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越担心的事越会发生 是什么定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问题三:反摩尔定律的原理是什么? Google(谷歌)的 CEO 埃里克・施密特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理,一个 IT 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IT 界把它称为反摩尔定理(Reverse Moore’s Law)。
反摩尔定理对于所有的 IT 公司来讲,都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一个 IT 公司花了同样的劳动,却只得到以前一半的收入。反摩尔定理逼着所有的硬件设备公司必须赶上摩尔定理规定的更新速度。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和设备生产厂活得都是非常辛苦的。下表中列举了各个领域最大的公司今天的股值和他们最高值地比例。
IBM: 82%.
CISCO: 40%
Intel: 33%
AMD: 30%
Marvel: 60%
HP: 70%
Dell: 35%
Sun Microsystems: 10%
Motorola: 33%
这里面,除了 IBM 不单纯是硬件厂商,而有很强的服务和软件收入得以将股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余的公司和它们最好水平相去甚远。而今天,美国股市几乎是在历史最高点。这说明,以硬件为主的公司因为反摩尔定理的影响,生计之艰难。如果有兴趣读一读这些公司财报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公司的发展波动性很大,一旦不能做到摩尔定理规定的发展速度,它们的盈利情况就会一落千丈。有的公司甚至会有灭顶之灾,比如十年前很红火的 SGI 公司。即使今天它们发展的不错,却不能保证十年以后仍然能拥有翻番进步,因此,投资大师巴菲特从来不投这些 IT 公司。
事实上,反摩尔定理积极的一面更为重要,它促成科技领域质的进步,并为新兴公司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和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IT 领域的技术进步也有量变和质变两种。比如说,同一种处理器在系统结构(Architecture)没有太大变化,而只是主频提高了,这种进步就是量变的进步。当处理器由十六位上升到三十二位,再到六十四位时,就有了小的质变。如果哪一天能用到纳米技术或者生物技术,那么就做到了质的飞跃,半导体的集成度会有上百倍的提高。为了赶上摩尔定理预测的发展速度,光靠量变是不够的。每一种技术,过不了多少年,量变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光,这时就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诞生。
在科技进步量变的过程中,新的小公司是无法和老的大公司竞争的,因为后者在老的技术方面有无以伦比的优势。比如,木工厂出身的诺基亚在老式的模拟手机上是无法和传统的通信设备老大摩托罗拉竞争的。但是,在抓住质变机遇上,有些小公司会做得比大公司更好而后来居上,因为它们没有包袱,也比大公司灵活。这也是硅谷出现了众多的新技术公司的原因。
十三年前,我最早上网时用的是一个 2.4千波特率(Kbps)的调制解调器。两年后,我的一个同学,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东方网景的创始人送了我一个当时最新的 14.4 Kbps 的调制解调器,我马上感觉速度快多了。由于我们今天数字电话传输率本身限制在 64Kbps,因此调制解调器的传输率最多到 56Kbps,所以到 1995 年,我的几个同事就预言用电话线上网速度超不过这个极限。如果停留在用传统的方法对调制解调器提速,确实要不了几年摩尔定理就不适用了。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出现了 DSL 技术,可以将电话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近二百倍。DSL 技术虽然最早由贝尔核心实验室发表,但真正把它变为实用技术的是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查菲教授。查菲教授三十几岁就成为了 IEEE 的资深会员(Fellow),刚四十岁就成为了美国工程院院士。1991 年,他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办起了一家做 DSL 的小公司 Amati。1997 ......>>
问题四:反效果定律怎么理解? 反效果定律*逃避*正视
想象一个学骑自行车的新手,路可能又宽又广,但是如果有一块石头放在路旁,那个骑车的人将会害怕他会撞上那块石头,要撞到那块石头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即使一个瞎子也能够安全通过。但是由于害怕,那个骑车的人只感觉到石头的存在,石头在他的头脑里变得很恐怖变得越来越大,路就消失了,他被那块石头催眠,被它淹没,最后就撞了上去。他尽力使自己不要撞上那块石头,但是却偏偏撞上。
路又宽又广。那个人怎么会有意外呢?
心理学家库(Cone)说一般人的头脑受反效果定律所支配,我门会撞上那个我们尽力要避免的东西,因为我们所害怕的事会变成我们意识的焦点。在过去的五千年里。人类也是想以同样的疗式来使自己免于性。结果是;性到处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支配他,反效果定律抓住了人的灵魂。
你难道从来没有观察到头脑就是被你想要避免的那个东西所催眠或拉去吗?
唯有介着了解性的各个层面,我们才能够超越性,你无法将你的眼睛闭起来就算免于那个难题,只有疯子才会认为如果将眼睛闭起来,他的敌人就会消失、沙漠中的驼鸟就是这样。驼乌将它的头理进沙堆里,既然它看不到它的敌人,它就认为的敌人不在那里。这种逻辑在鸵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人是不可原谅的。
就性而言,人类的做法并没有比驼鸟更高明,他认为要激起他的眼睛,只要忽视它,性就可以消失。如果这种奇迹能够生活,生活将会变得很容易。但是你看,将帘幕拉下来,东西没有消失,相反地,它证明了我们对性的害怕,它的吸引力比它们的抗拒力更具有威力。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无法征服性,所以我们把眼睛闭起来。不去看它。
把眼睛闭起来是脆弱的象征,整个人类都对它感到罪恶,对于性,人不仅明显地将他的眼睛闭起来,他同时与它产生无数内在冲突,这个和性战争的害怕结果已经为人所知了,不必在此一一列举、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心理症或神经病都是因为性压抑,有百分之九十九罹患歇斯底里和相关疾病的女人都是对于性的异常。现代人的害怕、猜疑、焦虑、紧张和压力等的主要原因就是情欲的压力。人拒绝了一个固有的而强有力的驱策力,由于害怕,我们将我们的眼睛闭起来,而没有试图去了解性,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不幸的。
电在空中闪了好几百万年,有时候它会打死人,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个同样的能只有一天会转动我们的风扇、会点亮我们的家,那个时候从来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些可能性,但是今日这个电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这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我们把眼睛闭起来,不去看它,我们就永远无法探测到它的秘密,无法利用它,而它就永远都是我们的敌人,永远都是一个可怕对象、但是人对电采取友善的态度,他对始去熟悉它,去了解它慢慢地、渐渐地,在它们之间发展出持续的友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现代人的生活不晓得要怎么过。
但是要达到什么地方,一个人必须先知道他的起点。我们必须从我们目前所处的地方开始,我们一定要先知道这个地方,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比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更重要、就此而言,性是一个事实,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性是起点,但是神?神离这里很远,我们要达到神的真理唯有籍着了解这个旅程的起点,否则我们甚至无法向前移动半寸,我们会迷失,我们会像坐在跑马灯上面一样,那里也去不了。
唯有藉看得到某一件事的真实知识,我们才能够提升到它之上、事实上知识就是超越,而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人是由性生出来的,有了性行为的发生,整个人才会产生出来,人充满了性能量,生命本身的能量就是性能量。
每当我碰到 *** ,她们从来不谈性,她们会问关于灵魂和神的事。我也碰到过很多苦行僧和和尚,每当我跟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他......>>
问题五: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什么是墨菲定律? 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墨菲定律(Murphy’s Law)缘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东西越好,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
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还有“祸不单行”。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
怕什么来什么,好的状态是只想技术要领,忘掉自己。
问题六:怎么和看不惯自己的上司相处~??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
A 做他的上司
B 炒他的鱿鱼
问题七:王力宏(Leehom)非官方的个人网站 Homeboy Music Studios, Inc.
wangleehom/
问题八: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 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这个定律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就有详细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人们一说出,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说出的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
比如,你觉得你接受不了异地恋,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发生异地恋;怕什么,来什么――神奇的墨菲定律。
1、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
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回看7.23动车追尾事件同样如此,引发动车追尾的可能性小到了让铁道部忽略或者无视的地步。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要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同墨菲定律的推论所讲:“如果你担心某种
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实际上,这条
推论是在强调“心理暗示”对事情结果的影响,强调
我们要正向思维。有些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常会
自我埋怨说“在此之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之类的话,
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事情没把握或
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失败的自我暗示作用更明显
。如果做事前没有信心,做起事来就会战战兢兢,越
怕出错就越会出错,最终导致失败。
3、要善于做好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既然认识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某种“必然性
”,那就一定要认真的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所谓人
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于未然,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
候,充分对各种危险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并做出必要
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
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
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
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并如
何去控制。
4、在失败中前进提高
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事情如果
变坏了,那就让它变坏吧,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
训、总结经验,以便提高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失败
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反而增加
了自己的不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失败和困境
中不断提高比在顺境中不断提高更加可贵。“错误”
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
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
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恐惧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现......>>
关于美国禁令
既然提出了假设这个问题,作为虚拟层面的问题我们仅供交流探讨不做评论。
众所周知,我们所用的国外手机也好,国产手机也罢,目前来说大部分使用安卓系统(或者IOS系统),硬件诸如里面的芯片、镜头模组,存储介质等等,均由都是美国及其盟友的各大科技公司提供(包括麒麟的英国ARM公司授权一样)。如果有美国政府禁止公司不卖芯片的情况,相应的全球各大芯片厂商均涉及在内,都会停止供应一切(参考伊拉克伊朗的制裁),不仅仅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个人PC及手机,还有大型计算机领域的服务器等等,整个数码领域诸如影像领域(小到相机复印机,大到医学影像设备等等),数据存储(内存、硬盘)等领域,波及行业范围广,行业纵深大。这个后果参考伊朗禁令便可知其后果。
关于国产手机
作为提供消费类产品最大的我们中国,这些行业龙头们的营收额很大部分来自我们国产手机厂商的采购和预定,我们有着庞大消费人群的市场,能保证他们研发出的新品迅速的安装到国产手机上,国内厂商甚至会争时间抢速度的开发布会面世,占据市场的讨论热点,这也是国产手机更新换代快的一个因素,而此时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们的股票更有价值。
如果美国政府实行芯片禁令,单说手机这个行业,我们会面临的是3年-5年(或更长)的手机行业停滞期,在这个时间段,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会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不排除会有“汉芯”再次降临),去填补国内空白,开发布会的争先恐后演化成了学校门口争先拉人才上车,引起一个高校人才薪资待遇非常优厚的竞争。毕竟谁第一个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就有名利双收的资本。然而巨资研发的芯片同样的会转嫁到消费成本上,可能期间会有部分厂商耗资不起而倒闭。比如华为遭制裁后就有各大企业立志发出研发芯片的口号等等。
“墨菲定律”存在即是可能。
题主这个问题处于存在即是可能的“墨菲定律”中,虽然某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发生的可能,在存在这种可能的基础上去探讨问题的后果,也是一种面临问题发生的解决办法,意外和明天谁都不知道会先来,而我们的市场和他们的技术就像坐在一个跷跷板上一样,技术虽然价格高昂架不住市场量巨大的诱惑力,换取的经济效益再用于下一代的技术开发,技术引领市场更新,市场推进技术换代,彼此都有掣肘和吸引力,正如现今以合作为主的世界发展一样,有共同的目标和不同的难处。
形成原因1.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 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1909年,美国第一个有固定节目时间的广播电台在圣何塞诞生。1933年,森尼维尔 (Sunnyvale) 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成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在基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为海军服务的技术公司。二战后,海军将西海岸的业务移往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国家航天委员会(美国航天局 NASA 的前身)将墨菲飞机场 (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于航天方面的研究。为航天服务的公司开始出现,包括后来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 (Lockheed)。 2.斯坦福工业园 (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为满足财务需求,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斯坦福大学采纳Frederick Terman的建议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最早入驻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办的瓦里安公司 (Varian Associates)。Terman 同时为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逐步成为技术中心。 3.硅晶体管 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在斯坦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年,肖克利决定停止对硅晶体管的研究。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 (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创办了英特尔 (Intel) 公司。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4.风险资本 (Venture Capital) 从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在紧挨斯坦福的 Sand Hill 路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硅谷的成长。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硅谷。Sand Hill 在硅谷成为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5.软件产业兴起 除了半导体工业,硅谷同时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著称。施乐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现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 GUI 用于各自的 *** 作系统,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络协议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
特点
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历史
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许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来。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积区。 那个时候,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斯坦福大学一个才华横溢的教授Frederick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间车库现在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Terman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斯坦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摩尔、斯波克、雷蒙德。 在那他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现在熟知的肖克利二极管)来占领市场。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晶体管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被困难难住的肖克利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主要经营照相机。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虽然只是由1960年代的数据总结而成的,但是直到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却依然有效。 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部位于圣克拉拉。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凭借着投资企业家的投资的8万美元、借贷的25万美元,两位同名的好友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经营有方,沃兹擅长技术,两个人优势互补,使苹果公司公司快速发展。1977年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II一直是8位微机的领军人物。1984年推出的麦金塔更是友好的人机界面的楷模,他被广泛的应用于出版、平面设计等领域。 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芯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消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硅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硅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
现状介绍
2006年硅谷总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以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高技术职位的平均年薪亦居美国之首,达到144800美元。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目前,硅谷高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和资金投入方兴未艾,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华人在硅谷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中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伊里塔尼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是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英特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科技人才的一部分。”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名闻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