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IGBT产品流片成功,全面布局汽车电子并将向光伏产业领域延伸

闻泰科技IGBT产品流片成功,全面布局汽车电子并将向光伏产业领域延伸,第1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谢韫力 上海报道

闻泰 科技 (600745)在 汽车 电子的布局有了新进展。

3月9日晚间,闻泰 科技 (600745)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于2021年设立了中国研究院,专注高压功率器件、模拟 IC 等新产品研发方向,目前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简称“IGBT”)系列产品已流片成功,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

IGBT是电源转换的核心器件,也是新能源与节能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光伏、工控等领域,近年来被认为是半导体中最确定性增长的细分行业。

3月10日,闻泰 科技 证券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公司IGBT的应用不会限于新能源 汽车 ,还有光伏产业等。”

或受上述消息影响,3月10日,闻泰 科技 早盘一度大涨逾7%,截至收盘,报108.3元,涨幅4.6%,总市值1350亿元。

根据公告,闻泰 科技 的IGBT流片成功,但仍需经过客户验证,后续量产计划具有不确定性。

虽然只是一个产品进展公告,背后却折射出闻泰 科技 更大的野心和布局。

实际上,以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而闻名的闻泰 科技 ,已经全面布局 汽车 电子。

就在去年底,闻泰 科技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成为 汽车 电子行业的智能 汽车 和智慧出行的前装车规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制造的一整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产品研发。”

目前,闻泰 科技 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半导体业务、产品集成业务和光学业务。其中半导体业务的主体便是安世半导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IGBT产品的研发主体也是安世半导体,而其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就可视作布局 汽车 芯片领域的开端。

据悉,安世半导体业务收入的一半左右是来自 汽车 领域。在 汽车 电动化方面,安世半导体与 汽车 Tier1供应商、各大车厂保持着长期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安世半导体大量车规级芯片和器件可以应用在公司车载产品上。

2020年以来, 汽车 行业缺芯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尤其是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对车规半导体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也是在这一年,闻泰 科技 实现了对安世半导体的百分百控股。

2021年前三季度,安世的盈利能力达到 历史 最高水平,对增厚闻泰业绩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近一年来,闻泰 科技 在 汽车 电子领域的投资还在不断加强。

去年8月,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安世半导体完成了对英国芯片制造商NWF母公司NEPTUNE 6 LIMITED的收购。据悉,NWF是英国为数不多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之一,主要生产用于 汽车 的功率半导体芯片,根据IHS统计,NWF2020年收入中92%来自于功率器件,8%来自于模拟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闻泰 科技 了解到,虽然收购的英国公司Newport产品包括IGBT、CMOS、MOSFET、模拟芯片等,但此次IGBT研发不是靠收购的公司。“公司一直以来就投入了很多精力在IGBT研发上,是未来业务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相关人士说。

更早些时候,闻泰 科技 宣布将投入120亿元在上海建造一座12英寸晶圆厂,生产用于电动 汽车 的功率芯片和晶体管等分立器件。该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7月投入运营,年产能高达40万个晶圆。

闻泰 科技 在受访时并未向记者透露 汽车 行业的具体客户,但记者注意到,上海临港周边聚集了一批新能源车企,包括特斯拉、上海 汽车 、岩峰 汽车 等。

为什么IGBT流片成功的消息值得闻泰 科技 一个公告?

因为对市场来说,IGBT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此前报道中指出,在传统燃油车中,MCU价值占比最高,达到23%;其次为功率半导体,达到21%;传感器排名第三,占比为13%。

而在纯电动 汽车 中,由于动力系统由内燃机过渡为电驱动系统,传统机械结构的动力系统被电动机和电控系统取代,其中电控系统需要大量的逆变器,对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产生了大量需求,推动了功率半导体在纯电动车的价值占比大幅提升至55%,MCU和传感器价值占比分别为11%和7%。

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IGBT的市场空间将被极大激发。

另一方面,相比于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在温湿度、出错率等方面有更严苛的要求,市场规模十分有限,且其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使得代工厂往往优先把产能安排给利润高的消费级芯片。这也使得能研发生产车规IGBT的厂家更为稀缺。

在不久前结束的投资者调研中,闻泰 科技 董秘高雨表示,从2022年来看,不仅传统 汽车 上电子器件的增多,应用场景更多,对功率器件需求成数倍增长;新能源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对安世的产品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这是今年市场对安世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因此,安世的产品价格更能体现出我们的车规半导体优势。总的来讲,安世半导体因其产品的车规属性,在2022年的量价优势突出。”

而从闻泰在 汽车 电子的扩张策略来看,一方面是增加新品的投入,另一方面则是扩大产能。

“2021年安世半导体的新产品的收入占比还不高。目前公司已对安世半导体加大研发投入,强势进入IGBT、中高压MOSFET、 Analog、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市场。未来,新产品将支持公司收入快速增长。”高雨说。

同时,安世将继续提升自有产能、扩充外协产能,其中,2021 年安世收购的Newport晶圆厂在2022年将贡献较多的产能。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众所周知,在芯片领域,有IDM、Foundry、Fabless这三种模式。IDM是指从设计到研发全部自己搞定的厂商,综合实力最强,比如intel。

Foundry则是指芯片代工厂,只生产芯片不设计芯片,如台积电、中芯国际。而Fabless则是指只设计芯片,不生产芯片,比如华为、高通、联发科、苹果。

目前中国大陆很少有IDM厂商,甚至Foundry类厂商都少,而Fabless厂商最多,因为这三种模式中,Fabless相对而言门槛最低。

不过在前年,国内手机ODM厂商闻泰上演了一场大收购,把安世半导体收购了,而安世是 汽车 领域的IDM芯片巨头,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在所以闻泰可以说是当前大陆最牛的IDM芯片厂商了,自己能够搞定设计、制造芯片的所有环节。

而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 汽车 芯片紧缺潮之下,闻泰也有了大动作,那就是积极的扩产,想要在 汽车 芯片紧缺的情况下,大赚一笔。

毕竟在二极管和晶体管上排名全球第一,逻辑器件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德州仪器),ESD 保护器件排名全球第二,小信号 MOSFET 排名全球第二, 汽车 功率 MOSFETs排名全球第二,安世半导体只要产能跟上来,芯片自然不愁卖的。

而近日,安世表示,在上海临港投资120亿元建的一座12寸(300mm)晶圆厂,将于2022年开始运营,年产能大约是40万片,主产功率半导体。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40万片的12寸晶圆到底产能是多大不太清楚,要知道一块12寸的晶圆,可生产华为麒麟9000这样的芯片大约在400片左右。

40万片12寸晶圆的产能,相当于一年能够生产16000万片麒麟9000这样的芯片的产能,已经算是相当的不错了。

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这个厂房投产,中国芯的产能,特别是在 汽车 芯片上面的产能将大大提高,对国外芯片的依赖度将会越来越低。

7月5日晚,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拟收购英国晶圆生产商Newport Wafer Fab(以下简称“NWF”)。公告称,7月5日,安世半导体与 NWF 母公司 NEPTUNE 6 LIMITED及其股东签署了有关收购协议。本次交易完成后,安世半导体将持有 NEPTUNE 100%股权,并通过 NEPTUNE 持有 NWF 100%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7月2日,就有外媒报道称,英国最大晶圆制造商NWF将被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收购。 NWF是英国为数不多的芯片制造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用于 汽车 行业电源应用的硅芯片,有媒体称,NWF还在开发更先进的“化合物半导体”。

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最新,NWF及其关联公司在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有520件专利申请(详见图1),且主要集中于2011年前,其中发明专利占99.62%。值得注意的是,77.88%的专利已失效,目前有效专利仅占20.96%(详见图2)。

NWF的专利布局主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晶体管、控制电路、引线框架等专业技术领域(详见图3)。

图1:专利趋势

图2:专利状态(左)、专利类型(右)

图3:创新词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94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