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半导体行业是否会进入寒冬了?

国内半导体行业是否会进入寒冬了?,第1张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连日来,全球范围内多家半导体巨头股价集体跳水,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要问,市场转冷趋势显现,半导体产业的“寒冬”是否已经来临,未来还将何去何从,国内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多家企业股价下跌,半导体市场转冷半导体巨头英伟达自10月2日创下每股292.76美元的历史高点以来,已经下跌了近一半。截至11月19日收盘,该股交易价格为144.7美元。在过去的2016至2017年,英伟达堪称科技股中的“妖股”,2016年股价累计上涨224%,2017年上涨81%,而今年三季度营收不及预期,盘后跌逾16%。美国股市其他芯片公司也呈现下跌态势,AMD跌3.6%,美光科技跌1.7%,英特尔跌1.0%,苹果跌0.5%。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芯片公司股票也呈现下跌态势,如台积电与联发科遭证券分析机构调低评价等级及目标价,反映了法人对半导体产业最担心的两大不利因素,包括整体经济变动影响半导体产业环境,以及由于太过依赖智能手机,导致如今手机市场增长趋缓对半导体产生的反作用力。资深行业观察家莫大康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坦言,产业转冷趋势的确已十分明显,特别是今年第四季度。这一现象符合规律,无论是存储器制造行业还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都是靠“量大”来驱动的,因此一些细微的复杂因素被放大,国内企业应做好充分准备加以应对。Gartner半导体和电子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产业趋冷现象真实存在,它是由半导体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与投资和供给的平衡有关。多重原因叠加,促使市场转冷2017年半导体市场因存储器的带动作用走向历史新高,2018年至今,从材料、设备、设计等多个领域内相关企业的现状来看,产业转冷现象渐显。“此次市场转冷,总结来说可分为三点原因。”莫大康说。莫大康认为,第一点原因,半导体产业深受存储器价格影响,2017年的辉煌靠的是存储器价格拉动,2018年的下滑同样是拜其所赐,可谓涨也存储器,落也存储器。目前我们看到的“下滑”和“转冷”,也符合半导体产业和存储器行业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因此,这一趋势似乎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除了存储器价格下滑,智能终端产品市场缩水也对半导体产业转冷造成一些影响。“过去几年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幅增长,使得存储器需求旺盛一时,然而现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市场逐渐缩水,半导体产业也受到一些影响。”莫大康说。物联网、汽车电子、AI、AR/VR等市场对产业的带动呼声很高,但是莫大康认为,目前新兴市场都只是在培育和成长的过程之中,市场空间还尚未开发。“AI、AR/VR、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市场对半导体产业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目前来看,这些市场刚刚起步。尤其在传输方面,5G还尚未成熟,这些市场的带动作用还没得以发挥。”莫大康说。他认为,不仅如此,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同样深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和区域经贸关系不但影响到关税和相关产业链,更主要的是对心理方面的影响。提振信心应对转冷期产业转冷是否会带动起紧张氛围?盛陵海表示,半导体周期往复是产业正常现象,半导体本身发展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国际环境、技术升级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半导体产业的走势。“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在产业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努力延长高峰期,缩短低谷期。低谷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创新,越是具有创新的企业,在低谷期,越有可能找到新的爆发点。”盛陵海说。在危机中寻找契机,在契机中化解危机,在行业转冷时期做足准备,走过寒冬便是春。莫大康告诉记者,面对半导体产业转冷,中国企业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提升自身信心。我国半导体产业目前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并不是无法追赶的,中国企业需要先树立自身信心,才能有所突破。在我国政策的积极扶持下,目前半导体企业在国内遍地开花。莫大康表示,在层出不穷的企业中培养骨干十分重要。

全面缺芯的现实状态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都录得了最好的营收和利润,不断的提价也是最为常见的状态,对于需求芯片的产业来说,不论是消费电子还是 汽车 行业,因为缺芯导致的产能削减也成了常态。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 汽车 ,缺芯荒带来的问题正在不断的发酵,对于高端制程和常规制程的代工方,又回到了价高者得的状态,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全球范围内算得上的晶圆代工厂商,都受到了疫情和缺电缺水的困扰,常规产能和高端产能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不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芯片的紧缺都是常态,特别是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和追赶姿态,也导致了芯片产业的近几年爆发式的火热,特别是华为受到美国政策限制之后。随着装备和工艺的阶段性的突破,以中芯国际和紫光展锐等为代表的的国产化代工厂商,在一般制程的供给上,有了国产化替代的选择。

从48纳米到22纳米再到16纳米的进步,乃至从12纳米到10纳米到7纳米到5纳米,还有先进制程的3纳米以下,都是技术发展和工艺迭代的结果,不论是装备发展和材料进步,都会从一定层面上推进国产化技术的再落地。

从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来说,不论是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都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毕竟先进技术很难获取,在一定基础上的迭代发展,也是一种从应用到再创新的螺旋循环,是使用促发展,也是在芯片相关领域不得不采取的策略。

不论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还是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2025,都是从智能化到数字化的转型,其核心还是需要信息技术和基础硬件的支撑,关键还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和芯片,不论是CPU还是GPU还是AI芯片还是MCU,或者服务器芯片,专用还是通用都可以从底层硬件上支持更加高端的数据应用,在规模化重复制造的消费电子和 汽车 产业,其需要量级更为突出。

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到测试到集成,其产业链的全球化合作也是广泛的共识,不论是设计工具还是制造装备还是生产材料,以及开源的芯片架构,都是很难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一体化供应,这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瓶颈的限制,会导致整体经济发展的限制,竞争博弈也成了一种非常态,突破既有技术的前沿,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以市场换时间,或者以空间换时间,都是一种战略选择。

结合现有信息的判断,芯片荒的缓解需要一定的周期性,这是技术之外一种角逐,不论是IGBT还是闪存还是处理器,逆周期的产业扶持,都是半导体产业的常规方式,从既往半导体产业发展路程来看,都是相似的方式,不论是英特尔还是三星还是英伟达还是AMD,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或华为,都是采取了类似的方式。

从产业的冬天到公司的寒冬,不论是紫光集团还是华为海思,逆势的境遇终归会有回暖的时刻,毕竟技术的突破需要投入和坚持,2022年的春天不远了。

2024年将恢复成长。根据查询半导体相关资料显示,半导体2024年将恢复成长。展望半导体市场,徐秀兰表示:短期内电脑、手机及存储器相关市场受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下半年持续疲软,但车用与数据中心应用表现强劲。以中期来看,预估2023年整体市场表现持平,长期则由于总体经济改善、新品库存渐趋平衡,加上数字转型的大趋势推动,2024年将恢复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60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