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芯片工艺可以7nm,而电脑cpu只能14nm?

为什么手机芯片工艺可以7nm,而电脑cpu只能14nm?,第1张

这个问题确实是太混淆视听了,必须说说,因为电脑CPU基本上英特尔占主导地位,它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现在的第二大,它的CPU研发制造技术至少在现在还是独步天下,所以面对题主的问题:

1、你必须相信英特尔,至少现在是

2、当有人说我的工艺达到7nm,而电脑CPU还只用14nm时,请参阅第一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所谓的制程数字已经变成了一场营销的手段,所谓“7nm”营销标签与英特尔的“10nm”也就名称不同而已,晶体管的物理尺寸其实在相同的范围内,实际的区别在于看谁更不要脸。比如Global Foundries(GF,就是给AMD生产CPU的那家)最近称,他们新的7nm制程其实和英特尔10nm制程差不多。

咱们也不凭空乱说,上面是英特尔公布14nm晶体管的数据,它的栅极宽度为42nm,而同期三星的14nm制程栅极宽度为48nm,TSMC(台积电)的16nm制程为45nm,如果稍讲究点,英特尔的制程叫14nm的话,三星的应该叫16nm,但它偏偏也要叫14nm,谁让这没有什么强制标准要遵循呢。

实际区别远不止此,看最终的晶体管面积就好了,在1um^2的面积上,英特尔14nm晶体管可以摆上101个,三星14nm晶体管只能摆75个,TSMC的16nm晶体管能摆上81个。

所以,你现在能懂了吗? 它说7nm不代表它真的就是7nm 。

英特尔将在明年量产10nm的产品,而它的水平可能与7nm相差无几,即使如此,你还是要相信英特尔更好。

首先对于半导体工艺而言,不同厂商的工艺标称都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场数字 游戏 竞赛,英特尔CPU现在使用的14nm工艺在许多参数指标上并不弱于台积电7nm工艺,而同样是7nm工艺的情况下,台积电比三星的还要好一些,所以各家代工厂都想通过半导体数字竞赛来提升自家工艺的吸引力,从而争取到更多客户,因为大部分人根本不懂其中具体的含义。

业界半导体工艺最先进的还是英特尔,先不说英特尔这几年在10nm工艺上遇到了麻烦,即使是英特尔能制造7nm工艺处理器也没有多余的产能可以代工,毕竟自家的CPU需求量很大,能满足自给自足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对于最先进的7nm工艺业界只有台积电和三星有能力代工制造,而手机对芯片的体积和功耗尤其敏感,自然都愿意使用最先进的工艺来制造。

先进工艺的价格会更贵,台积电7nm工艺无论是代工费还是研发费都比14nm高很多,也就是说厂商如果想要使用7nm工艺制造肯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考虑到7nm工艺带来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所以即使成本提高也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不管是高通骁龙855还是华为麒麟980,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使用了7nm工艺而获得了巨大提升,产品的销量也因此而提高。

手机芯片相对电脑芯片小很多,所以在同样尺寸的晶圆下可以制造出更多的芯片,加上庞大的手机需求量,新工艺的成本分摊相对更便宜一些,而电脑芯片面积大得多,如果使用最新的工艺生产难免会提高不少成本,随着PC市场的成熟,芯片需求量也比手机少太多,所以这几年电脑CPU的工艺一直在14nm,但是从今年开始7nm工艺的CPU就会陆续推出。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因为英特尔太老实了!

我们看到台积电和三星代工的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了。制程工艺的纳米数越小是越好的,因为发热控制、耗电都更好的控制,同样的位置能够容纳更多的晶体管。

表面上看7nm比10nm先进,10nm比14nm先进,这里指向的是线宽,但是芯片实在太过复杂了,不是一个线宽所能代表了。英特尔用来衡量半导体工艺的重要指标是晶体管密度。是的!晶体管的密度!英特尔的10nm的工艺是媲美三星和台积电的7nm工艺的。

英特尔的14nm工艺也是相当不错饿,英特尔虽然直到现在都在缝缝补补14nm工艺,但是与其他家对比优势明显,晶体管密度是20nm工艺的134%。

所以,三星和台积电的7nm甚至不及英特尔的10nm工艺,或者说英特尔的10nm工艺稍微好一点点。

但是问题也来了,英特尔的10nm工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量产,台积电的7nm工艺开始量产,三星将会再年尾跟进。所以,英特尔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芯片采用什么样的制程,主要取决于需求。

芯片制程小带来的好处:

一般来讲, 芯片的制程越小,电阻越小、耗能越低,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越少,越省电。

芯片制程小带来的问题:

芯片制程越小,要求的制造工艺越高,制造成本越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手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想要运算能力更强,运行程序流畅,重量更强,待机时间更长的手机。这就需要芯片制程要小。

可见,手机芯片对制程的变小更迫切。希望更小、更省电、更散热。

而电脑CPU,电脑体积很大,对芯片体积缩小、耗电等性能指标需求不迫切。更注重运算能力指标。现在14纳米的芯片,对笔记本电脑来说已经足够小,足够省电了。

芯片制程和运算能力不是一个概念。

运算能力的强弱和芯片架构直接相关。

手机上的7纳米芯片,运算速度不一定胜得过电脑上的14纳米芯片。

因为手机芯片核心是高通和三星出的,而电脑芯片核心是intel出的,二者是不同公司,而且手机要越来越小,越来越超长待机,但是电脑对于屏幕大小不会这么在意,所以intel目前并没有推出7nm的产品。

一、7nm芯片工艺是什么?

7nm和14nm 主要是在处理器上进行蚀刻的大小,如果蚀刻越小就可以在处理器上放入比之前更多的计算单元,芯片性能就会越高,所以7nm工艺原则上放入计算单元更多,性能也就更强,而手机屏幕相对有限,所以对cpu要求比较高。

二、芯片14nm只是叫法,就像每个手机都说自己人全面屏

芯片7nm还是17nm只是叫法而已,很多企业乱叫,比如Intel公布14nm晶体管的数据,它的栅极宽度为42nm,但是三星的14nm制程栅极宽度为48nm,台积电的的16nm制程为45nm,本来三星应该叫16nm,但是他非要叫14nm。

而这个制程主要是大小,例如在1um^2的面积上,14nm晶体管intel可以摆上101个,三星只能摆75个,T台积电晶体管能摆上81个。

所以大家能看明白14nm还是16nm的影响了吗?其实并不大,intel14nm在其他厂商都可以叫10nm了。

三、电脑14nm芯片性能远超手机芯片

电脑14nm芯片是目前最好水平,因为电脑处理运算的要求比手机强很多,所以电脑芯片17nm芯片肯定远超手机7nm性能。

四、电脑目前并不太需要7nm

电脑对于屏幕的要求并没有手机那么高,所以其实对芯片大小要求不高,这也是为什么龙头企业因特尔没有推出7nm的原因,手机芯片竞争激烈,大家都要抢性能,所以高通今年推出7nm芯片。

不是电脑CPU只能14nm工艺,是因为英特尔还没有搞定10nm工艺,如果英特尔搞定了7nm工艺,那肯定会有7nm工艺的CPU上市

看起来这个题目已经有非常长时间了,我还是来凑热闹的回答一下吧。

多少纳米这个指的是线宽,越细的宽度,可以容纳的也就越多,但是不是说14纳米就一定会比7纳米更加的差。主要还是取决于你对于这个芯片所做的内容是否符合需求?手机希望的事处理能力强的同时,可以有更小的体积,更省电,使得其性能和续航都能够达到最巅峰的状态。

但是PC端的14纳米和手机端的芯片完全不一样,大小可以容纳的和可以处理的东西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这个阶段Amd也有5纳米的cpu了,但是在使用体验上,并没有比英特尔的14纳米强多少。最终使用者还是要看使用体验和性价比的。

另外说一下,英特尔这么多年了,牙膏厂不是白叫的。

目前电脑CPU已经达到10nm了,并且这个10nm不会比手机的7nm差。

一、台积电的工艺制程不一定是真的,台积电自己都承认所谓的7nm只是数字 游戏

其实关于台积电的所谓7nm,5nm什么的,一直以来就有人质疑是不是真的,而在去年,台积电研发负责人、技术研究副总经理黄汉森终于不再回避这个制程问题,他直言不讳的称“现在描述工艺水平的XXnm说法已经不科学了,因为它与晶体管栅极已经不是绝对相关了。制程节点已经变成了一种营销 游戏 ,与 科技 本身的特性没什么关系了。”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所谓的7nm、5nm其实已经不能代表是真正的制程了,而只是一种数字 游戏 ,只是营销需要造成的。

而在英特尔,关于芯片制程,有另外一套计算方法,不完全是靠什么7nm、10nm这样的制造来描述的,而是按照晶体管的密度指标来的。

Intel在2018年打造的首款10nm工艺的CPU来看,其逻辑晶体管密度达到了当时惊人的100.76MTr/mm²,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内包含超过1亿个晶体管。而台积电的7nm的芯片,也就达到这个水平,从另外一方面而言,台积电的7nm,其实水平也就和英特尔的10nm差不多。

再看看上面的intel的14nm技术,明显晶体管密度也是高于其它厂商的制程的,可见只有英特尔的制程是没有太多水份的,其它厂商的制程其实是有水份的。

二、基于这个逻辑,不同厂商之间,其实只看制造没有意义的

基于上面的分析,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的厂商之间,纯粹看制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管是三星,还是台积电,还是英特尔,大家对制程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大家的指标不一样,台积电同工艺的晶体管密度比不上Intel甚至三星,看晶体管密度,英特尔最强,但大家更喜欢看所谓的制程,所以才有了今天不断前进的工艺。

至于最后究竟谁强谁弱,又谁管呢?台积电订单都接不完,管你说它是真还是假,再说了手机芯片和电脑CPU又不一样,怎么能这么对比呢?明显电脑CPU强太多了,频率更高,计算能力更强啊。

这个问题本身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

手机芯片的7nm工艺可以说是三星和台积电玩的一个文字 游戏 ,现代智能手机的SoC是包括CPU、GPU、基带、ISP、USB控制器、磁盘控制器、GPS、声卡等多种模块在内的一体芯片,决定制程的是晶圆技术,而现在手机SoC的制程远远没有达到7nm!

当前最先进还是英特尔的10mn。所谓的7nm制程,只是厂商的自我安慰

2015年,半导体行业就宣告踏入14nm的时代,而手机cpu在2014年还用着28nm和20nm的cpu,而英特尔在2012年就量产了22/20nm,这就表明在cpu制造领域,英特尔是领先的存在!

并且 手机SoC制程实际上远也未达到7nm ,7nm只是三星和台积电的宣传噱头,是双方为了争夺对手的客户自己命名的,所谓7nm估计也就是英特尔14nm水平,目前制程最先进的依然是 英特尔的14nm工艺和即将量产的10nm 。

而且,电脑cpu的核心面积大,功率也要比手机大很多,如果做成7nm的话,散热问题就非常难解决了,毕竟 晶体管小了,核心面积更小,散热问题当然会更大 ,对制造要求也更高。如果说,手机是精简指令集,那么电脑就是复杂指令集,手机芯片相对于电脑CPU来说就是简单的重复的晶体管堆砌,而在制作中越简单重复的芯片,越容易做的更加精简!

所以说, 不是说手机芯片工艺可以7nm,而电脑cpu只能14nm。 而是, 手机芯片的7nm工艺现在还是不存在的,至少当前市场上的7nm芯片是名不符实的, 不能某些人说它是7nm工艺,你就真的以为它是这么多,毕竟当英特尔用22nm时,其他一众都在用28nm,没道理一下子就被超出一大截!

其实严格按照英特尔的标准来说,现在的手机的7nm比电脑的14nm是好不了多少,甚至还有所不及,估计等到英特尔的10nm量产后, 现在所谓的7nm就上不了台面了!

电脑CPU同样可以用7nm,甚至5nm的工艺

电脑的CPU和手机SoC芯片使用的架构不同,应用场景也不一样。主流的电脑CPU基本上给英特尔和AMD垄断,它们使用的都是X86的架构;能够设计高端手机SoC芯片的有苹果、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等,但它们使用的都是ARM的架构,需要获得ARM公司的授权。电脑CPU以性能为主,它的尺寸可以较大,也允许它有更多一些的能耗。老大哥英特尔(Intel)的CPU是自己的芯片工厂生产的,2005使用的是45nm工艺,基本上保持着每两年升级一次生产工艺的节奏,目前已经进化到了14nm,正在往10nm推进,以后同样会出现7nm、5nm工艺的CPU。

电脑CPU为什么是14nm工艺

首先电脑CPU缺少竞争,英特尔(Intel)是老大,AMD是老二,老二也追不上老大。每一代CPU的研发投入都是巨大的,必须要获取足够的回报,目前英特尔(Intel)正在发展10nm的工艺,每一项密度指标都领先于竞争对手。即使使用14nm工艺设计和生产CPU,英特尔(Intel)都可以保持该领域的领先,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你说他何必急于推出更先进的10nm或者7nm工艺制程的CPU呢?只需要保持节奏就可以了!

手机SoC芯片工艺为什么这么快去到7nm?

首先手机SoC芯片对尺寸的功耗要求相对较高,想在较小的尺寸内设计出性能更强劲的SoC芯片,就需要更多的内核和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这就需要更先进的生产工艺了。

另外手机SoC芯片虽然都是使用ARM的架构,但ARM公司并不生芯片,他授权给苹果、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等等去设计芯片。这样一来,竞争就多了,谁能设计、生产出更先进的芯片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所谓的7nm或者14nm指哪里的尺寸呢?

大家都知道芯片集成了大规模的晶体管,晶体管工作时,电流会从漏极(Drain)流向源极(Source),但要受到栅极(Gate)这道闸门控制,而这道闸门非常重要的,这道门的开和关代表着数字电路中的“1”和“0”。所谓7nm或者14nm指的就是这么门的宽度了。

芯片中的晶体管做那么小有什么好处呢?

芯片的本质是将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化,封装在方寸之间的空间里。英特尔的10纳米单元面积为54*44纳米,每平方毫米有1.008亿个晶体管。Nm(纳米)是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减9米。一纳米相当于原子大小的四倍,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比单个细菌的长度(5微米)小得多。芯片的制造过程就像一座房子。首先以晶圆为基础,然后将电路和晶体管一层一层堆叠起来,完成想要的形状。芯片具有各种封装形式。芯片封装最初的定义是保护芯片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物理和化学影响。今天的芯片封装是指用来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外壳,起到放置、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电热性能的作用。它是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之间的桥梁(芯片上的触点通过导线与封装外壳的引脚相连,封装外壳通过印制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相连)。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芯片工艺中的纳米数越小,越先进。我们常说的芯片14nm、12nm、10mm、7nm是用来描述半导体工艺的节点代数。它们通常用晶体管的半节距或门长等特征尺寸来表示,以衡量集成电路技术的水平。在不同的半导体元件上,描述的对象是不同的。例如,在DRAM芯片中,它描述了DRAM单元中两条金属线之间的最小允许间距的一半长度,半间距长度;当用于CPU时,它描述了CPU晶体管中栅极的长度。在电子显微镜下,32纳米和22纳米晶体管然而,门长并不代表一切。栅极之间的距离和互连间距也是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这两个距离决定了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在晶体管密度方面,2014年英特尔2000年发布的14nm节点为每平方毫米3750万个晶体管,略低于TSMC的每平方毫米4800万个晶体管和三星的每平方毫米5100万个晶体管。英特尔10nm节点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08亿,三星7nm节点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123亿,基本相同;TSMC声称,第一代7nm节点的晶体管密度约为16nm节点的3倍,10nm节点的1.6倍,因此估计每平方毫米约有8000万个晶体管,略低于英特尔10nm节点水平;但是2019年,TSMC采用EUV技术的N7+节点也有望量产,晶体管密度将提高20%,从而晶体管密度将达到每平方毫米1个。约1亿水平,将与英特尔,三星2019每年量产流程基本相同。工艺的进步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包括三个方面:规模增大、频率提高、功耗降低。规模对应的工艺指标主要有晶体管密度、栅极间距、最小金属间距等。相应频率和功耗指标主要包括栅长、鳍高等。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增加,可以扩大芯片的晶体管规模,增加并行工作的单元或核心的数量,或者减小芯片面积,提高成品率,降低单位成本。门长度越小,芯片的频率越高或者功耗越低。栅长减小(或沟道长度减小)减小了源漏之间的距离,电子只需流动一小段距离就可以运行,从而提高晶体管的开关频率,提高芯片的工作频率;另一方面,栅极长度和电子流距离的减小可以降低芯片的内阻、所需的开启电压和工作电压。在相同的工作频率下,压降导致更低的功耗(动态功耗P=c*v2*f,功耗与电压和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提高芯片频率和降低功耗这两个目标不能兼得。晶体管的功耗包括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静态功耗是电路稳定时的功耗,即常规电压乘以电流;动态功耗是指电容充放电功耗和短路功耗,也就是晶体管在做什么1和0相互转换时,会根据转换频率产生不同的功耗;根据Dendel的定标定律,晶体管面积的缩小,使得晶体管消耗的电压和电流几乎同比例缩小。例如,如果晶体管的尺寸减半,静态功耗将减少到四分之一(电压和电流同时减半)。在行业初期,根据Dennardscaling,设计师可以大幅提高芯片的时钟频率,因为提高频率带来的更多动态功耗会被降低的静态功耗抵消。大概在2005之后,漏电现象打破了Dennard提出的原有定律,使得晶体管在更小的工艺下制造时,静态功耗不减反增。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热能转换,使得芯片的散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芯片无法在提高频率的同时继续降低整体功耗。根据动态功耗P=C*V2*F可以得出,提高频率和降低功耗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需要根据芯片设计来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当栅极长度(或沟道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容易产生量子隧穿效应,从而导致大电流泄漏问题。这就是FinFET,或者说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出现的原因。晶体管从2D平面结构走向3D鳍片结构,增加鳍片高度可以减少漏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性能或者降低功耗。在FinFET结构中,三个面被栅极包围,可以有效控制漏电。随着鳍片高度的增加,栅极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电流,随着可控性的提高,栅极可以用更低的电压来切换开关,并且可以用更少的能量来导通/关断。同时,电子在三个表面上流动,增加了流动电子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性能。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是先进制造工艺的核心追求。多年来,先进的制造工艺首先应用于旗舰智能手机AP或计算机CPU。手机主芯片通常采用最先进的两代工艺制造。旗舰手机主芯片是工艺最前沿的,引进最先进的工艺后才会采用。新工艺出现后会向下转移,而低端手机主芯片通常是次高工艺制造。目前7nm和10nm的主要应用有高端手机AP/SoC、个人电脑和服务器CPU、矿机ASIC等。等等。14nm的主要应用包括高端手机AP/SoC、显卡GPU、FPGA等。成熟28纳米节点的主要应用包括低端手机、平板、机顶盒、路由器等主要芯片。先进工艺竞争成为影响芯片的决定性因素。工艺改进对芯片性能提升有明显影响。工艺改进的效果包括频率提高和架构优化。一方面,工艺的提升与频率紧密相连,使得芯片主频提升;另一方面,工艺改进导致晶体管规模的提高,支持更复杂的微架构或内核,导致架构的改进。随着工艺节点的进展,可以发现频率随工艺增长的斜率有所减缓。由于Dendel标度律的失效以及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单纯持续提高芯片时钟频率已经不太现实,厂商逐渐转向低频多核架构的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1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