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理事长:曾培炎、曲维枝、李兆吉、苟仲文
荣誉顾问:王洪金、许居衍、李志坚、陈兴信、黄敞、大坪英夫、王宁国、蒋守雷
理事长:俞忠钰(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
常务副理事长:许金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序)
王芹生(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国平(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国光(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行政执行副总裁)
王新潮(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明达(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叶迪生(天津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海(北京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毕克允(中电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集团科技委常委)
邹世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
杨克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所长)
陈丽华(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佟保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董事)
严晓浪(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赵正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屠海令(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魏少军(清华大学教授)
秘书长:徐小田
副秘书长:(按姓氏笔划序)
于燮康(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秘书长)
王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处长)
陈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部副部长)
徐贞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展览部主任)
李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公司执行总裁)
鲍乐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处长)
致同咨询合伙人陈贤在接受《中国会计报》专访时表示,ESG信息的披露逐步从鼓励自愿披露向半强制、强制披露转变。国内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ESG信息依然面临较多的内外部挑战,需要有全球统一标准作支撑,而在准确吸纳理解、运用好国际标准的同时,国内专业机构还需担当起构建我国自有ESG评级系统的责任,以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郑和画像
提到中国古代的航海,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从小我们便耳熟能详。
但其他两万多名的随行人员,他们的人生,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
01
2004年,在江苏太仓,一座新楼盘的施工现场意外发现了一座明代夫妇合葬古墓。
墓中并没有出土什么奇珍异宝之类耀眼夺目的陪葬品。
所幸的是,墓志保存尚可,主人的身份还能从碑文中得知。
不想,一位失载的明朝航海英雄,就此浮出了水面。
墓主人名叫陈贤,生前的职务是太仓当地卫所的百户、昭信校尉。
所谓的百户,在明朝是统兵120名军人的小首领。
而昭信校尉,则是六品武官的职衔。
郑和所立“天妃灵应之记”
看来墓主是明朝的低级武官,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人物。
而且根据墓志开头,陈安还是长牙的年纪,就失去了父母,堪称命运多舛。
然而,接下来碑文里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紧张了起来。
“会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选壮士江南时,行伍士卒百方避,君不避,遂从在麾下,最见亲信不舍,数岁间三往,涉万里外,来返无恙。”
中官,也就是宫中的太监。
在太仓出海,目的是“通西域”的太监,无疑指的就是郑和!
1413年,陈贤16岁时,郑和第四次受命下西洋。
然而远洋航行的危险,令太仓港当地的军兵唯恐避之不及,谁都不愿为使团服务。
就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候,“气宇沉毅,早有逸志”的陈贤主动请缨,因而得到了郑和的瞩目,最受亲信重用。
之后,陈贤又相继参与了第五和第六次下西洋,从今天越南南部的占城国,到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的满剌加国,再到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古里,甚至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都曾是陈贤随着郑和巨大的舰队,曾经去过的地方。
02
郑和的舰队,除了承担明朝招抚西洋各国的任务之外,还等于一个贸易集团。
随行的两万多名士兵和官员,大多会携带货物,趁机进行贸易以牟取暴利。
第一次下西洋时,在爪哇国,就有一百多名郑和舰队的官兵上岸进行交易。
结果卷入爪哇内乱,几乎全军覆没。
为此,永乐皇帝专门下旨威胁爪哇西王。
永乐皇帝像
甚至于,永乐向爪哇索赔高达6万两黄金!
而陈贤每次参与下西洋,不但不屑与这种“半道商人”们为伍谋取私利,反而记得在福建沿海“收书籍若干卷”带回家乡,传播文化。
这样的品格,确实值得人敬仰。
不过,大明在永乐时代到达了巅峰时期,在之后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刚在家住了没几年的陈贤,又被征召去平定交趾的叛乱。
“军中以旗牌督阵者仅十人,君与在焉。”
以陈贤这样大无畏的性格,远涉鲸波,在海洋上来往数万里尚且不怕,冲锋陷阵自然是身先士卒,首当其冲。
宣德三年(1428)的一天深夜,陈贤带着部下夜袭叛军,却不幸被叛军提前发现。
陈贤就这样力战而死。
这位陪着郑和三下西洋的英雄,就这样在今天的越南捐躯了。
时年仅31岁。
明朝妇人像
03
成功男人的身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陈贤墓墓志上,提到了他的妻子董氏。
根据推测,应该是陈贤第一次下西洋回国之后,与她成婚的。
不过,作为郑和的亲信,陈贤不免又加入了接下来的两次出使。
因而墓志中说这对夫妻:“为君妇十余年,会合无几”。
陈贤战死之后,董夫人没有再改嫁,而是悉心教导儿子。
为夫“守节”,自古都是艰辛的代名词,为了让9岁的儿子安心读书,董夫人每日都辛勤的织布变卖作为家用。
上天最终还是给予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一点慰藉,儿子陈胜读书有成,踏入了仕途。
而且长成之后“积图书满家”,且“乐交文武贤豪”,性情爱好,几乎和老爹陈贤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董夫人很长寿,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在儿孙绕膝的安宁生活中平静的去世,享年81岁。
这对在生前聚少离多的夫妇,终于在身故之后,得以相伴长眠。
这恐怕是六百年前的他们夫妻,未曾想到的。
可当年像陈贤这样的人,还有成千上万个,他们的人生,又有谁知晓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