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在马克思逝世的那一年即1883年出生的,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凯恩斯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何在,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也就是说。他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以及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 的矛盾现象做出解释,寻求解决的对策。他明确承认,他的这一理论是关于“经济繁荣内部何以会孕育着使其自身趋于毁灭的种子” 理论。在对经济危机这个严重病症的洞察和探索方面,同传统西方经济学相比,凯恩斯有着至少以下几点确具突破性的新观点和新见解。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 *** 的总支出。对于《通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意义的评价,再也没有比帕廷金的下面这段话更合适的了。
“在《通论》中,我们又重新找到了真正的凯恩斯。这里正如凯恩斯许多的著作和文章一样是这样一个先知的鼓舞人心的声音,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真理,并且确信只有这个真理能挽救一个深深陷人各种危机与痛苦之中的世界。这是直接为了劝说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依旧的教规和向错误的先知们作斗争而发出的一种清晰而又雄辩的声音,因为后者们刚愎自用地坚持早已被凯恩斯否定了的古典神话中的种种错误的教诲。这就是凯恩斯的著作和文章不但因其重大的科学成就,而且也因为其成为每个经济学家所继承的一部分文献遗产而闻名于世的情况。还有谁不知道‘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货币改革论》,第56页)这句话?”
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创立,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凯恩斯革命”。既然称之为“革命”,就意味着对传统的变革否定,这些变革和否定就构成了“革命”的基本内容。从这一点上讲,“凯恩斯革命”是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教义的重大突破。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 *** 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中学(泰晤士河边的著名预备中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剑桥大学)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d。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这是我2017年第N遍读完《股票作手回忆录》和《How to Trade in Stocks》后所写。我迄今分析过两个人的人生历程与交易的密切关系。一个是粟裕将军,一个是利佛摩尔。此两文成文较早,开始时传播不广。
重新刊发《粟裕、孙子兵法与交易》后,该文得到广泛传播,得到了很多朋友喜爱和鼓励。
这次重刊利佛摩尔的交易成长与人生阅历第一部分,是有感于最近的很多讨论。中美贸易争端引发了很多口水战和情绪表达,然而,鲜见有真凭实据的深入分析和良性思考。想起利佛摩尔在青少年时代阴差阳错的学会了“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成为其一生成就的基础。无独有偶,索罗斯先生的哲学导师波普更是此学说的集大成者。
成功的交易员对自己的交易方法通常讳莫如深。即便是交易员出身的施瓦格对20世纪70——90年代及21世纪初美国最杰出交易员访谈系列中,对自己的真实交易方法大都也只是泛泛而谈。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除了有效的交易方法都是无数金钱、痛苦和牺牲累积出来的财富外,还有就是一流交易员都明白自己的经验很难复制给他人,道可道,非常道。
幸运的是,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利弗莫尔(下文简称J.L)通过两本着作、一本访谈录给我们留下了他的交易成长之路。此外,2015年全球着名的传记作者Rubython出版了一部现在公认的最真实完整的J.L传记《Boy Plunger》,为我们供应了大量J.L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交易记录和笔记。传奇交易员保罗琼斯为这本书做了一篇饱含感情的序言,一如他为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作序一样。琼斯承认J.L是他永远的精神导师,如同他讴歌索罗斯是时代伟人一样。我正是利用这本传记在2016年复盘了J.L1929年做空美股的细节,让我第一次近距离体会到J.L具体的交易手法。
基于上述资料,在无数遍阅读JL的着作和自己的交易体会后,我试图总结一下J.L交易成长之路。我的目的是紧紧围绕交易,尝试分析怎样的内外因素才能成就一位伟大的交易员,从而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和超越对象。我深刻理解,每一个交易员都有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每一个人也都有时代局限。但是最顶尖的交易员却有相当多的共性。检验自己是否达到这种共性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之一。
对赌行起步偶然成就了重要品质
J.L出身贫寒,受过小学教育,数学非常好。Rubython查到了他小学的成绩单和老师评价。他是一个聪明、敏感、孤独、内向和细心的孩子。他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母亲是一位善良坚强的麻州农妇。他一生跟他的母亲关系很近,与父亲关系不和。
14岁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来到波士顿,寄居在母亲一个朋友的家里,神奇的在潘恩韦伯证券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1891年时14岁的J.L。J.L进入交易的三个初始情况。
一是在对赌行开始交易。杠杆极高,类似今天一些差价合约交易(最大杠杆可达400倍);这个交易本质上是赌证券涨跌,通常只有几个点的空间,不持仓过夜。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在2015年的牛市中也有些地下赌场开了对赌股指的生意。高杠杆帮助他牢牢的树立了止损概念,因为对赌行交易是输完本金即强行平仓。这个习惯深深影响了他,但是这种条件却是后面交易员不再具备的了。
对赌行交易类似于日内中低频交易。在JL时代,他只有靠硬记价格的各种关键点位作为出入场的基础。他也曾经学习过技术图表,主要是均线系统,但很快就抛弃,因为他认为没用。他根据大量的记忆和反复学会了日内形态识别。虽然他那一代交易员开始发展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但几乎都是独立发展。J.L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了市场力量对比的识别技巧。殊途同归,JL自己发展的方法与同时代的威克夫、日本200年前的本间宗久、稍晚10年夏巴克总结一下的图形分析和Gartley总结一下的价格运动模式都有内在的神似。
对赌行交易另外训练了他多/空两头交易的习惯和能力。对他而言,做多与做空是完全一样的交易,没有丝毫转换的困难。当然,他认识到做多与做空在很多处理细节上有重大差异。他虽然以做空闻名,但实际上他几次的东山再起全部是依靠做多。他的超越之处是可以从一个主要上涨趋势结束开始转为空头,赚行情两头的钱。所以,他的资金利用效率极高,这也是他顺风时超高收益率的来源。
但是,这个部分也留下了后遗症,让J.L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去克服。对赌行交易主要的缺陷体现在:
1. 对赌行交易不考虑交易延迟和流动性,真实交易中,流动性往往会成为交易的致命伤;
2. 日内交易完全不关注基本情形,在大的趋势市场赚不到大钱。JL体会到这一点差不多用了14年时间(1892——1906)。
对赌行起步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从一开始就是全品种交易,从股票到商品。因为对赌覆盖的品种包括了当时美国公开交易的所有证券,所以J.L从一开始就学会交易和关注全品种,这对后来发展他的宏观思维非常有帮助。
二是他幸运的学到了价格与新闻、研究的关系,一开始就没有走弯路。作为券商小弟,他的日常工作极为繁忙,除了记录价格变动外,他根本没有时间去闲聊或者打听内幕消息。其他小弟跟客户聊天放松时,他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价格数据。他也只有在收盘回家后才能看到当天的报纸。他很早就注意到报纸上的新闻总是落后于行情的变化,总是当行情已经发展后媒体才会关注,完全不具备预测价格变动的能力。这帮助他终生不受新闻和研究对投资的困扰,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当然,与Price在1908年合作棉花交易亏损500万美元后更加坚定了独立道路)。这让他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完全专注在价格变动上面,这是成功交易最重要的基石。
三是遇入门明师。由于在韦伯证券人缘良好,有两三个丰富经验的交易员传授给了他一些真知灼见。从事职业交易的时间越久,就越发现交易入门简直是一个无边的黑洞,太多错误的知识,卖弄或者骗钱的勾当。所以,一开始遇到正确的师傅,至少可以帮交易员节约3——5年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从事这个职业。J.L出于善良纯真和上进的个性,得到了祝福。
从1892年他15岁第一次买入股票到1906年加州地震前有计划的做空美股,这可以视作他交易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中间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婚姻和事实离婚。这期间他有五年处于极其困难的摸索期,正是在这个摸索期,他开始总结一下纯短线交易的不足,学会关注宏观层面的因素,这也是得益于一位老交易员的点拨。当然,交易的持续失败逼迫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出来,因为他是靠交易为生。即便没有“老火鸡”对他的指点,我相信他都会从日内和日间的短线交易拓展出更广阔的交易视野和更广泛的能力。
他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成就是成为了技术分析的一代宗师。最高实现过1901年5万美元的收益,这相当于2016年的368万美元。关于美元价值的核算,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都是采用MeasuringWorth.com公司供应的数据。
从这12年的交易经历看,J.L形成了交易员一些最核心的特征。比如,完全尊重市场,不固执。按照他自己在1923年的总结一下,“生市场的气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凡事都有两面,但股市只有一面”等。他也开始反思,“首先学会不做什么,然后才学会该做什么”。
写到这里,我时常感慨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交易天才和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与J.L不同,凯恩斯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在剑桥长大,从小就是知识精英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凯恩斯在1919年巴黎和会后预测到参战国的通胀压力,从而大量做空德国马克。这个交易一开始非常挣钱,但是不久势头反转,因为市场情绪很快押注到德国的经济复苏从而马克升值。但凯恩斯坚持自己的判断,一直持有马克空头直至第一次破产清算。
关于凯恩斯在宏观交易的失败和后来转为股票纯多头交易的历程,我以后有时间写文章详细探讨一下。他的转变并不能证明是宏观交易的失败,最多只能是他自己的失败。
草根出身的J.L没有凯恩斯的幸运和固执,他个性中求生的本能让他更容易向市场屈服,以至于最终完全尊重市场本身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学历富有成就的人在交易行当经常失败的原因之一。
《道德经》里面谈到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也是尊重市场力量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