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古往今来,却并不缺少大器晚成者:姜子牙贫贱一生晚年却得周文王重用辅佐周朝;吴承恩家道沦落五十岁才著成《西游记》;晋文公重耳颠沛流离半生晚年才成霸主。
不仅古代有这样的例子,在如今中社会名声显赫的一些企业家,很多也是晚年才在事业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而作为这群佼佼者中的一员,这位企业家在退休的年纪才起步创业,直到如今还依然支持着自己的企业蓬勃发展,他就是人称半导体之父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
一.56岁创办公司,他晚年迎来自己的人生转折
在1931年的平凡一天,浙江宁波的一户贫穷人家里,张忠谋出生了。在同龄人享受天真烂漫童年的时候,幼小的张忠谋就不得不跟随着自己四处打工的父亲离开故乡。在18岁之前,张忠谋就辗转换过10多所学校,到过8个城市,其辛苦程度远超想象。
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张忠谋也没有放弃用功读书。在高考过后,年少的张忠谋顺利考入哈佛大学,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开启了自己的求学苦旅。来到美国后的张忠谋孤苦伶仃,去国怀乡的忧愁使得他对原本不感兴趣的机械专业更是无暇顾及。因此他在考取麻省理工博士学位的路途上屡屡受挫,这给了当时的张忠谋很大的打击。
然而,他很快便振作了起来。考取博士学位失败后,张忠谋决心一定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面对着多家公司递来的橄榄枝,最后张忠谋抛弃了大名鼎鼎的福特公司,选择了一家名为“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而理由居然是后者的薪资高出一美金!
对于这一美金,张忠谋更看重的是这一美金背后的重视与尊严。于是在1955年,24岁的张忠谋顺利入职“希凡尼亚”,开始了他与半导体不可分离的一生。
许多年后的今天,张忠谋再次回忆起当初的选择,难掩激动地讲道:“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当时半导体对于张忠谋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凭借着他的勤学苦读与聪明才智,张忠谋很快就小有成就。
后来他又来到德州仪器公司工作,在这里,他才真正见识到了能够改变市场格局的科技力量,而他也认识了杰克·基比——这位半导体行业的顶级专家,这位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同僚在当时给了他不少从事半导体行业的建议。
在1961年,工作期间的张忠谋经过引荐完成了半导体业内第一学府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的博士考试。在1964年,早已经成为德仪副总裁的张忠谋又一次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那时的他无限风光,带领着三万名精英员工在半导体领域与英特尔互相竞争。
在张忠谋的带领下,德仪凭借着飞速的技术发展以及极度优惠的价格战略,将半导体行业的世界第一牢牢把握在手中。
但是,在张忠谋的心中,他并不满足现状。现有的成绩虽然足够辉煌,但却没有任何可以继续前进的动力。难道自己要一辈子以经理人的身份过一生么?张忠谋如此自问。最终,1983年,张忠谋因理念不合离开德仪。此时的他也早已经52岁,但却仍然迫切期望一个新的出发点。
机遇总是留给有把握的人的。在1987年的台湾,56岁的张忠谋凭借着自己在半导体行业多年来的技术经验积累与市场洞察能力,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半导体公司——台积电。
在当时的半导体行业主流中,做的都是从设计到制作全权包办的模式,制造需要的是巨额资金支持,而设计又需要技术的高度集中。这就使得当时的半导体公司大都资金与科技双密集,外人入行极为困难。在他们的心里,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帮忙制造的一座半导体工厂。
张忠谋充分把握了这些人的心理,因此决定自己便要成为那一个“只搞制作的人”。然而最开始的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为了台积电能顺利发展,张忠谋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人才缺乏,他特地飞回美国找到昔日好友和下属挖来人才;订单稀少,他派遣无数下属到美国千辛万苦求单。在张忠谋一年的坚持下,终于在1988年,他顺利打动了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拿到了英特尔的订单。
在英特尔的声名下,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如今的台积电不仅是台湾最赚钱的公司,同时也跻身世界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之一。不仅公司市值近超一万亿,更是曾多次力压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二.70岁因爱结婚,他与秘书张淑芬的爱情故事
除了事业,张忠谋的爱情故事也足以令人唏嘘。
张忠谋和张淑芬都曾有过一段不完美的婚姻。两人的相遇是因为工作结缘,早在1985年时,张淑芬就担任起张忠谋的秘书一职。在当时的外人看来,张忠谋脾气极坏,因为一点小错误就能暴跳如雷,只有张淑芬乐观温柔的性格才能包容和体谅他。
当时的张淑芬也早与前夫感情破裂,两人分居三十年之久,她也早已仰慕张忠谋的才华久已。于是两个不那么完美的人互相安抚着,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2001年,70岁高龄的张忠谋在美国与57岁的张淑芬低调举行了婚礼。两人经历了无数流言蜚语,终于走在了一起。
现如今,89岁高龄的张忠谋仍奋斗在行业第一线,带领着台积电蓬勃发展。张忠谋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颇多。
首先,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被年龄束缚。不论别人怎样非议,人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论在任何年龄下都要勇敢追梦。
其次,爱情本无关他人言,两个人之间相爱便是最好。张忠谋与张淑芬最开始的相爱,被流言蜚语传播为他觊觎别人的妻子,她贪图钱财,但是两个人都没有被打倒。外界的压力反而能够证明两人的相爱。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想爱的人,也一定要如张忠谋般勇敢,既能勇敢逐梦,也能勇敢追爱。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生辉煌,而那时,就算白发苍苍又何妨?
中兴、华为相继被美国制裁,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 科技 落后带来的阵痛。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足以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由于欧美日韩在半导体产业入局早,取得了较大的技术领先,掌控着产业链上游技术。因此芯片产业他们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在国外技术限制的重重壁垒下,华为海思算是少有的逆袭案例,他以后来着的姿态冲到了芯片产业头部行列,但是由于芯片制造技术的限制,被遏制了发展,前途堪忧。
因此,在高 科技 领域,由于其 技术壁垒高,需要技术沉淀,产业链庞大 等因素,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越来越难实现技术的追赶。
难吗?
非常难。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停下追赶的步伐。也有众多的企业前仆后继的加入到与国外巨头竞争的队伍中。
其中有一家企业是最为亮眼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他几乎完全实现在国外巨头包围下的逆袭,打破了该领域被国外垄断的状况。
长期以来,面板技术也一直被国外掌握,三星,LG,夏普,JDI等,多年保持领先。
直到京东方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手机、电脑、电视能用上自己面板,京东方屏幕技术也走到了世界前列。甚至带动了整个中国面板行业的发展,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龙腾光电,均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在OLED领域,目前最强的三星,遥遥领先,绝对龙头。而LG在只在OLED电视上领先,手机OLED做得不怎么样,绿屏名声曾经“盛极一时”。日本的JDI没有OLED技术(2019年初爆料可以量产 不够没见过手机用)。国内的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主流厂商正在做或者已经量产了OLED,中国在OLED这方面已经快人一步了。
和芯片技术一样,任何尖端技术的追赶都充满了坎坷,京东方的发展历程同样充满了波折。
京东方前身为北京电子管厂(774厂),曾经无比辉煌,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电子管厂。在1993年4月,由2600多名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创立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在成立之前,774厂已经逐渐没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之同期的780厂、714厂、青岛无线电二厂都在那个时候顺应了时代潮流,走了出来,这就是后来的四川长虹、南京熊猫、海信电器。
究竟是什么潮流,让同一批企业发展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为顺应当时家电国产化的趋势, 大多数厂的做法是:全套引进国外生产线和元器件,自己只需完成组装即可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即组装国产化。
能买的不造,这是当时的理念。
但是774厂走了自主研发的路线,是国内最早研究彩电核心技术的企业,甚至在1981年就已经成功研发出液晶面板。
但是长期的研发投入、技术上实际的差距,短期内看不到营收,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个阶段,成了各大厂发展的分水岭,只有京东方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20年后再看这个选择, 对于企业自身、整个行业都是无比重要 。
在创立之初,京东方通过债转股和资源优化的改制,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为后来的发展做了铺垫。
当时的厂长王东升带领企业聚焦在CRT显示器相关的业务上,随着国内彩电业的发展,企业效益也越来越好。1997年和2000年分别在B股、A股上市,融资3.5亿港币和9.7亿元。
但此时距离面板行业领先的韩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三星、LG、和现代这些企业通过多年的反周期 *** 作,技术上是世界顶尖水平。
简单说一下 反周期 *** 作。
半导体行业呈现周期性的上涨和衰退。在衰退期,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出现大量半导体公司亏损甚至倒闭。此时以低价出手收购,或者违背市场需求进行研发投入和生产,称为反周期 *** 作。这也极具风险,除了财力支持,还要准确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说通俗点,有赌的成分。
1984年,半导体行业进入衰退期,大量公司亏损,缩减开支。三星却通过购买镁光的技术,从美国和日本天价挖人,大建工厂、疯狂增产、研发新品。1993年就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存储器芯片厂家。为最成功的反周期 *** 作之一。
随后LG、现代也通过相似的 *** 作,与三星携手统治存储芯片和液晶板面行业。
反周期 *** 作,资金需求大,风险高 ,总有翻车的时候。2001年现代就扛不住了,机会来了。
2003年1月22日,京东方宣布韩国子公司以3.8亿美元收购现代全部的面板业务。
收购过程十分坎坷。京东方当时资金也不充足,有另一家企业‘剑度’向京东方提出合作收购现代的面板业务。但是‘剑度’背地里透底韩方,希望谋取更多股份,掌握核心技术,只交给我们加工厂。好在现代明白其中的风险,债务问题不允许自己玩这些小动作。随之合作破裂。
后来又有鸿海插一脚,与现代签订6.5亿美元的意向书,从中抬高价格。京东方也确实没这么多钱去竞争。随之鸿海反悔,退出收购。
总结下来,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买不起。现代当时拥有2代、3代、3.5代各一条,年产能300万片,全球第9,技术储备也相当雄厚。但是在韩国并无优势,所以韩企根本看不上。京东方成了现代面板业务最好的归宿。
通过这次收购,京东方获得了世界领先的面板技术,很快有了自己的液晶面板5代线。市场份额直线上升,韩方悔恨不已。之前三星在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地,设立了GLASS MEETING *** 纵液晶面板价格,卡住了国内公司的脖子,使其很难盈利。而这次收购直接把巨头的围城撕开一个口子。
但是市场很快又迎来了衰退期,京东方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亏损15.87亿、17.71亿,一度濒临破产,靠着地方输血,终于撑到行业复苏,2007年5月开始盈利。
2007年成都和京东方合作,花费34个亿,建立了4.5代线,对于日本来说,4.5代线太小了他们不认为有什么威胁。(代线越高尺寸越大,4.5代线是手机屏幕的尺寸,而电视机则需要更高的代线)。
2007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也使小屏幕的需求大幅上升。京东方的4.5代线刚好迎合了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9年中国第一条液晶8代线在北京开工了,听闻这个消息,日韩台马上坐不住了,纷纷要求来大陆开厂,再也不把技术藏着掖着,抢占市场,还能遏制住中国产业的发展,一举两得。最后,2010年项目批准下来,外资企业全鸽。
为了遏制京东方发展,日韩台联手压低价格,让京东方越卖越亏,京东方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亏损20亿和7亿, 012年,拿了26.2个亿的补贴,才勉强挣了2.5个亿。
三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以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通过各种 *** 作,干掉了日、台企业,液晶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先是三星联合索尼扰乱市场,又放出风声要抢占等离子市场,日本企业纷纷转移目光,把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等离子研究,而三星转身就开始压低液晶面板价格,直接拖垮来不及转身的日本企业。接着三星又借之前的价格联盟事件,以污点证人的身份把台湾企业就卖了。面对制裁和打压直接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面临存亡危机。
以三星为首的韩企,是这十年最大的受益者,成为了液晶面板行业的绝对领先。日本只剩下索尼,日本政府出面将东芝、索尼、日立各自的液晶显示器部门整合为,“日本显示器公司”JDI。
台企为了活下去疯狂裁员,同时把技术卖给中国大陆,人才和技术纷纷转向内地。造就了一批面板企业的发展。
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2013年京东方提交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LG、三星、夏普。为了对抗京东方,韩国企业决定推出新技术AMOLED来迅速淘汰掉京东方的产品,但AMOLED所需要的两个关键材料的所有专利全都掌握在京东方手上,这就导致三星和LG研究的很困难,由于把大量的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到AMOLED的研发上,原本的液晶面板生产和继续研发受到致命影响,自家的显示器产品的屏幕由于产能问题供应不上,反而要向京东方购买液晶面板。2013年韩国大部分手机的屏幕供应商不是三星和LG而是京东方。
京东方首次在技术上实现了追平,成熟的技术导致液晶面板的价格一路走低,获得了市场的话语权,不论日韩企业怎么降低价格,京东方稳赚不赔,直接导致奄奄一息的夏普腰板被打断。
京东方在北京和成都建厂的成功案例,让他也成了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纷纷邀请京东方入驻。
截至到2019年2月底,京东方已有的、在建的、规划中的生产线已经多达14条。京东方也对得起人家烧的钱,他的每条生产线都会给所在城市引来一系列的配套厂家落户,带动城市整个产业的发展,税收、就业、城市竞争力都有上升。
总投资4452亿,换来的是中国面板行业的崛起,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IHS数据,2018年京东方液晶显示屏出货数量约占全球25%,总出货量全球第一。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2018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9585件,其中发明专利超90%,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全球创新活动的领先指标——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京东方已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
虽然名义上是全球最大的面板厂家,但是面板收入和三星面板收入差距巨大,产品结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另外,面板行业周期性强,没有永远的老大,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在转型期,京东方没有被眼前利益诱惑,而是着眼未来,走自主研发这条吃力的线路,以技术为根本,长期投入。从时机上看,能够抓住行业的机会,弥补技术的不足。
京东方的崛起,代表了我们在面板行业从落后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半导体行业,是一次伟大逆袭。
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奋起追赶,以摆脱国外的限制。 面板行业完成了这次突破,但还有众多领域需要追赶,芯片、精密设备、生物制药等,也需要更多像京东方一样的企业站出来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