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付出了多少心血?,第1张

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一直是被诟病的行业,因为研发付出了大量心血,却一直无法实现重大突破,但要实现科技强国,彻底摆脱别国的束缚,就必须要迎难而上。半导体是锗、硅、硒、砷化镓及许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等物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的应用,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产业一体化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自给自足,可对于半导体的研发却是个始终没能够突破的点。

1、中芯国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前段时间很火的财经主题就是中芯国际公司的上市,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是47.44,占了营业成本的四分之一,一个企业将资金大量的用于研发,是决心也是使命,中芯国际是背负着壮大祖国科技的重任,付出的心血绝对是巨大的。

2、华为面临绝境韬光养晦。华为5G的研发成功,直接威胁到了美国在通讯方面的地位,5G的试用成功将带来的社会意义和国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不管其运用到哪个行业都能够优化和提升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疫情让美国陷入了困境,它们更加不愿意自己在困境中看见华为快速成长,于是阻断了华为的芯片进口。没有了外部支持,华为只能够自己研发芯片半导体,但华为芯片研发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它早有准备,可见一个大国企业的未雨绸缪。

3、商业大鳄齐力支持华为。华为面对打压并不是一个企业的困难,更是国家困难和商业困难,马云、董明珠、雷军等人发声资金支持华为的芯片研发,资金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可见国内的企业家面对困难的同仇敌忾和民族责任心,我们庆幸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没有唯利是图。

有博方嘉芯氮化镓射频及功率器件项目,中微科技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落户成都邛崃,华通芯电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项目,三安光电拟160亿在长沙投资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江苏任奇芯片制造、封测、研发的产业化基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SiC生产线,中科院半导体所氮化镓材料与器件项目。

有一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常被成为半导体。半导体是易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因素的影响,半导体是制造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二极管,三极管都是半导体制成的。

邓中翰,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

1999年10月14日,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企业的一间仓库里开张了。北京市政府积极支持邓中翰的“星光中国芯工程”,立项、注册、办照、招聘人员一路绿灯。中星微还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第一批种子基金,而后期的风险投资都由企业自主筹措,从而成为一家以“硅谷机制”创立的中国本土企业。

中星微的核心团队都是典型的“海归”:董事长邓中翰,首席技术官杨晓东,副总裁张辉、金兆玮,两位伯克利博士和一位斯坦福博士,都曾在IBM、HP、DELL实验室等国际大公司工作过。但中星微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当公司发展之初遇到资金断流时,他们用个人的存款、房产、股票与银行签订了个人抵押贷款合约,贷到了300万美元,经受住了一次严峻挑战。中星微成立的1999年,中国销售了490万台品牌电脑,其“心脏”却都不是“中国制造”。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设计的第一款芯片终于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

在邓中翰的领导下,他们研制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先后突破7大核心技术,申请专利500多项。2001年,“星光一号”研发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中星微的产品不仅仅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而且还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56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