场互联网营销行业革命性变革。 2017年8月18日,凯晟互动与中润普达举行大数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3年内,凯晟互动传播投入至少1亿元,用于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数据模型研发、广告投放平台优化等多方面的业务开发。凯晟互动与中润普达将在大数据广告投放、行业大数据报...
继续访问
最新发布 中润光学开启申购:预计IPO市值约21亿元,张平华为实控人
报告期内,该公司第一大客户——大华股份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75%、44.23%、41.07%和38.79%,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63%、64.05%、60.40%和59.91%,客户集中度较高。此外,沈文忠持股6.2295%,陆高飞持股4.2137%,银河源汇(SS)持股3.643%,杭州华睿持股2.9387%,苏州方广持股2.4489%,刘斐持股2.1311%,杭州荷塘持股1.9591%,张明锋、金凯东均分别持股1.8510%。另外,中润光学的存货规模较大。
继续访问
企业-中润资源-2020年年终总结.rar
企业-中润资源-2020年年终总结.rar
2020——收藏资料蚌埠安徽中润投资雅郢项目前期策划提案.ppt
2020——收藏资料蚌埠安徽中润投资雅郢项目前期策划提案.ppt
济南8家上市公司去年总净利超过175亿元
4月30日是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上一年度年报发布的截止日期,绝大部分公司已发布年报。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济南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根据wind数据统计,济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981.62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达175.45亿元,30家公司实现盈利。 八成济南上市公司盈利 济南36家已发布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2020年有30家实现盈利,盈利企业占比约为83.3%,接近全省水平。纵观山东的240家上市公司,有208家实现盈利,占比约为86.6%。 2020年,济南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最高的仍是华电国
继续访问
君康人寿2019年排名_君康人寿易主后 内部提出五年上市计划
来源:雪球App,作者: 高礼成蹊,(https://xueqiu.com/9926299616/139855824)此前一直处于股东变动的君康人寿在股东基本“落定”之后开始想着要上市了。近日君康人寿在内部提出的计划是,未来五年实现公司IPO。具体而言,2017年实现转型发展,2018-2019年布局金融生态圈,2020-2021年实现公司上市。在刚刚披露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
今天,AI已经成为了一个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各种各样的AI公司层出不穷,行业中最耀眼永远只是塔尖上的少数……
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就属于这一类少数派,这四家企业也被称为“AI四小龙”。
最近商汤 科技 开始IPO,我们就从它谈起,来看看AI这项业务到底行不行。
商汤 科技 属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邻家小孩,学习能力出众,自然也特别受到金主爸爸的疼爱,从来都不缺钱,喊一声,就有资本送钱来了。
商汤 科技 成立之初就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自研算法在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52%,3个月后,商汤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9.55%。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商汤 科技 从成立到现在,共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2亿美元,投资人遍布国内外。
其中不乏阿里、苏宁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有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券这样的国资券商,还有高通创投、软银这样的国外顶级创投机构,厉害的是,这里面还出现了万达的身影。
简单来说,商汤 科技 既被国内看好,同时也被国外看好,即被互联网行业看好,还能被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商看好,大有未来 科技 之光的架势。
当然,它也确实用一系列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2016年,商汤 科技 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刷新了行人及车辆识别领域的世界纪录,2020年,商汤 科技 又完成了首个专业用人工智能芯片STPU流片,2021年,商汤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过了300亿个。
我们过去的文章里经常说,研发是一个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汤 科技 确实是做到了。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是46%、63%、71%,他一家公司就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在光芒的背后,是一谈到赚钱就掉链子,这也确实挺尴尬的。
在充足资金与研发人员的投入之下,商汤 科技 在全球的各类竞赛中拿到了70多个冠军,发表了超过600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个专利申请。
但是,根据商汤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的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34.5亿、16.52亿。
看着还不错,但同期他们分别亏损了34.28亿、49.63亿、121.58亿和37.03亿,三个财年加上今年上半年总共亏损达到了242.52亿。
融资来的52亿美元基本上快亏得差不多了。
一边是技术的绽放与资本的热捧,另一边是长期陷入利润不佳的窘境,商汤 科技 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从技术,市场供需这两个纬度来看。
第一、再好的技术落地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谈过关于产研结合的问题。
科技 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是需要让更多的研究和专利能落地商用的。
虽然商汤 科技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而且专利数量也相当庞大,但作为一家企业来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技术落地,并且推向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而不是单纯的秀论文数量。
而且,在技术深度方面,商汤 科技 拥有自己的独占技术其实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术和专利是根据公开论文,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的应用,虽然读懂这些公开论文的门槛很高,但对于人才济济的 科技 大厂来说,这不是什么太深的护城河。
比如在活体识别这个领域,玩家不仅只有商汤,云从这样的AI 科技 ,百度、腾讯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
百度钱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术,腾讯的微众银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术。
前边提到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百度在2015年达到了99.77%,刷新了商汤的纪录。
面对BAT这样的老牌大厂,商汤的技术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市场供需还未爆发,业务领域细分且垂直。
不了解AI的人仿佛都觉得AI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万物皆可AI。
客观来说,AI是未来没错,但它并不是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赋能,高效的赋能。
比如用AI赋能垃圾分类,用智能化监管代替人工监管;比如AI赋能药物研发,谷歌就专门推出了可识别蛋白质结晶的AI系统,用于药物开发。
本质上,AI的价值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
AI这个赛道非常的广阔,实际上的业务十分细分、垂直。
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视觉识别。
2020年中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市场规模也不足150亿,这个规模的产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能和手机、 汽车 这些万亿产业相比。
小池塘也很难养出大鱼来。
另一方面,国内AI产业化高度依赖于政府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几大板块。
商汤 科技 的业务中,87%的业务都是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但这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AI四小龙并没有独立获取项目的能力,项目真正的来源都在一些央企总包方手里。
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好,可城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项目周期至少需要3年,涉及的流程繁多,商汤等AI新兴势力所做的事只是诸多环节之一。
由于AI产业的碎片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所有人,这自然就很难形成规模化。
项目之间的差异,使得上一个项目的方案在这个项目无法适用,亏损就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上看。
华为、腾讯、百度这些平台型巨头都在切入AI领域,甚至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英伟达都在半道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AI被广泛应用的安防行业当中,安防行业的原生巨头海康威视也在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而且相对于商汤 科技 来说,海康威视本身就是终端生产商,更具有拿项目的优势。
仅以营收比较,2020年,商汤的营收24.5亿,而海康威视的营收635亿,换句话来说,商汤的规模只有海康威视的5%不到,海康威视对商汤具有碾压优势。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商汤 科技 ,而是整个AI产业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一下AI四小龙,会发现这几家的处境都出奇的相似。
从过往的财报来看,AI四小龙都是亏损比营收多,营收越多,亏损越大。
这四家企业的崛起,都和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升级息息相关,简单地说就是吃到了政府升级安防项目的红利。
面对越来越多的亏损,投资人很着急,四小龙也很着急,所以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四小龙都在集体冲击IPO。
作为 科技 企业,四小龙大书特书的都是自己的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研发占比都超过了50%,商汤 科技 的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0%。
在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还得回到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这个本质的问题上来。
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另外一家AI企业,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当年风光无限,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最高市值高达1191亿。
但后来,整个股价一路走跌,市值只剩下406亿,跌去6成之多。
寒武纪也是长期在研发上高投入,在AI芯片产业同样面对来自华为、百度这些巨头的夹击,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导致市场不看好。
对于一个 科技 企业来说,它跟平台型企业不一样。
京东持续亏损了12年,但它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京东用12年的亏损回答了市场一个问题, 淘宝天猫跟我竞争,我凭什么能活下去?
答案是京东用巨资砸出来的基础物流设施,这是京东底层的护城河。
不解决根本的盈利和路线问题,即使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资金,企业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当前AI四小龙们还没有一条明确、长远的盈利模式。
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指引给到市场,自然也很难得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经常说技术是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我们也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技术是不是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假如腾讯和阿里也要做这项业务,凭什么我能活下去?
回顾一下前辈们,台积电的技术很牛逼,全球第一,但这项技术的根基是在台积电创新的晶圆代工模式。
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比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更为重要,利润思维,一定不能舍去。
当然,AI未来一定是一门大产业,现在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市场还没有快速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们的AI企业还需要时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领域,助力和赋能更多的相关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但是,这个前提是路要扎扎实实地走,别贪快,贪快就容易摔倒。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