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极管饱和时Uce=0.3V而Ube=0.7V,

为什么三极管饱和时Uce=0.3V而Ube=0.7V,,第1张

Ube=0.7V不是硅三极管饱和时的特征,其实硅三极管只要工作,无论饱和与否,Ube总是接近于0.7V.这个0.7V与圆周率π=3.14一样,基本上是一个常数.如果从内部原理解释,那就是pn结P区N区自由电子浓度一负一正,结果形成扩散势.扩散势的数值与材料和掺杂浓度有关.对于硅,掺杂浓度百万分之一时,扩散势就是大约0.7V.扩散势计算,可以阅读半导体物理学著作及模拟电子技术教科书.pn结即三极管发射结导通后,0.7V扩散势就作为正向压降即发射结压降体现出来. 晶体管集电极电流首先降落在电阻Rc或者Re上,其次才落在晶体管集电极与发射极上.由于Ic或Rc比较大,Rc压降比较大,结果晶体管集电极与发射极压降很小了,就是晶体管饱和.饱和时Uce不应总是0.3V.小功率管也可能是0.1V,大功率管还可能是1V.

这个东西不是嘴巴说的,而是从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查出来的。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可以用专门的仪器测出来,虽然不同器件之间曲线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的规律与书上的图是一样的。你随便找本摸电书看看,查一下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从曲线上,可以清楚地找到饱和区和放大区,仔细看一下曲线的左边部分,你可以看到,在放大区,曲线基本上都散开,而越靠近饱和区,曲线越集中,最后汇成一条线,也就是所谓的饱和线(饱和区实际上更像一条线,而书中饱和区左边往往有一些空白部分,这部分,其实三极管的电气性能根本就到不了),这部分曲线对应的横坐标,是不是在UCE上都比较小?现实中,三极管的饱和和放大界限不是像开关那样有很清晰的界限,而是一种逐步过渡的过程。你说的UCE等于0,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的说法。实际上,更多地是使用UCE(SAT)(临界饱和电压)来描述饱和和放大的界限,小于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饱和(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工程估算值)。比较常用的是小功率三极管UCE(SAT)=0.7V,大功率一般为2-3V。当UCE小于这个值时,可以认为三极管开始饱和(注意,饱和是一个过程,有深浅之分,UCE越小,饱和程度越深)。在工程计算时,我们一般不会按照UCE=0来计算(小功率三极管),而是用UCE=0.3V,这样更贴近实际。当然,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简单认为饱和时UCE=0,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模电就是这样,大量地需要经验和估算,即便同样学过模电,理解程度也有深浅之分。对于新手来说,如何区分理想与实际的关系,如何去估算参数,确实比较困难,这也是模电学习中有名的难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44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