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里的名次用什么函数公式求?

Excel表格里的名次用什么函数公式求?,第1张

sum和rank函数,步骤如下:

第一步:如下图。需要对整个班级的总分排名

第二步:首先算出学生的总分,在F2写入公式=SUM(B2:E2)

第三步:然后计算排名。排名用的是RANK函数。在G2写入公式 =RANK(F2,F$2:F$16) 这里得出的排名第一肯定是不对的,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第四步:鼠标选中F2和G2单元格。随便放到G2单元格的右下角,待随便变成+型,按住随便左键,往下拉到最下一行数据。总分和排名数据就都出来了

第五步:为了排名看到更清晰。把排名做个排序。选中G2到G16,点击数据、排序(图一)、扩展选定区域(图二)、名次(图三)

第六步:主要就做好排名了,看图(江原道)同学第一名,排在最上面。

扩展资料

微软的OFFICE是最为流行的办公软件,主要有OFFICE2010和OFFICE2007两个版本。Office 2000是第三代办公处理软件的代表产品,可以作为办公和管理的平台,以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Office 2000中文版有4种不同的版本:标准版、中小企业版、中文专业版和企业版。

在Office 2000中各个组件仍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一般说来,Word主要用来进行文本的输入、编辑、排版、打印等工作;Excel主要用来进行有繁重计算任务的预算、财务、数据汇总等工作;PowerPoint主要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和幻灯片及投影片等。

Access是一个桌面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库应用程序;Outlook是一个桌面信息管理的应用程序;FrontPage主要用来制作和发布因特网的Web页面。

Microsoft Office XP是微软有史以来所发行的Office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而且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最易于使用的Office产品。新版Office放弃了以往以产品发布年命名的惯例!

产品名称中的XP,是英文Experience(体验)的缩写,代表着新版Office在包容覆盖广泛设备的Web服务之后,将给用户带来丰富的、充分扩展的全新体验。

除核心的 Office XP 程序 — Microsoft Word、Excel、Outlook和 PowerPoint— 外,Office XP 专业版 中包含 Microsoft Access 2002,它是 Office XP 数据库解决方案,可帮助用户存储、访问和分析数据。

要使用 Microsoft Office XP,推荐的系统配置为 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为 Pentium III 处理器和 128 MB 的 RAM。

在中国金山公司的WPSoffice,和微软office的功能非常相似,从1989年到1994年,中国国内办公软件一直都是WPS一统江湖。美国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中国悄然登陆之后二者形成了竞争的两大阵营。

用两个函数,第一行排序公式,=small($a1:$e1,column(a1))右拉填充

第二行随之变动公式,=indirect(address(2,match(small($a1:$e1,column(a1)),$a1:$e1,0)))右拉填充

在 Excel 中,Rank函数用于实现一个数字在指定数字列表中的排位,并且可以通过拖动的办法实现对整个数字列表的自动排序。Rank函数共有三个参数,前两个为必选项,后一个为可选项;如果省略可选项,将默认按降序排序。Rank函数怎么用呢?文章先介绍Rank函数的语法,再用四个由浅入深的具体实例分享Rank函数的使用方法;四个实例分别为无重复数字的自动排序、重复数字并排的自动排序、重复数字顺排的自动排序和Rank函数与OffSet函数组合实现分段排序,实例 *** 作所用版本均为 Excel 2016。

一、Rank函数语法

1、表达式:RANK(Number, Ref, [Order])

中文表达式:RANK(要排序的数字, 数字列表, [排序方式])

2、说明:

A、Ref 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如果有非数字将被忽略。

B、Order 为可选项,用于指定数字的排序方式;如果省略,则默认值为 0,则按降序排序;如果为非 0,则按升序排序。

二、Rank函数怎么用

(一)无重复数字的自动排序

1、假如要对销量按降序排序。选中 G2 单元格,输入公式 =RANK(F2,$F$2:$F$12),按回车,返回 F2 在 F2:F12 中的排位;再次选中 G2,把鼠标移到 G2 右下角的单元格填充柄上,鼠标变为黑色加号后,按住左键,往下拖一直拖到 F12,则所经过单元格都对应 F2:F12 中的数值排好序; *** 作过程步骤,如图1所示:

2、公式说明:

A、公式 =RANK(F2,$F$2:$F$12) 中,F2 是要排序的数字,是对 F2 的相对引用,往下拖时,会变为 F3、F4、……;$F$2:$F$12 是对 F2 至 F12 的绝对引用,往下拖时,F2 和 F12 都不会自动加 1,即无论拖到哪个单元格都始终返回从 F2 到 F12 的数字列表。

B、公式省略了排序方式 Order,默认按降序排序,F2:F12 中的最大值 982 排序在第一位;如果要按升序排序,可以把 Order 设置为非 0,如设置为 1,则公式变为 =RANK(F2,$F$2:$F$12,1)。

(二)重复数字并排的自动排序

1、假如要对价格按升序排序。把公式 =RANK(E2,$E$2:$E$12,1) 复制到 G2 单元格,如图2所示:

2、按回车,返回 E2 在 E2 至 E12 中的排位,同样用往下拖的方法把其余价格排序,排好后,如图3所示:

3、排在第一的是 65,它是 E2 至 E12 中最小的值,说明排序方式为升序;E2 至 E12 中共有两组重复数字,一组是 89,另一组是 99,两个 89 都排在第 4 位,两个 99 都排在第 6 位,而第 5 位和第 7 位却留空。

(三)重复数字顺排的自动排序

1、同样对价格按升序排序。把公式 =RANK(E2,$E$2:$E$12,1)+COUNTIF(E$2:E2,E2)-1 复制到 G2 单元格,按回车,则返回 E2 在 E2 至 E12 中的排位;用往下拖的方法把其余价格排好序, *** 作过程步骤,如图4所示:

2、价格中的第一组重复数字 89 分别排到了第 4 位和第 5 位;第二组重数字 99 分别排到了 第 6 位和第 7 位。

3、公式说明:

公式 =RANK(E2,$E$2:$E$12,1)+COUNTIF(E$2:E2,E2)-1 用 CountIf函数统计当前数字在当前单元格之前有几个重复值;例如 COUNTIF(E$2:E2,E2) 统计 E2 在 E2 之前(即 E2)有几个重复数字,统计结果为 1,1 - 1 = 0,即 COUNTIF(E$2:E2,E2)-1 = 0;当拖到 E3 时,COUNTIF(E$2:E2,E2)-1 变为 COUNTIF(E$2:E3,E3)-1,统计 E3 在 E2 至 E3 有几个重复数字,统计结果为 1,COUNTIF(E$2:E3,E3)-1 = 0,则 =RANK(E3,$E$2:$E$12,1)+0=4;当拖到 E4 时,COUNTIF(E$2:E2,E2)-1 变为 COUNTIF(E$2:E4,E4)-1,统计 E4 在 E2 至 E4 有几个重复数字,统计结果为 2,COUNTIF(E$2:E4,E4)-1 = 1,则 =RANK(E4,$E$2:$E$12,1)+1=5。

(四)Rank函数与OffSet函数组合实现分段排序

1、假如要把销量按每段四个数分段排序。把公式 =RANK(F2,OFFSET($F$2:$F$5,INT((ROW()-2)/4)4,),1) 复制到 G2 单元格,按回车,则返回 F2 在 F2 至 F5 中的排位;用往下拖的方法排好其余数字与其它分段的序; *** 作过程步骤,如图5所示:

2、公式说明:

A、公式 =RANK(F2,OFFSET($F$2:$F$5,INT((ROW()-2)/4)4,),1) 用 OFFSET($F$2:$F$5,INT((ROW()-2)/4)4,) 来实现分段,它是如何实现分段的?我们选择第二个分段的第一个单元格,即 G6 单元格,双击它,它的公式为 =RANK(F6,OFFSET($F$2:$F$5,INT((ROW()-2)/4)4,),1),如图6所示:

B、其它的都没有变,只有 F2 变为 F6;Row() 用于返回当前行的行号,F6 的行号为 6,即 ROW()-2 = 4,INT(4/4) = 1,14 = 4,即 OffSet 变为 OFFSET($F$2:$F$5,4),也就是要往下移 4 行,由于 OffSet函数返回对单元格的引用,所以 OffSet 返回 $F$6:$F$9。

C、Rank 变为 =RANK(F6,$F$6:$F$9,1),也就实现了对第二段 F6 至 F9 数字列表的排序。

提示:由于是从 F2 开始,所以用 ROW()-2,如果从 F1 开始,则用 ROW()-1,其它的以此类推。另外,每个分段有几个数,用 (ROW()-2) 除几,如公式中的 (ROW()-2)/4;用 Int 取整后再乘几也是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11669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