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石中产生极化电位的机理是由其物理化学特性决定的。极化电位可能由氧化还原作用、浓度扩散和运动现象、充满岩石孔隙的溶液体积极化以及其他作用所引起的。含有半导体性质和金属性质矿物的岩石(黄铁矿、含铁质矿石和含自然金属的岩石),当其内部具有孔隙溶液时,就会产生氧化还原作用的极化。不含半导体矿物的岩石,其激发极化主要是与浓度扩散现象有关。岩石极化率与矿石成分、结构和使岩石饱和的孔隙液的性质等有密切关系。砂质-粘土质沉积层的极化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粘土的数量和其离子吸附能力,粘土含量为3%~10%时,激发极化率最大粘土含量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都会引起激发极化的下降。无矿化岩石的极化率通常很低(表3.10),一般不超过2%,个别达到4%~5%。
表3.10岩石的极化率
为什么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就不能形成苯环苯环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六个碳原子的π电子云分布是一样的,所以多个碳原子之间没有区别,都是相同的。
苯环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六个碳原子的π 电子云分布是一样的。但当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时,取代基会改变苯环的电子分布,使分子极化。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都能产生这种分子极化。不仅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而且还决定了苯环上各个位次电子云密度分面情况。
苯环分子式为C6H6,不饱和度是4,相对分子质量为78
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一个六元环,每个碳原子接一个 基团,苯的6个基团都是氢原子。
苯环是由6个sp2杂化碳原子通过σ键和π键构成平面正六边形的碳环。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各以3个sp2 杂化轨道分别跟相邻的两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6个碳碳σ键和6个碳氢σ键。两个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是120°,正适合6个碳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形成一个正六边形的苯环。苯环上6个碳原子各有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6个2p轨道的对称轴都垂直于环的平面,并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一个闭合的π键。它均匀地对称分布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通常把苯的这种键型叫做大π键。苯分子中π键电子云完全平均化,使苯环中每个碳碳键的键长和键能都是相等的。这就说明苯分子的对称性和稳定性。苯环的主要化学特性是环平面上下的π键电子容易受到亲电试剂的进攻,结果通常发生环上的 取代反应。由于苯环较稳定,较难发生环上的加成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