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三代半导体,三大领域加速爆发!百亿市场火爆

揭秘第三代半导体,三大领域加速爆发!百亿市场火爆,第1张

随着绿色低碳战略的不断推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如何利用现代化新技术建成可循环的高效、高可靠性的能源网络,无疑是当前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值此背景下,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成为市场聚焦的新赛道。根据Yole预测数据, 2025年全球以半绝缘型衬底制备的GaN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2%! 其中,军工和通信基站设备是GaN器件主要的应用市场,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1.1亿美元和7.31亿美元

全球以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制备的SiC器件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25.62亿美元,2019- 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0%! 其中,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及储能是SiC器件主要的应用市场, 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5.53亿美元和3.14亿美元。

本文中,我们将针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多个方面的话题,与国内外该领域知名半导体厂商进行探讨解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硅(Si)、锗(Ge)为代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出现,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让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整个IT产业的飞跃。人们最常用的CPU、GPU等产品,都离不开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功劳。可以说是由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奠定了微电子产业的基础。

然而由于硅材料的带隙较窄、电子迁移率和击穿电场较低等原因,硅材料在光电子领域和高频高功率器件方面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开始崭露头角,使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进入光电子领域,尤其是在红外激光器和高亮度的红光二极管方面。与此同时,4G通信设备因为市场需求增量暴涨,也意味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为信息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人们希望半导体元器件具备耐高压、耐高温、大功率、抗辐射、导电性能更强、工作速度更快、工作损耗更低特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正是基于这些特性而诞生。

笔者注意到,对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各家半导体大厂的看法也重点集中在 “高效”、“降耗”、“突破极限” 等核心关键词上。

安森美中国汽车OEM技术负责人吴桐博士 告诉笔者: “第三代半导体优异的材料特性可以突破硅基器件的应用极限,同时带来更好的性能,这也是未来功率半导体最主流的方向。” 他表示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普及,传统成熟的行业设计都会有突破点和优化的空间。

英飞凌科技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应用市场总监程文涛 则从能源角度谈到,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超过燃煤发电量,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用量迅速增长。 在用电端,由于数据中心、5G通信等场景用电量巨大,节电降耗的重要性凸显,也将成为率先采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做大功率转换的应用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区别于前两代半导体材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带隙的不同。 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属于间接带隙,窄带隙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属于直接带隙,同样也是窄带隙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则是全组分直接带隙,宽禁带。

和前两代半导体材料相比,更宽的禁带宽度允许材料在更高的温度、更强的电压与更快的开关频率下运行。

随着碳化硅、氮化镓等具有宽禁带特性(Eg>2.3eV)的新兴半导体材料相继出现,世界各国陆续布局、产业化进程快速崛起。具体来看:

与硅相比, 碳化硅拥有更为优越的电气特性 : 

1.耐高压 :击穿电场强度大,是硅的10倍,用碳化硅制备器件可以极大地 提高耐压容量、工作频率和电流密度,并大大降低器件的导通损耗

2.耐高温 :半导体器件在较高的温度下,会产生载流子的本征激发现象,造成器件失效。禁带宽度越大,器件的极限工作温度越高。碳化硅的禁带接近硅的3倍,可以保证碳化硅器件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硅器件的极限工作温度一般不能超过300℃,而碳化硅器件的极限工作温度可以达到600℃以上。同时,碳化硅的热导率比硅更高,高热导率有助于碳化硅器件的散热,在同样的输出功率下保持更低的温度,碳化硅器件也因此对散热的设计要求更低,有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3.高频性能 :碳化硅的饱和电子漂移速率是硅的2倍,这决定了碳化硅器件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频率和更高的功率密度。基于这些优良的特性,碳化硅衬底的使用极限性能优于硅衬底,可以满足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等条件下的应用需求,已应用于射频器件及功率器件。

氮化镓则具有宽禁带、高电子漂移速度、高热导率、耐高电压、耐高温、抗腐蚀、耐辐照等突出优点。 尤其是在光电子器件领域,氮化镓器件作为LED照明光源已广泛应用,还可制备成氮化镓基激光器在微波射频器件方面,氮化镓器件可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无线电通信、基站、卫星等军事 或者民用领域氮化镓也可用于功率器件,其比传统器件具有更低的电源损耗。

半导体行业有个说法: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产业” ,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化出现之前,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十分复杂,包括衬底→外延→设计→制造→封装。 其中,衬底是所有半导体芯片的底层材料,起到物理支撑、导热、导电等作用外延是在衬底材料上生长出新的半导体晶层,这些外延层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原料,影响器件的基本性能设计包括器件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其中器件设计包括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材料,与外延相关性很大制造需要通过光刻、薄膜沉积、刻蚀等复杂工艺流程在外延片上制作出设计好的器件结构和电路封装是指将制造好的晶圆切割成裸芯片。

前两个环节衬底和外延生长正是第三代半导体生产工艺及其难点所在。我们重点挑选碳化硅、氮化镓两种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来看,它们的生产制备到底还面临哪些问题。

从碳化硅来看,还需要“降低衬底生长缺陷,以及提高工艺效率” 。首先碳化硅单晶制备目前最常用的是物理气相输运法(PVT)或籽晶的升华法,而碳化硅单晶在形成最终的短圆柱状之前,还需要通过机械加工整形、切片、研磨、抛光等化学机械抛光和清洗等工艺才能成为衬底材料。

这一机械、化学制造过程存在着加工困难、制造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此外,如果再加上考虑单晶加工的效率和成本问题,那还能够保障晶片具备良好的几何形貌,如总厚度变化、翘曲度、变形,而且晶片表面质量(粗糙度、划伤等)是否过关等,这都是碳化硅衬底制备中的巨大挑战。

此外,碳化硅材料是目前仅次于金刚石硬度的材料,材料的机械加工主要以金刚石磨料为基础切割线、切割刀具、磨削砂轮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制备难度大,使用寿命短,加工成本高,为了延长工具寿命、提高加工质量,往往会采用微量或极低速进给量,这就牺牲了碳化硅材料制备的整体生产效率。

对于氮化镓来说,则更看重“衬底与外延材料需匹配”的难题 。由于氮化镓在高温生长时“氮”的离解压很高,很难得到大尺寸的氮化镓单晶材料,当前大多数商业器件是基于异质外延的,比如蓝宝石、AlN、SiC和Si材料衬底来替代氮化镓器件的衬底。

但问题是这些异质衬底材料和氮化镓之间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非常大,晶格常数差异会导致氮化镓衬底和外延层界面处的高密度位错缺陷,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位错穿透影响外延层的晶体质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氮化镓更看重衬底与外延材料需匹配的难点。

在落地到利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去解决具体问题时,程文涛告诉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 英飞凌的碳化硅器件所采用的沟槽式结构解决了大多数功率开关器件的可靠性问题。

比如现在大多数功率开关器件产品采用的是平面结构,难以在开关的效率上和长期可靠性上得到平衡。采用平面结构,如果要让器件的效率提高,给它加点电,就能导通得非常彻底,那么它的门级就需要做得非常薄,这个很薄的门级结构,在长期运行的时候,或者在大批量运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可靠性的问题。

如果要把它的门级做的相对比较厚,就没办法充分利用沟道的导通性能。而采用沟槽式的做法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吴桐博士则从产业化的角度提出,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难点在于有关设计技术和量产能力的协调,以及对长期可靠性的保障。尤其是量产的良率,更需要持续性的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观察当前半导体市场可以发现,占据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的主流产品依然是硅基芯片。

但近些年来,“摩尔定律面临失效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芯片设计越来越先进,芯片制造工艺不断接近物理极限和工程极限,芯片性能提升也逐步放缓,且成本不断上升。

业界也因此不断发出质疑,未来芯片的发展极限到底在哪,一旦硅基芯片达到极限点,又该从哪个方向下手寻求芯片效能的提升呢?笔者通过采访发现,国内外厂商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虽然都表达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未来值得期待,但也齐齐提到在这背后还需要重点解决的成本问题。

“目前硅基半导体从架构上、从可靠性、从性能的提升等方面,基本上已经接近了物理极限。第三代半导体将接棒硅基半导体,持续降低导通损耗,在能源转换的领域作出贡献,” 程文涛也为笔者描述了当前市场上的一种现象:可能会存在一些定价接近硅基半导体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但并不代表它的成本就接近硅基半导体。因为那是一种商业行为,就是通过低定价来催生这个市场。

以目前的工艺来讲,第三代半导体的成本还是远高于硅基半导体 ,程文涛表示:“至少在可见的将来,第三代半导体不会完全取代第一代半导体。因为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在非常宽的应用范围中,硅基半导体目前依然是不二之选。第三代半导体目前在商业化上的瓶颈就是成本很高,虽然在迅速下降,但依然远高于硅基半导体。”

作为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产业化的倡导者之一,泰科天润同样也表示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看好。

虽然碳化硅单价目前比硅高不少,但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约电感电容以及散热片。如果是大功率电源系统整体角度看成本未必更高,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虽然单器件碳化硅比硅贵,依然不少领域客户已经批量使用了。

从器件的角度来看,碳化硅从四寸过度到六寸,未来往八寸甚至十二寸发展,碳化硅器件的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据泰科天润介绍,公司新的碳化硅六寸线于去年就已经实现批量出货,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有些产品实现20-30%的降价幅度。除此之外,泰科天润耗时1年多成功开发了碳化硅减薄工艺,在Vf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小芯片面积,进一步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泰科天润还告诉笔者:“这两年随着国外友商的缺货或涨价,比如一些高压硅器件,这些领域已经出现碳化硅取代硅的现象。随着碳化硅晶圆6寸产线生产技术的成熟,8寸晶圆的发展,碳化硅器件有望与硅基器件达到相同的价格水平。”

吴桐博士认为, 目前来看在不同的细分市场,第三代半导体跟硅基器件是一个很好的互补,也是价钱vs性能的一个平衡。随着第三代半导体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最终会慢慢取代硅基产品成为主流方案。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该如何发挥第三代半导体的综合优势呢?吴桐博士表示,于安森美而言,首先是要垂直整合,保证稳定的供应链,可长期规划的产能布局以及达到客观的投资回报率其次是在技术研发上继续发力,比如Rsp等参数,相比行业水准,实现用更小的半导体面积实现相同功能,这样单个器件成本得以优化第三是持续地提升FE/BE良率,等效的降低成本第四是与行业大客户共同开发定义新产品,保证竞争力以及稳定的供需关系最后也是重要的一点,要帮助行业共同成长,蛋糕做大,产能做强,才能使得单价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究竟掀起了多大的风口?根据《2020“新基建”风口下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发展与投资价值白皮书》内容:2019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市场规模为94.15亿元,预计2019-2022年将保持85%以上平均增长速度,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23.42亿元。

其中,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市场规模从7.86亿元增长至15.2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4.61%,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从86.29亿元增长至608.21亿元,年复合增速为91.73%。

得益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优良特性,它在 光电子、电力电子、通讯射频 等领域尤为适用。具体来看:

光电子器件 包括发光二极管、激光器、探测器、光子集成电路等,多用于5G通信领域,场景包括半导体照明、智能照明、光纤通信、光无线通信、激光显示、高密度存储、光复印打印、紫外预警等

电力电子器件 包括碳化硅器件、氮化镓器件,多用于新能源领域,场景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UPS、光伏逆变器等

微波射频器件 包括HEM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等,同样也是用在5G通信领域,不过场景则更加高端,包括通讯基站及终端、卫星通讯、军用雷达等。

现阶段,欧美日韩等国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已形成规模化优势,占据全球市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我国高度重视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在研发、产业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先后开展了“战略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部署”等十余个专项,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

早在2014年,工信部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社会各类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集成电路领域在去年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进一步强调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产业创新发展。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具体来看当前主要应用领域的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新兴市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车的普及趋势明朗。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需求量日益增加,成为功率半导体器件新的经济增长点。得益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高可靠性及高效率特性,在车载级的电机驱动器、OBC及DC/DC部分,碳化硅器件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对于非车载充电桩产品, 由于成本的原因,目前使用比例还相对较低,但部分厂商已开始利用碳化硅器件的优势,通过降低冷却等系统的整体成本找到了市场。

2.光伏

光伏逆变器曾普遍采用硅器件,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等已接近理论极限。碳化硅器件具有低损耗、高开关频率、高适用性、降低系统散热要求等优点,将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住宅和商业设施光伏系统中的组串逆变器里,碳化硅器件在系统级层面带来成本和效能的好处。

3.轨道交通

未来轨道交通对电力电子装置,比如牵引变流器、电力电子电压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些装置的功率密度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明显减轻轨道交通的载重系统。目前,受限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电流容量,碳化硅混合模块将首先开始替代部分硅IGBT模块。未来随着碳化硅器件容量的提升,全碳化硅模块将在轨道交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4.智能电网

目前碳化硅器件已经在中低压配电网开始了应用。未来更高电压、更大容量、更低损耗的柔性输变电将对万伏级以上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具有重大需求。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智能电网的主要应用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灵活交流输电装置、高压直流断路器、电力电子变压器等装置中。

第三代半导体自从在2021年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后,相关概念持续升温,迅速成为超级风口,投资热度高居不下。

时常会听到业内说法称,第三代半导体国内外都是同一起跑线出发,目前大家差距相对不大,整个产业发展仍处于爆发前的“抢跑”阶段,对国内而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是有望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突围先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起步时间来看,欧日美厂商率先积累专利布局,比如 英飞凌一直走在碳化硅技术的最前沿,从30年前(1992年)开始包含碳化硅二极管在内的功率半导体的研发,在200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化碳化硅功率二极管 ,此后至今英飞凌不断推出了各种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功率器件。除了产品本身,英飞凌在2018年收购了Siltectra,致力于通过冷切割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大幅提高对碳化硅原材料的利用率,有效降低碳化硅的成本。

安森美也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布局中的佼佼者,据笔者了解, 安森美通过收购上游碳化硅供应企业GTAT实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确保产能和质量的稳定。同时借助安森美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几年前收购Fairchild半导体基因带来的技术补充,安森美的碳化硅技术已经进入第三代,综合性能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提供从衬底到模块的端到端碳化硅方案供应商,包括碳化硅球生长、衬底、外延、器件制造、同类最佳的集成模块和分立封装方案。

具体到技术上, 北京大学教授、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主任沈波 也曾提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和国际上差距比较大,其中很重要的领域之一是碳化硅功率电子芯片。这一块国际上已经完成了多次迭代,虽然8英寸技术还没投入量产,但是6英寸已经是主流技术,二极管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三极管也发展到了第三代,IGBT也已进入产业导入前期。

另外车规级的碳化硅MOSFET模块在意法半导体率先通过以后,包括罗姆、英飞凌、科锐等国际巨头也已通过认证,国际上车规级的碳化硅芯片正逐渐走向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反观国内,目前真正量产的主要还是碳化硅二极管,工业级MOSFET模块估计到明年才能实现规模量产,车规级碳化硅模块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量产。

泰科天润也直言,国内该领域仍处于后发追赶阶段:器件方面,从二极管的角度, 国产碳化硅二极管基本上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但是碳化硅MOSFET国内外差距还是有至少1-2代的差距 可靠性方面,国外碳化硅产品市场应用推广较早,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应用经验,对产品可靠性的认知,定义以及关联解决可靠性的方式都走得更前一些,国内厂家也在推广市场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相关经验产业链方面,国外厂家针对碳化硅的材料优势,相关匹配的产业链都做了对应的优化设计,使之能更加契合的体现碳化硅的材料优势。

OFweek维科网·电子工获悉,泰科天润在湖南新建的碳化硅6寸晶圆产线,第一期60000片/六寸片/年。此产线已经于去年实现批量出货,2022年始至4月底已经接到上亿元销售订单。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碳化硅芯片生产研发的公司,泰科天润积累了10余年的生产经验,针对特定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研发,生产和工艺一体化,快速为客户开发痛点新品 ,例如公司全球首创的史上最小650V1A SOD123,专门针对解决自举驱动电路已经替换高压小电流Si FRD解决反向恢复的痛点问题而设计。

虽然说IDM方面,我国在碳化硅器件设计方面有所欠缺,少有厂商涉及于此,但后发追赶者也不在少数。

就拿碳化硅产业来看,单晶衬底方面国内已经开发出了6英寸导电性碳化硅衬底和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 山东天岳、天科合达、河北同光、中科节能 均已完成6英寸衬底的研发,中电科装备研制出6英寸半绝缘衬底。

此外,在模块、器件制造环节我国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包括 三安集成、海威华芯、泰科天润、中车时代、世纪金光、芯光润泽、深圳基本、国扬电子、士兰微、扬杰科技、瞻芯电子、天津中环、江苏华功、大连芯冠、聚力成半导体 等等。

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认为,随着我国对新型基础建设的布局展开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碳化硅和氮化稼等第三代半导体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上有国家支持政策,下有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旺盛市场需求, 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也开始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初步形成从材料、器件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但美中不足在于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世界顶尖水平好几年,因此在材料、晶圆、封装及应用等环节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可靠性、一致性等工程化应用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优化。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重点组成部分,为能源革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在此背景下,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作为深耕电子产业领域的资深媒体,对全球电子产业高度关注,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工程师之间技术交流,推动国内电子行业技术升级,我们继续联袂数十家电子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推出面向电子工程师技术人员的专场在线会议  「OFweek 2022 (第二期)工程师系列在线大会」  。

本期在线会议将于6月22日在OFweek官方直播平台举办,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技术专家,聚焦半导体领域展开技术交流,为各位观众带来技术讲解、案例分享和方案展示。

不平凡的2020年已进入尾声。提及2020年的热词,“新基建”必须占有一席之地。与提起基建就想到“铁公基”对比, “新基建”主要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中央对于“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而“新基建”也与普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日,天眼查发布企业大数据系列报告之《“新基建”激活新经济市场主体》,试图通过观察“新基建”相关行业的发展变化,来说明疫情期间,“新基建”为普通人带来的信息消费升级、生活体验升级和民生保障升级。此外,“新基建”也让多个行业迎来风口,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挖掘新潜能,增添新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

事实上,中央对于“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 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5月22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党中央密集部署之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风口。一批新基建投资项目清单陆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 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比国外的水深火热与生产生活的几近停滞,我国却实现了疫情的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无论是防疫抗疫里的患者诊疗、疫情地图、人群追踪,还是复工期间企业云办公、学校云授课和无人配送物流等,数字技术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线下暂停之时,线上活动却可以保持活跃并针对需求“大展身手”,挖掘出疫情期间新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点。 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和中国过去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密不可分,这也更加凸显出今后5G基站、数据中心等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之重要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曾公开表示,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前三季度,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金额TOP10中,在线教育占9席。

今年10月,据媒体报道,猿辅导完成G2轮1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将达到155亿美元; 另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作业帮也即将完成新一轮7-8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10亿美元……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市场看好行业的增长潜力。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过51万家从事在线教育相关业务的企业。截至12月,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前三季度共新增近7万家相关企业,日均新增超250家。

今年上半年,超百亿融资金额涌入了教育赛道,其中在线教育尤为受资本市场青睐。教育行业融资金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9家均为在线教育机构。

直播电商元年,今年新增直播相关企业数量已达2019年全年增量的5倍。

直播+电商,早在4年前就初见端倪。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研究报告》称,2016年,国内接连出现了300多家网络直播平台,直播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这一年,淘宝、京东、蘑菇街、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直播功能,开启直播导购模式;快手、斗鱼等直播平台则与电商平台或品牌商合作,布局直播电商业务。

经过4年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平台、MCN机构和品牌厂商参与到直播电商行业,直播电商产业链基本成型,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我国有超过3.9万家直播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和辽宁两省的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均拥有超过5,000家直播相关企业。山东、广东、江苏和福建等省份的相关企业数量也不遑多让。

另外,我国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直播相关企业占比达33.51%,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达22.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达20.14%。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今年前10月共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超过2.8万家,为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的5倍。其中,我国今年第二季度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达8,600家,环比增长470%,第三季度新增达1.4万家,环比增长66%。

“无人经济”开启加速模式, 广东省无人经济相关企业最多。

零售、餐饮、 娱乐 、 健康 等消费场景下,不需要导购员、收银员、咨询人员、服务员、配送员,基于智能技术提供无人值守服务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从制造到“智”造,AI为生产赋能,提效率降成本,替人干“苦活、累活、脏活、危险活”。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 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支持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7.3万家无人经济相关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无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将近1.5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20.18%,山东省和江苏省位居第二三位,分别拥有超过6,300家和5,200家相关企业。

行业方面,无人经济相关企业集中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33.0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8.77%),另有约3.58%的相关企业为制造业。另外,超过25%的无人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

近十年来,我国无人经济相关企业新增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高达50%,2020年新增相关企业已超过1.9万家,分别为增速最快、增量最多的年份。

“新基建”具有较高的 科技 含量,是化解落后产能、转变新型产业结构的重要“转换器”,能有效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支撑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而“新基建”的火热,也让多个相关行业迎来“春天”。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与“新基建”相关的多个行业,其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

“新基建”必不可少的底层支撑,我国超过2万家芯片相关企业拥有专利。

半导体芯片作为5G等新技术的硬件载体,是新型基础设计建设的重要一环。5G、新能源等“新基建”均涉及功率半导体芯片等基础元器件。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4.4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其中,超85%的相关企业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拥有10.8万家的芯片相关企业,整体占比高达44.59%。注册资本方面,22%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千万以上,17%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之间。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截至12月,我国今年新增超过6万家芯片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22.39%。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超过2万家芯片相关企业拥有专利,占相关企业总量的8.45%。另外,这些拥有专利的芯片相关企业中,有1.5万家拥有超过3件及以上专利。

借势“新基建”,充电桩行业站上新风口。

作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之一,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行业是今年市场的焦点,为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10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较多集中在广东、江苏和山东这三个省份,其中广东省以超过1.5万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比近16%。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充电桩企业实力雄厚,超过36%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从企业性质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占比约93%,有港澳台或外商参与投资的企业约有2,000家。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超8成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具体来看,2016-2018年,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均在40%以上。2015年,我国仅有约4,500家充电桩相关企业注册成立,而2019年新增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2万家,为2015年的近5倍。

截至12月,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已新增超过2.5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新增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9.63%。

量子 科技 中国按下“快进键”,我国85%相关企业新增于5年内。

公开资料显示,不少省市的“新基建”政策方案和项目计划中,都出现了“量子”的身影。

例如,《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围绕脑科学、量子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快推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提前布局量子通信网, 探索 量子通信信息安全加密服务应用”;《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

据央视 财经 报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这一成果使我国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目前有超过4,20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近1,200家。其次为湖南,有超过57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此外,甘肃和山东两省也均有200家以上量子领域相关企业。

从行业分布上看,44%的量子领域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另外,超85%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52%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迅猛增长,85%的相关企业新增于5年之内。目前,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注册总量是5年前的6倍。

其中,2018年全年,我国新增超1,30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较2017年全年增量翻了一番,同比增长109%。2019年,我国新增近1,20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截至12月,今年我国已新增近700家量子领域相关企业。

2020年即将结束,而“新基建”一亮相就凝聚了各方的共识、激发了各地的投资热情。从产业界的初步酝酿,到今年4月的正式“官宣”,面对疫情,应运而生的新基建,开足马力驶入了快车道。“燃”起来的新基建,流量不会止于一时,或将成为未来经济 社会 发展的“顶流”担当。

数据说明

1、相关企业界定:

(1) 在线教育相关企业: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教育、培训”,行业限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直播相关企业: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直播”;

(3) 无人经济相关企业: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无人”;

(4) 芯片相关企业:经营范围含“芯片、集成电路”;

(5) 充电桩相关企业:经营范围含“充电桩、新能源智能充电、电动 汽车 充电”;

(6) 量子相关企业:经营范围含“量子”;

2、仅统计中国大陆地区企业数据;相关企业总量和增量统计全部企业状态,其余维度均仅统计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状态的企业;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2月,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增速仅统计2011-2019年。

参考文献

1、瞭望东方周刊:关于新基建的一切,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2、新华社:新基建“燃”了

3、瞭望东方周刊:新基建提速

4、国新办就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5、央视网: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制成功

6、人民日报:今年以来,新注册无人零售、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大幅增长——“无人经济”开启加速模式

版权声明

本报告由天眼查 数据研究院(“天眼查 ”)制作,版权由天眼查 排他所有,所涉的文字、图片、商标、表格等组成部分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保护。欢迎您以媒体传播、市场分析、政策研究等非营利目的引用本报告部分或全部内容,引用时需注明来源“天眼查 ”。

未经事先许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使用、复制、转载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或组成元素,或向第三方实施许可,否则,天眼查 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之权利。

数据来源及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涉之“天眼查 ”数据,均来自于权威公开信息来源。天眼查 并不对前述信息来源所公示之数据、文字、图形等信息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进行保证或担保。同时,前述数据仅能反映当前公示统计数据样本的基本状态,未必能够完全反映市场客观情况。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以及推测仅反映天眼查 于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由于 社会 以及政治、法律、市场、技术等环境可能随时改变,天眼查 无法保证本报告所载信息可反映读者阅读时的最新行业或市场状态。

有鉴于此,本报告无法作为投资决策的直接或最终依据,仅可用于初步研究参考,天眼查 不因本报告(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计算方法、逻辑观点等)承担法律责任。请您知悉并同意,您基于本报告内容作出的分析、判断、决策等商业行为,均系您自身的经营行为,您不得因此类经营行为导致的利益受损而主张天眼查 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天眼查 保留对本报告所载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

请您在阅读或使用本报告前,审慎阅读及充分理解上述声明之内容,否则请勿阅读或使用本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1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