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被称为国家工业的明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美日韩是世界公认的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三个国家,它们培育了众多耳熟能详的跨国企业,英特尔、AMD、高通、三星、SK海力士、首尔半导体、东芝、瑞萨、信越等,个个体量惊人、实力雄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湾曾经一度成为全球IC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期间,联发科、台积电、联电、日月光、联咏、瑞昱等企业迅速发展,让台湾半导体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在全球电子产业转移、大陆半导体崛起的形势下,台湾的IC产业仍旧活跃于一线,尤其是晶圆代工方面,台积电、联电一直位列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商之中,让人惊叹不已。
坚定不移地执行科技振兴台湾的政策。台湾是一个岛屿,资源匮乏、人口有限,发展附加值产业是其壮大的必经之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确定了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政策,扶持了众多科技公司,威盛电子、联电、富士康均在此期间成立其中,联电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企业。
台湾为了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比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主导成立的科技产业园区--新竹科技产业园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工研院与美国RCA签订长达十年的合约,同年7月,首座积体电路工厂破土,次年产制三吋晶圆成功。
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带来人才的供给。台湾的半导体人才一方面来源于本土大学,一方面来源于美国。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都在早期就开通了半导体相关专业,并与美国等知名企业合作,通过产学研形式帮助人才快速成长。据悉,台湾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半导体人才,是因为它们与硅谷之间形成了一种成熟人才输送的模式,即台湾人去到硅谷工作、学习、成长,待自己技术成熟、翅膀硬了再回来创业。联华电子曹兴诚、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联发科蔡明介等在创业之前均在美国硅谷做高管,拥有多年的工业和专业背景。
以IC代工带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策略。美国是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在上世纪70年代,硅谷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行业、人才、专利等制度,在芯片、ODM等领域无人能及。台湾虽然坚定了发展半导体的决心,但从什么地方突破仍是需要思考一番!从代工起步,谋求在全球芯片产地一席之地,台湾半导体企业起初专注于封装环节。之后,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旺盛,联发科和晨星做芯片、日月光专注于晶圆制造、精材科技做封装,逐步将半导体范围扩大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
重视半导体专利有利于提升自身话语权。半导体的发展绕不开专利授权,很多专利在美国,如果想让自己在行业内有足够的话语权,重视专利是必须走的一条路台湾威盛和英特尔曾经因CPU授权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联发科与高通也官司不断……台湾半导体最厉害的IC代工,这与它们对专利的重视密不可分,台积电圆代工业务全球第一,连续多年垄断台湾专利申请榜单,并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的投入值得学习。大陆的后起之秀中芯国际发展遇到瓶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与台积电的专利纠纷。
抓住了两次集成电路的产业变革机遇。集成电路大致有三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时期。第一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美国主导的半导体行业变革,微处理器、存储器是当时的主流产品第二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客户为导向的晶圆代工模式兴起,台积电、联电等台湾本土IC代工企业崛起第三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SOC产业的发展给IC产业带来机遇,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芯片设计联发科、制造巨头联咏科技、封装大咖力成等纷纷出现。
除了上述原因,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岛内的大环境和大陆的支持,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由于台湾的电子产业非常发达,涉及手机、电脑、LED、电子组装等,整个产业链非常完善,相关公司众多,给了半导体企业发展和崛起的良好土壤。据统计,台湾本土的上市公司,近乎一半的企业与电子相关。二是由于大陆廉价的劳动力,给了台湾半导体企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台湾很多与电子相关的厂商将自己的制造中心设在大陆。
台积电斥资1600亿在美扩建工厂,背后的涵义有:
1、公司将为美国创造多个工作岗位,在这一次美国建工厂的情况下。那么毋庸置疑,最大的赢家是美国。美国占据着全球一半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其实美国的人工土地等方面成本都是很高的,很多美国的制造厂商都不愿意在本土建厂。但是台积电迫于美国的压力还是妥协了。美国向台积电企业施压,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首先是为美国的工人提供就业岗位。其次是有利于本土行业的发展。
2、说起来美国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试图通过使制造业流到美国的同时架空中国的产业链。其实更深一层的意思是美国希望通过台积电对华为进行围剿。华为已经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当中,但是华为的技术领域5G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因此美国不愿意看到华为发展的如此迅猛。
处处疯狂的针对华为。目前华为的许多芯片都需要交给台积电企业来生产。如果在这个情况下对华为断供,那么将会对华为这个企业产生影响,如果台积电 受到美国的压迫,华为可能在供货这一方面会受到断货或者是断供。
3、最好的方法是制造属于自己的半导体芯片,这样子就不用怕别人的威胁。即便是台积电企业的断供华为,也能够应对美国的封锁。从2019年的中国芯片进口金额来看。中国芯片的进口比铁矿石的进口还要耗钱,倡导体必将成为我国需要攻坚的技术之一,只有追赶上台积电,才能不怕美国的威胁。加大科技研发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能够在多方面的形势下看穿美国的真正目的。不被他们遏制住,这样子才能够在芯片的发展领域上越走越远。
曹海涛表示,"由于半导体产业是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随着台湾地区高速发展,水电都成了稀缺资源,被半导体产业占用,对其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排挤效应。"台积电正式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与同行相比起步相当晚的现代公司,没有三星或英特尔等老牌厂商的深度,而且在晶圆制造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有理由分析,台积电在一个半导体蛋糕分得很干净的环境中会很难生存,但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在2002年进入了半导体行业的前十名。
芯片禁令出现后,全球芯片市场出现了芯片短缺;要解决芯片供应短缺,就必须提高芯片产能;而在全球,台积电和三星是唯一能够生产7纳米以下工艺的芯片制造商;现在这两家芯片制造商的订单已经满了,而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台积电也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正在不断建设新的芯片生产设施。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的实力也是比较雄厚的;现在台积电拥有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大量EUV光刻机,这为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芯片制造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可以说现在只要拿下台积电,那么芯片短缺的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老美也一直不遗余力地邀请台积电在美国建厂。
据悉,台积电这次不打算购买新设备,所以要把工厂全部搬走,直接用集装箱运输设备到美国市场,而台积电已经租了5000多个集装箱来运输自己的设备,仅运费台积电就得支付数亿元人民币;此外,台积电还将在美国投资120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可以说。此外,台积电还将在其位于美国的芯片工厂投资120亿美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