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性代数中求矩阵特征值时,值得顺序是如何确定的!因为在二次型中涉及到特征值顺序的问题

在线性代数中求矩阵特征值时,值得顺序是如何确定的!因为在二次型中涉及到特征值顺序的问题,第1张

如果是正交对角化,第一步,写出二次型的矩阵;第二步,零行列式等于零求出二次型矩阵的特征值,并且按顺序从左往右写好,这个顺序就是你要求的相似对角阵的顺序(从左到右);第三步,把不同的特征值带入齐次线性方程组,并且求出所有的特征向量(列向量);第四步,用施密特正交法将刚才求出的列向量组处理;第四步,如果是B=P逆AP,其中A是二次型矩阵,B是你要求的对角阵,那么你要把处理后的列向量组,按照对应特征值的(从左往右)顺序列好,这是P;第五部,用初等行变换把P算出P逆,就完事了,不用再P逆AP的计算了,肯定是对的。B的元素就是特征值,千万别写错顺序。

 知识的总结总是必要的,那么高中数学必修1的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就我这里瞧瞧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2)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3)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x)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x)

 4)函数y=f(x)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x)

 5)函数y=f(x)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x)

 6)函数y=f(x)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x)|

 7)函数y=f(x)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x|)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拼凑法: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2)反表示法:针对分式的类型,把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X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由X的范围类似求Y的范围。

 (3)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范围。

 (4)代换法(换元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4)常用的分段函数有取整函数、符号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

 7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映射是针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言的,而函数仅仅是针对数字来说的。所以函数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的函数

 8、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及最值

 (1、增减函数

 (1)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的单调性还有单调不增,和单调不减两种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

 作差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9: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a、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是不对称,则是非奇非偶的函数;若对称,则进行下面判断;

 b、确定f(-x)与f(x)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4)利用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a、在公共定义域内,偶函数的加减乘除仍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加减仍为奇函数;

 奇数个奇函数的乘除认为奇函数;

 偶数个奇函数的乘除为偶函数;

 一奇一偶的乘积是奇函数;

 a、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一个为偶就为偶,两个为奇才为奇。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10、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1、函数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小)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小)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判断含糊单调性时也可以用作商法,过程与作差法类似,区别在于作差法是与0作比较,作商法是与1作比较。

 (4)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5)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候,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高一阶段可以利用奇函数f(0)=0)。

 篇二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拓展阅读: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 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

补充一:分段函数 (参见课本P24-25)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例如: y=2sinX y=2cos(X2+1)

7.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睇清楚课本单调区间的概念)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

函数 单调性

u=g(x) 增 增 减 减

y=f(u) 增 减 增 减

y=f[g(x)] 增 减 减 增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

8.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4)当 时,若 ,则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2、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我数学很好 有不会问我 O

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更多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数学更加要进行复习归纳。下面就让大范文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篇一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6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7(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 l 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N ( a>0,a≠1,N>0 );

8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 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 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₁)(x-x₂)[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₁,0)和B(x₂,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x₁,x₂=(-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1

 一、知识要点

 1、函数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说明:(1)一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意义来确定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b≠0)中的“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一次”意义相同,即自变量x的次数为1,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不为零的常数,b可为任意常数

 (3)当b=0,k≠0时,y=b仍是一次函数

 (4)当b=0,k=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三步画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

 4、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略)

 (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p="">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5、确定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

 (1)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需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由于一次函数y=kx+b(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的方程,求得k,b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6、待定系数法

 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结果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未知系数也叫待定系数例如:函数y=kx+b中,k,b就是待定系数

 7、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

 (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

 (3)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8、本章思想方法

 (1)函数方法。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二、典型例题

 例1、当m为何值时,函数y=-(m-2)x+(m-4)是一次函数

 例2、一根d簧长15cm,它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18kg,并且每挂1kg的物体,d簧就伸长05cm,写出挂上物体后,d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

 例3、(2003厦门)某物体从上午7时至下午4时的温度M(℃)是时间t(时)的函数:M=t2-5t+100(其中t=0表示中午12时,t=1表示下午1时),则上午10时此物体的温度为__℃

 例4、已知y+m与x-n成正比例(其中m,n是常数)

 (1)y是x的一次函数吗请说明理由;在什么条件下,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如果x=-1时,y=-15;x=7时,y=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这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例5、(哈尔滨)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象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 y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例6、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2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kx+b,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2、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

 3、当k=0,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4、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拓展阅读:一次函数的解题方法

 理解一次函数和其它知识的联系

 一次函数和代数式以及方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仍然是函数,同时,等号的两边又都是代数式。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代数式有很大区别。首先,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都只能存在两个变量,而代数式可以是多个变量;其次,一次函数中的变量指数只能是1,而代数式中变量指数还可以是1以外的数。另外,一次函数解析式也可以理解为二元一次方程。

 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kx+b是关于x的一次二项式,其中常数b可以是任意实数,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非零数,k≠0,因为当k = 0时,y = b(b是常数),由于没有一次项,这样的'函数不是一次函数;而当b = 0,k≠0,y = kx既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尤其要弄清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其中一种量因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找出具有相关联的两种量的等量关系之后,明确哪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函数;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存在着三种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等,在这三种量中,当且仅当其中一种量时间(或速度)不变时,距离与速度(或时间)才成正比例,也就是说,距离(s)是时间(t)或速度( )的正比例函数;

 4、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一般采取待定系数法。

 数形结合

 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方程组我们都可以用一次函数的观点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际上就看两条直线上下方的关系,求出端点后可以很容易把握解集,至于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把左右两边看为两条直线来认识,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对应2条直线,方程组的解就是直线的交点,结合图形可以认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把握交点个数。

 如果一个交点时候两条直线的k不同,如果无穷个交点就是k,b都一样,如果平行无交点就是k相同,b不一样。至于函数平移的问题可以化归为对应点平移。k反正不变然后用待定系数法得到平移后的方程。这就是化一般为特殊的解题方法。

需求价格d性系数的公式为:E_p = (dQ/Q) / (dP/P),其中dQ/Q表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dP/P表示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在这道题目中,当P=4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

Q = 100 - P = 100 - 40 = 60

然后计算当价格从P=40降低到P=39时,需求量的变化量为:

dQ = Q1 - Q2 = ((100-Q1) - (100-Q2)) = Q2 - Q1

dQ/Q = (dQ / (Q1+Q2)/2) = [(60-59) / ((60+59)/2)] = 00172

计算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dP/P = (P2-P1)/((P1+P2)/2) = (39-40)/((39+40)/2) = -00256

将上述数据代入需求价格d性系数公式中,得到:

E_p = (dQ/Q) / (dP/P) = 00172 / (-00256) ≈ -06703

因为该结果是负数,说明消费者对产品X价格的需求为反向变化,即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增加。而且根据大小(绝对值)来判断,可以认为该产品的价格d性系数处于中度不敏感区间(即绝对值在1以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12183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