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为何要惊叹“中国半导体”要来了?

日媒为何要惊叹“中国半导体”要来了?,第1张

日前,长江存储存储器基地正式移入生产设备。只要生产设备搬入并完成调试之后,就可以量产芯片打响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第一q。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也在21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经过多年创新攻关,国产芯片细分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对关键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对此,日本媒体4月24日报道称,世界的半导体行情已开始显现出源自中国的波动迹象。加紧推进半导体国产化的中国已全面启动设备投资。曾在液晶面板等众多产业出现的“红色”产品供给过剩也可能在半导体领域引发价格下跌。

日本大型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爱德万测试(Advantest Corporation)的销售负责人难掩吃惊。中国大型国有半导体企业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科技在湖北省武汉市推进的三维NAND的量产项目,爱德万测试的销售负责人称“估计将在2018年底到2019年迅速实现量产”。

中国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出培育半导体产业。对于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握有很高份额的中国来说,半导体是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改善贸易收支离不开半导体自给率的提高。

中国掌握定价主导权的时代将至

很多人认为长江存储“目前仅限于供应低端产品”。该公司还面临如何确保技术人员等课题。

不过,在中国制造商份额扩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当初也是以面向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低端产品为中心开始普及。如今,日韩制造商具有优势的高精细产品与中国产品的价格差已缩小到1成左右。

眼下出现的中美贸易摩擦,半导体也成为焦点。如果中国为避免与美国发生摩擦而增加半导体进口,将不利于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在钢铁、石化产品、光伏面板等领域,由于中国巨额投资导致市场行情崩溃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中国半导体材料制造商表示会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不会盲目销售半导体,导致供需失衡”。但从供需两个层面来看,可能会迎来中国掌握定价主导权的时代。

《日本经济新闻》当天在报道中分析,由于半导体制造设备也可能受困于芯片短缺,半导体产能难以迅速扩大。报道援引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的观点说,半导体供给恢复正常还需一到两年。

报道说,今年年初美国半导体重镇得克萨斯州遭遇寒流出现电力短缺、3月份日本车载芯片厂商瑞萨电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问题凸显。目前尽管上述短期因素得以缓解,但年内不太可能实现半导体供给正常化。

从需求端来看, 汽车 及家电的数字化、5G通信的普及等都导致半导体需求大幅增加。此外,去年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 游戏 机等“宅家”商品的芯片需求也大量增加。

从供应端来看,近几年各大半导体公司为提高竞争力,将投资集中于开发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扩大产能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全球半导体生产能力近年来停滞不前,市场已出现供不应求。报道说,因车载半导体供给不足,丰田 汽车 、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等 汽车 厂商生产线被迫减产或停产。苹果公司也因苦于芯片供应紧张,产量受限。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公司高级咨询总监南川明表示,随着半导体厂商开始增加 汽车 芯片的供应配额,产业用机械等其他领域的芯片短缺随之加剧。空调、导航设备等生产出现局部停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215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