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
创业期间,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赚钱,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创新,创业的核心人物能够不依靠系统管理进行企业管理;
待企业进入成长期时,就需要全方位地构建管理体系,它的形成和运行是否符合企业管理规律,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或衰落期)的生命周期。
企业管理体系十大模块
一、 发展战略规划企业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它可以是一年的或是几年的,企业锁定和抢占什么市场,达到多少产值,获利多少与员工怎么分享,企业要做到多大的规模等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朝目标努力进取。否则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哪儿到哪儿。
二、 融资体系建立资本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和资源保障。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发展战略的规划预算各项费用开支,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筹备充足的资金,并做好发生资本困境时的应对预案措施,以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三、 核心流程设计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就要科学合理地分析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哪几个关键的工作步骤,以这几个步骤中的几个重要动作和工作重点,精心设计出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实现。
四、 组织结构构建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我们可以分析流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需要什么样的部门来负责,并论证这些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从而构建组织结构。这样,企业可以把战略目标转换为企业运转的月、季、年度目标,再把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到组织机构的各个部门中去,成为各部门目标。
五、 工作流程设计各部门目标要得以实现,各部门必须具体制订各项工作步骤和责权利的分配制度,从而形成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然后企业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加以优化,使常规性的工作有条不紊,使突发性的工作未雨绸缪。等到流程和配制的表单使用比较顺畅时,企业方可考虑流程固定化,启用ERP和OA等企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经过反复几次试行和优化,才能雏成,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六、 岗位职责制订有各项工作流程,就可以统计和归纳各个流程的节点和工作要领,以此设定工作岗位和编制岗位职责及岗位说明,从而把部门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上,延伸和推理出多项工作指标,使每一个岗位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然后再以达成目标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定岗、定编、定员,并进行各岗位的价值评定,为下一步的考核和薪酬奠定基础。
七、 绩效考核执行企业各岗位确定了工作责任,明确了岗位目标,就可以制订考核指标。企业只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考核和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就可以促进各部门、各岗位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实现企业总体的战略规划,同时也为制订薪酬制度提供了客观依据。
八、 薪酬体系设计企业首先根据战略所关注的目标和岗位责任、绩效考核等内容,结合有关牵涉到工资待遇的政策法规,来设定薪酬构成;其次按照岗位评价,和市场上的相关岗位工资水平进行设计企业薪酬体系,以促使员工与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九、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引才、留才、用才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始终。它必须能激励员工工作热情,能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让员工有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能让员工看得到希望和未来!只有能达到这一目的,企业所建设的激励机制才有实效。它是企业的兴奋剂,能让企业快速达成目标而持久不衰。
十、 构建创新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观念创新和资本创新等。企业失去了创新,企业就没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和成果评审机制,聘请创新顾问团,落实成果申报和创新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各层领导运用经济杠杆刺激企业开发、应用创新成果的自觉性,使企业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
现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不能让IT厂商越俎代庖,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下面整理了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竞争、进步的重要环节。作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信息正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并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以此来提高切管理、经营以及生产方面的水平,达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从以往国外的实践证明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经济来说,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具优势,它可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能否搞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为题以及未来的竞争能力问题,因此,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对重点企业的行业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投入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过程存在困惑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的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单纯的理解为对计算机的简单 *** 作,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这就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新型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果这些不能够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的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就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较为高层次的管理重组,仅仅重视技术上的更新以及设备上的投资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模式上的改变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专门的人才和专业服务伙伴
目前,我国从事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为纯粹的技术人员,而他们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此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比较复杂,在维护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针对本企业的麻烦,并且市场上也缺乏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4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地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的困境,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队称,从而最终影响了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进程。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基础方面的建设工作,在该阶段,企业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准备工作,即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是不是已经被数字化或者信息化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息化不是在于引用,二是在于应用,要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制度和体制,防止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而出现的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和编码不一致的情况的发生。
2实现企业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的客户关系、供应链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做好内部资源的同时,还是注重外部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时的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从而迅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领先优势。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系统而认真地思考自身的任务、使命和具体的业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并不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要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
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过分的强调用控制或者集中控制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必须建立对通信、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要满足其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企业必须处理好功能开发、系统运行、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集中或者分散的控制。
3企业信息化投资决策的原则
表面上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场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的固有的框架模式,就像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的ISO9000一样,是一种基于企业价值链而建立起来的规范管理体系。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决策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实用性、长远性、效益性、阶段性以及整体性的原则,实用性是指企业在选择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一味的求先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长远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要动态的考虑信息化的投资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效益性是指要综合的考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投资,不能够一味地重视建设而忽视了管理;阶段性是指企业的信息化投资要分批投入,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评估来指导下阶段的投资;整体性是指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综合的考虑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问题描述 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如何构建 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很重要,我们的企业虽然也重视,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指定的制度不够完善,实施起来也有难度,各位专家能否给点意见。 提问人:蜘蛛侠 时间:Oct 28, 2009 4:27:53 PM 专家解答解答人:罗艳兵 时间:09/10/28 16:28:16 您提得问题比较模糊,我也只能给出我自己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中,深层次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受到企业越广泛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将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相融合如何从公司治理的高度,对企业信息化做出制度安排如何从战略投资、企业管理变革的角度,降低信息化的风险信息中心如何转制与发展哪一种CIO的治理机制更好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如何对IT服务进行管理如何利用发达国家和本国信息化的最佳实践,指导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推进等工作 这表明信息化是一个需要从治理层面予以关注的战略问题;信息化需要监管、制衡和审计;信息化管理需要规范和标准。这需要企业从制度、战略、规范和标准的高度,重新看待IT的定位、作用和价值。同时,建造一个信息系统是容易的,让这个系统有效地运转起来则是现实的难题。决定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运转的因素不是信息技术,而是制度、组织结构、规则与标准,最终是人。因此,在这些因素之上,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需要面向技术平台的、应用功能、开发流程、实施管理流程的管理规范,还需要一个面向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型。 由此,我们认识到良好的IT治理对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良好的IT治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以"IT治理"为核心,涵盖信息系统审计、信息安全管理、IT服务管理及IT项目管理,着重研究IT发展与企业发展在治理结构、企业战略、企业运营管理、风险与价值、成本与控制、审计与监管、服务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新问题、新知识和新方法。 网友解答解答人: 时间:09/11/11 16:33:02 信息化是美帝主义的亡我之心。我们用的 *** 作系统,还有一些信息化产品,比如IBM等,都是外国的,我们企业的信息化,都建立在这些外国软件的基础上,信息安全如何保障长此以往,等我们进入信息化的中级,甚至是高级阶段,完全依赖信息化后,危害将更大吧。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支持国产软件。
通过IT 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 提升IT服务价值:进一步强化原有BSS网管、DCN网管以及EDC网管等系统对IT服务的支撑能力,实现对MSS域、BSS域的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及其承载业务的全面监控,及时发现IT异常对业务的影响,提升IT服务对业务的价值。 提高IT 服务质量:通过梳理业务支撑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各项IT服务管理规章与流程,从制度规范上将多个部门的规章和流程进行深度融合。
有效降低IT 运营成本:进一步清理IT资源,实现对IT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确保IT资源信息被正确记录,并可从资源所属组织、维护管理部门、部署位置、供应商、从属业务或应用、当前生命周期状态等多视角提供服务,为资源复用提供决策依据,为运维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提高IT资源的使用效率及运维工作的运行效率。实现IT 服务成本可计量、业务效益可衡量,在提升关键需求支撑水平的同时降低无效IT投资。
IT服务管理体系是以保障企业一体化运营为目标,以指标化管理为导向的,包含组织架构,服务管理流程、IT支撑系统和IT服务管理信息的一体化管控体系。是服务于BSS、MSS及电子渠道系统的IT服务支撑所依据的总体纲领,阐述了IT服务管理的管理领域和建设内容。IT服务管理体系的驱动力是企业战略、业务需求和新技术,其价值是为客户和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并管理IT服务中的各种资源。
IT服务管理体系架构的设计,充分参考业内运营商的建设经验和ITIL (V3)的最佳实践,采用PPIT方法论从组织人员、流程制度、技术工具、信息管控四个方面描述。 组织人员域:保证IT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要求,包括组织职能、组织架构、岗责等管理内容。 流程制度域:IT服务管理相关的各类管理流程和保障其落实的管理制度。 技术工具域:承载IT服务管理体系落地的各类信息化系统。 信息管控域:支撑IT服务管理要求的各项管理数据,包括资源信息、考核指标、管理报告等内容。
IT 服务管理支撑系统是IT服务管理体系的实现,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平台、工作平台、监控平台和考核平台,实时掌握IT资源状况及IT实时运营情况。实现以客户和业务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要求,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满足高实时性和全网运营的IT支撑要求,提升IT服务管理水平。建设目标包括: 统一的门户,集中统一的监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流程管理与支撑,统一的需求管理,精细化的全网资源管理。
以上就是关于(转)IT:从运维到运营全部的内容,包括:(转)IT:从运维到运营、如何构建企业流程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体系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