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往往会高估一年发生的变化,但低估五年发生的变化?我认为主要是人的思维容易被当前看到的和听到的“真相”所迷惑!
文 / NE-SALON新能荟 张真人
过去的2021年,刚刚实现平价上网“成人礼”的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多重挑战:硅料、IGBT、玻璃、EVA、金属、海运的轮番供应紧张和涨价。笔者认为,上述挑战主要是全球疫情、美联储货币超发造成的全球通胀等因素叠加造成的。下面笔者将就自己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理解,逐个分析上中下游未来一年的行情和竞争态势,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 上游(工业硅、多晶硅、有机硅)
光伏产业的真正源头不是多晶硅料,而是工业硅。工业硅,又称结晶硅或金属硅,是由石英砂矿(硅石)和碳质还原剂(焦炭等)在矿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主成分硅元素的含量在98%左右(近年来,含Si量99.99%的也包含在金属硅内),其余杂质为铁、铝、钙等。金属硅有三大应用领域:1.特种钢冶炼的脱氧剂( 汽车 工业等行业应用);2.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有机硅(建筑、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应用);3.进一步提纯为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应用)
由上可知,随着我国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芯片、太阳能光伏、电力电子等产业的快速爆发,工业硅相关产业链将会持续井喷。
1.1 合盛硅业(SH603260): 目前有80万吨工业硅年产能,工业硅产能全球最大,拥有国内最完整的硅产业链条;
1.2 通威股份(SH600438): 通威股份旗下的永祥股份目前产能18万吨,2022年硅料总产能将达33万吨,是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龙头企业;
1.3 硅宝 科技 (SZ300019): 硅宝 科技 的有机硅密封胶年产能达2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有机硅密封胶生产企业,有望成为建筑和光伏两大领域有机硅密封胶双龙头。
二、 中游(硅片、电池组件、装备)
2022年全球硅片规划产能合计将超过450G,将远远超出下游装机需求。由于硅片领域的技术门槛不高,全球硅片产能将更加分散,因此硅片环节的高毛利时代即将结束,转入到比拼“精耕细作”能力的工业4.0时代。
2021年,由于硅料、玻璃、EVA等原料辅材轮番涨价,缺“料”的专业电池、组件企业生存艰难,毁约不断。但2022年随着硅料等原材料上游产能的释放,电池组件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以逐步修复,可谓“利空放尽,苦尽甘来”。
随着近年来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带来了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上升。再叠加大硅片、HJT/TOPCon等产业链技术快速升级迭代,因此行业领先企业纷纷抛出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并都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冲动。“在光伏制造这样一个没有明显护城河的产业,扩产可能是找死,不扩产必然是等死!为了不被上游原材料卡脖子,有时也不得不抢供应商的饭碗,进入自己不擅长的制造领域”,某知名光伏企业负责人向NE-SALON新能荟描述了光伏产业链的无序竞争现状:“行业内卷必然会造成全产业链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但对光伏装备企业或是重大利好!”
2.1 中环股份(SZ002129): 单晶硅片总产能约88GW,210先进产能超75%,N型硅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半导体区熔单晶硅片国内市占率超80%;行业率先导入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以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拥有行业定价话语权,或将登顶2021年单晶硅片对外出货全球第一宝座。
2.2 爱旭股份(SH600732) : 2021年电池片产能约36GW,专注高效晶硅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大尺寸出货占比超70%,并创新性推出的双面电池“双面 双测 双分档”,推动双面技术发展。其新一代N型ABC电池平均效率高达25.5%,8.5GW新产能将于今年中期投产。
2.3 东方日升(SZ300118): 2021年电池产能13.5GW,组件产能达19.1GW,连续多年稳居全球一线组件品牌行列。东方日升作为异质结技术一线企业,在一年内三次刷新自己创造的HJT世界纪录,创新技术潜力值得期待。随着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的逐步缓解,该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大概率将强力反d。
2.4 迈为股份(SZ300751):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异质结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OLED柔性屏激光切割设备、Mini/Micro LED晶圆设备、半导体晶圆封装设备等,其中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自2018年起连续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作为异质结电池产业化技术的主力军,迈为正向千亿市值高端装备企业迈进。
三、 下游(逆变器、电站 投资 、系统集成)
“硅料供应能力决定2022年国内户用光伏装机量的下线,而逆变器的IGBT供应能力则决定了其上线”,山东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晓斌对NE-SALON新能荟说到。
受全球疫情、新能源车市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逆变器IGBT的供应开始出现极度紧张局面。很多逆变器厂商先是涨价,然后是惜售、毁约、断供,特别是IGBT用量特别大的户用光伏市场。据了解,部分光伏逆变器企业已经尝试在低功率产品上使用国产IGBT,而更多逆变器企业也正在马不停蹄对国产品牌IGBT进行测试,预计2022年将会逐步批量导入,逆变器“缺芯”问题或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后逐步缓解。
前几年国内大型光伏电站投资由央国企主导,分布式光伏电站由民企主导。而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推动下,更多央国企涌入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甚至是之前看不上的户用光伏市场。央国企携资金成本优势在分布式市场所向披靡,甚至有时为了完成新能源配额任务指标,不断突破投资财务模型底线,让参与竞争的民企投资商只能干瞪眼!而光伏“整县推进”的政策,更让本就热闹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掺入地方招商引资的利益诉求,最终在各地上演了一出出“暂停备案”的闹剧。2022年,分布式光伏市场“国进民退”的趋势无疑将愈演愈烈。
“在新能源领域,国进民退或许是一件好事。让大多数电站资产放在央国企手里,我们民营企业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前期开发、产品配套、工程实施、技术方案,以及售后运维等相关服务,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某民营光伏企业负责人向NE-SALON说到。
3.1 斯达半导体(SH603290): 全球IGBT模块市场排名第六,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IGBT领军企业,目前其产品已在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3.2 正泰电器(SH601877): 正泰电器旗下的正泰新能源公司,累计投建光伏电站达8GW,运维总量超7GW,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光伏投资运营商。
3.3 天合光能(SH688599): 天合光能旗下的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公司,行业首创“原装光伏系统”标准,拥有1000+县级经销商,15000+乡镇服务网点,是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系统集成品牌。
结语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电池叠片工艺有望得到大规模应用 把握三条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指出,目前主流电池企业均有叠片电池技术路线规划,在方形电池大尺寸趋势下,伴随叠片设备技术进步,叠片工艺有望得到大规模应用。建议把握三条投资主线:1)GGII测算目前叠片机设备价值量约占中段设备价值的70%,预计将直接受益叠片电池需求爆发;2)叠片工艺对极片裁切设备要求更高,五金模具作为当前主流裁切设备有望受益,未来随着激光裁切设备的技术突破,也有望带来新的增量;3)采用叠片工艺的电池生产企业有望提高电池生产效率、提升电池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电池叠片上市公司 电池叠片概念股如下:
1、晶盛机电(300316)
国内首家实现GW级出货的叠片机组件设备供应商;行业内率先开发并推广应用新一代兼容210硅片的智能化加工设备和叠片机组件设备供应商。
晶盛机电(300316):泛半导体平台型公司 设备+材料双驱动
泛半导体领域平台化布局,受益光伏行业发展业绩快速增长①晶盛机电在泛半导体领域平台化布局。公司围绕硅、碳化硅、蓝宝石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针对“长晶、切片、抛光、外延”
四大核心环节进行设备研发,并适度延伸到材料领域。
②公司技术实力突出。在晶体生长领域,公司具有直拉法、区熔法单晶生长技术,对晶体生长有着深入的理解与沉淀;公司生产的单晶炉打破了海外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在光伏单晶炉领域保持市占率第一,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公司将于2023 年推出基于开放平台架构的第五代新型单晶炉。此外,公司硅片加工设备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③受益于光伏行业发展,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15-2021 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CAGR 分别为46.96%、59.43%。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创新高,截至2022H1 末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总计230.4 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22 亿元(均含增值税),业绩增长有保障。
光伏硅片设备龙头,充分受益于下游硅片扩产浪潮硅片制备过程中,长晶与切片为核心环节,分别对应长晶炉与切片机。公司是单晶炉的核心供应商,收入规模大幅领先同行。根据我们的统计,2022 年硅片扩产规模约194GW,据此进行测算,预计2022 年硅片设备市场规模为297 亿元,其中单晶炉、切片机市场规模分别为239、35 亿元。从设备采购角度来看,2022 年仍为扩张年。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大硅片普及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光伏硅片设备龙头,将直接受益。
公司半导体硅片设备布局完善,行业进口替代需求强烈在8-12 英寸大硅片设备上,公司产品在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等晶片材料环节已具备8 寸线几乎100%整线以及12 寸单晶炉、抛光机等核心设备的供应能力,产品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12 英寸半导体硅片仍以进口为主,自给率尚低,国内厂商纷纷加码进行12 英寸硅片产能建设。基于当前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供应商扩产计划,我们测算得到8 英寸、12 英寸半导体硅片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108 亿元、372 亿元,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发展机遇。
碳化硅应用方兴未艾,公司向材料端延伸更进一步碳化硅产业链主要包括“衬底—外延—器件”三大环节,碳化硅衬底在产业链中地位突出,根据CASA 数据,在碳化硅器件的制造成本中,衬底占比约为50%。在碳化硅衬底领域,以Wolfspeed为主的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未来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公司碳化硅外延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销售;2021 年公司组建了原料合成-晶体生长-切磨抛加工中试线并于2021 年下半年开始向客户送样,6 英寸碳化硅晶片已获得客户验证。2022 年8 月12日,公司首颗8 英寸N 型SiC 晶体成功出炉。
蓝宝石业务具有综合竞争力,金刚石生长炉研制成功,有望贡献多极增长在蓝宝石领域,公司已成功掌握了国际领先的超大尺寸700kg 级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公司蓝宝石成本具有显著优势。未来随着蓝宝石材料成本的降低,下游Mini/Micro LED 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蓝宝石在消费电子领域后续市场应用范围的增加,蓝宝石市场空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3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36.7 亿元。2020年,公司与国内盖板玻璃龙头蓝思科技合作成立子公司宁夏鑫晶盛,为蓝宝石的规模应用提前布局。2022 年半年报透露,公司已实现300Kg 级及以上蓝宝石晶体的规模化量产。
2022 年3 月,公司官方公众号披露,公司全自动MPCVD 法生长金刚石设备成功生长出高品质宝石级的金刚石晶体,标志着公司在晶体生长设备领域再进一步。公司已完成了设备定型和批量工艺开发,设备即将投放市场。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以高纯石英坩埚、金刚线、半导体阀门、管件、磁流体、精密零部件为主的产品体系,以配套半导体和光伏设备所需关键零部件及产业链所需核心辅材耗材方面的需求。公司积极推进石英坩埚以及金刚线等辅材耗材业务,包头和银川坩埚基地陆续投产,石英坩埚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半导体关键零部件真空阀门产品隔膜阀通过客户验证,实现半导体核心精密真空阀门部件国产化,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5.44、138.36、166.7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9、34.95、42.3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5%、34.46%、21.17%,EPS 分别为1.99、2.67、3.24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06x、30.53x、25.20x,维持“买入”评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