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芯片战往事

日美芯片战往事,第1张

仅仅30余年,已经少有人记得那场在日美之间爆发的芯片战争。

这一战,日本人输得干干净净,从高峰时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跌到现在的零。这场芯片战争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国际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大国产业PK中,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1980年代前五年是日本半导体芯片企业的高光时刻。

硅谷的英特尔、AMD等 科技 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美国的 科技 公司败在了模式上。

硅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风险投资为创业公司注入资金,创业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后,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提升公司估值,让后上市,风险资本卖出股票获利退出。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效率高,但体量小,公司之间整合资源难,毕竟大家都是一口锅里抢饭吃的竞争对手。

日本人的玩法截然不同:集中力量办大事。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产学研半导体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使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

日本的计划也差一点儿夭折,各企业之间互相提防、互相拆台,政府承诺投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关键时刻,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垂井康夫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各怀心思的参与方们捏合到一起。

垂井康夫的说辞简单明了: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日本芯片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等到研究成果出来,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研发,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孤军奋战的困局。

计划实施4年,日本取得上千件专利,一下子缩小了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然后,日本政府推出贷款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业一时间兵强马壮,d药充足。

一座座现代化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工厂在日本拔地而起。随着生产线日夜运转,日本人发起了饱和攻击。

美国人的噩梦开始了。1980年,日本攻下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5年后,日本的份额超过50%,美国被甩在后面。

硅谷的高 科技 公司受不了市场份额直线下跌,不断派人飞越太平洋到日本侦察,结果让人感到绝望。时任英特尔生产主管的安迪.格鲁夫沮丧地说:“从日本参观回来的人把形势描绘得非常严峻。”如果格鲁夫去日本参观,他也会被吓坏的:一家日本公司把一整幢楼用于存储芯片研发,第一层楼的人员研发16KB容量,第二层楼的人员研发64KB的,第三层人员研发256KB的。日本人这种研发节奏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三箭齐发,让习惯了单手耍刀的硅谷企业毫无招架之力。

让美国人感到窒息的是,日本的存储芯片不仅量大,质量还很好。1980年代,美国半导体协会曾对美国和日本的存储芯片进行质量测试,期望能找到对手的弱点,结果发现美国最高质量的存储芯片比日本最差质量的还要差。

而且,日本人还拍着胸脯对客户保证:日本的存储芯片保证质量25年!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下,美国的芯片公司兵败如山倒,财务数据就像融化的冰淇淋,一塌糊涂。

1981年,AMD净利润下降2/3,国家半导体亏损1100万美元,上一年还赚了5200万美元呢。第二年,英特尔被逼裁掉2000名员工。日本人继续扩大战果,美国人这边继续哀鸿遍野,1985年英特尔缴械投降,宣布退出DRAM存储业务,这场战争让它亏掉了1.73亿美元,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在英特尔最危急的时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购买了它12%的债券保证现金流,这家芯片巨头很可能会倒闭或者被收购,美国信息产业史可能因此改写。

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哀叹美国进入了“帝国衰落”的进程。他断言,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硅谷将成为废墟。

更让美国人难以容忍的是,富士通打算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硅谷活化石,因为硅谷绝大部分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包括英特尔和AMD)都曾经是仙童半导体的员工。在硅谷人心中,仙童半导体神一般的存在,现在日本人却要买走他们的“神”,这不是耻辱么?有一家美国报纸在报道中写道:“这笔交易通过一条消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很落后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对此做出应对。”

几年前,硅谷的 科技 公司成立了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来应对日本人的进攻,经过几年游说,成果如下:将资本所得税税率从49%降低至28%,推动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政府不愿出面施以援手。

苦捱到1985年6月,SIA终于炮制出一个让华盛顿不淡定的观点,一举扭转局面。

SIA的观点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日本不是美国的盟友么,日本半导体崛起,美国半导体衰落,看着就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 游戏 ,怎么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呢?

SIA的逻辑链是这样的:

此前,SIA游说7年,得到政府的回应总是:美国是自由市场,政府权力不应染指企业经营活动。

这次,SIA的“国家安全说”一出,美国政府醍醐灌顶,从原来的磨磨唧唧变成快马加鞭,效率高的惊人:

1986年春,日本被认定只读存储器倾销;9月,《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不久,对日本出口的3亿美元芯片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否决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

美国人这一波 *** 作至少开创了两个记录:第一次对盟友的经济利益进行全球打击;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将贸易争端从经济学变成政治经济学问题。

负责和日本交涉的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首席贸易代表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一面指责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产业政策不合理,一面又对它赞叹不已,“所以我对美国政府说我们也要采取和日本相同的政策措施。”

对这种双重标准,曾在日立制作所和尔必达做过多年研发的汤之上隆在自己的书中气愤地说:“这人实在是欺人太甚!”

随着《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签署,处于浪潮之巅的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掉头滑向深渊。

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从1986年最高40%,一路跌跌不休跌到2011年的15%,吐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中的DRAM受打击最大,从最高点近80%的全球市场份额,一路跌到最低10%(2010年),回吐近70%。

可以说,和美国人这一战,日本人此前积累的本钱基本赔光,举国辛苦奋斗十一年(从1975年到1986年),一夜被打回解放前。

但日本人吐出的肉,并没有落到美国人嘴里,因为硅谷超过7成的 科技 公司砍掉了DRAM业务(包括英特尔和AMD),1986年之后,美国人的市场份额曲线就是一条横躺的死蚯蚓,一直在20%左右。

那么,这70%的巨量市场进了谁的肚子?

答案是韩国。

在日本被美国胖揍的1986年前后,韩国DRAM趁机起步,但体量犹如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业毫无存在感。而且和日本相比,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芯片企业完全是360度无死角的菜鸡:根本打不进日本人主导的高端市场,只能在低端市场靠低价混饭吃;市场体量上,两者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但三星深谙所有的贸易摩擦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借机干翻了日本大象。

1990年代,三星和面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但其掌门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国人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机会,派出强大的公关团队游说克林顿政府:“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格,对于美国企业将更加不利。”

于是,美国人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倾销税,日本最高则被收取100%反倾销税,这种 *** 作手法简直是连样子都懒得装。

三星抱上美国的大腿,等于从背后给了日本一刀,让日本彻底出局。

如果没有三星补刀,日本半导体芯片尚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美国人用《美日半导体协议》束缚日本人,并挥动反倾销大棒对其胖揍,但日本半导体存储芯片产业受的只是皮肉伤,因为硅谷的企业超过七成退出了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市场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熬过去后,又是一群东洋好汉,毕竟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日本还是一支难以替代的力量。

三星加入战团并主动站队美国后,难以替代的日本人一下子变的可有可无,韩国人由此成为新宠。随后,三星的DRAM“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获得美国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认可,成为与微处理器匹配的内存,日本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三星顺利搭上微处理器推动的个人电脑时代快车,领先日本企业。

从上面的DRAM份额图中可以发现,日本的份额呈断崖式下跌,韩国的则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一上一下两条线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剪掉的是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未来。

此后,即使日本政府密集出台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但也无力回天,日本半导体芯片出局的命运已定。

直到今天,仍有观点认为,韩国半导体芯片的崛起,日本半导体芯片的衰落,是产业转移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产业转移是生产线/工厂从高劳动力成本地区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迁移,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企业并没有向韩国迁移生产线,而是直接被替代。美国人实际上联手韩国,重组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将日本人从供应链上抹去,使一支在全球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消失得干干净净。

纵观日美芯片战,是否掌握重组全球产业链的能力,才是贸易战中决胜的关键,市场份额的多寡不构成主要实力因素,这也是日本输掉芯片战争的关键原因之一

主要参考资料: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作者:汤之上隆;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

《芯事》,作者:谢志峰;

《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菲。

日本半导体产业是被美国以市场为要挟逼迫日本主动换道的,日本是缺市场,缺量产规模,不是缺技术,三星为何能在内存屏幕上反超日本?因为韩国不计成本举国砸钱建生产线来支持三星扩产。。日本什么半导体技术没有?富士通能设计出世界最强的超级计算机CPU芯片——A64FX和数字退火模拟量子计算ASIC芯片出来,OKI冲电气可以研发出波分多路复用光纤网络光通信芯片,NTT可以研发出6G的基础——光子拓扑绝缘体太赫兹通信芯片,索尼的IMX摄像头芯片也属于利用cmos工艺集成了ISP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和光传感器的高技术芯片,三菱有IGBT功率半导体,村田有PA芯片和SAW滤波器射频模组,旭化成微电子(AKM)有音频DAC数模转换模拟芯片,日本RJC有LCD和LED面板驱动芯片。还有索喜和瑞萨,一个是与华为海思并列的世界4K/8K HEVC视频信道编解码芯片双雄之一,一个是世界最大mcu微处理器芯片供货商,现在做无人驾驶 汽车 的系统级AI soc去了,这玩意技术含量比手机soc还要高,索喜和荷兰恩智浦已经通过与台积电的合作实现5nm了,明年就会量产。还有索尼和日本JVC在做lcos光控制芯片,这玩意是用在VR/AR和全息投影设备上的,还有日本AI初创企业prefered networks在做基于自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框架chainer的商用小型AI计算机CPU。东芝就算再拉,至今还有NAND闪存,连被美国垄断的FPGA技术,日本都有替代品。。从逻辑芯片,模拟芯片到功率芯片,从闪存到AI芯片,日本什么芯片没有?日本有极其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产业规模不再,市场份额一落千丈,但技术依然应有尽有。。屏幕面板也属于半导体吧,你知道第三代OLED材料——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材料,激子迁移率和光转化效率达到恐怖的100%,因为不需要重金属离子注入,因此成本相当于第二代OLED磷光材料的1/10,这种革命性的技术,目前全世界唯一研发成功的就是日本初创公司Kyulux,大概2022年量产。还有同样可以革蒸镀技术命的OELD印刷技术,也是日本JOLED公司率先研发出来,现在与我国京东方合作继续完善技术。关键是韩国三星引以为傲的蒸镀机也是日本tokki的,只不过被三星控股独家供应而已。还有 的光刻胶,氟聚亚酰胺,电子级氟化氢,光敏抗蚀剂,高纯硅晶圆,最前沿的氧化镓(Ga2O3)半导体, Lasertec的EUV光掩膜缺陷检测设备, cymer和 Gigaphoton的LPP EUV激光源和ArF准分子激光源, 电子纽富来的写入设备, 东京电子的涂布显影设备,离子注入炉, 横河的CVD(气相沉积)减压设备, SCREEN的清洗设备, 凸版印刷和Hoya的光掩膜版, JOEL的电子束描画光刻机, 佳能 tokki的真空蒸镀机, JOLED的OLED尖端印刷设备等等, 一个都搞不出来。

日本的高端芯片企业就是被美国和韩国联合搞掉的

问题本身就是夹带私货的东西。你问日本为啥没有高端芯片就好了。加一句断言日本 科技 “仅次于”美国是什么意思呢?何以见得日本 科技 “仅次于”美国?

日本在七十年代末在 科技 产品上面已经不弱于美国,美国当时的高 科技 还有制造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国内的资本对在美国本土到处被日本产品霸占的情况产生了危机感,因为当时整个美国到处都是日本生产的物美价廉的日本 科技 产品。

最终美国资本的利益受到了挤压和冲击,在竞争力上面没有了优势,质量上面和价格上面都没有任何优势,所以这些资本家就通过对美国政客施压,通过政治的方式来限制日本,因为 科技 经济上面没有优势压制日本,美国只能动用政治的方式,并在军事上面也暗中加压,最终日本受到了压制。

广场协议其实最主要是针对日本的,虽然明面上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参加了,其实美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付日本,也是这样日本最终被压制,最后的导火索是日本东芝公司为了获得苏联的立场上的支持,偷偷的卖给苏联精密机床,让苏联成功生产出来噪音非常低的先进潜艇。

这个事情让美国发现了,并进行了调查,最终成为了美国对日本真正出手的最好理由,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才促使了日本在广场协议上面的被动局面 ,后来日本的东芝公司被拆分,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在这之前这家企业可是非常厉害的,无奈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日本在广场协议后期自己也在战略上面的选择出错,导致了日本经济被房地产拖累,也是这次让日本二十多年经济没有上涨,当然其实也可以说成日本用了二十多年来把泡沫经济的水分挤掉,而日本在八十年代的芯片技术已经不输美国,甚至已经有超越的迹象,这个让美国非常的惶恐,所以决定对日本下手。

日本为什么在许多 科技 领域都是世界顶级的,但是却没有在世界主流核心领域跟美国竞争呢,其实并不是日本不想,而是日本不敢,日本被迫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就是因为日本 科技 项目触动到美国的敏感核心之处,引来了美国的打压,为什么日本想跟苏联走近,其实就是想让苏联制约美国,日本想从美国手中脱身。

日本由于核心技术领域,触动到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直接下重手,让日本几十年来一直都没有真正缓过来,当然里面也有日本自身错误的抉择存在,最终在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决策上失误败退,但是这掩盖不了美国对某些核心东西把控的力度,谁去触动就会打谁,日本被打压过一次了,现在还没有恢复,怎么还敢去碰第二次呢。

当然现在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水平仍然是世界顶级的,只是已经没有了八十年代那样的辉煌,当时美国企业正面竞争都争不过日本企业,要不是在政治军事以及金融上面进行打压,当时美国的半导体领域公司估计就会被击垮了,现在日本之所以没有顶尖的芯片技术,主要是决策上面导致日本这个领域出现问题,加上美国眼睛看着,日本不敢去触霉头。

虽然你别有用心,但是还应该认真的回答你。

看到你的提问,日本人估计会哭晕在厕所。想当初它不但有高端芯片还有高端制造设备。实力堪比现在的三星加上台积电。被美国人搞了呗,现在的光刻胶等高端辅助材料就是当初的遗留下来的,要不然你觉得它没有光刻机要光刻胶干嘛?它的衰退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美国人掌控的产业联盟里面直接屏蔽了自己的铁杆盟友日本

仅次于笑死我了

日本是芯片的 科技 先驱,被美国打残了,现在躲着芯片生产,封装的材料领域,而且技术领先优势很大,单单一个光刻胶就把韩国修理的哇哇叫。

本来日本半导体是吊打美国的,但是美国疯狂制裁日本以后,并且把日本半导体的中坚力量东芝搞废了。

造出来一个完整的芯片,不是只靠一项技术能完成的,从人,硬件设施,软件技术,材料等等环节很多,只要其中某项技术要依赖他国,那么胎死腹中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日本半导体被扼杀也就不奇怪了。

要精不要多,日本毕竟是小国。只要你在产业链里能占有不可替代的一环。不论芯片还是啥都有话语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53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