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贷网唐军自首 揭开背后上市公司200亿资本迷局

团贷网唐军自首 揭开背后上市公司200亿资本迷局,第1张

85后青年唐军投案之前,朋友圈大佬云集,自己俨然已成大佬。

大佬也是耍得一出大手笔,仅用一年有余的时间就搭建完成以 上市公司 为平台的“派生系”,左手把玩“环保智造”,右手撸着互金产业。左手、右手频繁互动,其复杂程度堪称魔术。

3月28日,上市公司派生科技(300176.SZ,之前证券简称为“鸿特科技”)发布紧急停牌公告,因重大事项未披露,经向深交所申请停牌。

派生科技的实控人唐军,也正是互金平台 团贷网 的实控人。而关于团贷网的消息,在3月28日一大早就炸了锅。

东莞警方在官微“平安东莞”上发布情况通报称,团贷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立案侦查,唐军作为实控人已经投案自首。

实控人投案自首

紧急停牌之后,派生科技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唐军、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林、董事余军、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晋海曼,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现案件正在调查过程中。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派生科技原定于3月28日(星期四)下午15:00至17:00在全景网举行201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也因公司相关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无法正常出席业绩说明会而推迟举行。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随着事件的发酵,相关信息就在网络上炸了锅。团贷客服更是第一时收到了投资者质询,团贷网称:此次检查,属全国性P2P平台的714高炮排查。

团贷网不存在超利产品,请大家不要担心……公司app和官网还可正常登录。

图片来源:网友爆料

在此次风波之前的2月25日,派生科技公司证券简称刚由鸿特科技低调变更而来。

这次变更预示着唐军实控人完全浮出水面,围绕鸿特科技的各方资本挪腾大戏也即将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随着唐军、张林等人的自首,派生科技和小黄狗的未来都将蒙上一层阴影。

以高达200亿市值的派生科技为平台,将废品回收创业公司小黄狗作为运作主线,手握相关设备生产业务,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股权收购巧设对赌,资本前后穿插布局,形成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利益链。

屡次更名,唐军正式走向前台

派生科技前身为鸿特精密,曾隶属于万和集团,其创始人是卢楚其为首的三兄弟,在广东商人群体中,卢家兄弟是家族创业的典范。

公开资料显示,卢氏兄弟创业于改革开放早期,生产万和牌家用燃气热水器,积攒下深厚的资本实力。2000年左右,万和集团涉足精密制造行业,在万和集团旗下形成以家用电气制造的万和电气和铝合金压铸业务的鸿特精密双主业公司。

2011年1月28日,万和电气(002543.SZ)上市。时隔不到一月,2011年2月15日,鸿特精密也在创业板上市,这也成为万和集团卢氏兄弟的高光时刻。

也就是在2011年,1987年出生的唐军在东莞成立派生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的互金业务正式上线了P2P 网贷 平台,成为此轮新金融行业大发展的赢家。

双方的交集发生在6年之后。2017年2月,鸿特精密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设立了三家子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及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同年10月30日,鸿特精密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万和集团与派生集团、北京派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万和集团将取得北京派生100%股权。作为交易对价,派生集团将持有万和集团14.8%股权,成为万和集团重要股东。

换股合作达成后,“派生系”高管入驻上市公司的步伐日趋加快。2017年12月,同为派生集团创始人的张林被选举为鸿特精密董事长,一并被选举的还有副总经理叶衍伟、晋海曼,这三人都是派生集团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图片来源:鸿特科技公告

多位证券从业人士向野马财经介绍,派生集团和万和集团的此番挪腾模式已不是资本市场新鲜事,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规避创业板不可借壳的限制条令,通过这种方式曲线借壳。

业内人士介绍,首先通过上市公司延伸出一个新主业,形成双主业格局。新主业与重组公司主业相同,再通过收购同类公司完成实控人变更,这样的 *** 作在创业板已有先例。

业绩对赌+增持股票,形成环保产业上下产业链

2017年年初,也是双方合作之初,鸿特科技与派生集团合作互联网金融业务。2017年年底,派生集团高管团队入驻到鸿特科技后,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景气,双主业模式突然变得前景渺茫。

“在派生集团和万和集团换股后,派生集团已经介入到鸿特科技上市公司中,在主营业务遭遇变故无法重组装入到上市公司的情况下,管理团队只能寻找其他的产业进行合作继续推进。”上海一位证券行业人士对野马财经说。

2018年5月,上市公司简称由“鸿特精密”更名为“鸿特科技”,公司资本运作再次改道。

一系列围绕环保产业的精准资本运作也密集展开。2018年6月鸿特科技公告,以3亿元现金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远见精密100%股权,双方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

根据协议,远见精密的实控人韩勇和周文君作出承诺,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业绩承诺期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2亿元、4.6亿元、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25亿元、0.55亿元、0.95亿元。

同时作为附属条件,远见精密的实控人通过本次股权转让所取得的交易价款(包括首期款和二期款),在扣除相关税费后,将全额用于从二级市场购买鸿特科技的股票。

换句话说,远见精密实控人在拿到鸿特科技约3亿的收购款后,将这些资金全部购买鸿特科技的股票。

几乎在同时,派生集团旗下的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远见精密签订了5亿元设备采购大单。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关联方达成合作6个月后,2019年1月17日鸿特科技一连发出7则公告。

这7则公告大体表示,鸿特科技、万和集团、派生集团之间的合作领域正式由互金领域调整为环保智造领域,这其中最醒目的公告便是实际控制人变更,唐军正式走到前台。

根据公告,鸿特科技的实际控制人由万和集团的卢氏变成唐军。至此,接近两年时间的腾挪,派生集团的上市公司平台运作框架基本建立。

匪夷所思的小黄狗

作为上市公司派生科技资本运作的重要一环,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派生集团的另外一块重要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环保公益项目(简称“小黄狗”)是小黄狗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公司主要是做智能废品回收。

唐军曾对媒体谈到其童年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小黄狗项目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2018年6月14日,作为创业项目的小黄狗获得中植集团的青睐,获得A轮融资10.5亿,小黄狗估值升到60亿。

2018年7月,小黄狗成立不到半年就开始加速全国布局。公司高管曾公开表示在3年时间内,小黄狗将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铺设100万台垃圾回收机。

根据小黄狗官网显示,小黄狗目前已进驻全国33个城市,覆盖七千多个小区,将近一千万户居民,其项目的核心产品是垃圾分类回收机。

据一位长三角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介绍,小黄狗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在长三角区域内快速布点。小黄狗主要的运作方式是与小区物业协商,将回收机放置到居民小区内,然后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上述人员介绍,废品回收行业是长链行业,按照行业流程,有前端回收,中端物流清运和后端集中处理三个阶段。他认为,智能设备只是做到前端低价有效回收,只有在中端和后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才能做到城市废品处理的相关规范。

“在废品回收行业中,恰恰前端是最容易做,只要有资本驱动,铺设智能回收柜台就可以把故事讲下去。我看不到小黄狗在中后端有任何优势,至少我现在看不到他有任何的赢利模式。”这位从业人员说。

上述从业人员认为,如果小黄狗只是做“垃圾搬运工”,即通过回收机将垃圾收购后简单倒卖给垃圾处理第三方,那就有可能获得盈利。

层层反哺形成利益闭环

在小黄狗的推广过程中,全国加盟招商是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成为小黄狗项目快速推广的法宝。

根据小黄狗官网显示,预定回收机即享受3年分利润权利,与平台五五分成。加盟方式是10台起预定,每台租金500元/年(每季度从利润中扣除125元),押金5万元/台。

小黄狗官网给出的投资盈利分析指出,每台小黄狗一年净利润最高39968元,最低18323元。据此计算,投资一台小黄狗5万元,年 化收益率 约为17%至39%之间。

据小黄狗客服介绍,公司不承诺投资小黄狗的具体 收益 ,但可以保证3年后加盟费全额退还。

不过小黄狗有18个月的设备铺设期,在此期间投资人没有收益。在这期间,需要生产小黄狗,并进行投放实验,最后完成投放并逐步产生收益。这也意味着,投资小黄狗有一年半的“资金站岗期”。

图片来源:记者拍摄

浙江一家设备制造公司在生产同类设备,公司内部人士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透露,小黄狗的垃圾回收机制造并不复杂,整个机器分为箱体和控制系统,一般的制造企业都能集成制造,整个回收机的制造成本大概在2万元到2.5万元之间。

而新金融深度曾根据鸿特科技公告的小黄狗与远见精密签订的采购合同信息推算,即便算上外壳等其他配件,一套小黄狗的成本应当可以控制在2万元以内。

以按照小黄狗3年铺100万台设备的计划,若全部实现,将形成至少200亿的设备制造订单。若其中的一半设备,也就是50万台设备是加盟,以5万一台押金计算,至少是250亿的押金沉淀。在设备投资的最早18个月铺设期内,这些资金还没有收益,这意味着小黄狗和派生集团至少可以有18个月的免息资金占有期。

“我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融资渠道。”浙江一位投资人告诉野马财经,他曾受到小黄狗加盟邀请,并且仔细研究过小黄狗加盟运营模式。

小黄狗垃圾回收产业梦想可谓是遥远,但其设备制造确实是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野马财经发现,围绕派生科技和小黄狗设备生产的资本运作可谓是精巧密集又互相穿插。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这些为小黄狗生产设备的企业,大多都有资金反哺,或者加入到小黄狗融资大局,或者增持上市公司派生科技。

首先,派生科技收购的新三板公司远见精密,小黄狗承诺5亿订单加持,远见精密承诺3亿股票增持派生科技,形成利益闭环。

其次,设备制造业务订单成为派生集团和小黄狗获得资金支持的条件。根据公开信息,2018年10月26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易事特(300376.SZ)拟对小黄狗环保进行增资1.5亿元,并持有其0.99%的股权。附加条款是从2018至2021年,小黄狗环保要保证以合理价格向易事特累计采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不少于30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不仅如此,处于融资和扩张阶段的创业公司小黄狗,也反哺同一集团下属的兄弟公司派生科技。截止3月27日收盘,派生科技股价为52.50元/股,市值超过200亿元,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唐军也在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其中小黄狗持股1093万余股。

3月28日,在曝出实控人被控制的新闻后,小黄狗也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因团贷网运营风险,小黄狗环保科技运营情况受到行业和用户的关注。

小黄狗的运营主体为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团贷网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法律主体,小黄狗运营的环保产业与团贷网运营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也并不存在任何业务关联。目前,小黄狗运营一切正常。

图片来源:小黄狗官微

对于鸿特科技和小黄狗的未来,你怎么看呢?

作者 | 海怪

来源 | 脑极体(ID:unity007)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三家半导体企业先后从其母公司独立或重组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撑起欧洲半导体产业面子的“三巨头”。

之所以被称为“三巨头”,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三家几乎从未跌出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虽然排名有调换,但都没掉队。当然也再没有新兴的欧洲半导体企业进入这个头部榜单。

如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这三巨头主要选择了工业和 汽车 等B端芯片市场,而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及电脑等消费级芯片市场。

这就让芯片产业之外的人很少有机会听到三巨头的名声,也自然很少了解这三巨头在全球芯片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三家当下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那么,三巨头之间有哪些纠葛和关联?各自有哪些优势?顺着这些问题我们接着讨论下去。

三巨头的并购“排位赛”

由于三巨头将市场都定位在B端芯片市场,三家各自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重叠,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在近几年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和技术公司,成为能够快速赶超对手的“常规”手段。

在2018年,曾传出“英飞凌试图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最后可能因为法国政府的阻挠而告吹。甚至早在2007年,还有“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的传闻。可见三巨头相互之间觊觎对方已久。

而三巨头的关系中,英飞凌和恩智浦的竞争最为激烈,双方都在 汽车 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且排名接近。2015年,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成为当年的天价收购案。完成此次收购后,恩智浦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经此一战,英飞凌虽然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略占下风,但也没有停止并购扩张的脚步。为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在2015年率先以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又在去年4月,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赛普拉斯半导体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连接组件、软件系统以及高性能存储器等,与英飞凌当先的功率半导体、 汽车 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了高度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ADAS/AD、物联网和5G移动基础设施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英飞凌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 汽车 半导体产品的实力,试图超越恩智浦的 汽车 半导体业务。此外,英飞凌在MCU、电源管理和传感器芯片方面超过或接近意法半导体。

去年几乎同时,恩智浦又以17.6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满电子(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通过这一收购,恩智浦可以更好补强其在工业和 汽车 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但也并非没有。2016年8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的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其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2019年的TOP15半导体市场排名中,来自欧洲的三家企业只能排在12-14位。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红利已经消失。而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之后,两家营收加起来,会使得英飞凌大幅提升排名进到前十名当中。

从半导体产品形态来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都是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企业。从近几年的产业趋势来看,模拟芯片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且模拟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从恩智浦和英飞凌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模拟和模数混合芯片厂商的并购,而且标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一方面说明美国模拟芯片整体的数量和实力都很强,一方面也能看出全球模拟芯片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打破平衡,取得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和强强联合就成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直接模拟芯片企业的这种“内部消化”,正在进一步拉大欧美和亚洲之间在模拟芯片产业上的优势差距。

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为什么三巨头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就必须依靠巨额收购来实现呢?

这实际上要跟模拟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与数字芯片要求快速更新迭代(摩尔定律)不同,模拟芯片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低,其使用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产品价格也较低。寻求高可靠性与低失真低功耗,核心在于电路设计,模拟芯片设计工艺特别依赖人工经验积累、研发周期长。

一旦某家企业在某类模拟芯片上建立其研发优势,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或者超过,同时也因为下游客户对模拟芯片超高稳定性要求,一旦某些厂商建立其产品优势,其他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其供应市场。所以,模拟芯片的产品与行业特点导致模拟芯片厂商存在寡头竞争特点。

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都是长期稳居全球TOP10的模拟芯片巨头,并且近几年,集中度还在进一步上升。近日,亚德诺高价完成美信的收购,甚至于有机会挑战第一名德州仪器的位置,而英飞凌对赛普拉斯的收购,也能让其排名大幅上升。

从产品线来看,三巨头都是老牌的IDM制造商,都拥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线工艺的稳步改进。

当然,恩智浦也想过拓展其他业务。2007年,恩智浦曾收购SiliconLabs蜂窝通信业务,发力移动业务市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家庭应用半导体市场,但短暂的出圈尝试不够成功。

因此,2007年起恩智浦很快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重新集中到飞利浦时代就确立的优势领域—— 汽车 电子和安全识别业务。2009年,恩智浦开始主要发力HPMS(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到2019年,包括 汽车 电子、安全识别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的营收占比超过了95%,产品线大幅度集中。

另外,恩智浦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NFC等为代表的射频芯片业务。去年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正是致力于这一方向的表现。

英飞凌更重视其王牌业务板块——功率半导体产品。2016年,英飞凌尝试收购从美国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RF部门(不过被美国CFIUS否决),其目的也是为了集中资源,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英飞凌拥有 汽车 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意法半导体2017Q2~2018Q2三大业务线营收及营业利润率)

相对于英飞凌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更加突出,特别是其MEMS技术,竞争力很强,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 汽车 ,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意外半导体在 汽车 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早在十年以前,欧洲半导体产业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在移动终端及PC市场寻求突破,而是专注于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这一选择既有延续传统优势的考虑,又有对电动 汽车 及物联网这些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

欧洲国家本身有良好的 汽车 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而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又在车用和工业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完整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IDM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这也是三巨头能够“守旧”的底气。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让欧洲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是三巨头能够“拓新”的机遇。

从“守旧”中“拓新”,正是欧洲半导体产业能够继续赢得未来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巨头的“中国红利”

由于欧洲半导体产业一直以来,无论是排名还是营收,其相对于美国和亚洲厂商来说,波动都非常小,但是未来又有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因此即便是三巨头如此大的体量,也成为美国半导体巨头试图并购的目标。

(虚线为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流产后去除的390亿美元)

2016年,美国高通尝试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成为当年金额最高的收购计划。当时恩智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大幅提高了报价至440亿美元。高通同意了这一价格,并且收购案先后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同意。但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期内,高通在其收购期内宣布放弃这些收购计划,并为此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高通大力收购恩智浦的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在5G发展可能受阻的情况下,获得恩智浦在 汽车 、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的半导体技术优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补和企业规模的飞跃。

不过,这场收购案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而事实上,无论恩智浦还是高通,中国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假如两家强行完成并购,在未来仍有可能面临着我国的反垄断调查、限制甚至是处罚。

同样,对于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来说,中国既是三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三巨头耕耘多年的新红利市场。

比如,恩智浦的众多业务早已在中国扎根。2019年汇顶 科技 以1.65亿美元收购NXP的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VAS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领域。更早之前的2015年,建广资产与恩智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瑞能半导体,随后建广资产又以18亿美元巨资收购恩智浦的RF Power部门,成为中国资本首次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国际资产、团队、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进行的并购。

2017年,由中资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业务而组建的安世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细分市场上,取得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 ESD保护器件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排名第二,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 汽车 功率MOSFET仅次于英飞凌的名次。

意法半导体也早已在中国耕耘多年,特别是其STM32系列MCU,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而英飞凌在与1998年已入华的赛普拉斯的整合之后,将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英飞凌本身的功率器件在中国的销售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当下华为遭受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阻击之时,华为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完整地回顾完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从欧洲半导体产业初兴之时,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都聚集在各国原本的工业巨头之下,享受产业政策的呵护。即使在世纪之交,半导体产业从体量臃肿的母公司独立出来,也仍然只诞生出三家身世优渥的半导体巨头。

而三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其实又一次经历了从臃肿到精简,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而此后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三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或者优势互补的产业方向上面。

这一切既源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工业基础优势的延续,又源于欧美亚洲在半导体产业格局上面的复杂博弈。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利用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其实限制了突破传统桎梏的机会。不会像日韩、台湾地区和中国这样,利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最早从零开始,建立其各自的半导体特色优势。

这也是《圣经》里说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现实意义吧。下一篇,我们继续欧洲半导体的回顾,探寻从荷兰飞利浦诞生的一个制造业的奇迹——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81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