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众号后台有朋友在问Core的中间件,所以专门抽时间整理了这样一篇文章。
一、前言
中间件(MIDdleware)最初是一个机械上的概念,说的是两个不同的运动结构中间的连接件。后来这个概念延伸到软件行业,大家把应用 *** 作系统和电脑硬件之间过渡的软件或系统称之为中间件,比方驱动程序,就是一个典型的中间件。再后来,这个概念就泛开了,任何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系统的东西,都被叫做中间件。
所以,中间件只是一个名词,不用太在意,实际代码跟他这个词,也没太大关系。
中间件技术,早在.Net framework时期就有,只不过,那时候它不是Microsoft官方的东西,是一个叫OWIN的三方框架下的实现。到了.Net core,Microsoft才把中间件完整加到框架里来。
感觉上,应该是Core参考了OWIN的中间件技术(猜的,未求证)。在实现方式上,两个框架下的中间件没什么区别。
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理清这个概念。
为了防止不提供原网址的转载,特在这里加上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tiger-wang/p/13038419.html
二、开发环境&基础工程这个Demo的开发环境是:Mac + VS Code + Dotnet Core 3.1.2。
$ dotnet --info
.NET Core SDK (reflecting any global.Json):
Version: 3.1.201
Commit: b1768b4ae7
Runtime Environment:
OS name: Mac OS X
OS Version: 10.15
OS Platform: Darwin
RID: osx.10.15-x64
Base Path: /usr/local/share/dotnet/sdk/3.1.201/
Host (useful for support):
Version: 3.1.3
Commit: 4a9f85e9f8
.NET Core SDKs installed:
3.1.201 [/usr/local/share/dotnet/sdk]
.NET Core runtimes installed:
Microsoft.AspNetCore.App 3.1.3 [/usr/local/share/dotnet/shared/Microsoft.AspNetCore.App]
Microsoft.NETCore.App 3.1.3 [/usr/local/share/dotnet/shared/Microsoft.NETCore.App]
首先,在这个环境下建立工程:
创建Solution% dotnet new sln -o demo
The template "Solution file" was created successfully.
这次,我们用WebAPI创建工程% cd demo
% dotnet new webAPI -o demo
The template "ASP.NET Core Web API" was created successfully.
Processing post-creation actions...
Running 'dotnet restore' on demo/demo.csproj...
Restore completed in 179.13 ms for demo/demo.csproj.
Restore succeeded.
把工程加到Solution中% dotnet sln add demo/demo.csproj
基础工程搭建完成。
三、创建第一个中间件我们先看下Demo项目的Startup.cs
文件:
namespace demo
{
public class Startup
{
public Startup(I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
}
public I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get; }
/* This method gets called by the runtime. Use this method to add services to the container. */
public voID ConfigureServices(IServiceCollection services)
{
services.AddControllers();
}
/* This method gets called by the runtime. Use this method to configure the http request pipeline. */
Configure(IApplicationBuilder app, IWebHostEnvironment env)
{
if (env.IsDevelopment())
{
app.UseDeveloperExceptionPage();
}
app.UsehttpsRedirection();
app.UseRouting();
app.UseAuthorization();
app.UseEndpoints(endpoints =>
{
endpoints.MapControllers();
});
}
}
}
这是Startup
默认生成后的样子(注意,不同的 *** 作系统下生成的代码会略有不同,但本质上没区别)。
其中,Configure
是中间件的运行定义,ConfigureServices
是中间件的参数设置注入。
我们在Configure
方法里,加入一个简单的中间件:
app.UseAuthorization();
/* 下面是加入的代码 */
app.Use(async (context, next) =>
{
/* your code */
await next.Invoke();
/* your code */
});
/********************/
app.UseEndpoints(endpoints =>
{
endpoints.MapControllers();
});
在这个代码中,app.Use
是引入中间件的方式,而真正的中间件,是async (context,next)
,这是一个delegate
方法。
中间件方法的两个参数,context
是上下文httpContext
,next
指向下一个中间件。
其中,next
参数很重要。中间件采用管道的形式执行。多个中间件,通过next
进行调用。
在前一节,我们看到了中间件的标准形式。
有时候,我们希望中间件执行完成后就退出执行,而不进入下一个中间件。这时候,我们可以把await next.Invoke()
从代码中去掉。变成下面的形式:
app.Use(async (context,1); word-wrap: inherit !important; word-break: inherit !important">/* your code */
});
对于这种形式,Microsoft给出了另一个方式的写法:
app.Run(async context =>
{
/* your code */
});
这两种形式,效果完全一样。
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短路,就是说在这个中间件执行后,程序即返回数据给客户端,而不执行下面的中间件。
五、中间件的映射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个中间件映射到一个Endpoint
,用以对外提供简单的API处理。这种时间,我们需要用到映射:
app.Map("/APIname", APIname => {
app.Use(async (context, next) =>
{
/* your code */
await next.Invoke();
});
});
此外,映射支持嵌套:
"/router", router => {
router.Map("/API1name", API1name => {
app.Use(async (context, next) =>
{
/* your code */
await next.Invoke();
});
});
router.Map("/API2name", API2name => {
app.Use(async (context, next) =>
{
/* your code */
await next.Invoke();
});
});
})
对于这两个嵌套的映射,我们访问的Endpoint
分别是/router/API1name
和/router/API2name
。
以上部分,就是中间件的基本内容。
但是,这儿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从各处文章里看到的中间件,好像都不是这么写的?
嗯,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看到的方式,也都是中间件。只不过,那些代码,是这个中间件的最基本样式的变形。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变形。
六、变形1: 独立成一个类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中间件能独立成一个类,方便控制,也方便程序编写。
这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先写一个类:
TestMIDdleware
{
private Readonly RequestDelegate _next;
TestMIDdleware(RequestDelegate next)
{
_next = next;
}
public async Task Invoke(httpContext context)
{
/* your code */
await _next.Invoke(context);
}
}
这个类里context
和next
和上面简单形式下的两个参数,类型和意义是完全一样的。
下面,我们把这个类引入到Configure
中:
app.UseMIDdleware<TestMIDdleware>();
注意,引入MIDdleware类,需要用app.UseMIDdleware
而不是app.Use
。
app.Use
引入的是方法,而app.UseMIDdleware
引入的是类。就这点区别。
如果再想高大上一点,可以做个Extensions:
static TestMIDdlewareExtensions
{
static IApplicationBuilder UseTestMIDdleware(this IApplicationBuilder app)
{
return app.UseMIDdleware<TestMIDdleware>();
}
}
然后,在Configure
中,就可以换成:
app.UseTestMIDdleware();
看着高大上了有没有?
七、变形2: 简单引入参数有时候,我们需要给在中间件初始化时,给它传递一些参数。
看类:
private Readonly RequestDelegate _next;
private static object _parameter
(RequestDelegate next, object parameter)
{
_next = next;
_parameter = parameter;
}
(httpContext context)
{
/* your code */
await _next.Invoke(context);
}
}
那相应的,我们在Configure
中引入时,需要写成:
app.UseMIDdleware<TestMIDdleware>(new object());
同理,如果我们用Extensions时:
this IApplicationBuilder app, object parameter)
{
return app.UseMIDdleware<TestMIDdleware>(parameter);
}
}
同时,引入变为:
app.UseTestMIDdleware(new object());
八、变形3: 依赖注入参数跟前一节一样,我们需要引入参数。这一节,我们用另一种更优雅的方式:依赖注入参数。
先创建一个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IParaInterface
{
someFunction();
}
再根据interface创建一个实体类:
ParaClass : IParaInterface
{
()
{
}
}
参数类有了。下面建立中间件:
static IParaInterface _(httpContext context)
{
/* your code */
/* Example: _parameter.someFunction(); */
await _next.Invoke(context);
}
}
因为我们要采用注入而不是传递参数,所以Extensions不需要关心参数:
return app.UseMIDdleware<TestMIDdleware>();
}
}
最后一步,我们在Startup
的ConfigureServices
中加入注入代码:
services.AddTransIEnt<IParaInterface, ParaClass>();
完成 !
这个方式是Microsoft推荐的方式。
我在前文Dotnet core使用JWT认证授权最佳实践中,在介绍JWT配置时,实际使用的也是这种方式。
中间件app.UseAuthentication();
这是Microsoft已经写好的认证中间件,我们只简单做了引用。
注入参数services.AddAuthentication(JwtBearerDefaults.AuthenticationScheme)
.AddJwtBearer(option =>
{
option.RequirehttpsMetadata = false;
option.Savetoken = true;
var token = Configuration.GetSection("tokenParameter").Get<tokenParameter>();
option.TokenValIDationParameters = new TokenValIDationParameters
{
ValIDateIssuerSigningKey = true,
IssuerSigningKey = new SymmetricSecurityKey(EnCoding.ASCII.GetBytes(token.Secret)),
Validissuer = token.Issuer,
ValIDateIssuer = false,
ClockSkew = TimeSpan.Zero,
};
});
这部分代码,是我们注入的参数设置。其中,几个方法又是Microsoft库提供的Builder。
Builder是注入参数的另一种变形。我会在关于注入和依赖注入中详细说明。
九、中间件的引入次序中间件的引入次序,从代码上来说没有那么严格。就是说,某些类型的中间件交换次序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般来说,使用中间件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规则:
实现Endpoint的中间件,应该放在最后,但要放在控制器引入的中间件之前。通常Endpoint中间件提供的是API或类似的内容,它会有Response的返回。而中间件在Response返回后,就不会调用Next了。具有数据过滤内容的中间件,应该往前放,而且有个规则:当有过滤到规则外的情况时,应该越早返回越好。以这两个规则来决定中间件的引入次序,就足够了。
(全文完)
微信公众号:老王Plus 扫描二维码,关注个人公众号,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个人文章和内容推送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此声明和原文链接 |
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一文说通Dotnet Core的中间件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一文说通Dotnet Core的中间件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