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不同
1、晶体
分子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
分子杂乱无章排列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吸热时,温度不断地升高。
二、常见类型不同
1、晶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都是晶体。
2、非晶体
松香、玻璃、石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三、特性不同
1、晶体
(1)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即晶体的自范性。
(2)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单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4)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
(5)晶体相对应的晶面角相等,称为晶面角守恒。
2、非晶体
非晶体又称无定形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如玻璃、沥青、松香、塑料、石蜡、橡胶等。非晶态固体包括非晶态电介质、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金属。它们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例如金属玻璃(非晶态金属)比一般(晶态)金属的强度高、d性好、硬度和韧性高、抗腐蚀性好、导磁性强、电阻率高等。这使非晶态固体有多方面的应用。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的研究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晶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体
嗯....这个怎么解释呢....应该是不同的词义叠加在了“晶体”这一个词上。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和准晶体(非常少见)三大类,其中晶体按其结构粒子和作用力的不同又可分为四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以上是一种“晶体”的词义解释,也就是物质的分类,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意思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都是相通的,只是各自研究的重点不一样。另外一种,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化学中,溶液蒸发后析出的固体也被叫做晶体,但是这种被析出的固体是否一定是第一种意思的“晶体”,这个我没有找到更明确的资料。题目中“半导体称为晶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半导体材料有晶态,也有非晶态的,并且他们没有从属关系。我是学半导体的,但是学的很烂,我只能给予这么多帮助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