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70多项专利的芯片女神,或能帮助华为解决光刻机困境?

手握70多项专利的芯片女神,或能帮助华为解决光刻机困境?,第1张

华为海思芯片无法生产,不过华为海思依旧面向全球招募人才。华为也发起了天才少年计划,拿出百万年薪只希望获得天才少年的加盟。华为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可以给人才提供世界舞台,让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

就有这么一位“芯片女神”,年仅32岁就手握70多项专利,在半导体,微电子和逻辑电路有非常深的造诣。

在黄芊芊取得的学术成果中,奖项荣誉不计其数,从博士后到博士生导师,黄芊芊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人一辈子的成就。

在华为面临市场规则时,黄芊芊的学术成果能解决华为光刻机困境吗?

1989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的黄芊芊从小就有过人的天赋,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并且考上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黄芊芊开启了本科学习生涯,和很多学霸一样,黄芊芊学习刻苦,顺利完成了本科的学业。

不过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黄芊芊并没有出国留学,而是留在了北大。黄芊芊做出了留在北大的选择,这个选择或将改变黄芊芊的人生 历史 轨迹。本科毕业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黄芊芊考上了博士,学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利。

对学术有着极致追求的黄芊芊,再次攻读博士后,此时的黄芊芊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微电子专业知识。

鉴于黄芊芊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北京大学非常看重黄芊芊的潜力,让黄芊芊成为微纳电子学系的研究员,并出任博士生导师。

黄芊芊的学习生涯就如同坐上一座高速列车,一路畅通无阻。在这期间,黄芊芊在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了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黄芊芊在内,全球只有3个人拿到这个奖项。

黄芊芊的学术成果还不止这些,黄芊芊累计申请了70余项专利。

就连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也和黄芊芊展开合作,并且得益于黄芊芊的研究成果,中芯国际在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高学历,博士生导师,手握70多项专利技术,还获得了国际顶级荣誉奖项,最重要的是黄芊芊才32岁,前途不可限量。

黄芊芊还在潜心研究微纳电子技术,在中国集成电路领域,因为有了黄芊芊这样的“芯片女神”,才有望发光发热。并且在黄芊芊的研究下,对我国各大企业 探索 科技 进步,取得技术突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黄芊芊既然能帮助中芯国际研制芯片制造技术,又能否帮助华为解决光刻机困境呢?

华为在芯片领域有深入的部署,但是过去十几年里,这些部署一直都集中在芯片设计领域。对于光刻机设备,芯片材料的研发相对较少。所以华为目前并不具备制造芯片的能力。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华为似乎想要做出改变了。有人发现华为曾招募半导体设备人才。

外界都知道,半导体最常见的设备就包括了光刻机,因此华为这一举动被外界解析为要参与光刻机的人才部署。还有华为哈勃投资了科益虹源,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光刻机光源系统。

华为不断加码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布局,又是招募人才,又是投资相关企业。看得出来,华为在开辟一条芯片破局之路。

黄芊芊的学术成果和经验积累,以及对芯片制造领域的研究突破,或许能帮助华为解决光刻机困境,突破一些核心技术也未可知。

当然,黄芊芊是否会加盟华为还是个未知数,毕竟从黄芊芊的研究经历来看,是希望潜心扎实做科研事业的。对于外界的工作环境能否心生向往,只有黄芊芊自己知道。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过,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其实不管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向上要有顽强的拼搏意识,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捅破技术的枷锁和束缚。向下更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做科研项目必须落到实处,技术要扎实,才能一步步生根发芽。最终让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华为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任正非明确指出,华为设计的芯片,以国内的基础工业还无法制造。

可是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或许就像任正非所说,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这不是华为一家公司的责任,而是需要调动国内企业的力量,让每个具有相应实力水准的企业参与其中。

还需要有像黄芊芊一样的人才,企业负责捅破天,人才负责扎到根,只有在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情况下,才能筑起这条芯片破局之路。

这或许需要很长时间,也许5年,也许10年,可是当最终取得成功的那一刻,回头看现在还会觉得时间很长吗?如果不去努力,十年后回看现在,可能就会责怪当初为什么不拼搏。

光刻机看似很难突破,但再先进的设备也是一个个零部件拼接起来的。我国有庞大的产业链,而且人才济济,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行。所以在考虑能不能做之前,最好先思考要不要做。

华为芯片的处境大家都看在眼中,华为正在招募人才,虽然不确定华为是否会全面布局光刻机,但可以明确一点的是,华为不会独自面对这一切,在华为的背后,还有无数中国人为其撑腰。

北大博士生导师黄芊芊用了几十年取得让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国集成电路领域,需要黄芊芊这样的人才。黄芊芊未来的路还很长,将来华为或许会展开光刻机的研发,又或者在芯片领域展开全新 探索 。

不管如何,希望黄芊芊能继续在国产芯片事业上发光发热,华为也能招募到所需的人才,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你觉得黄芊芊能解决华为光刻机问题吗?

《科创板日报》(编辑 郑远方), 日前,全球半导体厂商相继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的同时,也展开了2022年行业展望。

通过10家公司财报及电话会议内容——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瑞萨电子5家IDM厂商,台积电、格芯、中芯国际3家晶圆代工厂商,以及ASML、Lam Research 2家设备厂商,《科创板日报》整理出各家对2022年行业走向的大致判断。

总体上,虽说“缺芯渐入尾声”的疑虑已笼罩市场多时,但从多家厂商的表态来看, 目前库存水平仍远不及预期,产业链依旧难以摆脱供应短缺。

针对芯片供应短缺具体结束时间,各家答案不尽相同。乐观者如英飞凌认为,有望在今年告别芯片短缺;而恩智浦却给出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今年难以收尾。

ASML则认为无需担心供需反转,其指出半导体增长前景的确需要大幅扩产;同时,行业自身会设法避开供应过剩,以“维持一个无障碍、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 此前“需求分化”的消息也得到进一步论证。 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作出了“景气分化、不同应用领域需求各异”的判断;中芯国际还提出,地区需求也将分化。

下游需求极为强劲,多家企业手握大额订单,远高于产能规划水平。细分领域中,车用芯片则成为各大厂商一致看好的领域。

【整体订单情况】

部分厂商已透露目前具体在手订单/预付款金额,从“订单能见度高”、“订单量远超供应”等乐观表述中,不难看出需求高涨的盛况依旧。

英飞凌:

新签订单大幅超过取消的订单量。不过公司也提醒,部分订单或意在防备短缺,因此随着供应改善、重复下单取消,未来几个季度这一订单金额或将大幅下降。

恩智浦:

在手订单已远远超过供应能力,能见度达2023-2024年,目前“没有任何订单取消或改期”。

意法半导体:

订单能见度较高,在手订单超过18个月水平,远高于公司目前及2022年规划产能。

瑞萨电子:

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额超过1.2万亿日元;2022全年已确认订单也在增长。

台积电:

截至2021年底,已收到67亿美元预付款。总体来说,来自IC设计与IDM委外等订单增加,“晶圆代工今年会是个好年”。

【库存】

• 恩智浦:

2021年Q4,库存水位进一步降低;渠道库存水位也小幅下降至1.5个月。恩智浦预计,2022年供需情况将于2021年类似。

• 德州仪器:

2021年Q4,德仪库存水位为116天,较前一季度高出约4天水平,但仍低于公司130-190天的目标。

【 汽车 芯片】

在本次统计的10家企业中,除设备厂商之外,其余所有公司均表现出对 汽车 业务增长的强烈信心。

整体上,2021年半导体厂商 汽车 芯片业务营收已有较大增幅,2022年也已获新订单在手。未来电动化、智能化仍是这一市场的两条增长主线:电动 汽车 方面,驱动因素包括充电基建、动力电池电源管理芯片;智能驾驶方面,则包括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4D成像雷达等。

• 英飞凌:

汽车 芯片需求“远超”公司供给能力,库存水位也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指出,除电动/智能 汽车 本身之外,充电基础设施也是需求增长的另一大驱动力。

• 恩智浦:

得益于电动 汽车 及L2+/L3级智能驾驶发展, 汽车 领域订单稳定性明显增强,公司2022年已有订单在手。值得注意的是,只要芯片短缺情况仍在持续,整车厂便会将芯片供应及自身产能优先供给高端车型,以获得更高盈利。

• 意法半导体:

今年车用芯片产能已售罄。预计未来85%的 汽车 芯片将落在16nm-19nm制程。

• 德州仪器:

2021年全年,工业、 汽车 两大领域将是德仪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 瑞萨电子:

汽车 领域业务增长驱动力强劲,包括车规级MCU等相关芯片配备数量增长、产品价格上涨、整车厂生产恢复、确保库存。

• 台积电:

预期2022年,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

• 格芯:

预计今年 汽车 业务会有季度波动,但总体依旧非常看好终端需求的强劲增长潜力;且部分客户将在2023年开始在4D成像雷达及动力电池电源管理方面开始发力,格芯有望受惠。

• 中芯国际:

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其余业务】

除 汽车 芯片之外,被提及的其余增长点则较为分散。其中,工业、物联网领域需求被提及频次相对较多,基建、数据中心、AI、元宇宙、碳化硅也受部分企业看好。不过,多数厂商预计,消费电子需求或将进一步疲软。

• 英飞凌:

今年SiC(碳化硅)业务营收将翻倍增长达3亿欧元,这一领域需求同样明显高于现有产能。

• 瑞萨电子:

工业/基建/物联网需求同样高涨,不过瑞萨预计,今年Q1其营收及客户需求量环比增幅将低于 汽车 芯片。

• 格芯:

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中,Wi-Fi 6、5G图像传感器、电源应用需求;通信基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物联网有望成为格芯2022年增长最快业务领域。

• 台积电:

细分应用市场中,某些市场强劲势头可能会放缓或调整。预期2022年,HPC、 汽车 业务增长将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物联网增速与公司水平一致,智能手机业务略低于公司水平。

• 中芯国际:

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缺乏发展动力,存量市场供需逐步平衡;物联网、电动 汽车 、中高端模拟IC等增量市场需求旺盛,存在结构性产能缺口。

• Lam Research(泛林/科林研发)

AI、物联网、云计算、5G及元宇宙将成为强劲增长驱动力,全年晶圆设备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87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