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盈精密业绩说明会:新能源订单饱满,产能释放驱动盈利能力回升

长盈精密业绩说明会:新能源订单饱满,产能释放驱动盈利能力回升,第1张

长盈精密(300115.SZ)5月6日顺利举行了线上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陈奇星、总经理陈小硕、财务总监朱守力、董事会秘书胡宇龙等数位高管现身参会,与中小投资者进行了互动交流,让更多投资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公司。

已投产新能源产能订单饱满

在业绩说明会上,长盈精密表示,公司目前的消费类电子和新能源 汽车 及储能零组件双支柱战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相关基础设施和产能的建设也在按计划进行,公司需要在未来2-3年确保战略落地,将已布局产能充分发挥利用,确保形成规模收入和利润。

其中,新能源 汽车 及储能零组件是长盈精密的战略新兴业务,也是目前公司目前增长最快的战略性业务。

据长盈精密介绍,公司2020年新能源收入为5.03亿元,到2021年已增长至11.29亿元,同比增长124%,预计今年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今年一季度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就达到了4亿元。

长盈精密提到,公司已投产新能源产能订单饱满。产能方面,公司新能源业务所在的溧阳基地、宜宾基地、宁德基地和深圳基地此前均租用厂房先行投产,在溧阳基地、宜宾基地、自贡基地的自有厂房均在建设中。随着重要项目顺利渡过良率爬坡期、进入大规模量产,以及新能源业务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回升。

元宇宙产品是重点布局领域

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长盈精密还表示,元宇宙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产品领域,已经有大客户的重点项目在研发。

AR/VR是元宇宙不可或缺的终端设备。长盈精密还表示AR/VR行业是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有多个国内外重点客户的项目在研发或量产中,公司会强化AR/VR产品的各种新型材料加工的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据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琪研报透露,长盈精密是苹果VR/AR设备产业链的参与者之一,参与了苹果VR/AR设备结构件的设计。依据知名显示器研究机构DSCC报告,苹果将于2022年下半年发布公司首款VR/AR头戴设备。

美元升值利好长盈精密等果链公司

长盈精密还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公司2021年业绩不达预期是受到大宗商品涨价、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重要项目延迟出货、新能源业务投建产能尚未释放等因素影响。但随着重要项目顺利渡过良率爬坡期、进入大规模量产,新能源业务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回升。

首先,在美元报价和美元结算的情况下,如果美元升值,同样额度的美元收入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可以确认更多的营收,比如同样是1亿美元收入,在6.2的汇率下确人的营收为6.2亿元,而在6.8的汇率下则可确认6.8亿元营收其次,如果公司原材料是在国内采购的话,原材料采购成本不变,确认的收入增加则意味着毛利率的提升再次,以美元结算的企业账面一般都会有一定的美元资产,美元升值则意味着这部分资产升值,从而形成“汇兑损益”增加公司利润。

长盈精密2021年海外收入为53.9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接近54%,是典型的出口型企业。按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6.4512的平均汇率计算,长盈精密2021年取得的美元收入大约为8.37亿美元,假设公司2022年的美元收入不变,2022年的平均汇率上升到6.7,则同样的美元收入可确认56.05亿元的人民币收入,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可直接增加2.08亿元左右的税前利润,如果考虑汇兑损益带来的增值,利润增加还会更多。因此,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对长盈精密等以美元报价的果链公司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国内 汽车 的零部件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热。

近日,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宣布与奇瑞达成合作,协同奇瑞开展整车ODM模式,志在成为全球领先的Tier 1。

消息一出,便引发行业震动,但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其市场规模加速扩大, 汽车 零部件市场自然也就成为了制造业和 科技 巨头们布局的重点。

当下,已经有不少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制造巨头,开始大力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比如,富士康与拜腾、吉利等 汽车 厂商合作,为 汽车 厂商提供代工和零部件生产;闻泰 科技 整合智能硬件、车规级半导体、通讯业务等方面优势,向 汽车 Tier 1转型;长盈精密在动力电池盖板、充电设备、 汽车 内饰等领域均有布局……

除了传统制造业巨头,老牌家电企业如美的集团, 科技 巨头如华为和大疆等企业纷纷布局 汽车 零部件市场,致力于成为领先的Tier 1。

这种情况在几年前是根本难以想象的。毕竟,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实力,是远远比不上国际巨头的。

但随着新能源 汽车 时代的到来,国内制造业巨头加速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有望打破传统国际Tier1巨头们的体系,国内 汽车 零部件 汽车 产业有望实现“换道超车”,迎来自主黄金时代。

/ 01 /

国际Tier 1巨头壁垒开始瓦解

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体系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体系。这个金字塔顶端是主机厂,掌控着动力系统这一核心技术,下面是一级供应商,即我们常说的Tier 1,向Tier 1供货的是二级供应商(tier 2 ),层层外包,搭建起庞大的 汽车 供应链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Tier 1利用总成系统、强大的品牌和深厚的客户资源实现盈利,而Tier 2层级供应商则远离主机厂,技术水平也比不上Tier1,议价能力极弱。

经过百年燃油车时代的发展,Tier 1层级诞生出众多全球性巨头,它们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在行业中占据垄断性地位。

这些Tier 1巨头们,起步极早,是 汽车 工程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建立深厚的竞争壁垒。如全球最大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1970年就开始生产具有二极管、晶体管和IC的半导体组件,随后推出了ABS、MEMS、ESP等一系列 汽车 领域划时代的技术与产品,至今仍是 汽车 电子行业龙头。

由于国际Tier 1巨头们入局早,且强大的供应商体系与发达的 汽车 工业紧密相连,导致国内Tier 1企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从数量上来看,在2021年全球 汽车 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有23家,美国企业有22家,德国企业有18家,紧随其后的是韩国的9家,和中国8家。

而且,上榜的8家企业,其整体排名也靠后。数据显示,在百强榜的8家国内企业中,延锋排名最高,位列第17位,其他7家排名都在40名以后。

排名靠后的原因好理解。毕竟,国内 汽车 工业起步较晚,自主品牌车企市场竞争力较弱。与此同时,德日等 汽车 品牌供应链体系十分封闭,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很难打入,无法突破巨头的壁垒。

因此,入榜的8家企业产品多集中于低附加值领域,如延锋、海纳川、敏实集团、五菱工业等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内外饰,中信戴卡为轮毂。

不过,随着新能源 汽车 时代的到来,加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板块开始受到车企重视,国际Tier 1巨头形成的森严壁垒逐渐开始瓦解。

/ 02 /

智能电动 汽车 重构行业格局

新能源 汽车 与燃油 汽车 ,不仅仅是使用能源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生产理念、硬件、软件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等层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冲击传统燃油车和与之匹配的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原因。

具体一点来看,最核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能源 汽车 对待供应链体系的理念。正如前文所言,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是车企对接Tier 1,Tier 1对接Tier 2。

而新能源车企业往往倾向于采取更为扁平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以更快的产品迭代节奏,顺应市场变化。具体一点说,现在的Tier 2或者Tier 3供应商可以越过Tier 1直接供应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企业。

以高通为例,在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中,高通的位置可能是Tier 2或者Tier 3。这种情况下,高通无法与整车厂商直接沟通。但随着新造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整车厂往往会直接和高通沟通,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有着往Tier 1转变的趋势。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冲击传统 汽车 供应链的关键原因之一。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

在一辆电动 汽车 中,电池是重量最大的部件,加上电机和电控,三电系统通常占新能源 汽车 整车重量的30-40%,对电动 汽车 续航影响极大,进而影响整车成本。为了减轻车身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特斯拉在Model Y上宣布将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地板总成。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将使Model Y相比原来可减少79个部件,制造成本降低40%。随着应用更多大型压铸件,整车重量将进一步降低10%,对应续航增加14%。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一体化压铸技术并不具备量产条件。其中,一个最大的阻碍是,当时的压铸市场,最大5000吨级的压铸机锁模力,完全无法满足特斯拉制造一体式大型零件的需求。

随后,特斯拉与力劲 科技 控股的压铸机厂商IDRA联合定制一体化压铸机Giga Press,吨级高达6000吨,目前8000T压铸机也在规划当中。某种程度上说,一体化压铸这一新技术,让IDRA和力劲 科技 成功打入特斯拉Tier 1体系中。随着一体化压铸理念被广泛接受,力劲 科技 已经成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供应商之一。

这些变化,意味着传统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变得扁平,更加开放。在新能源时代,国内 汽车 工业实现“换道超车”,国产零部件厂商也迎来了崛起的契机。

/ 03 /

国产 汽车 零部件厂商正在崛起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燃油车巨头在中国 汽车 市场的巨大优势。“换赛道”后,新造车和自主车企纷纷发力,国产供应链体系正在迅速崛起,德赛西威闯入全球供应链百强即是一个标志。

特斯拉的中国化,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国产 汽车 供应链崛起的催化剂。特斯拉入华之时,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约定上海工厂供应商最终全部国产化。

进入中国后,特斯拉多次调低售价,以加速电动 汽车 的普及,伴随的是特斯拉供应链的国产化比例逐步加深。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强大的品牌效应,对国产零部件供应商有着强大的拉动效应。

与此同时, 科技 巨头的入局,也在加速国产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的崛起。华为、大疆等 科技 巨头介入 汽车 市场,定位便是智能电动 汽车 Tier 1级供应商。

在去年年底的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合作伙伴已经增加至300多家,覆盖智能驾驶、iDVP智能 汽车 数字平台、智能座舱三大业务,其中不乏如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优质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

在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国产供应商开始登上舞台。长期以来,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被Mobileye和赛灵思两家公司掌控。近年来,英伟达、高通、国内企业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纷纷拓展自动驾驶芯片领域。

在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新车型中,蔚来ET7和智己 汽车 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小鹏P7搭载英伟达Xavier芯片,而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也开始“上车”,目前正在大卖的2021款理想ONE,其辅助驾驶芯片就是来自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的两颗征程3芯片。

截至目前,地平线征程3仍是唯一一个“上车”的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但在地平线之外,黑芝麻智能、芯驰 科技 、华为等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企业,其产品也拥有不俗的性能表现。

不难发现,巨变正在发生。在百年 汽车 工业体系重构的时间窗口, 科技 巨头们引领下的国内 汽车 产业结构化升级,必将带来国产 汽车 零部件体系的强势崛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50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