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内企业看到华为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后,纷纷开始为国产通讯技术而努力,比如说最重要的射频芯片。据了解,在网络通讯方面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每一项技术都要对应相应的射频芯片,就比如5G网络技术就要有相关的5G射频芯片,技术才能够得到支撑。相信很多人还在疑惑,华为5G专利拥有量明明是全球第一,5G技术绝对是全球顶尖,可是为什么生产出的手机不支持5G网络呢?射频芯片正是答案,华为之所以不支持5G网络就是因为没有对应的射频芯片。
余承东曾经对我们承诺过,华为手机在2023年一定会突破5G网络的封锁。我们作为人民群众支持就行了,可是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余承东这一说法,因为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自主生产任意一款5G射频芯片。然而还没过几个月,国内一家企业力通通信就获得了突破,100%自主研究出的5G射频芯片,这一突破可以说大大鼓舞了国内 科技 企业,而余承东也证明了自己没有说错。不过,为什么说华为突破5G网络仍需努力呢?
因为力通通信这款5G射频芯片目前还无法应用在手机端,仅能够维持5G网络的基本运营,想要实现华为5G网络支持那就需要进一步突破5G射频芯片,甚至是重新设计一款新片。不过,这并不代表力通通信自研出的5G射频芯片很鸡肋,反而这款芯片在我国半导体领域中算是一个先锋了。如今虽然中国5G基站普及率达到了全国90%以上,然而没有一款5G射频芯片是很容易被“卡脖子”的,所以力通通信这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远川 科技 评论近日从产业链人士处独家获悉,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纬公司”)为国内芯片设计商深圳新声半导体(以下简称“新声”)代工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产品(以下简称SAW滤波器),已投入量产且达到发货水准。双方合作的SAW滤波器主打难度较高的射频模组。
这标志着,北纬公司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滤波器制造能力的射频芯片代工厂。结合我们此前发布的BAW滤波器量产消息,可以说,中国芯片产业界的射频短板已悉数补齐,向全自主射频模组又迈出了一大步。
梳理最近国内射频芯片界的动作,不难发现,纯晶圆代工+独立芯片设计商,在当下的时点,成为一个越来越具代表性的产业路线。回顾全球范围内的射频芯片产业发展史就会发现,这一路线响应了当下中国 科技 产业的需要。无论是突破关键芯片卡脖子,还是在商业上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大胆且值得称道的尝试。
本文从全球射频芯片发展史出发,试图梳理前后三代的发展路径:
1. 第一代:买、买、买
2. 第二代:代工,还是IDM?
3. 第三代:组合式创新
射频领域的国际巨头,都是通过并购成长而来。
首先是博通。博通前身安华高(Avago)脱胎于惠普的半导体部门,2008年收购英飞凌BAW滤波器业务,为其在高端滤波器市场的垄断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安华高“小鱼吃大鱼”,以370亿美元代价收购体量比自己更大的旧博通,这场“入赘”式的收购完成后,安华高索性把公司更名为“博通”。
然后是思佳讯(Skyworks)。2006年,思佳讯分拆基带业务专注射频,之后接连并购两家PA厂商,成为全球第一大PA供应商。2014年,思佳讯与松下合资成立FilterCo涉足BAW滤波器业务,其后收购松下剩余股权,至此填上了最后一块业务短板。
至于科沃(Qorvo),其本身就是龙头联姻的结果。2008年后,PA和天线开关大厂RFMD业务接连受挫,先是2G市场增长乏力,然后是PA市场被思佳讯超越。到了2014年,RFMD与擅长SAW和BAW滤波器的TriQuint合并。如此,Qorvo诞生之初,便打通了全产业链。
最后是村田(Murata)。村田本来主营被动元器件,2012年4G爆发之际重金加注SAW滤波器,并在这一市场中高端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即便到了BAW滤波器占优的高频领域,村田也率先研发出TC-SAW(温度补偿型)滤波器与之对抗。为了补足PA短板,村田之后并购了瑞萨PA部门和美国Peregrine半导体。
总结国际射频巨头的并购之路,可以发现三条规律:
其一,并购发起者多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在优势领域并购有利于保证产品竞争力,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思佳讯收购两家PA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个PA供应商,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其二,射频前端模组化要求不能有短板。思佳讯收购BAW滤波器公司,村田收购PA公司,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射频模组中有一类关键器件需要外购,成本端就是不可控的,不利于做高毛利率。
其三,移动通信制式升级换代是射频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思佳讯在3G前夜切入PA,村田在4G发展初期重金加注SAW滤波器,都为后来分别占据细分射频市场头把交椅奠定了基础。
在跨国巨头纷纷通过并购手段,自建大而全的IDM的时候,中国射频公司早早开始了 探索 。三家公司最具代表性,一家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稳懋,纯代工模式;另外两家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好达和三安,分别为IDM和代工。
先看稳懋。
稳懋1999年成立,一开始跨过4英寸砷化镓产线直接建6英寸,但彼时工艺极不成熟,破片率高达10% 20%,稳定量产难度极大。在外部股东输血支持下,稳懋坚持技术攻关,终于在2006年攻克PHEMT、HBT等关键技术,产线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破片率也大大降低到0.5%以下。2007年,稳懋扭亏为盈。目前,稳懋在砷化镓晶圆代工领域占据了接近八成的市占率。
因在砷化镓代工领域的绝对优势,稳懋赢得了两类客户的支持。一类是大陆的PA公司,另一类则是博通和苹果等业务规模庞大、有射频芯片委外制造需求的美国公司。这些客户支撑了稳懋高达上千亿新台币的建厂计划。
既然是代工,有一条还格外重要,那就是严守中立,诚信可靠。2017年,博通旗下的安华高入股稳懋,却同意不进入董事会,就是为了保证其独立可靠。没有这一点,苹果恐怕也很难选择稳懋为自研射频元件的代工商。
从稳懋的案例可见,射频代工也是一个可持续的大生意。要做好,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要在研发上死磕,制造技术要有一个很长的长板,能够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服务;另一个就是在经营上不抢客户的生意,让客户放心。长此以往,便能形成正循环。
相比于稳懋,大陆地区的两个玩家则分别有着明显的短板。
好达成立于1999年,是大陆 历史 最为悠久的射频IDM。2005年,好达研发出手机滤波器。但直到2015年,村田SAW滤波器缺货,好达才迎来一波发展机遇。
相比于好达,三安是射频芯片业界的新生,2014年才切入射频业务,但发展迅速。2021年,三安的SAW滤波器客户已达数十家,产量也从原先的季产1000万跃升至最近的月产1000万颗,由此成为好达在中低端市场的强大对手。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三安的问题和好达有些类似——在中高端射频产品领域表现乏力,比如没有BAW滤波器。这会衍生一个较大的问题,即模组化的时候面临掣肘,向别人外购成本较高。
总结好达和三安的经验,有两条规律值得注意:
其一,射频工厂一定要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如果没有做到一条产品线的中高端,往下走会比较吃力。在自身禀赋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很多设计公司,可能限制未来的发展。
其二,模组化是终局,无论是自身的制造能力,还是投资布局,一定要能拼起来射频模组。面向射频模组的器件技术壁垒高、利润率高、竞争不那么激烈,谁在射频模组领域领先,谁就站在了有利的战略位置上。
在吸取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射频芯片公司的发展经验后,2018年,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纬公司”)落户忻州半导体产业园,定位为SAW滤波器和PA晶圆代工厂。
2021年6月份,北纬公司4英寸SAW滤波器产线投产,迅速吸引了国内领先的滤波器设计公司——新声与之深度合作。双方合作的产品为面向射频模组的SAW滤波器。
北纬公司的合作方和产品都经过深思熟虑。
就合作方,新声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正向设计SAW和BAW滤波器的设计公司,创始人科班毕业,拥有在博通的丰富工作经验。优秀的设计公司能够很好牵引制造端,帮助工厂打磨工艺。而且,新声设计的BAW滤波器已经出货,与其绑定有利于将来在中高端射频模组的布局。
就产品选择,射频模组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北纬公司选择了一开始就做能够放进模组中的滤波器。从产品定义开始,模组化对器件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在国内的射频芯片业是一个很好的占位。北纬公司聚集了一批来自日本、新加坡的资深专家,团队老中青结合,有能力接住。
经过短时间的磨合,新声在北纬公司代工的SAW滤波器迅速完成产品定型。双方的合作进展如此迅速,源于北纬公司的两点优势:
其一,北纬公司团队自身掌握大量的know-how。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是以尾藤为首的日本专家曾在NEC等大厂工作,有二十多年的芯片从业经验。SAW滤波器一个很大的难点在于一致性要求高,不能说这一次做出来的产品符合要求,下一次再做参数都变了。尾藤的解决办法是“反复看数据,让数据说话”,可见芯片老师傅的功底。
其二,北纬公司坚守代工服务的定位。SAW滤波器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射频信号很容易失真,给仿真领域建模带来较大困难。这就要求工厂工艺工程师需要与芯片设计工程师紧密配合,快速解决设计公司的问题。北纬公司最短48小时、平均一周、最长两周更新一版工艺,而国内某大厂一版工艺的更新时间一般是两个月。
绑定优秀的设计公司、选择面向模组的高产品定位、扎扎实实做好代工服务,北纬公司完成了三步走,下线的SAW滤波器产品在带宽、差损等性能指标上优于同业。
工艺难度更高的TC-SAW滤波器,则是已完成工艺研发,其样片品质因数(即Q值,衡量滤波器信号频率识别准确性的一个核心指标)更是数倍于国内同业竞争对手。
SAW和TC-SAW组合销售,有望成为北纬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也将使北纬公司在高难度射频芯片领域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为之后扩展商业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难以想象的事实是,本文所叙述的第三代射频芯片产业的代表——北纬公司,生长于山西省忻州市。
忻州是山西的一个特例——煤炭资源相对贫乏,主打农业。几年前,地方政府决心转型,为半导体产业园“量身定制”了一套特殊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补贴高耗能的半导体原材料厂,电费低至不到两毛一度。
北纬公司生长于一个大环境悄然改善的山西,也的确为这片土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首先是一个初具雏形的上下游芯片产业链。本地丰富的铝矾土资源,经过园区企业的处理,成为射频芯片所需的砷化镓晶圆。忻州半导体产业园不只是一个芯片工厂,而是一个芯片生态。
然后是一个极为整洁的冷暖水工程,除了服务于芯片制造,冬天还能给周围的居民区供暖,节省了数以亿计的能源成本。
最后是转型的勇气和方法。山西经济素来倚重煤炭,向 科技 产业转型,不可能凭空诞生一个天才的想法。正是北纬公司数十名驻扎在忻州的异国他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带动了更多富有才智的山西人回乡建设,最终将 科技 产业的梦想和方法灌输进几百万人心。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作者/金亿 财经 课堂
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阅读本期文章。
芯片产业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具有确定性的行业,但是纵观整个芯片产业链覆盖极广,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整机厂商等大的领域,如果从细分来看,又是遍布N多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硅晶圆,光刻胶,光掩膜板到特种气体,CMP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靶材,晶圆封装材料,上游生产设备单晶炉,氧化炉,PVD,光刻机,检测设备等等涵盖的细分领域,到处都芯片概念,鱼龙混杂,有时候还真的搞不清楚。
如何弄清楚全产业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深入的了解整个产业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准备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准备把这些产业链的公司,一家一家全部的深入的去了解,如果你想搞清楚每一家公司,那么就跟我一起来学习吧。
富满电子的主要业务就是电源的管理芯片,LED控制驱动芯片,MOSDET,射频前端芯片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于高性能混合集成电路。
电源管理芯片:被业内称为PMIC,是在多路转换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智能管理,是一种高精度的管理功能器件,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在电子设备种实现电的变换,分配的管理功能,是电子设备的核心器件。
LED驱动控制芯片:就是我们常见的LED灯里面的控制芯片,虽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也是LED器件中的核心部件,这个控制芯片可以让LED自由的调节,是LED的核心。
MESFET芯片:我们前期讲过,这就是一种半导体的分立器件,它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也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射频前端芯片:这个就比较牛了,射频芯片就是可以把无线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发送的电子元件,这个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通讯基站中使用的芯片,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
通过了解公司的主营构成,就可以大概搞明白这个公司是一家什么企业,以后在选择的时候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关于生产模式,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富满的模式与IDM和其他的Fabless还不一样,它是将设计好的这些芯片产品交给晶圆厂进行代工生产,然后把代工的产品并不是去找封装厂商进行,它是把产品拿回来自己进行封装测试,这就说明公司具有自己的封装测试技术并不是单纯的设计企业。
从市场规模来看,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广阔,根据数据显示十年后全球电源芯片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65亿美元,我国占据全球份额的17.2%,在该领域,公司作为国内具有规模化的电源芯片厂商,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并且公司的控制器产品线开始产生营收并且对公司毛利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未来也是业绩的增长点。
LED驱动芯片,LED未来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我们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用的 ,LED产品将会越来越多,不仅节能,而且还亮,公司在小间距LED领域自主研发了领先的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这个是笔者比较看好的业务之一,大家都知道,未来随着5G的逐步展开,空间是多大,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目前5G射频芯片依然是高通那些公司垄断,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频繁制裁华为的原因,富满在该领域已经具备了研发实力,并且已经拥有了3G/4G/5G射频开关的成熟产品。
首先从这个行业来说算不上壁垒很高的公司,但是作为上市公司,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力,富满的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并不是只有设计能力,而公司自己具备封装测试的能力,并且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与其他纯代工的厂家来看,在成本和质量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并且提前进行了射频芯片的产业布局其中开关、滤波器、WiFiPA等系列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持续的研发投入2157.82万元,占到了营收了8.6%可以在未来产品更新迭代中占据领先地位,持续开发新产品为未来业绩增加动力。
并且在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快充领域公司也有可搭配氮化镓的主控芯片,并且与知名手机厂商合作开发了氮化镓的充电器。
从营收规模来看,最近几年也是获得了非常稳定的增长,2013年收入2.03亿至2019年5.98亿也是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净利润方面2013年2525万至2017年5883万实现了高速增长,2018-2019年净利润出现小幅下滑至3685万。
进入2020年业绩增速明显提升,1-9月收入5.1亿同比增长23.1%,净利润6152.6万同比增长152.7%。毛利率上升至25.5%提升3.7%,净利润11.8%提升6.1%,净资产收益率6.2%提升2.0%。从资产负债率来看稍高于同行的26.1%,公司为37.9%。
从三季度来看,公司业绩增速还是比较快的,收入2.62亿增长23.08%,净利润3702.75%,同比增长152.67%。从三季度毛利率来看25.5%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从行业来看还处于行业中下水平。
从股东户数来看,出现了连续三期的下滑,说明市场筹码正在进一步的集中,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高达55.33%,目前市值73.85亿,可以计算得出实际流通筹码非常有限。
笔者认为对未来业绩有增长动力的还是射频芯片以及LED芯片,从前三季度的业绩可以看出,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好的成绩单。
并且公司是实际生产和拥有当下最流行的快充氮化镓充电器的产品,在当下三代半导体概念炒作的迎合下,对公司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