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人士爆料称,小米正在招募芯片设计团队,准备重启手机芯片业务,当前正在跟一些IP授权厂商(极有可能是ARM)谈判,并且已经重点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招募人才。
小米想做芯片早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静悄悄地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专注于芯片的研究,到2017年,小米正式发布自主研发芯片松果"澎湃S1",并应用在小米5C手机上。
可惜小米5C销量并不好,澎湃S1也没显示出过人之处,市场反应平平。随后,国内芯片行业风起云涌、惊涛骇浪,而小米芯片却再未见新品,小米又回到了排队等高通芯片的老路上。直到最近,"沉寂"了4年之久,业界再次传来小米重启自研手机芯片的消息。
为什么小米对芯片有如此强烈的执念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
华为在智能手机行业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一家通信设备厂家起步,到为运营商贴牌生产一些中低端手机,到迅速壮大成为曾经一度占领世界第一宝座的巨头,华为的成长之路让人惊呼"神奇"!
而华为神奇发展的背后,主要源自于一大助力——自研芯片!
我们捋一下华为智能手机业务与芯片的相伴相生的发展历程——
早在1991年,任正非就在华为组建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到1995年,华为成立"基础研究部",主要负责芯片研发,当时,华为芯片设计工程师就超过300多名,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
当然,那时候华为研发的芯片还是用于自己通信设备,而芯片也是支撑着华为一路逆袭、超越强大对手的重要武器——自研芯片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成本大大降低,每片成本基本能控制在15美元以下,如果直接采购国外厂商的芯片组则成本超过100美元甚至200美元。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华为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开始逐步统一种国内交换机市场"七国八制"的乱象。
2004年,华为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开始更加系统的进行芯片研发。2006年,正式开始研发手机芯片解决方案。2009年,海思推出了第一款手机应用处理器,命名为K3V1。作为第一代产品,K3V1相当"粗糙",采用的是110nm工艺,而当时主流芯片已经采用65nm甚至45nm,足足一代多的性能落差,市场上自然无人问津。
怎么办?当时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排队买高通的芯片,没有人愿意去给华为当小白鼠,当时任正非一咬牙,自家手机上!边用边改进。当然,有雷也得自己扛。
随后,手机芯片业务转到华为终端公司,华为生产的手机直接用自家的芯片。于是,K3处理器才得以继续开发。2012年,改进版K3V2诞生,它采用了主流的ARM四核架构,并支持安卓 *** 作系统。
当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K3V2诞生采用的是40nm工艺,比当时主流的高通和三星处理器工艺再次落后一代,性能跟不上,功耗却大的多。这些问题导致当年采用了K3V2的华为旗舰机D1和D2刚发售就被用户频频吐槽——"暖手宝"、"拖拉机"
到了2014年6月,华为芯片迈进了一大步——终于实现了把应用处理器和自研的基带处理器巴龙720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独立的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翻山越岭以后的华为,把这款芯片命名为麒麟920。
为什么叫"麒麟"?据华为人士透露,希望通过神兽守护,华为手机芯片能够生命力健壮点。而现实情况远远超出当时华为人的期待——麒麟系列芯片助力华为手机彻底实现了涅槃。
随后华为升级推出麒麟925,并应用在自家的Mate7旗舰手机上,最终,Mate7创造了国产3000元以上旗舰手机的 历史 ,全球销量超过750万台。
Mate7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华为的芯片团队,此后,华为在手机芯片上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发布升级换代的麒麟960、970、980、990等手机处理器。而搭载了这些处理器的华为Mate、P和荣耀系列手机,几乎每一款都大卖,成功奠定了华为手机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的地位,成为与苹果、三星并肩的智能手机巨头。
一路走来,华为手机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是建立在麒麟芯片的基础上的,通过麒麟芯片的不断升级,源源不断地向华为手机输出技术和性能支持,通过芯片技术驱动手机终端的不断创新,并形成了二者的良性循环。
如今,华为手机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发展受到限制,被迫撤出大部分海外市场,甚至国内市场也因芯片供应不够而发展乏力。而小米手机趁着这个空档,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数据显示,欧洲2021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第一的是三星,占据了35%;排名第二的是小米,市场份额达23%;排名第三的是苹果,市场份额达19%;而曾经的王者——华为已经滑落到第五,市场份额仅3%。
但是,小米自己也知道,自己取得的成功终究跟华为是无法比拟的,而其中最大的差别还是在芯片上。过去的三巨头——三星、苹果、华为,都是集芯片能力和终端能力于一身的,而小米的芯片还完全依赖高通和联发科,而缺失自研芯片,导致小米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手机性能,更重要的是,小米组装手机的硬件成本就远高于竞争对手,很难与对手正面作战。
小米重启芯片计划,这是一种决心,决心复制华为的成功之道,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致敬!
然而,小米的自研芯片计划,是将引领小米走向辉煌呢,还是重蹈华为的覆辙——遭来美国的制裁呢?
首先,要复制华为的成功并不容易,芯片并不是组装手机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典型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仅以华为麒麟980为例,这单个SoC的研发周期就长达3年,投入超过3亿美元,共有1000多位高级半导体专家参与,进行了超过5000次的工程验证才最终量产成功。
华为在芯片领域取得的成功,是战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这些缺一不可。而其中最难的是时间,从1991开始研究芯片,到2014年才算是取得初步的成功,期间历经23年的种种挫败,小米哪能轻言成功?!
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外部,华为芯片无疑是成功的,但美国政府一招釜底抽薪就抹去华为一切努力,空有芯片设计能力,却苦于无生产芯片的工具和技术,一旦小米芯片取得成功,会否同样招致美国的制裁呢?而到时候国内的产业链是否足以支持小米安全过关呢?
这一切只能且行且看了。
1月14日,这是小米近两年半来最得意的节点,华为被制裁,小米手机销量也因此高涨,股价顺势抬升,一度突破9000亿港元。
小米高管在社交账号上发了一张图片。
这是立于小米总部的一座“飞猪”大家不由得想起了雷军曾经说的一句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1月15日,小米的股价暂时受挫,截止收盘,小米股价跌10.26%,最大跌幅超11%。
小米股价突然受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小米和一些中国企业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涉军企业名单”了。但这个涉军企业名单和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小米被列入黑名单并不会影响该小米公司的供应链,只是不在允许美国机构和个人购买或持有此类公司的股票,或对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基金进行新的投资。所以并不会对小米的业务造成较大影响。
海通国际发表报告,鉴于目前仅是投资禁令,不对小米运营产生任何影响,该行认为小米在智能手机上的市场份额增长依然是主流,建议投资者应该在小米股价走疲时买入。
小米为什么被列入黑名单?
美国的黑名单也被网友称为“表扬名单”,是美国对企业实力的“认证”。
有网友嘲讽,美国制裁小米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米没有像华为那样能够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核心技术、产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流到了美国,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小米?
有网友调侃:
当然了我也在网上看到了两条理性的分析:
企业查17日的信息显示,小米旗下的长江产业基金新增一家投资企业——北京晶视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
早在2018年1月顺为资本通过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这是小米投资半导体产业的第一q。而在半导体投资领域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哈勃投资在2019年4月才正式成立。
目前小米以及旗下长江基金已投资几十家半导体相关企业。
近些年,小米持续在芯片投资领域加码,覆盖包括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在内的多个芯片产品。
总体来说,投资的这些半导体公司和小米的业务还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
2019年12月10日银河航天宣布,将发射5G卫星。该卫星采用Q/V和Ka等通信频段,具备10Gbps速率的透明转发通信能力,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2020年1月16日11时2分,这颗卫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这是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你可能不知道银河航天和小米、雷军的关系,但你应该知道顺为资本、猎豹移动和小米、雷军的关系吧?
猎豹移动和银河航天:
顺为资本和银河航天:
在中国“首颗5G卫星”发射成功后,雷军随即发文祝贺。
据雷军介绍,顺为资本是银河航天和主要投资者。
2020年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了四份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雷军提议将“卫星互联网产业”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商业航天企业纳入国家航天事业组成部分。
现在你应该知道小米为什么被表扬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