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蹭HJT电池风口定增25亿,连遭“问询”股东高位已减持10亿

捷佳伟创蹭HJT电池风口定增25亿,连遭“问询”股东高位已减持10亿,第1张

捷佳伟创为何要在业绩发展向好时,切入到另一细分领域呢?问询函及时发现了疑问。过去几年,公司毛利率不断下滑,存货尤其是发出商品增长较快。

《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晶体硅光伏设备的制造商,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佳伟创”,300724.SZ)看到HJT电池概念大热,突然决定转入该细分领域。

10月末,捷佳伟创终止了部分IPO募资项目,并将剩余2.87亿元募资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11月末,公司宣布定增募资不超过25.03亿元,其中五成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一系列动作之后,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站上风口,而此时问询函也如期而至。

HJT电池快速爆发

时至年末,HJT电池概念股仍在飙涨。阳光电源、上级数控等相关企业的股价年内涨幅达到500%左右。

以HJT电池为重要业务之一的通威股份传来消息,已完成60亿元定增,头部私募高瓴资本、易方达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赫然在列。

捷佳伟创终于按捺不住了,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多次强调在该领域的目标:“公司追求的是高效和超高效的HJT整线设备技术,这确定了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根据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有:自动化设备、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全文并未提及HJT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HJT电池也被称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短、工序少、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其制造工艺区别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中一道重要工序为非晶硅薄膜沉积。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异质结电池经历30年左右的发展 历史 ,产业化脚步已临近,2020-2021年有望成为HJT投资元年,2022年进入快速爆发阶段。

但直到HJT站上风口,捷佳伟创才有了实质性的布局动作。

10月28日开始,捷佳伟创宣布终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及“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并将上述项目募资余额2.87亿元调整用于新项目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募投必要性被问询

变更前次募投项目后,捷佳伟创又在摩拳擦掌。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背后紧盯。

11月27日,捷佳伟创发布募集说明书,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212万股,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5.03亿元。

其中13.3亿元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6.46亿元用于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和5.2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余下投入于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9.99亿元)、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产业化项目(3.34亿元),目的是新增HJT等高效晶硅电池工艺技术设备的产能,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1%、38.9%。

切入热门领域的捷佳伟创迅速引来资本爆炒。12月17日,该股以156.88元/股的收盘价创上市来新高,本月累计涨幅达到50%,年内涨幅超300%。

“新项目与现有产品及研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是否导致主营业务的变化或技术路线的变化;效益测算的谨慎性和合理性,说明新增资产未来折旧预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次研发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12月11日,捷佳伟创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

“前次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延期、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本次募投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变更后募投项目的区别。”

即便捷佳伟创执意要求开展新项目,公司也完全可以依赖自有资金。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有货币资金16.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50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4051万元,长期股权投资1.1亿元。

不仅如此,捷佳伟创今年还为客户提供担保,对外担保合计达到14.3亿元,部分担保对象与公司前五大客户重叠。

深交所要求就上述情况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担保事项形成的原因、新增大额担保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涉及营销策略或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担保对象是否有具有足够支付能力等。

光鲜业绩背后的问题

如果不是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捷佳伟创漂亮业绩背后的引忧,或许也难浮出水面。

2017年至2019年,捷佳伟创营收从12.43亿元增加到2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54亿元增加到3.82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2.18%;基本每股收益为1.4元。

但事实上,其盈利能力已现下滑趋势。三季报显示,其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14.4%,而在2018年及2019年同期毛利率为41%、33.7%,净利率为23.8%、18.7%。

“近年来,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60%和12%左右,近三年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8.8%、38.4%、28.3%、22.4%和39%、42.29%、36.24%、26.55%,持续大幅下降。”深交所要求就此说明,上述设备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

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季报显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只剩16.23%,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6.7个百分点;公司应收账款达到16.51亿元,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3亿元,而公司财报称这是由于会计规则变更。

上述情况是否是议价权下滑的征兆?与公司布局新业务有无关联?《投资者网》近期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公司方面,但仅得到“董秘已收到邮件”的回复,再无下文。

如果捷佳伟创正面临市场环境的降温,那么这次定增扩产,未来也或许存在市场无法及时消化产能的问题。

公司也在定增方案中坦陈,“公司存货达到32.5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发出商品占比达到70%。若下游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公司可能产生存货滞压和跌价的风险。”

深交所因此问询,存货持续增长、存货周转率持续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收入规模相匹配,发出商品占比较高、发出商品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而另一面,股东们正忙于减持套现。

Wind数据统计,公司今年以来4名股东(伍波、张勇、富海银涛、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减持1297.6万股,约合市值10亿元。

上述两名高管减持理由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不过其似乎并怎么不缺钱。截至目前,二人没有过质押动作;2019年年薪均达到92万元。(思维 财经 出品)

一家想要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募资35亿元,4成用来盖房。

作者 | 柳大方

编辑丨李逸明

来源 | 野马 财经

“收到软通动力的offer,华为外包,应届生,值得去吗?”

“我也想去大厂,外包干了3年了再见了......”

自“出道”以来,作为国内知名的IT外包公司,各大社交平台上围绕软通动力的讨论就没少过,最近又传来了要创业板上市的消息。

今年2月,软通动力申请创业板IPO获受理,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上市拟募资35亿元。9月3日,软通动力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上会稿,目前已经成功过会。

其实早在2010年12月,软通动力就于美股上市。不过短短四年后,公司就因业绩下滑股价暴跌选择私有化退市,之后三次谋求借壳回A未果。公司分别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拟通过借壳皖通 科技 、紫光学大和祥龙电业重组上市,最终均被宣布终止。

历经三次沉浮,软通动力又坚持不懈地开始了第四次资本运作,这一次选择的是独立IPO。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要上市?

作为一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的主营业务,是为通讯设备、互联网服务、金融、高 科技 与制造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 用更通俗一点的话说,其实就是做IT外包服务。

在IT外包服务这一领域,软通动力是老牌实力玩家。《招股书》显示,其成立于2005年11月4日,根据国内IT咨询机构赛迪顾问的报告,到 2018年时,在中国IT 外包市场竞争力(发展能力和市场地位综合比较)排名中,软通动力已经位居第二。

其背后,还有一众豪华股东的身影浮现,云锋麒泰、春华秋实、达晨创投、红土长城等知名私募悉数在列。云锋麒泰持股份额为3.89%,位居第七大股东。 爱企查显示,云锋麒泰背后,阿里巴巴的出资比例达34.18%,马云持股39.71%的上海云锋新创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亦是其普通合伙人。

2018年至2020年,软通动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1.08亿元、105.8亿元、129.81亿元,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6.53%。其中,“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分别实现收入 77.27亿元、99.53亿元及121.88亿元,成为绝对的营收支柱。

图源:《招股书》

虽然从事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但IT外包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软通动力的商业模式,仍然是靠密集的人力资源推动。 从《招股书》来看,2018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22%、7.89%、6.61%,而主营业务成本(占营业成本的99%以上)中员工薪酬分别占91.06%、91.88%和94.14%。对于公司来说,员工薪酬才是最主要的经营成本。

从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的投向来看,软通动力拟募集35亿元资金投资于6个项目,其中拟使用19.9亿元做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而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中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及解决方案项目所募集资金数额排在第三,拟投入5.6亿元。

图源:《招股书》

用于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的费用中,用于房屋建设的费用就达到13.74亿元。这么一看, 作为一家拟于创业板上市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公司的募投项目中有近4成资金用来盖了房。

图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回复深交所第三轮问询函中,公司在《招股书》创业板定位部分中做出了改动:删除了“区块链、5G、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革新”等披露内容,进一步补充了推动新旧产业融合的具体介绍。

《招股书》显示,公司自2018年度开始,实现了扭亏为盈。其后2018年至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1.39亿元、106.05亿元、130亿元。这其中主要的业绩增长点来自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业务,这一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三年均达90%以上,同时整体主营业务毛利率不断上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24.3%、26.87%和27.22%。

图源:《招股书》

总体来看,公司营收、利润双双持续升高,业绩亮眼。这背后,华为、阿里等大厂客户功不可没。《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客户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国银行等大型知名企业。其中 华为占公司营业收入50%以上,且连续四年是其第一大客户。

图源:《招股书》

如此重要的营收来源,软通动力自然需要极力维护。软通动力表示,本次IPO, 募投项目中的交付中心新建及扩建项目实施后,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对华为的服务能力,可能导致公司对华为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但从另一面来说,也会使得客户集中程度有所提高,“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自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目前,软通动力与华为业务合作稳定,并保持持续增长。但软通动力也表示,“如若摩擦加剧,可能导致华为降低对公司相关服务的采购,使得公司存在销售收入较大波动的风险。”

上市对于软通动力来说,一度有点“迫在眉睫”。《招股书》显示,软通动力曾与约36家机构股东签署了上市相关对赌协议。如果没有完成2020年底申请上市的目标,公司需要做股权赎回:以股东投资价款加上每年10%单利计算赎回价款。

不过, 由于监管层对于A股上市“对赌协议”的规范要求,今年以来,已经陆续有创业板IPO项目收到了清理“对赌协议”并履行披露义务的通知。压在软通动力身上的对赌压力,也终于到了卸下的时候。

《招股书》显示,今年4月,公司、刘天文(软通动力实际控制人)分别与前述中35家股东重新签署了对赌终止协议。根据新的对赌终止协议,包括对赌条款在内的特殊条款,在公司向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之日起终止,以后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再重新生效。另外,公司、刘天文和舟山长通签署的对赌终止协议,如果公司上市申请未予受理、撤回上市申请,上市申请未通过,还会重新生效,但不会再涉及软通动力回购股份。

如今,随着软通动力申请科创板IPO,遗留的对赌协议问题已经得到清理。摆脱了来自股东的压力,轻装上阵的软通动力,成功过会之后,距离正式上市的时间也已不远。它的未来,你看好吗?

你对IT外包有多少了解?留言区聊聊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58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