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点火器点火q的结构

高能点火器点火q的结构,第1张

高能点火装置由高能点火器、点火q及点火电缆组成。交流工频220V或110V,通过升压整流变换成直流脉动电流,对贮能电容充电。当电容器充满时,放电电流经放电管、扼流圈、屏蔽电缆等传输至点火q半导体电嘴,形成高能电弧火花。当点火装置停止工作时,电容器上的剩余电荷通过泄放电阻泄放。

徐州杰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DH-20C型高能点火器为冲压外壳,密封性好,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方便安装。XDH-20L型高能点火器为铸铝外壳,密封性能好,防水、防潮、防尘、耐冲击。XDH-20B型防爆高能点火器为铸铁外壳,按照国家防爆标准GB3836.1-2010和GB3836.2-2010设计制造,防爆类型为隔爆型ExdIIBT4。

徐州杰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DZ系列点火q采用半导体陶瓷表面放电发火方式,火花能量转换效率高,火花能量大,耐结焦、抗污染、气密性好,在潮湿环境甚至在水中也能正常发火。有非防爆和防爆两种型式。

AЛ-31Ф(AL-31F)

结构形式 双转子加力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推力范围 加力12258daN、中间7620daN。

现 状 生产

价 格 300万美元

用 途 用于苏-27歼击机。不带加力的AЛ-31Ф曾用于“暴风雪”(БУРАН)航天飞机在大气层中试飞时的动力装置(机上装6台)。改进型还用于苏-35等飞机上。

研制情况

AЛ-31Ф为留里卡设计局在1976~1985年间研制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在研制中曾遇到极大的困难。一是超重。起初,发动机有4级风扇、12级高压压气机、2级高压涡轮和2级低压涡轮共20个级。结果发动机超重,达1600kg,而推力仅 11000daN,不得不进行大改。改后的方案,风扇仍为4级,但高压压气机减为9级,高低压涡轮各为1级,总级数降到15级,于1976年将重量降到 1520kg,但故障很多。为排除故障重量又有增加,约增加了10%,后来采用每减重1kg奖励5个月工资的办法,减轻了70公斤,实现了原定的重量目标。二是涡轮效率比设计值低4%,后来决定接受这个现实。但为了达到性能,只好将涡轮进口温度由1350℃提高到1392℃。结果涡轮叶片裂纹,为此改进了冷却流路,流路十分复杂,采用了旋流冷却,用了新的工艺和好的材料,表面加钴、镍、铬、铝涂层。为此曾撤换过5名领导。在1976~1985年期间,共解决了685个难题。AЛ-31Ф设计中共获得128项专利,使用51台发动机,总运转22900h,其中台架试车16625h,试飞6275h。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AЛ-31Ф还有改进型,其中包括带有矢量喷管的改进型,但未见详细报道。

AЛ-31Ф(AL-31F)

---内容选择---研制情况 结构和系统 技术数据

结构和系统

进 气 口 进气机匣为全钛结构,有23个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前缘固定,由来自高压

压气机第7级的空气防冰,后部则为可调叶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风 扇 4级轴流式,增压比为3.6。整个风扇为全钛结构。前3级转子叶片带有阻尼凸台。整个风

扇转子用电子束焊焊为一个整体构件。第4级转子叶片对应的外机匣上,带有机匣处理环

腔,开有400个斜槽,用以提高风扇的稳定工作裕度。第4级出口整流叶片为双排的串列叶

栅。

高 压

压 气 机 9级轴流式。第1~3级盘用电子束焊焊在一起,而第4~6级盘同样用电子束焊焊为一个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体。第7~9级则为单盘,而用长螺栓与6级盘连在一起,第1~6级盘为钛合金构件,第7~

9级则用耐热合金制成。第1~5级转子叶片用钛合金制成,第6~9级转子叶片用耐热合金

制成。所有9级的榫头均为环形燕尾槽式榫头。进口导流器和1级导流器均由钛合金制成并

装在一个由钛合金制成的前机匣上。进气导流器和第1~2级导流器,共三排是可调的。1

~8级导流器均为悬臂式结构,出口导流器也是双排串列叶栅。

燃 烧 室 环形。有28个双油路离心式喷嘴,两个点火装置和半导体电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涡 轮 高低压涡轮均为单级。高压涡轮导向器共有14组,每组3个叶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共90

片,不带冠,榫头处带有减振器。低压涡轮导向器共11组,每组亦为3个叶片。转子叶片

亦为90片,带冠。低压涡轮轴的特点是前后分为三段,前、后段由耐热不锈钢制成,中

段由钛合金制成,三段间以“叉型”结构用径向销钉连为一体。高、低压涡轮的4排叶片

均为气冷式叶片,总冷气量占内涵空气流量的17.5%,其中直接引自第二股气流的为7.5%,

主要冷却高压涡轮导向器前缘等处,另一股气流为8.9%,自燃烧室机匣外壁处引出,经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置在外涵流路中的空气-空气换热器冷却,可使冷却空气降温125~210℃,这些空气中,

占内涵流量的6.4%经高压导向器的中腔进入,除用于冷却导向叶片外,有4.6%进入高压涡

轮盘前,并有3.2%的空气用于冷却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低压涡轮转子叶片用外涵空气进行

冷却。冷气经涡轮后机匣支板引入内部,经低压涡轮盘上的一些径向斜孔的泵效应增压,

再进入低压涡轮叶片。

加 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燃 烧 室 进口处有混合器,分5区供油,其中第5区为加力起动区,采用“热射流”方式点火。火焰

稳定器有3圈“V”形稳定器,并有一些径向传焰槽。防振措施为全长防振屏并在内尾锥处

开有大量的防振孔。

尾 喷 管 收敛-扩张式喷口,各有16个调节片和封严片。收敛喷口靠16个液压作动筒 *** 纵,扩张喷

口则靠16个周向气压作动筒形成的环形“束带”固紧,随着喷口落压比的变化,靠气动力

作动改变喷口的出口截面面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控制系统 基本部分为机械-液压系统,包括主泵-主调节器、加力泵和加力供油和喷口控制等主要

附件。还具有称为综合控制器的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发动机的主要工作状态的极限

值,并有其他多种功能。当电子系统出现故障时,便自动转换由机械-液压系统控制。还

具有多项参数的监测系统,以及前苏联发动机特有的防喘系统和涡轮冷却气控制系统等。

AЛ-31Ф(AL-31F)

---内容选择---研制情况 结构和系统 技术数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技术数据

最大加力推力(daN) 12258

中间推力(daN) 7620

加力耗油率[kg/(daN·h)] 2.00

中间状态耗油率[kg/(daN·h)] 0.795

推重比 8.17(按前苏联关于发动机干质量标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7.14(按国际上一般规定计算)

空气流量(kg/s) 112.0

涵道比 0.60

总增压比 23.8

涡轮进口温度(℃) 1392

最大直径(mm) 130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长度(mm) 4950

质量(kg) 1530 (按前苏联标准)

1750 (按国际上一般规定)

АЛ-31Φ为留里卡设计局在1976~1985年间研制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在研制中遇到的极大困难是超重.起初,发动机有4级风扇,12级高压压气机,两级高压涡轮和两级低压涡轮.结果发动机超重达1600Kg,而推力仅为11000daN,不得不进行大改.改后的方案,风扇仍为4级,但高压压气机减为9级,高低压涡轮各为1级,总级数降到15级,于1976年将重量降到1520Kg,但故障很多.为了排除故障重量又有所增加,约增加了10%.后来采用每减重1Kg奖励5个月工资的办法,减轻了70Kg.实现了原有的重量指标.第二个困难是涡轮效率比设计值低4%,后来决定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为了达到性能要求,只好将涡轮进口温度由13500C提高到13920C.结果涡轮叶片出现裂纹,为此改进了冷却流路,流路十分复杂,采用了旋流冷却,用了新的工艺和好的材料,表面加钴,镍,luo,铝涂层.

在1976~1985年间,共解决了685个难题, АЛ-31Φ设计中共获得128项专利,使用51台发动机,总运转22000小时,其中台架试车16625小时,试飞6275小时.

АЛ-31Φ还有改进型,其中包括带矢量喷管的改进型.

1. 2结构和系统

支承方案低压转子为1-2-1四点结构,其连轴器为既要传递扭矩又要保证涡轮轴与压气机在工作时不会不会产生由于转子系统不同心所产生的附加振动.因此低压转子采用四个支点低压连轴器----多用途但是结构复杂.

高压转子支承方案为1-0-1两支点,其中涡轮后支点采用的是中介滚棒轴承.

进气口 进气机匣为全钛结构,有23个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前缘固定,由来自高压压气机的第7级的空气防冰.后部则为可调叶片.

风扇 4级轴流式.增压比为3.6.整个风扇为全钛结构.前3级叶片带有阻尼凸台.整个风扇转子由电子束焊焊为一个整体构件.第4级转子叶片对应的外机匣上带有机匣处理环腔,即在机匣内壁开有400个斜槽,用以提高风扇的稳定工作裕度.第4级出口整流叶片为双排的串列叶栅.风扇机匣为整体分段.

高压压气机 9级轴流式.1~3级盘用电子束焊焊在一起.而的4~6级盘同样用电子束焊焊在一起.第7~9级则为单盘,用长螺栓与第6级盘连在一起.并且第9级盘与叶片连接的榫头均为环形燕尾槽.转子的前轴颈由第4级盘前伸,在第3级外连接,以缩短转子长度.第1~6级盘为钛合金构件.第7~9级盘则用耐热合金制成.第1~5级转子叶片用钛合金制成.第6~9级转子叶片用耐热合金制成.进口导流器和1级导流器均用钛合金制成并装在一个由钛合金制成的前机匣上.进口导流器和1~2级导流器共3排是可调的.1~8级导流器均为悬臂式结构,出口导流器也是双排串列叶栅.

燃烧室全环形,有28个双油路离心式喷嘴,两个点火装置和半导体电嘴.

涡轮 高低压涡轮均为单级.高压涡轮导向器共有14组.每组3个叶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共90片.不带冠.榫头处带有减振器.高压涡轮盘与前后轴用螺栓连接.高压涡轮叶片的冷却气流是从燃烧室二股气流经外涵道降温后由导流叶片引入的.低压涡轮导向器共有11组,每组也是3个叶片.转子叶片也是90片,带冠.低压涡轮轴的前后分为3段.前后段由耐热不锈钢制成.中段由钛合金制成.三段间以"叉型"结构并用径向销钉连为一体.高低压涡轮的叶片均为气冷式叶片.总冷气量占内涵空气流量的17.5%,其中直接引自第二股气流的为7.5%,主要冷却高压涡轮导向器前缘等处.另一股气流为8.9%由压气机外壁处引出,经设置在外涵流路中的空气换热器冷却,可使冷却空气降温125~2100C.这些空气中,占内涵流量的6.4%由高压导向器的中腔进入.用于冷却导向叶片和高压涡轮盘前面,并有3.2%的空气用于冷却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低压涡轮转子叶片用外涵道空气进行冷却.冷却气经涡轮后机匣支板引入内部.经低压涡轮盘上的一些径向斜孔的泵效应增压,再进入低压涡轮叶片.

加力燃烧室 进口处有混和器,分5区供油.其中第5区为加力启动区.采用"热射流"方式点火.火焰稳定器有3圈"V"型稳定器.并有一些径向传焰槽.防振措施为全长防振屏并在内尾锥处开有大量的防振孔.

尾喷管 收敛-扩张式喷口,各有16个调节片和封严片.收敛喷口靠16个液压做动筒 *** 纵.扩张喷口则由16个周向气压做动筒形成的环形"束带"固紧.随着喷口落压比的变化.靠气动力做动改变喷口的出口截面积.

控制系统基本部分为机械-液压系统.包括主泵-主调节器,加力泵-调解器和喷口控制等主要附件.还具有称为综合控制器的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发动机的主要工作状态的极限值,并有其他多种功能.当电子系统出现故障是,便自动转换由机械-液压系统控制.还具有多项参数的监测系统,防喘系统和涡轮冷却气控制系统等. Л-31Φ涡扇发动机的确是一个出色的产品一般涡扇发动机作为战斗机用有一个比较致命的弱点:70年代以来,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越来越大,这不可避免的使发动机排气速度下降,单位推力降低,推重比下降。这对战斗机尤其是歼击机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涡扇发动机一般用在民用客机上,比如A330上面的瑞特发动机,波音777上的PW4074而Л-31Φ是一款低涵道比的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设计十分巧妙。它可以在外涵道单独喷油燃烧。加力燃烧室构造和涡喷有点像,不同的是混合气体中含氧比例很高,因此加力比更大。在超音速的时候受冲压影响加力比还可以增加,因此其加速性很强,机动性比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0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