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来看,佳能、尼康、索尼,哪个品牌能走得更远?

长远来看,佳能、尼康、索尼,哪个品牌能走得更远?,第1张

三个品牌走得更远的应该是尼康,虽然很多人不看好它。因为在当今摄影界大师级以上的人多用尼康,但用户最多的是佳能,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兴起,绝大部分的普通用户将抛弃单反,坚持下来的都是专业人士,而专业用户用尼康的确实比佳能多一些。所以我认为尼康走得更远。(个人观点,不合胃口请笑笑,勿拍砖)

个人认为索尼、佳能、尼康三雄逐鹿的情况还将长期存在。

相机市场,从稳定有序,不同品牌、不同画幅、不同规格都有各自的市场空间,逐步发展到了淘汰赛阶段。

曾经创造过诸多辉煌的品牌,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竞争年代它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却在智能手机的跨界冲击下渐渐陨落。奥林巴斯已经宣布出售相机业务,宾得易主后已接近被市场遗忘的边缘,理光仅剩下了一个贩卖情怀的卡片机型号,这些品牌未来令人堪忧。

尼康

相机领域里早年的佼佼者,后来的常年老二,拥有众多拥趸的尼康,已连续多年销量下滑,销量排名也下滑,经营业绩之惨淡令粉丝不断叹息。唱衰尼康的声音此起彼伏。较为单一的产品,固执的经营理念,时不时曝出的质量门事件,被索尼牵制的核心感光元件……种种的种种,似乎看上去都比佳能对它的竞争冲击更令尼康头疼。

但不管怎么难,尼康还是撑着一路走了过来,现在仍然是主流相机品牌里的一员,单反、无反,F卡口、Z卡口一样都没耽搁,喜欢尼康的还是坚持力挺它,也有去索尼那转一圈又回来的,也有用了别的牌子但舍不得尼康继而玩双修的,总之铁粉依旧,但新用户却增长乏力。从市场来看,尼康未来形势看上去并不明朗,可以说很严峻。

佳能

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并不只有尼康,老牌劲旅佳能也是一样为这事发愁。做了多年销量老大,习惯了挤牙膏的佳能,现在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面对索尼的微单冲击,面对智能手机对入门用户的蚕食,面对被别人动了的奶酪,佳能终于不再无动于衷了。再不出手,相机这块儿阵地真守不住了。与很多家玩情怀的品牌不同,佳能在相机产品上是实实在在挣钱的,但如果继续装睡,这钱就不一定能躺着赚了。

佳能毕竟玩经商比尼康更在行,就拿最近的全幅无反之战来说,率先发布重磅级的超高规格镜头,把新老用户一下吸引过来,再发布一台低价机身,把用户先留住,而后突然放大招推出性能超均衡的第二代机型,重新拉回转战索尼和尼康的用户,这几步策略可谓高手高手高高手。最关键的是等大家纷纷赞叹姜还是老的辣,佳能还是有实力,竞相表示还是得买佳能的时候,借着产能不足的理由机器和镜头都大幅涨价了,这波 *** 作真是绝了。看似这样会让一部分用户失望,但实则拿捏准了消费者心理:产品香,质量稳,行情涨,这样的营销反而大大笼络了客户。另外,佳能并非单一相机生产商,医疗影像、办公设备、监控安防等等它均有涉猎,多产业布局,可以为相机续命奠定基础。

索尼

不过说实在的,佳能再怎么会玩,总体相机销量下滑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了。唯一增长较快的品牌反而是一个相机界的年轻人—索尼。索尼做随身听是出了名的牛,但没想到最后让苹果给怼的不轻,而在相机领域则反了过来,原本这块并没有索尼什么事,但它却偏偏充当了搅局者,把相安无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佳能、尼康二老给怼了。

自从第三代a7微单推出,索尼用黑 科技 和坚韧的开拓精神,牢牢奠定了其在无反相机领域头把交椅的地位。索尼用了十来年时间,活生生做起来了一个新市场,破坏了佳、尼二老的单反市场,逼着人家加入无反阵营,就这样葬送了单反相机的前途。索尼是个挑战者,更是一个有实力的,有耐心的,有情怀的战士,现在全幅无反销量排行,索尼已经是老大。虽然被人诟病机器设计不如老牌机型顺手,菜单杂乱无序,色彩科学不科学等等,但索尼依然抢下了诸多传统相机用户。按索尼的路数,相机这块发展会比较长远,一方面索尼是cmos上游厂商,有话语权;另一方面索尼虽不是传统相机品牌,但却是老牌影像器材品牌,无反相机弥补了其自身在摄像机、电影机、消费相机等影像产品链之外的可换镜头相机空白,必然会大力发展。再者,索尼非常有情怀,手机就算再普及,对专业功能的产品索尼也情有独钟。随身听还有哪家国际大厂在做?似乎只剩索尼了,其余都是小厂家。电视机还有几家国际品牌在做?日系品牌已经全部贴牌化了,只有索尼还在自己做。甚至古老的收音机,索尼依然在产。从这个角度推断,索尼必将长期将相机做下去。

那么综合上述分析,个人觉得这三个品牌都会长期把相机做下去,从经营角度来看,佳能和索尼都实力更为雄厚,只要相机市场还存在,这两个牌子应该都不会轻言放弃。唯一令人担忧的就是尼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尼康战胜困难的决心也是满满的,短期内的低谷期并不代表尼康不行了。所以,相信主流相机三大品牌还将会长期并存。

索尼,佳能,尼康都可以走的更远吗?答案并不那么明确,但本人的分析更大胆,3个主流品牌已经显出颓势,要走的更远,就必须跟新生的力量技术合作,开放自己的技术拥抱新生力量,拥抱互联网,才能走的更远不被时代淘汰,而这个新生的力量就是中国未来的摄影相关的企业。

专业摄影整体看来是走下坡路的,这个跟日本的企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摄影器材肯定可以在未来大展拳脚,替代超过日本摄影器材,未来极有可能。

看看摄影手机的销量就大概清楚了。并不是说手机摄影会替代专业摄影。虽然手机摄影跟专业摄影,不在一个平台,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但我们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手机摄影的基础上,曲线救国剑走偏锋,在专业摄影器材领域抢夺到蛋糕。以下观点佐证:

1、谁能走的更远都是市场说了算的。手机摄影抢夺了很多专业摄影器材的市场,首先抢走的是卡片便携相机的市场蛋糕,专业摄影器材的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2、日本的几个相机品牌创新不足, 日本的工匠精神值得敬佩,但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一点,精益求精,优化再优化,一个产品做到A,再做到A+,然后再努力做到A+++......。不断升级优化,优化到一定程度,开始挤牙膏。而市场已经出现了飞跃,直接创新到了B,C....。比如我们的大疆。

3、日本的几个相机品牌过于保守,过于封闭。 技术优势一直是日本摄影品牌的骄傲,严格封锁相关技术,这也造成了封闭。首先看到日本的几大摄影品牌没有互联网精神,局限于日本的文化,局限于日本的国土,故步自封。我们的几大手机品牌主动迎合拥抱互联网,拥抱抖音、微博等等的自媒体,在自带的软件上是尽量的简单化,让用户更容易上手。而主流的几个品牌佳能、尼康、索尼、不论是 *** 作系统,还是相关的配件都过于保守封闭,上手不易,太过于专业,普通人能顺利驾驭专业器材,不那么容易。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比如要懂得、直方图、光圈、快门、焦段、光线。相关的还要学会后期制作,photoshop、AE、PR....。有的人根本不会电脑,只会用手机。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手机摄影品牌的产品,华为、小米...是主动的迎合用户,让摄影简单化,易 *** 作。下到上小学的儿童,上到60岁老人,简单的学上一学,摄影就会了。因为手机的摄影用的是安卓的开放系统,相关的软件太多太多,更有4G网络可以让摄影、摄像更加的多元好玩。

日本专业摄影品牌的 *** 作系统有多难呢?对于不是专业的人士,很难很难,每台相机要标配一本厚厚的说明书,连专业人士都要啃书,才能够掌握手中的机器。相机的 *** 作系统都是厂家自己在做,从不开放。以至于有一个“魔灯”的破解固件的一个机构存在。

结语: 不论是多专业、有多少 科技 含量、有多少黑 科技 、有多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拍出的照片有多漂亮。最终也是用户说了算,市场说了算。黑 科技 的专业器材到手了,过于复杂、是很精密、是 科技 含量高,但不会用的用户却在说:“这么昂贵的东西,还没有我的手机拍的好,我把它给卖掉了”。这不怪人家不专业。要把事情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长远看,是索尼。理由:以后是无反的天下,单反会逐渐被淘汰,反光板成了多余的零件。1,相机重要部件cmos,索尼最厉害。2,索尼半导体发达。运算速度,存储速度最快。3,以前诟病镜头不给力,这几年赶上来了。

看情况吧,现在微单发展比较快,如果看当下的趋势,个人认为尼康会走得远一些,因为尼康在海外比任何品牌都要厉害,毕竟尼康相机是最专业的,目前它的z9,已经接受国内外大量订单,数量比较巨大。现在拍摄小视频十分流行,而索尼传统就是搞摄像的专业商,如果要是长期喜欢拍摄视频,我认为索尼会比上述二者发展得更好。

(照片佳能702002.8拍摄)

未来普通用户的摄影主要在手机上完成了,单反仅专业摄影人士在消费,销量会小很多,现在主流手机摄像头几乎都由索尼提供,在这种强大的造血优势下,索尼可以更轻松的面对技术研发所需要的资金持续投入!所以,我认为索尼会走更远!

这个问题并不严谨,问的是这三个“品牌”,而仅从品牌这个方面而言,个人认为索尼必将走得更远而尼康势必率先被淘汰。

首先,索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影像产品制造商,相机、镜头等的收入只不过是公司的一个相对较小的业务板块,索尼公司涉及视听、电玩、通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产品线要更加宽广,综合实力也远比佳能和尼康要更强大,世界五百强2018排名第116位。

而佳能其实同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影像产品制造商,佳能除了有强大的相机和镜头制造实力之外,同时还涉足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行业,虽然综合实力比不上索尼但是却远超尼康,佳能同样是世界五百强企业,2018年排名第345位。

至于尼康公司,虽然有少量其他产品,但是基本上是以相机、镜头为核心,企业的体量远远没办法和另外两个企业相比,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及另外两家企业一个季度多,相比另外两个企业,尼康受到影像产品市场的影响远大于索尼和佳能,因此尼康实际上现在是三大影像产品生产企业中活得最艰难的。

综上所述,尼康公司如果不赶快转型或者是另谋出路,必将是三大公司中第一个倒下的,或许有朝一日像哈苏一样,被中国企业全盘收购也未可知。

佳能无疑 视频和相机领域只有佳能一直涉足 Sony纯属于 科技 公司 虽然收购了美能达 但佳能单反的底蕴很足 sony除非收购Nikon才可能干掉佳能 佳能的镜头群目前也是几家里面最适合玩家的

肯定sony,因为在电子领域,Sony有更专业的技术积淀和发展 历史 。照相机正整合摄像机高集成化发展,尼康先天不足,佳能相对片面,所以sony龙头称霸地位随着影像电子化的发展已经坐稳了。

从长远看,以后没准冒出一个中国品牌的摄影设备领先。象手机那样!

sony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结束的2005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639亿美元。

在公司发展的60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公司最根本的经营理念是通过索尼的创新技术和优秀产品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的娱乐生活的梦想。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全球超过70%的员工是非日本籍员工;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

以"全球化策略,本地化运营"的运营策略为目标,索尼在全球各地的市场都致力于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融合与发展。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是索尼集团统一管理和协调索尼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旨在从事中国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索尼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推动索尼在中国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

索尼集团做出承诺: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索尼全球业务发展的成长引擎。截止到2005财年,索尼在中国的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员工人数达到约两万五千名。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总部资源优势,在中国强力打造适合本土发展需要的集商品计划、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在中国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秉承以技术贡献社会的企业发展理念,索尼还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教育、文化、艺术,环保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年一度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 ”上,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以公益事业的突出表现荣膺本年度最慷慨的跨国公司殊荣。

“植根中国、长远发展”是索尼公司对中国的长久承诺和在华业务拓展的宗旨,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将继续为成为中国的优秀企业公民而努力,希望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长久的贡献。

SONY发展史

技术者的梦想

在唱片业界算是后进的CBS SONY,培养出日本第一位的音乐大型联合企业,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业绩推上全美第一位。对软件最了解的硬件企业“SONY”,是个秉持“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公司”。

盛田昭夫,SONY公司的会长在谈到SONY发展史时,将这一特点表露无遗:“这是一连串实现井深先生梦想的故事。”

SONY创办者井深大先生,自太平洋战争前已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盛田与井深是在赴任海军技术将校研究所时认识的,盛田购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下列的言论:‘由技术者所创立的SONY公司,是以软件产业为契机。没有软件的硬件,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大事业。”

为了扩大硬件事业,软件事业是绝对必要的,这正是SONY公司长年以来的结论。投资庞大金额购并软件企业的SONY,是对软件产业最了解的公司。即使SONY在投入莫大金额,购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后,也绝对没有让硬件为主、软件为副的理念崩坏。

一九八九年十月,SONY发表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后,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NEWS WEEK的头条新闻上,将自由女神换上和服,标题是“日本购买了美国之魂”,在全美引起相当大的批评(因为哥伦比亚所制作的电影.片头使用自由女神像)。盛田除了堂堂正正的反击这类的言论外,并在日本的访谈中表示,对美国非常失望。

所谓失望的背景是相当奥妙的。引起骚动的原因是日本和美国的部分人士也提出为什么澳洲资本购并MGM/UA(米高梅)、二十世纪FOXS(福克斯)时并没有人作任何批评,这根本就是种族歧视。

但是盛田并不是因为如此,才提出对美国失望的定论。盛田在谈话中提到:“我在美国演讲时,曾提到为什么CA卖给法国人时,并没有人说什么,这是美国根本上的问题。我在孩提时候就很喜欢电气,对收音机很痴狂。RCA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战后的日本电子产业全部都是问RCA买专利权。因此对技术者出身的我来说,RCA才是代表美国灵魂的泉源。奇异公司购买了RCA研究所及RCA,其后又卖给法国企业。这对美国的产业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美国的媒体应该对这个事实多加注目才对,检讨为什么美国会失去RCA…”RCA被卖的时候完全不关心,SONY并购电影公司,才提出是美国之魂等言论,这是美国方面站不住脚的地方。媒体所注目的事,代表美国大众的关心。美国人已将重心转移至软件事业,不制造东西,也不贩卖东西。这也是美国持续赤字的决定性原因。但是这样的讨论,只是谈到美国经济根本问题的表面而已,并无法切入真正的主题。

RCA卖掉,美国国民并未有任何危机意识。但是远在东方的外国人却因此而感叹,这又象征了什么?SONY自战后秉持着“技术思想”,开创出一条象征着“技术立国的日本”道路,同时也将软件定位予以表面化。盛田会长自豪的“MADE IN JAPAN”,事实上和SONY历史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废墟出发

就象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一样,SONY一直站在时代高科技的领先地位。“模仿他人或其他公司,无法开创一条自己的道路,要做别人不做的事。”这个时候,SONY已确定向东京通信工业发展。打开记载SONY的历史书,可以找到一段文章提到“东京通信工业”,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SONY公司的前身。

战败的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创建人井深与战前经营公司东京支店七位职员共同出资,在被B-29轰炸后的东京,日本桥白木屋百货大楼的一个房间内设立了“东京通信研究所”(其后改为东京通信工业)。创建时全公司的财产不过是井深口袋里的金钱而已。

那是一个能够吃饱就很了不起的时代,所以他们就先着手尝试制作和饮食相关的产品,如电饭锅、烤面包机等等,可是制作每样东西都无法成功。最后,终于出现了第一件商品:电气座垫。是一个将电线包在两片布料之间的产品,在小商店卖得相当好,对刚成立“东通研”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现金收入。

接下来制造的是与现在的SONY比较相关的“短波受信天线”。这个很容易装在普通调幅收音机上面,用来接收短波讯号的设备卖得相当好,对未来SONY的发展巨头正面的影响。

朝日新闻的“青铅笔”专栏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介绍井深们的奋斗史。盛田回到乡下后,刚好有人问他是否愿意担任东京大学的讲师。看到朝日新闻专栏后,盛田借着到东京就职的机会,与井深再度见面。

井深的公司在东通研时代,经营上非常的困难,盛田一边继续担任大学讲师,一边帮忙工作。隔年(一九四六年)“东京通讯研究所”改组为资本金十九万日元,具有二十位职员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在目前SONY总公司,也就是品川·御殿山的位置设立了总公司和工厂。盛田辞去了讲师的工作,专心在公司的工作上发展。当时的井深年纪三十八岁,盛田年仅二十五岁。

SONY飞跃的原点

创业不久,支撑“东通工(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简称)的就是制造修理收音机所用的配件。然而,萦绕在井深头脑中的是制造自己品牌的产品。

当时SONY的产品是收音机,当然在公司也引起广泛讨论,是否该踏入制作收音机的行列。但是井深非常反对,主要原因是战后收音机的厂商刚从战争的后遗症慢慢复苏,所以井深看好的是WIRE RECORDER(钢丝磁气录音机)。不过当时具有制作WIRE的厂商,却对井深的计划没有兴趣。 不过这样的结果反而比较好。井深在NHK上看到在日的美军,使用刚问世的录放音机,因此也开始开发录放音机的制作。根据WIRE RECORDER的开发经验,井深他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试作品。

比较麻烦的是磁带问题,不过在试验后已成功完成。在开发着手两年后的一九五零年,称为G型的日本国产第一台录放音机终于商品化,开始上市销售。虽然制作技术非常优秀,但是却卖的不好;好产品不等于畅销品,是井深们第一次学到的经验。在大学刚毕业、职员薪水都未满一万日元的时代,以十七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当然是过高了。

最先购买G型录音机的是法院,而且还是一次订二十台,这是个破天荒的订货量,愿因是当时法院很缺乏速记员。也因为这次的事件,让盛田和井深了解到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其后G型慢慢的以公家机关、学校为中心,开创出一条销售网路。 录音机渐渐小型轻量化,由H型到P型,然后还发展到M型录音机。而在这个时候,G型录音机更取得交流偏压法的基本专利权,东通工开始独占国内市场,并得到大量创业者的利润。

认识半导体

收音机就是接收电波,根据电波将讯号调变增幅,让人可以听到声音的机器。当时的增幅设备必须使用真空管;年轻一代的人可能已经没看过真空管了,真空管的外型看起来象是一个电灯泡。所以使用真空管的家电,体积都比较大。在一九四七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博士,发明了奇迹般的电子组件。虽然体积象是牙签尖端大小的固体,但却拥有与真空管一样功能。这就是半导体。井深和盛田已经注意到这个将来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所以一九五二年,第一个到达美国的井深,知道贝尔研究所的后台(WE)不久将会允许其他厂商拥有半导作的专利使用权。而当时拥有一百二十位员工的“东通工”,其中三分之一是优秀的技术者,集合他们的力量来完成半导体产品化的工作,是最适合的选择。因此井深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半导体的使用使用权。

次年的一九五二年,盛田昭夫(现在SONY会长)为了和WE签约而赴美。盛田在自己的著作“MADE IN JAPAN”中,提到第一次到纽约的心境:“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被美国的幅原所震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大、这么远、这么广阔,而且是这么的多样化。想要在这样国家中梢售本公司的产品,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被美国所凌驾而已。”在盛田访美时,东通工对半导体的未来完全不清楚;即使是WE也只不过是将半导体用在助听器上。但是井深和盛田,已决定将半导体使用于收音机。RCA战前使用小型真空管所制造的收音机,只能维括四小时,而且还是价格昂贵的电池,占去收音机空间的一大半。如果使用半导体的话,可以解决电力和电池大小的问题,生产出来将是划时代的产品。井深和盛田已经想到,如果可以制造出携带型的收音机,一定可以创造新市场。盛田和WE签完约后,到欧洲旅行。盛田后来提到,欧洲当时刚从战争复兴,所以心情感觉上十分忧闷。有一天在德国某餐厅点冰淇凌时,盛田看到象是日本伞般的装饰品。服务生带点拍马屁的神态说,这是你的国家做的呢。可见全世界的人,对日本产品的认识仅止于此。带给盛田梦想的是飞利浦工厂。荷兰是个农业国家,在这样一个城市的角落,飞利浦博士完成他的理想,建成了一座世界性的现代化企业。盛田想:“我们应该也可以。”

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

技术者废寝忘食努力的结果,在半导体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这也使得当时主要来往的银行——三井银行,吓了一大跳。非常遗憾,世界第一位开发半导体收音机成功的公司不是SONY,而是由一九五四年美国REGEMCE公司完成。第二年SONY完成了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TR-52。收集各方对性能的评价之后,美国公司只有四成,SONY为五成,很明显是SONY的胜利。而且美国公司的半导体是外制,而SONY是自行制造,让技术者更加放心的拥有自信。

SONY的由来

SONY在英国设立欧洲总公司,是后来的事情。得到王立艺术学院荣誉金奖的盛田,在颁奖典礼上做了以下的致辞:“SONY一直在创造新的东西。”出席者听了之后,觉得这句话充满玄机,说不定其中也有人暗笑着,认为SONY不过是利用欧洲人的发明而成功的典型例子罢了。盛田的眼光慢慢扫视听众后,继续说了下去:“所谓新的乐西,就‘SONY’这个名称,与‘WALKMAN’同样是新出现的英语。”此言一出,即使是在一个严肃庄严,满是英国绅士的会场中,也造成一阵突如真来的笑声。这样的演讲内容,会员纷纷提出应该颁发“高级英语会话的名誉证书”给盛田,可见英国人是个十分具有幽默感的民族。

SONY所制作的第一项产品,是日本第一次使用半导体开发而成的TR一52型收音机,但公司名称并不象盛田在英国演讲所说的命名。在TR一52外销美国时,所使用的是TORT-SUKO(ト-ッ-コ日文的发音)这个名字,可能是觉得美国人会不喜欢严谨的发音,因此考虑要改品牌的名称。这就象是TKK与东急地铁使用的简称一样,NHK、CBS的简称则与电视台雷同,容易在大众的心目中留下印象。当时东通工出售自行研发录放音机录音带的名字为SONI—TAPE。英语的SONICI(音)是语源的拉丁语的SONUS的复数形,这个SONI和当时的流行语“SONNY BOY”(可爱小男孩)合而为一,则为SONNY,但为易于发音,所以将字母改为四个字,因此目前已闻名全世界的SONY就这样诞生了。新的半导体收音机“TR-52”,也借着这个新名称开始发光。当时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订作大口袋的衬衫,以便放半导体收音机,一时间风靡全国。一九五八年正式将公司改名为“SONY株式会社”,同时股票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品牌的执著

盛田第一次带着刻上“SONY”名字的TR--52到美国去,以二十九点九五美元的价格跑遍各个零售店,但却卖不出去。这个时候有一家“BURORBA公司”订了十万个,但被盛田拒绝了。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的条件,必须要SONY使用他们的商标在美国发售。当时的BURORBA公司是美国少数手表厂商,但盛田不愿意成为卫星工厂。该公司员工向盛田表示,“本公司拥有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并且是一个有传统的公司。”但盛田也不客气回答说:“本公司在五十年后一定不会输给你,一定会成名。”然而不用经过五十年,结果已经很明显了。知道BURORBA公司的只有对手表有兴趣的人。很讽刺的是,现在五十年代的BURORBA手表确实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这样的手表已经可以列入古董了。相形之下,SONY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对拒绝这样的订单,一点也不觉得可惜,相反的对自己的品牌反而有信心。”在当时10万订单简直就象一个梦境,而盛田竟然拒绝了。因此很容易了解盛田在发现一个巧克力厂商利用SONY名称推出产品而提出控告的心情。“商标是企业的生命,即使是排除万难也要保护,我在平常都是这样想的。商标、公司名称必须负起责任,保证产品品质。因此使用他人一点一滴努力所建立的商标,也算是一种盗窃。我们绝对无法原谅这样的小偷。”

幼年期的终结

SONY主张以“技术”为产品的象征,为了保护这个商标,盛田坚持一定要自己来销售,所以必须在美国设立销售公司。因此美国SONY(SONAM)在一九六零年诞生了,而在这同时,SONY也改组了瑞士日内瓦事务所,并设立欧洲现地销售公司(SOSA)。一九五五年TR—55和一九五七年的TR--63出售后,SONY半导体收音机成为世界性的畅销商吊。面对蜂涌而来的订单,和无法等待的顾客,SONY根本就不需考虑成本,以空运直接送至全美国。就这样,SONY在创业第十一年结束了幼年期,也奠定“日本·奇迹式的复兴”掌旗手的根基。

新指导者

进入一九八零年后,录相带的BETA制式也进入被淘汰的阶段,因而使SONY神话出现了阴影。接着是盛田收到岩间和夫社长猝死的恶讯。AV的不景气,使SONY的存货堆积如山,这也是创业以来,首度必须靠着节流方能平衡收支的难关。

这个时期就任社长的是大贺典夫。大贺社长当时受到特别的提拔,在一九八二年就任,对刚过五十多而已。出生于一九三零年一月二十九日,静冈县沼津市的大贺典夫,家中是富裕的木材贸易商,而目是歌剧演员出身,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虽然BETA失败原因无法—一细数,但最大的原因是软件政策失败。(指主要以SONY的BETA与松下的VHS为对立双方的录相机制式之争中,SONY以失败告终。)在录相带快速增加的时期,BETA软件几乎没有成长。所以开发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行参与制作电影、录相带等作品,而且在其旗下具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等,VICTOR产业具备了制作电影所需的各项能力;拥有这样的力量,才能开展多样化的可能性。

CBS能够提供少数软件。盛田会长在纯粹是技术者的岩间社长过世后,提拔大贺社长,最主要还是因为大贺是最了解软件的经营者,而对大贺就任社长具有相当大的期待。

SONY软件部门的第一次尝试成立CBS SONY,就是大贺所提出的构想。在一九六七年外资自由化的同时,美国最大的CBS唱片公司在日本找寻有能力开设子公司的伙伴。当时CBS向日本哥伦比亚提出这个构想时,尚未产生结论,最后则选择在音响部门有实际成绩,而目对软件很有兴趣的SONY公司对SONY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拥有唱片部门的话,可以直接提升公司音响实力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从一九六七年十月开始交涉,很快地便在十二月签署合并公司的相关和约。一九六八年正式成立了CBS SONY公司,而以大贺为实质负责人。

外行人经商法的成功

有庞大企业为靠山,CBS SONY被唱片业界、负责监督的官方层层看守。根据日本行政指导法令,SONY不得以挖墙角的方式增加公司的人员,如唱片关系者、艺人等。大贺以不计学历、年龄、性别,以前所未有的公开征求人才方式招兵买马,总共有七千人报名,其中录取的八十位人选中,并没有所谓的“业界人员”。这个外行人组成的CBS SONY,以充满合理性的作法,对古老的唱片界开启了革命时代。

紧接着,获得大明星支持,并设立SD部门的SONY,确立了独特的招募系统,而诞生了不少艺人。将艺人从零来培养,对CBS SONY产生了高收益的体制。

SONY将唱针取消了

提供日本业界八成唱针的第一位厂商“NAGAOKA”,相信对于唱片略有认识的人,应该都很熟悉才对。然而一九九零年八月,NAGAOKA的解散,也是EP、LP唱片的终止符。SONY与荷兰飞利浦合作开发CD,是SONY创建第八年的事,CD唱盘上市是一八八二年十月的事。在这之前的五日,大贺带着刚完成的CD喝盘飞往希腊,和全世界的唱片公司一起开会。但是当时的唱片业界,包括美国的CBS唱片公司的反应都非常冷淡,对已经具有成熟市场的LP唱片公司来说,CD并不会引起大大的注意。业界的看法是,市面上不会出现一家唱片店,会愿意同时出售唱片和CD唱盘的。大家都知道,CD比起唱片来说,音质相当好,而且体积小 *** 作性佳,声音是以光学方式自CD上读取,毋须接触,所以使用期限可说是接近半永久性的。

虽然CD的优点良多,但是唱片业者为保护现有的唱片市场,并非相当愿意配合,所以还是不引人注目。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必须靠着软件来提供CD唱盘的导火线,此时发挥力量的就是CBS SONY。已经成长为广受大众喜爱的CBS,发挥了有力的效果。在硬件方面,八四年世界第一台CD机器“DISKMAND—50”随之上市。SONY挟着强力软件战略进攻市场后,造成了CD的畅销程度有如火山爆发。在日本开始点火后,CD受欢迎的程度,也慢慢的渗透到全世界。最后CD还是将传统唱片驱逐于市场之外。大贺后来说,如果不是有CBS的话,CD可能根本无法普及及。所以SONY又再度体会到软件的重要性。经历了BETA系统的败退及CD的胜利,SONY终于渐渐的看重软件。

一九八七年CBS SONY并购了母公司——美国CBS,总额为二十亿美元(以当时的汇率约二千七百亿日元)。当时虽然有人批评购买的价格太高,但CBS进入SONY集团后,第二年就创出买价以上的营业额,并有相当高的利益。并购企业成功的SONY,开始注意到影像方面的币场,而要来美国SONY调查美国电影公司。

现在索尼集团主要盈利源于保险、金融业(索尼生命保险公司、索尼银行),索尼融资能力已经超出一般大型科技公司跟大型金融类似。

索尼集团诞生是以科技为主,所以一直保持公司对科技研发投入,如今的索尼是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巨头之一(索尼、微软、任天堂为三巨头,腾讯游戏业在世界上毛都不是)

美国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之一(生化危机、毒液、蜘蛛侠、卧虎藏龙等都是索尼造)。

索尼音乐娱乐公司,世界上最大音乐公司拥有世界第一多的音乐版权(许多app音乐版权都是源于索尼,版权收入超厉害)

索尼影像方案是世界唯一全部提供自家技术方案与产品的公司(对电影、拍摄、录音、电影院、大型户外广告等在世界影响巨大)

索尼半导体,世界上绝大多数摄像头元件供应商/垄断地位,有许多功放芯片、显像芯片等都是索尼造。

索尼手机业是索尼唯一亏本的行业,其他都超赚钱。但索尼垄断全球绝大部分手机摄像头/与高通垄断地位类似。

索尼与华为类似,都是以统治公众不了解的行业在次要盈利业务也搞到世界前列。华为主要利润来源于通讯设备非手机业(虽然手机世界第二了),索尼主要利润来源金融业与保险(虽然电子娱乐业世界第一)

索尼交叉股权太多导致现在只能看到索尼公司上市部分总市值500多亿美元、实际控股公司资产估值都超过千亿了/非母公司。科技界奇葩式霸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39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