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铜业组织在我国铜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我国铜工业的利好形势来之不易,如果铜业组织能够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发展着想,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它一定能够发展起来。本文结合企业、铜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八大铜业组织的意义、作用、影响作出分析。
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铜消费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未来数年里,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除了自身的发展带动铜消费增长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也使中国铜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长。2006年的铜价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从4000美元飙升到8500美元,LME铜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使冶炼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也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铜工业竞争力的致命弱点。
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各种铜业组织应声而出,目前有包括CSPT(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五矿商会铜分会、亚洲铜俱乐部、中铜联合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铜发展中心、国际铜协以及刚刚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分会等八大铜业组织。
八大铜业组织中,有色协会铜分会和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是在行业协会背景下成立的,其余都是企业自发成立的铜业组织,其中国际铜业协会和亚洲铜俱乐部是国际性组织。八大铜业组织在我国铜工业的发展中起到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铜业组织的盛大与尴尬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短的几年时间经历了从盛大场面和美好憧憬到极为尴尬的过程,如今铜价高位,铜业组织左右不了,面对国际供应商,铜业组织也只能起呼吁作用。很多组织或已消亡失去声音,或已经无多大作用。
八大铜业组织尽管职能各异,但从各自的成立宗旨或职能看,总的来说都是为会员或成员企业服务,提供相关信息,但也有各自的定位。
一、扩大铜的应用方面——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和铜发展中心。它们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2000年,与其他几大铜业组织不同,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扩大铜的应用和促进铜消费方面。国际铜协最近在中国的动作比较明显,先是云南铜业集团加入,最近加工企业金龙公司也被“招募入伍”。加入国际铜协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市场推广和技术开发项目等活动,使企业受益。铜发展中心则经历过辉煌与徘徊,当初是为了把国内铜企联合起来,顺应铜消费市场推广的形势而诞生的。如今,它正在努力寻求更多的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渠道。
二、重在实现铜原料稳定供应——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铜原料谈判小组(CSPT)。这三个组织都是由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具有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
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3月12日在北京成立。是由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江铜、铜陵、云铜等六家国内大型铜冶炼企业共同发起的股份制企业。它旨在使中国的主要铜工业企业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从目前的单独对外过渡到与国外矿山就铜精矿进口进行统一谈判,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保证各企业的共同利益;统一同国外矿山和机构进行磋商,商讨联合在海外进行矿山的勘探和开发事宜,从而实现共同拥有国外矿山资源,实现中国铜资源稳定供应的长期战略构想。
据当时江西铜业的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戚怀英表示,该公司成立后,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共同开发国外资源,收购或参股国外铜矿,二是进行集体谈判,加强谈判地位。就该组织成立后四年的表现来看,乏善可陈,很明显,CSPT的出色表现淡化了它的作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它的组成与当时有一个依靠进口铜精矿退税政策的五矿有关,造成了过分依靠政策,对铜业无多大作为。成立之初就有人认为,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用它来彻底解决中国铜精矿紧缺的问题。因为该公司主要依靠对其他海外公司参股的形式取得矿场的部分经营权,需要一定的 *** 作周期。
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铜联合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后没多久,由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于当年8月,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内9家大型铜企业、4家骨干地质勘查单位、3家科研设计单位等1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斥资200万澳元,成功入股澳ORD资源公司,成为ORD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和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一样,虽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与铜资源短缺的矛盾、联合走向海外、开发和占有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在海外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但命运也几乎相同,作用不大。
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立于2003年11月,是表现最为抢眼的铜业组织,屡屡在与国际矿商的谈判中展露锋芒,成为谋求中国话语权的代名词。国外贸易商一度对刚成立不久的CSPT不屑一顾,认为历史上中国人有过多次联合,但都很快解散了,这次也将会如此,只要挺得住,这个短暂的联盟就会不攻自破。不过CSPT具有有效的企业联合谈判机制,不仅通过联合极大地降低了我国铜冶炼的成本,也为国内钢铁、铅锌等倚重大宗进口的行业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过贸易商与冶炼厂强力抗衡,以及艰难谈判后,国际上大的贸易商由观望转为主动向CSPT报价,CSPT组织形式得到了铜行业及市场的认可。
CSPT在很多时候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不过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大宗产品进口“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困境。2006年,国际铜价从年初的4400美元/吨翻跟斗一般,几次突破8000美元/吨,并维持在高位运行。与铜价上涨相反,加工费却在下降,国外一些铜精矿供货商有意打压加工费,目的是进一步大幅度压低现货加工费,牟取暴利。铜精矿的价格就是国际铜价减去加工费,因此加工费降低就意味着铜精矿价格上升,冶炼厂成本增加。
因为加工费与铜价严重倒挂现象, CSPT八大铜企采取限产的措施,并固守加工费底线。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目前国外铜矿基地凭借其资源优势已经在大幅扩张冶炼产能,未来3年将新增约200万吨,这对国内企业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铜矿对外依存度高使得中方话语权有所缺失。
三、信息交流与合作方面——亚洲铜俱乐部。亚洲铜俱乐部主要是中国铜企业联合日本、韩国和印度共计18家铜企业发起成立的。亚洲铜俱乐部旨在通过这一跨国区域性的非正式组织,加强亚洲铜企业在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原料供应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构建一个加快亚洲铜工业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虽然亚洲铜俱乐部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但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全球铜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这4个国家进口铜精矿(金属量)282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69.1%;精铜消费量612万吨,占全球的36.4%。总的来说它是CSPT的外延。
四、重点在贯彻产业政策、外贸政策——有色协会铜业分会和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其背景是行业协会,侧重点分别是,有色协会铜分会重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侧重于在执行外贸政策中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并提出建议。
有色协会铜业分会2006年8月刚刚成立,它的成立告别了中国铜业只依靠自发松散的联盟的过去,是走向强强联合的杰出范例。它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上述铜业组织在特定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在现阶段条件下,每个铜业组织应着重思考“多与少”和“生存与发展”两个问题。目前,我国铜业组织多,相似的组织功能、工作内容也多,而真正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的少,这也直接影响到铜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仍在“多”上增加,而不在“少”上下工夫,铜业组织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更难谈其发展了。
铜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宇圣说,在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如果铜业组织能够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发展着想,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它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中国铜业集团猜想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不断地和石油、电力的紧缺作斗争下取得的。虽然铜价仍处于历史高位,也有人抛出“铜在下一个十年会成为贵金属”的预言,但铜价的回归是毋庸置疑的。铜业的风风雨雨,集中反映了经济和资源的矛盾,在这其中挑梁唱大戏的,一直是以CSPT等为代表的铜业组织。
近来很多专家撰文,建议采取联合谈判的策略去争夺相关商品价格话语权。笔者认为,这种策略也未必见得会有好效果。因为争夺稀缺资源定价的话语权,我们不能冒置整个行业于死地的风险去与对手谈判,到头来,对手还是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来瓦解我们所谓的联盟。
在2006年12月19日CSPT和外方供应商必和必拓公司达成的协议中,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TC/RC)比2006年度的加工费下降了33%,并且取消了沿用30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这证明了光凭谈判并不能迎来话语权。金龙铜管集团副总裁徐明分析,国内铜冶炼企业集中度比较低以及对国外铜精矿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也是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铜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仅次于铁矿石。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从事铜冶炼的几家大企业呼吁:中国要组建50~80家大企业集团,打造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作为有色大品种的铜行业应当有这么一面大旗。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罗忠民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的筹备会上说,“根本上解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成立中国铜业集团。”
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是进入市场最早、国际市场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实行下放地方管理的体制性改革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大为增强,而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行业国际化竞争的实力和影响力却受到削弱。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由原料高依赖性、市场高透明性的客观实际所决定,中国铜工业企业需要争取在全球性竞争中资源开发、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科技进步的话语权、主动权。为此,中国江西铜业公司、云南铜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六大铜企业曾数度自发联手,组成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功狙击国外原料商通过降低铜精矿加工和精炼费对中国铜工业发展的打压。并于2005年2月,以六大铜集团为主体,联合日、韩、印几大产铜国,成立了亚洲铜俱乐部,旨在促进亚洲各国产铜企业在资源开发、冶炼技术和产能提高方面的信息交流。然而,尽管各方已有强烈的合作、联合意愿,但无论原料采购联合谈判小组还是亚洲铜俱乐部,其联盟都是自发的、松散的,作用有限。此前,国家已批准实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行业整合提高集中度,增强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成为钢铁行业重新洗牌的瞩目亮点。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中国铜工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真正能控制并有效解决目前出现的冶炼能力无序扩张问题,实施行业整合、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建立统一的中国铜工业集团,是必由之路,也是治本之策。
尽管中国铜业集团有良好的历史根底,有行业联合的经验(如CSPT),但中国铜业集团目前只能停留在猜想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很多。首先,构成方面,由谁牵头?是江铜、云铜、铜陵集团这三强之一,还是另有他人?各大铜企下放地方后不得不考虑各省的意见,每个省都有每个省的打算。张家港联合铜业的廖晓银副书记告诉记者一个成立集团与解决和地方政府矛盾的见解:成立缴纳地方税的股份制的中国铜业集团,即把利润留给企业,税收交给地方,国家获得增值税。一家下游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成立这样的集团也只能属于上游矿山、冶炼的集团。中国铜业集团构成应抓住上游,放开下游,以几家铜冶炼龙头企业为主组建,也可以考虑吸收其他冶炼企业,然后扩张到上游矿山企业。
正因为种种困难,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的赵武壮处长指出,中国铜业集团的组建任重而道远,近期看几乎不大可能。
中铝的“铜”谋
中国铝业公司继收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洛铜、上海有色之后,正在对铜行业进行下一步的整合计划。据可靠消息,中铝已和江西铜业集团进行磋商,商谈合并事宜。在此之前,中铝曾与云南铜业公司磋商,希望用1.21亿美元参股云南铜业。据悉,两公司的磋商开始于2004年下半年,但关于细节的谈判还没有结束。不过中铝的铜业之路并不是很顺利,其此前打造的铜产业链继续完善仍需要时间。而且国家关于中央企业非主业投资比重不超过10%的规定,也会限制中铝“大有色”的策略。
有关中国铜业集团的想法,至少在笔者的脑海中闪现了两年,每当中国铜工业一遇到大事件,这个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跳出来。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解散之后,历史上曾出现过中国铜铅锌集团,然而没过多久,集团就解散了。三大集团解散后,重新组建了中国铝业公司,依托中铝,赋予新的意义的中国铝业集团获得了重生。那么,中国铜业集团何时才能重生呢?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聚合物半导体的自旋流探测及其薄膜结构-自旋传输性能关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化学会(ACS)旗下期刊《ACS应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 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上在线发表。
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微弱自旋-轨道耦合和超精细相互作用,可作为有前途的自旋极化传输介质,因此寻找新型有机自旋电子材料、 探索 其自旋极化传输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此前这方面研究大多通过制备有机自旋阀器件来测量携带着自旋极化的电子传输,但存在铁磁/半导体界面的电导失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有机半导体自旋传输特性定量深入研究。近年来,自旋泵浦激发和探测纯自旋流(不伴随净电荷电流)由于能克服界面电导失配问题,逐渐成为 探索 半导体材料本征自旋传输性质的有力手段。
强磁场中心张发培课题组与研究员童伟合作,采用铁磁共振(FMR)自旋泵浦技术 结合 逆自旋Hall效应(ISHE)测量,研究了新型聚合物半导体PBDTTT-C-T的自旋极化传输特性。他们通过设计一种适合低噪声电压测量的样品架,在NiFe/聚合物/Pt三明治结构中探测到清晰的ISHE信号,通过测量ISHE电压随PBDTTT层厚度的变化,观察到PBDTTT层中纯自旋流传输和长的自旋驰豫时间。
令人吃惊的是,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半导体/绝缘体聚合物共混薄膜作为自旋极化传输介质,在低含量PBDTTT与绝缘的聚苯乙烯(PS)形成的共混薄膜中,仍能测量到很强的ISHE电压信号,并发现共混薄膜的自旋扩散长度和载流子迁移率相对于“纯”PBDTTT薄膜有显著的提高。他们通过综合性薄膜微结构测量发现,PBDTTT骨架链bundle在绝缘的PS基体中形成相互连通的纳米细丝网络,构成 贯穿 薄膜的快速电荷传导通路,可以解释共混薄膜更高的电荷和自旋传输能力。此外,还发现PBDTTT的自旋扩散长度具有弱的温度依存性,与基于自旋-轨道耦合的自旋弛豫机制一致。
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有机半导体的薄膜结构特性,如分子取向和堆积方式以及薄膜形貌等,对其自旋传输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该工作对理解有机半导体自旋极化传输微观过程和机制有重要意义,并为寻找低成本、高性能有机自旋电子材料提供新途径。
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9b16602
图(a) Py/PBDTTT-C-T/Pt三明治结构器件上ISHE效应的产生,(b) 该器件所测的总电压谱(随磁场变化)及其退卷积。其中VLorentz对应于ISHE电压,(c) ISHE电压分别随PBDTTT-C-T介质层和PBDTTT/PS共混膜介质层厚度的变化。由此推算出聚合物薄膜不同的自旋扩散长度l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