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第1张

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是离子色谱法 (ion chromatography, IC) ,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种,是分析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以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对离子性物质进行分离, 用电导检测器连续检测流出物电导变化的一种色谱方法。阳离子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阴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组分。

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往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

目前,离子色谱法已经在能源、环境、冶金、电镀、半导体、水文地质等方面广泛应用,并且开始进入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分析领域。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引进离子色谱仪,开始了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始了仪器的研制,目前已能生产离子色谱仪。随着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离于色谱仪在我国的应用将日益普及。

930离子色谱的原理是离子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上分布有固定的带电荷的基团和能游动的配位离子。当样品加入离子交换色谱往后,如果用适当的溶液洗脱,样品离子即与树脂上能游动的离子进行交换,并且连续进行可逆交换吸附和解吸,最后达到吸附平衡。目前,离子色谱法已经在能源、环境、冶金、电镀、半导体、水文地质等方面广泛应用,并且开始进入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分析领域,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引进离子色谱仪,开始了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始了仪器的研制,目前已能生产离子色谱仪。随着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离于色谱仪在我国的应用将日益普及。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简称IC)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可测定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离子色谱对阴离子的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项新的突破.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一种,主要分离和检测离子型、极性和部分弱极性的化合物.IC *** 作简单,样品分析重现性好;经过稀释、过滤后即可以测定多种样品,如:多价态可氧化元素(NO2- 、 NO3-、SO32-、SO42-) 等;淋洗液体系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离子色谱的检测方法较多,有电导、电化学(安培法)、紫外、荧光等检测器;此外,还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快速且多种离子同时测定的优点.检测对象和内容:离子色谱技术现已逐步向多功能、多用途方面发展,从分析常见的阴、阳离子,发展到分析多种复杂有机分子.可测定各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尤其在阴离子测定方面独具优势,并能分析部分醇、醛、芳香胺、氨基酸、酚、有机酸、糖类和蛋白质等.主要应用领域:能源、环境、食品、医疗卫生、农业、水文地质、化工冶金、半导体、电镀、造纸、纺织和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是测阴离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635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