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关于Python类中“私有”属性和方法、“受保护”属性和方法说明

【Python基础】关于Python类中“私有”属性和方法、“受保护”属性和方法说明,第1张

  • Python中不像c++和Java中那样使用private修饰符定义私有属性,但是Python有个简单的机制可以达到这种私有属性的效果。
  • 这种机制只是一种安全措施,只是到达私有和受保护属性的效果,并不是Java中的private修饰的属性。
  • 参考《流畅的Python》的第九章

“私有”属性、方法 定义方式:
self.__mood = 5
以两个下划线开头的属性(方法),尾部最多只有一个下划线为私有
属性方法。
改名机制

例子:
有人编写了一个名为Dog的类,内部有个属性mood。现在你创建了一个Dog的子类Beagle,由于你不知道父类有mood属性,你又定义了一个属性mood,那么根据继承的方法你会把父类中的mood属性覆盖掉。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可以把mood属性定义成__mood的形式。就成了类的私有属性。
对于Dog类:__mood会进过改名机制变成_Dog__mood存放在Dog中
对于Beagle类:__mood会经过改名机制变成_Beagle__mood存放Beagle中
这样就达到了私有的效果。
但是,这样只是把私有属性换个名字存放,如果你知道属性被改名后的属性,也就可以读取私有属性。下面方式是不报错的:

class Dog:
    def __init__(self):
        self.__mood = 5


my_dog = Dog()
print(my_dog._Dog__mood) # 通过改名后的属性名就可以访问

“受保护”的属性、方法

定义方式:

self._mood = 5
以一个下划线开头的属性(方法)为私有属性方法。

对于上述的改名机制有些程序员并不是很同意,觉得很繁琐。有人提出以单个下划线开头编写“受保护”的属性,不过是程序员严格遵守的约定:不会在类外部访问这种属性和方法。这样做的好处,Python解释器不会对其做改名处理。仅仅通过约定就可以达到改名机制达到的私有效果。
对于编辑器:当你在外部调用是不会给你提示。但是可以调用


class Dog:
    def __init__(self):
        self._mood = 5


my_dog = Dog()
my_dog._mood  # 外部调用没有错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799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6
下一篇 2022-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