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区带离心的分离机理是什么

平衡区带离心的分离机理是什么,第1张

平衡分离原理:是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或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分离媒介可以是能量媒介(ESA)或物质媒介(MSA)、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ESA是指传人或传出系统的热,还有输入或输出的功。MSA可以只与混合物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部分互溶或吸附它们。此时,MSA常是某一相中浓度最高的组分。例如,吸收过程中的吸收剂,萃取过程中的萃取剂等等。MSA也可以和混合物完全互溶。当MSA与ESA共同使用时,还可有选择性地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使某些组分彼此达到完全分离,例如萃取精馏。

当被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相差较大时,闪蒸或部分冷凝即可充分满足所要求的分离程度。

如果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差别不够大,则通过闪蒸及部分冷凝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分离程度,而应采用精馏才可能达到所要求的分离程度。

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在萃取精馏中采用MSRA有选择地增加原料中一些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从而将所需要的塔板数降低到比较合理的程度。一般说来,MSA应比原料中任一组合的挥发度都要低。MSA在接近塔顶的塔板引入,塔顶需要有回流.以限制MSA在塔顶产品中的含量。

如果由精馏塔顶引出的气体不能完全冷凝,可从塔顶加入吸收剂作为回流,这种单元 *** 作叫做吸收蒸出(或精馏吸收)。如果原料是气体,又不需要设蒸出段,便是吸收。通常,吸收是在室温和加压下进行的,无需往塔内加入ESA。气体原料中的各组分按其不同溶解度溶于吸收剂中。

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它通常是在高于室温及常压下,通过气提气体(MSA)与液体原料接触,来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塔釜不必加热至沸腾,因此当原料液的热稳定性较差时,这一特点显得很重要。如果在加料板以上仍需要有气液接触才能满足所要求的分离程度,则可采用带有回流的解吸过程。如果解吸塔的塔釜液体是热稳定的,可不用MSA而仅靠加热沸腾,则称为再沸解吸。

能形成员低共沸物系统的分离,采用一般精馏是不合适的,常常采用共沸精馏。例如,为使醋酸和水分离,选择共沸剂醋酸丁酪(MSA),它与水所形成的最低共沸物由塔顶蒸出,经分层后,酯再返回塔内,塔釜则得到纯醋酸。

液液萃取是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分离技术,有单溶剂和双溶剂之分,在工业实际应用中有多种不同形式。

干燥是利用热量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水分或其他液体)的单元 *** 作。被除去的湿分从固相转移到气相中,固相为被干燥的物料,气相为干燥介质。

蒸发一般是指通过热量传递,引起汽化使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增湿和蒸发在概念上是相近的,但采用增湿或减湿的目的往往是向气体中加入或除去蒸汽。

结晶是多种有机产品以及很多无机产品的生产装置中常用的一种单元 *** 作。用于生产小颗粒状固体产品。结晶实质上也是提纯过程。因此,结晶的条件是要使杂质留在溶液里,而所希望的产品则由溶液中分离出来。

升华就是物质由固体不经液体状态直接转变成气体的过程,一般是在高真空下进行。主要应用于由难挥发的物质中除去易挥发的组分。例如硫的提纯,苯甲酸的提纯,食品的熔融干燥。其逆过程就是凝聚,在实际中也被广泛采用,例如由反应的产品中回收邻苯二甲酸酐。

浸取广泛用于冶金及食品工业。 *** 作方式分间歇、半间歇和连续。浸取的关键在于促进镕质由固相扩散到液相,对此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把固体减小到可能的最小颗粒。固液和液液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级与级间输送固体或固体泥浆的困难。

吸附的应用一船仍限于分离低浓度的组分。近年来由于吸附剂及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吸附的应用扩大了.已经工业化的过程有多种气体和有机液体的脱水和净化分离。

离子交换也是一种重要的单元 *** 作。它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有选择性地除去某组分,而树脂本身能够再生。一种典型的应用是水的软化,采用的树脂是钠盐形式的有机或无机聚合物,通过钙离子和钠离子的交换,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当聚合物的钙离子达饱和时,可与浓盐水接触而再生。

泡沫分离是基于物质有不同的表面性质,当惰性气体在溶液中鼓泡时,某组分可被选择性地吸附在从溶液上升的气泡表面上,直至带到溶液上方泡沫层内浓缩并加以分离。为了使溶液产生稳定的泡沫,往往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化学和鼓泡特征是泡沫分离的基础。该单元 *** 作可用于吸附分离溶液中的痕量物质。

区域熔炼是根据液体混合物在冷凝结晶过程小组分重新分布的原理,通过多次熔融和凝固,制备高纯度的金属、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提纯方法。目前已经用于制备铝、镑、锑、铜、铁、银等高纯金属材料。

上述基本的平衡分离过程经历了长时期的应用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产业的兴起,日趋完善不断发展,演变出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分离技术。

在传统分离过程中,精馏仍列为石油和化工分离过程的首位,因此,强化方法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例如,从设备上广泛采用新型塔板和高效填料;从过程上开发与反应或其他分离方法的耦合。

随着生物化工学科的发展,适用于分离提纯含量微小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萃取过程应运而生。双水相萃取即属此列,它是出于亲水商聚物溶液之间或高聚物与无机盐溶液之间的不相容性,形成了双水相体系,依据待分离物质在两个水相中分配的差异,而实现分离提纯。反胶团萃取为另一新型萃取过程,反胶团是油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团浓度后形成的聚集体,它可使水相中的极性分子“溶解”在油相中。用于从水相中提取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制品。

新型多级分步结品技术是重复地运用部分凝固和部分熔融,利用原料中不同组分问凝固点的差异而实现分离。与精馏相比,能耗可大幅度下降,设备费也低于棺馏。该技术已用于混合二氯苯、硝基氯苯的分离,精荼的生产,均四甲苯提取和蜡油分离等工业生产中。

变压吸附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上新崛起的气体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吸附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化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该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应用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由于其具有能耗低、流程简单、产品气体纯度高等优点,往工业上迅速得到推广。例如,从合成氨尾气、甲酵尾气等各种含氢混合气中制纯氢;从含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混合气中制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从空气中制富氧、纯氮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区溶剂的高溶解性和高选择性将溶质萃取出来,再利用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下溶解度的急剧降低,使溶质和溶剂迅速分离。超临界萃取可用于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和生化产品的分离提取。食品原料的处理和化学产品的分离精制等。

膜萃取是以膜为基础的萃取过程,多孔膜的作用是为两液相之间的传递提供稳定的相接触面,膜本身对分离过程一般不具有选择性。该过程的特点是没有萃取过程的分散相,因此不存在液泛、返混等问题。类似的过程还有膜气体吸收或解吸,膜蒸馏。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六西格玛是一个致力于完美和追求客户满意的管理理,SPC是一个支持六西格玛这个管理理念的工具。

核心流程是对创造顾客价值最为重要的部门或者作业环节,如吸引顾客、订货管理、装货、顾客服务与支持、开发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开票收款流程等,它们直接关系顾客的满意程度。

与此相对应,诸如融资、预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流程属于辅助流程,对核心流程起支持作用,它们与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一种间接的关系。不同的企业,核心流程各不相同。

所有那些传统的质量管理工具,如SPC、MSA、FMEA、QFD等均是实现六西格玛必不可少的工具。

六西格玛(Six Sigma,6σ)是20世纪80年代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概念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并全力应用到公司的各个方面,从开始实施的1986年到1999年,公司平均每年提高生产率12.3%,不良率只有以前的1/20。

其创建此概念管理,主要在于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质量控制的思想,先后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朱兰等去日本传授质量管理思想,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创性的实施,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到了 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从美国人手中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同日本组织的竞争中,先后失去了收音机、电视机、半导体等市场,到了1985 年公司濒临倒闭。面对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形势,摩托罗拉公司痛定思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摩托罗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产品质量比日本组织同类产品的质量差很多”。

数码相机 (又名:数字式相机 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 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数码相机优点】

1、拍照之后可以立即看到图片,从而提供了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减少了遗憾的发生。

2、只需为那些想冲洗的照片付费,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删除。

3、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

【数码相机的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电视的推广,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正在转播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的设备。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同时,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5.防水防尘型“百万像素”机登台亮相富士胶片BigJobDS-25OHD数码相机,是以富士CCD总像素150万的FinePix700相机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的“百万像素”防水防尘专用数码相机。

柯尼卡公司DG-1数码相机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的数码相机,总像素108万像素。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研制出专用防水防尘外套,如柯达公司推出可用于3米深水中的,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个机型使用的防水防尘外套3佳能公司也为PowerShotA5和A5zoom两个机型推出专用防水外套。

6.“个性化”发展是数码相机发展新的亮点随着竞争的激烈,产品的特色越来越明显,“个性化”的产品,市场才有卖点,各大厂商的特色如下:

索尼:装备10倍-14倍变焦镜头,采用软磁盘记录静态和动态影像,可在机内复制已记录影像等。

佳能:小型化,取APS小型相机造型,单反式高解像度,有较大存储空间。

卡西欧:低档、多功能,大液晶显示屏,镜头可转动。

富士胶片:取传统胶片小型相机造型、高解像度,低价;超小型、金属机壳、多功能、多特点、时尚。

柯达:高解像度、高技术含量;较低价格、较大存储容量、提供较多软件。

京瓷:取传统相机独特的纵形造型,高解像度。

惠普:高解像度,广泛适应性、低价。

柯尼卡:高解像度、 *** 作方式接近传统胶片小型相机。

美能达:高解像度,镜头———CCD单元可旋转可分离。

尼康:超轻小型,较高解像度、功能较齐全, *** 作简单。

奥林巴斯:高解像度、变焦、镜头不可换式单反相机;经济、便携。

松下电子:小型、较高解像力,中档价。

理光:低价、镜头可转动、有特殊效果软件。

东芝:经济型、高解像度、使用SM卡。

阿克发:经济实用、高解像度、镜头可转动;精工爱普生:高解像度,全景照功能、兼有内存和可移动存储卡。

7.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问世索尼公司于1998年9月向市场推出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有两种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体积呈长条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术特性:10针接头,串行接口,最大写入速度1.5MB/S,最大读出速度2.45MB/S,电源电压2.7-3.6V,工作时平均消耗电流约45mA,待机时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约4克。

同时还推出MSAC—PCI型PC卡适配器。

应用“记忆棒”的索尼新型单反型数字相机CyberShoePRODSC—D700,5倍变焦镜头(相当35mm相机焦距28-140mm/f2-2.4)150万像素CCD、2.5英寸显示屏、功能丰富,适合影楼等专业使用。

8.价格定位普遍下降普及型数码相机一开始的价格定位,对美国市场约为1000美元,对日本市场的定位约低于20万日元。当时的产品CCD图像传感器总像素一般为30-35万像素。到1998年底,价格明显下降,例如“百万像素”的3倍变焦的理光RDC-4200数码相机,最低售价499美元,而同类型相机1997年的市场价格约为1300美元,可见一年来价格下降幅度之大。许多产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价格定位,例如富士胶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数码相机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机提高了使用方便性,价位降低5000日元(产品目录价格19万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许多功能的3倍变焦CooLPIX910相机与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0相机价位降低约1万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为8MB。

此外,快闪存储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价格也下降了许多,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大约每MB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约一半。(附:CF卡:美国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为64MB3日本松下电池工业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几种CF卡;卡西欧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几种CF卡。SM卡:主要生产公司的日本东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为16MB的品种。美国市场上可提供2、4、8、16.(MB)四种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万像素之年1999年是轻便型数字相机跨入200万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机厂商、感光材料厂商、计算机外部设备厂商和影像设备厂商,如柯达、佳能、尼康、美能达、富士、奥林巴斯、理光、爱克发、卡西欧、索尼、爱普生、三洋、三星等公司都在数字照相机的研制上投以重金,以抢占数字照相机技术开发的制高点。在逐渐扩大的数字照相机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所投放市场的数字相机远远超过百种,然而市场瞬息万变,许多投放市场引起轰动的数字照相机,过一两年就成为昔日黄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只有不断创新,各俱特色,才能不断前进。

1999年先后有20多种超过200万像素的轻便数字照相机被推向市场,他们各有特色,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达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奥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欧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爱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万像素)轻便数码相机的佼佼者。

二、2000年普及型数码相机的发展商品化的数码相机从诞生到现在,专业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产品开发热点是100万像素级的,1999年的热点便攀升到200万像素级(2MP),进入2000年再升一级,热点转到300万像素级(3MP),2000年10月奥林巴斯推出了总像素数为400万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学变焦普及型数码相机,创下了2000年新的纪录。

(一)2000年开发热点总像素开发的热点是300万像素级(3MP)的产品,最先是2002年2月卡西欧公司推出的QV-3000EX数码相机(总像素数334万)。到2000年11月底共有12个公司推出20多种3MP数字相机。

镜头开发的热点是变焦镜头。新机种有80%的产品使用了变焦镜头。即使采用单焦镜头的相机,绝大多数的产品也有数字变焦(亦称电子变焦)功能。光学变焦的最高倍率达10倍。

数字接口开发的热点是相机采用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或兼有USB和RS232C两种接口。

(二)新设计思路1.外观造形和外部部件配置设计向35mm相机靠拢:在普及型数字相机成像质量和印出的A6尺寸相片,愈来愈接近或等同传统35mm相机阶情况下,普及型数字相机在外观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设计上自然要向经过长期实践考验的传统35mm照相机靠拢,使用习惯也大致相同。因此,几乎所有的著名数字照相机公司都陆续设计出类似传统35mm相机“横矩机身”的机种。如PENTAXEI-2000一体化单反数字相机、柯达DC-4800数字相机的外形。

2.小型化、轻量化新机种的设计:普及型数字相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尺寸都很小(1/1.8英寸、1/2.7英寸等),又没有传统相机必不可少的输片机构,加上多层制板和表面安装技术以及微型电子元器件的进步,为数字相机小型轻量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新产品中追求小型、体轻、时尚,向袖珍方向发展。如:富士FinePix40i机,体积85.5mm×71mm×28.5mm,重155g;柯达DC3800机,体积95mm×61mm×31mm,重165g;佳能DigitalIxUS机(2倍光学变焦),体积87mm×57mmx26.9mm,重190g;高瓷Finecam3300机(2倍光学变焦),体积93.5mm×66mm×37.5mm,重200g。

3.防水防尘专用数字相机的设计开发:过去,富士和柯尼卡都推出过防水防尘数字相机,2000年富士又设计出150万像素的BigJobDS230HD防水防尘专用机;理光设计出总像素230万像素的RDC-200G防水防尘专用机,防水性能符合日本标准(JIS)C0920标淮规定的7级保护等级;此外柯达也开发了防水防尘数字照相机。

4.采用同样的机身,设计出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

用同样的机身,设计出不同档次、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产品,已成为降低照相机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既加快了设计速度,又节省了工装、模具等生产成本。如柯达DC260、DC265和DC290三款相机采用相同机身;佳能S10、S20也是采用同一机身,仅是技术指标和性能有所不同。

【数码相机的“第一”】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 *** 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 *** 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如今,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方面的争夺早已尘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不容否认,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优势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动态范围低的弊病却不能不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层楼却又谈何容易。几年间,厂商们一直在30万像素的水平上艰难徘徊,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柯达DCS 100——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

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 *** 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真可谓考虑周详。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未给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是贵得离谱啊。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的数码单反

无论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无不沿用了原来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尽管这能让专业摄影师们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产品一多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台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仅有130万像素,跟同时代的柯达DCS460所拥有的600万像素相比有着天壤之别。E2/E2s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尼康新开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得昂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长期以来,在像素分辨率争夺的同时,厂商们在拍摄速度上的竞争同样如火如荼。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神话,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代表作】

2003年1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与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采用“4/3系统”的E-1。

4/3系统规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因此,凡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E-1采用了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发布之初的售价高达16000元人民币。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数码单反王】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画质美轮美奂,但高昂售价却是其无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历程,一批价格合理的平民化数码单反终于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无疑算得上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应用了银、灰、黑三色,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数码相机数据存储格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最为突出的是动画摄录功能及同步录音功能,这使得数码相机在必要的时候摇身一变就成了一部小巧玲珑的便携式数码摄影机,的确给不少用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由于动画是连续的影音画面档案储存,所占存储空间太大,所以为了方便储存,各品牌的数码相机对动画摄影的支持格式各有不同,也衍生出不同的动画档案支持格式,比如大家所熟知的AVI,Montion JPEG和MOV等...都被应用在多种不同的数码相机上。目前数码相机的影音存储格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 AVI 档案格式

扩展名为 .AVI 的影音格式,可说是最早普及化的规格之一。因为 AVI 格式未经过压缩处理,所以短短数十秒的AVI 影音档往往就需要5~8MB的存储空间。加上,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给使用 AVI 的格式的厂商做参考,单各家自己演绎出来的规格至少就有一百多种以上。尽管目前流行的影音播放软件,例如:WINDVD, POWERDVD,甚至 AcdSee 3R-1等号称可播放多达60%~70%以上的AVI档。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MicroSoft Mediea Player 8.0才是兼容度最佳的AVI影音播放软件。目前是最为常见的动态影像格式。

2、MOV档案格式

MOV是目前大多数码相机厂商最常采的动画格式之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精简的压缩技术,提供了使用者在低分辨率下不错的影音选择,再加上播放软件QuickTime 得到苹果计算机的免费授权使用,自然更增添其普及率。目前QuickTime 4.12以上版本不仅能处理视讯、动画、图形、文字、声音,甚至 360 度虚拟实境(VR)也不是问题。

【数码相机常见品牌】

Sony|-{zh-cn:索尼zh-tw:新力}- (Sony)

佳能 (Canon)

尼康 (Nikon)

奥林巴斯 (Olympus)

三星电子 (Samsung)

柯达 (Kodak)

富士胶卷 (Fuji Film)

柯尼卡美能达 (Konica Minolta)

宾得 (Pentax)

松下电器 (Panasonic)

卡西欧 (Casio)

理光 (Ricoh)

徕卡 (Leica)

爱国者 (aigo)

联想 (lenovo)

明基 (BenQ)

【数码相机的保养】

保持相机干净

专业摄影人士建议:随身带一个塑料拉链锁袋子。在非常潮湿或尘土的气候里,你可以在侧面挖一个小洞刚好放得下相机镜头然后把相机放在袋子里,不让雾气、湿气和尘土进入相机,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不要把相机放进湿度较高的汽车后坐,汽车内部就像火炉一样,会使塑料变形,电线受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30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