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理论是怎样被提出的?

扩散理论是怎样被提出的?,第1张

正好在这期间,量子力学诞生了,A.H.威尔逊在1931年提出了固体导电的量子力学模型,用能带理论能够解释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之间的导电性能的差别。接着,他在1932年,又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杂质(及缺陷)能级的概念,这是认识掺杂半导体导电机理的重大突破。1939年,苏联的达维多夫、英国的莫特、德国的肖特基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解释金属—半导体接触整流作用的理论。达维多夫首先认识到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作用,而肖特基和莫特提出了著名的“扩散理论”。

以N型半导体为例(1)热电子发射理论:当n型阻挡层很薄,以至于电子平均自由程远大于势垒宽度时,电子在势垒区的碰撞可以忽略,因此,这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势垒高度。半导体内部的电子只要有足够的能量越过势垒的顶点,就可以自由地通过阻挡层进入金属。同样,金属中能超越势垒顶的电子也都能到达半导体内。理论计算可以得出,这时的总电流密度Jst与外加电压无关,是一个更强烈地依赖于温度的函数。 (2)扩散理论:对于n型阻挡层,当势垒宽度比电子平均自由程大得多时,电子通过势垒区将发生多次碰撞,这样的阻挡层称为厚阻挡层。扩散理论正是适用于这样的厚阻挡层。此时,总电流密度JsD与外加电压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07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