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统一后,福建经济是否有望超越浙江?

两岸统一后,福建经济是否有望超越浙江?,第1张

假设台湾2025年回归,5年内(2030年)福建经济总量是否有望超越浙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两个相邻的山地省份福建和浙江。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福建人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浙江人称七山一水二分田,都是山地多平原少。同样民营经济都很发达,有着浓厚的营商氛围。 福建的面积总体上要比浙江多一些,但浙江的人口比福建多了两千多万,相当于一个台湾省的人口数量,浙江的人口密度要比福建高很多。 2020年福建的经济总量是43903亿元,浙江是64613亿元,比福建多出了两万多亿元。但因为浙江人口比较多,折算下来两省的人均GDP差不多,福建省还要略高一些。 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浙江就要比福建高出许多,2020年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2397元,而福建只有37202元。这也说明浙江人民总体上比较富有,藏富于民。 2020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是18845家,而浙江这方面的数据是47956家,企业主营业务营收方面浙江也高出福建不少。浙江总体上的工业实力要比福建强不少。 改革开放至今两省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差不多。但在近些年福建的经济增速要略高于浙江,经济增长还算比较强劲的。 从地理地形上看,同样是多山地形,但浙江拥有比较集中的平原-杭嘉湖平原,这里自古就是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经济文化底蕴比较浓厚,浙江的经济重心也在此。而福建的地形更为破碎,为数不多的几个沿海小平原,都被山地所分开。 从现有区位条件上看,浙江要好于福建。浙江整体上在长三角的辐射范围内,产业聚居效应较为明显。 福建相对比较孤立,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比较远。西边的江西有高大的武夷山脉阻隔着,且经济并不发达。西南边靠近粤东和粤北,都是广东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东北边的浙南经济相对好一些,但也不是浙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东边是一海之隔的台湾。 但是如果台湾回归祖国,那么福建的区位条件将大大的改善,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国家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台湾回归后,我国的战略部署前沿阵地将推进到台湾东海岸,福建在这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可以更加全心全意地发展经济。低迷已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进一步被激活。 两岸统一后,福建在海陆空方面都是前往台湾的前沿阵地。在 国务院发布了未来全国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已经规划把铁路网连接到台湾,目前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到也已经通高铁,届时可以做火车到台北。交通方面的活络,也将带动福建物流和 旅游 业的发展。 同时,福建和台湾在产业上也有很大的互补性。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精致农业以及文创产业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福建学习的地方。你觉得,2030福建经济是否有可能超越浙江?

5月26日讯(记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图)25日上午,泉州2022年重点项目巡回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铁观音之乡——安溪,了解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二期启动区、安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福建站及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进展情况。

卫星地面站及空天大数据产业园

“森林发生火灾,可通过遥感卫星精准定位并规划出救援线路。”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雷震介绍,基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福建站、福建省首个国际领先空天大数据产业园并合作开展“星座计划”。

遥感卫星站

该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卫星地面站: 卫星地面站计划占地约30亩,计划总投资3.1亿元,主要建设1万平方米场站科研办公楼、4部卫星固定接收设备、1部卫星移动接收设备、卫星运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空天科技展厅、辅助设施设备、软件系统等,并建立地区空天大数据库,为 安溪县 免费提供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公益性服务。

该项目规划建设4部遥感卫星接收天线,自2020年9月份启动以来,已完成土建施工及两部12米卫星固定接收设备预订等前期工作。第一部接收天线于2022年4月完成安装工作,正在进行现场调试及数据试接收工作;第二部接收天线设备已运抵现场,正在进行吊装。

展厅一角 

卫星分辨率达到0.5米

空天产业园: 分期建设,一期启动区由甲方协调信息产业园提供1.7万平方米办公场所。二期规划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有空天大数据中心、国际空天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空天技术交流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空天科技人才培训中心、空天数据企业总部基地、空天数据深加工基地、数据产业孵化基地、空天科技旅游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以此带动空天地一体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安溪县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福建”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和科创引擎。

魏雷震介绍,目前,已建成卫星运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空天科技展馆等基础设施,已有中科曙光、南方电网、西安中科等7家企业陆续注册入驻,同时同中南大学、武汉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正在协商共建学生实训基地。

高分遥感卫星“星座计划”: 总体规划 60 颗,计划总投资 30 亿元,总体规划至2030年全部发射入轨。一期 20颗计划总投资 9 亿元,为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国土调查、工程勘察、经济运行监测、智慧城市升级、农业防虫、森林防火、应急救灾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提供空天链路支撑和空天数据服务,该“星座计划”将使安溪县率先成为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

首期计划发射20颗卫星、总投资9亿元;首星“安溪铁观音一号”2月27日在海南文昌发射,2月28日首轨数据成功被接收;“安溪铁观音二号”4月30日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海上发射平台成功发射,该卫星是福建省首颗分辨率达到0.5米的光学商业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目前民用和商用领域最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之一。

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系中国电影资料馆第二个异地资源库,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国家影像修复基地、融媒体制作基地、艺术影院等。其中,数字资源中心装修已完成,艺术影院主体封顶,预计今年8月竣工,12月对外运营。

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资料库副主任、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现场建设负责人左英介绍,目前的业务重点:1.壮大影视修复业务。依托全球前三的影视修复基地,搭建影像修复研发交易平台。2.开展影视记忆服务。依托忆库公司,打造“喜马拉雅AIGC研发中心”和“记忆整理保存服务平台”。3.丰富影视存储资源。在已有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备份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建两大数据资源存储平台,即国家广电总局影视节目(安溪)数字资源库和中华文化基因和华人形象基因库。4.拓展影视产业链条。推动影视产业全链条开发,打造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展影视文化活动,建设虚拟拍摄基地,助推特色文化保护,创新城市形象IP。

电影大数据 

安溪数字资源中心主要业务为影视修复

半导体高新园区安溪分园

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

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办事处副主任吴明灯介绍,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溪分园区(以下简称“泉州芯谷安溪分园区”),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是福建省最大最专业的LED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园区已建成首期2000亩,总投资超200亿元,目前二期工程1030亩建设正不断推进中。

几年来,共实现产值上百亿元,纳税超十亿元,形成一个集生产基地、研发检测、应用展示、商贸物流为一体的配套较齐全、产业链较完整的LED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113.9亿元、税收1.27亿元。

园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体量较大。入驻企业中,投资超10亿有4家,即投资70亿元的晶安光电、20亿元的信达光电、20亿元的天电光电、70亿元的中科生物。二是技术含量较高。晶安光电是全球最大的蓝宝石衬底制造商;信达光电是国内排名前列的LED封装厂商;天电光电是全球最大的照明采购商;中科生物是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的项目,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LED植物工厂,开创国内光生物产业先河。三是产业链较完整。园区基本形成产品涵盖“衬底-芯片-封装-应用”一条龙的完整光电产业链。四是基础配套较完善。住房方面,现有人才公寓702套47000㎡,可供2000人入驻。

福建泉州 (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二期启动区(一期)项目

吴明灯介绍,该项目为安溪县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占地186.6亩,总投资4.29亿元,采用“园中园”模式,分期分批建设标准化园区,以小间距LED、MicroLED,以及半导体外延制造和芯片制造为发展主线,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服务中心、生活配套等,将进一步做全做强半导体产业链,提高安溪光电产业集群整体影响力、竞争力。

福建泉州(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二期启动区(一期)项目效果图 

吴明灯介绍,项目计划2023年上半年部分建成投产,2024年下半年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投用。项目全部建成满产后可创税超1亿元。

工作人员为记者讲解 

安溪最后一站,来到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厂长王金龙介绍,公司采用自有的系统解决方案,整合自主研发的栽培模组设备、植物光源系统、营养液配方、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和机械化栽种设备,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进行优质安全蔬菜生产。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产业化基地,占地面积300亩,投资8亿多元,主要建设产业化车间生产高附加值的蔬菜、瓜果、花卉、中草药,同时开展针对创新药的原料生产加工,并利用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率先在国内主要大型城市建设规模以上示范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蔬菜、瓜果和保健食品。

生产出的绿色蔬菜

净化车间内的蔬菜 

此外,中科生物已在北美和中东建成示范基地,着力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装备和相关技术。

1、集成电路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

集成电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目前我国集成电路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例如工业机器人、5G网络建设、汽车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重要科技领域,可以说集成电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石,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到位,我国才能够在科技领域不受制于人。

2、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依赖进口较为严重

目前集成电路已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对于我国科技、工业等领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因集成电路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国目前尚未完全突破技术壁垒,因此在7nm等精度较高的集成电路领域,我国仍需要进口。换言之,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集成电路依赖进口较为严重。

2017-2020年,我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进出口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进口集成电路5431亿个,较2019年增加985亿个出口集成电路2596亿个,较2019年增加411个,贸易逆差为2835亿个。2021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963亿个出口集成电路468亿个,贸易逆差为495亿个。

3、多项规划指明集成电路发展方向

在《中国制造2025》中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规模、产能规模等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同时在全国两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到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政策规划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在我国政策的促进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主要代表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促进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其中,中芯国际已能够生产n+1

nm的集成电路,虽不能完全替代7nm的芯片,但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国机场电路短缺的问题。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8848亿元,较2019年增加17.00%。

4、“十四五”期间各省份出台规划促进集成电路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泛珠三角地区的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均对“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形成了较为明确的集群化发展,除此之外,湖北省、重庆市以及山西省也针对“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

综合来看,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智能化、5G网络、汽车电子、计算机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的技术壁垒,到至我国对集成电路的进口依赖较为明显,未来在《中国智造202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除国家层面外,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在不停的摸索集成电路的发展,目前在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了集成电路发展的集群效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99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