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哪些

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哪些,第1张

1世界局势稳定,美国大力扶持,欧洲走向融合,经济一体化形成。2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主线十分清楚:一是把供给管理

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美国体制结构调整在公平和效率的取舍上明显

偏向效率。三是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四是摸索并建立了对付经济衰退

和金融动荡的体制。五是形成了以摆脱国际竞争对手为中心的发展新模式。因此

,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美国出现的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先导、以知

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与上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是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宏观政策环境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强调解决总有效需

求不足问题。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当总有效需求

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时,采取赤字财政和通胀型货币政策,解决需求和就业不

足问题;当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反通胀。当时

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与失业之间有相互替代关系,只要通过合理的需求管理政策

,就能够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率水平(当时认为约5—5.5%),把GDP保持在潜在

增长率水平(当时认为约2.5%)。这套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50至60年

代的稳定增长,却无法解决美国生产率增长缓慢、竞争力日渐低下的供给问题。

由于政府干预扰乱了经济内在稳定机制,到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济陷

入“滞胀”,通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消失了。

80年代初期,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了反通胀,同时实施

了由需求管理政策向供给管理政策的转变,即由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信条转向

促进生产力增长,加快供给结构调整。为此,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政

策,包括:(1)大幅度调减税负,改变高税负对生产、投资和消费产生的激励机

制扭曲,使劳动者、投资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税后收入用于储蓄、资本积累和长期

消费,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大幅度上升,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协

调增长,(2)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少人们对政府公共支出的依赖,在公

平和效率的政策导向上向效率倾斜;(3)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对象,

扩大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范围,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4)政府增加对

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国防投资,促进军用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技术创新和

扩散,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基础和创业环境;(5)政府学习日本扶持出口

的政策,从贸易立法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入手鼓励出口,打开国外市场;(6)

确定以技术领先产业为核心的竞争提升战赂。这一系列供给管理措施奠定了90年

代美国的整体竞争优势。

美国在80年代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强劲的,但政策调整一直伴随着结构不平衡

性发展:(1)减税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政策组合,为企业创业、创新和私人消

费提供了激励,但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1.94%

上升为1985年的5.34%,到1990年仍高达3.99%,人们担忧美国预算赤字将导

致财政危机。(2)1980—1985年美元持续升值3,5%,抑制了通胀,但严重削弱

了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使贸易赤字从1980年的314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

1336.5亿美元。为此,美国在1985年第一次召开了七国集团会议,迫使其他国

家货币升值,到1987年美元贬值了34%,但1988年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仍高达

1433亿美元,人们担忧美国贸易赤字难以为继。(3)实施“紧”货币与“松”财

政的政策搭配,同时增加外资流入,美国利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4)80年代

美国股市价格大起大落,也反映了人们对结构调整后的经济前景抱不确定预期。

由于供给结构和效率发生转变,在经过80年代高财政赤字、高外贸赤字、高

利率的困扰,美元汇率大升大贬的货币动荡以及1989—1991年经济衰退后,美国

经济从1991年3月以后进入了战后最长的增长期。

二、创新是推动美国供给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使其成为新技术策源地

美国世界技术领先地位与其经济规模、要素禀赋、企业制度以及重视教育和

研发投入有密切联系。但80年代以来,美国在汽车、造船以及一般制成品领域面

对着东亚等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的竞争,在电子、化工、家用电器、金融等产业

面对着日、欧企业的竞争。为此,美国政府除积极推行供给管理政策外,还把鼓

励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振竞争力和国力的重要举措。

1、提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

为建立以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的供给结构,美国在1980年制定国家技术政

策,以求强化技术创新,并制定政府军用研究成果转移到民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法

、大学和小企业专利程序法。1984年颁布国家合作研究法,鼓励企业间的合作研

发与联合竞争。1986年颁布联邦技术转移法,建立各方合作研发机制。1988年制

定综合贸易和竞争法规,提出“先进技术计划”和。制造业发展合作计划”来提

升美国竞争力。1990年制定实施“美国技术政策”。当90年代世界各国发现在信

息技术落后开始追赶时,上述“软件”的欠缺已成为它们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体制

约束。

2、建立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和激励的金融体系

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对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激励机制和融

资渠道的,主要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风险资本和二板市场。美国金融体系有三个

特点:一是金融市场具有高度竞争性、流动性和开放性,使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

的核心;二是金融监管规则严格透明,并以不抑制金融创新和竞争力为前提;三

是有宽松的创业创新金融环境。撒切尔夫人曾指出:欧洲在高科技方面落后于美

国,并不是在科技方面落后,而是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十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科

图姆和哈佛大学勒纳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与一美元研发投资所产生的专利相比,

一美元风险资本所带来的专利要高出3至5倍。虽然目前风险投资风靡全球,但在

企业的创业环境和企业家文化方面,其他国家仍无法与美国相比。

3、企业家文化是美国成为新技术策源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除拥有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外,其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也吸引了世界

优秀人才到美国求发展。在这方面美国比欧盟和日本有更大的优势。欧盟缺少d

性的工资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日本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和独特企业文化,都抑制

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成长。据统计,美国年研发总投入2300亿美元,相当于

GDP的2.5%,超过欧元区诸国和日本的总和。1985年至1996年间美国大学新增

的科学和工程博士中有2/3是外国学生。人才、资金和创业环境的结合,使美国

成为高科技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取得突出业绩。

三、经济全球化为美国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规模

政策和体制结构调整,使美国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获得明显进步。而经济全球

化又加快各国市场开放,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最有利的契机,也成为美国经

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1、美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巨大利益

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性超过了国际贸易,金融全

球化的作用已超过贸易自由化,美国从事知识创造和分配的就业比重已超过物质

产品生产,但贸易仍是美国获得经济全球化利益的重要手段。据WTO统计,1998

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6.5万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额5.2万亿美元;美国商品贸

易出口6830亿美元,进口9446亿美元,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1/3左右。美国的贸

易利益主要表现在:(1)跨国公司建立的全球生产体系,使跨国公司内部和跨国

公司之间的贸易超过传统跨境贸易方式。(2)美国利用其技术领先优势,不断扩

大国际贸易条件的剪刀差,即美国进口品相对价格由于全球性生产过剩有长期下

降趋势,美国的出口品由于技术领先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全球性需求,使贸易成为

美国发展的重要工具。(3)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优势,通过保持巨额贸易逆

差来获得国外廉价产品。这对美国把劳动力和金融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部门,弥

补美国内需增长缺口,平抑通胀,增加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美国通过其金融优势推动金融市场全球化

由于美国有制度规范和增长稳定的投资环境,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交易工具

,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因此近年来成为全球投资中心。1998年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328.3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为1933.7亿美

元,都名列世界第一,投资规模约占全球直接投资1/4左右。此外,美国证券投

资资产(购买外国证券资产)1028.2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

证券资产)2668.3亿美元。这种投资结构使美国寻求到最大的经济利益。一是通

过对外投资把美国企业的触角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寻求全球市场开放的最大

利益;二是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组合世界各国的优势产业,既解决海外投资

可能带来的本国资本空心化问题,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和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

1997年至1998年的两年中,美国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国际资本6500亿美元,远远

超过了其国外直接投资流量,由此推动了美国股市、债市等金融交易的繁荣。其

财富效应又刺激了美国内需的增长。可见,政策和体制结构调整→创新浪潮→生

产率增长→金融市场提供科技激励和融资→证券市场繁荣→投资和消费兴旺,其

中金融市场一体化解决了美国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和全球扩张的资金需求。

3、美国跨国公司成为其新经济产业全球化的主力军

1999年世界前五百家大公司中,美国占185家,在计算机、软件、电信和证

券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通过跨国并购强化其企业规模和全球市场控制力。美

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其供应链的区位优势,通过全球资产组合多样化降低系

统风险,使其全球收益达到了最大化。据统计,到2000年2月底,名列美国股市

市值增长前十位的都是与信息、通讯产业有关的大跨国公司,而传统的大跨国公

司市值有所下降,这预示着未来大跨国公司的结构将发生变化。

四、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及隐患

1、美国经济增长将减速

近三年来美国保持了年均4%的经济增长率,持续高出其GDP潜在水平(估计

在3%左右),因此,人们预测美国经济将减速。其原因:一是美国科技创新的边

际收益开始递减。增长动力开始减速。近来美国股市的连续调整,反映了科技股

服价由泡沫向真实价值回归,使投资者对科技和网络股的投资更加冷静。二是美

国的经济全球化收益,将随着日本、东亚和欧盟经济转强而下降。三是由于担心

美国经济硬着陆,国际资本流入欧盟、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速度在加快,对美

国股市、馈市、汇市、期市及整个债务链将产生收缩性反应。四是为实现经济软

着陆,美联储不断对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发出危机警告,影响他们对未来的

预期,这对美国股市和内需将有紧缩性效应。五是美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在增

大,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净流入,可能产生美元升值压力,对内需和出口增长有“

挤出”效应。

问题是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从目前情况看,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很大

。从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联储已连续六次增息,在通胀迹象出现后仍将进一

步增息,目标是把经济调整到可持续水平。由于美国供给结构变化,其潜在GDP

水平已由过去的2.5%调整到3%左右,软着陆的空间很大。影响实现软着陆的

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美国股市泡沫以及经常帐户赤字,但这两个因素不会对美国

经济软着陆产生灾难性影响(有些学者将这两个因素看得较严重)。

2、美国股市“泡沫”破灭的影响

日本就是由于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陷入停滞和低速增长,至今仍未摆脱困境

。目前人们对美国股市泡沫影响意见不一。据我们估算,即使美国股价出现暴跌

30%的情景,对其增长率影响约0.8个百分点左右。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

经济增长率下降0.8%,即从目前平均4%下降到3.2%,仍略高于美国潜在的

GDP水平。近来美国服市在不断调整。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股市泡沫。因此,即使

股市出现暴跌,其连锁反应也是一次性的。一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一直通过

利率、汇率和货币等名义总量的同步微调,成功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预期,避免

了市场和企业的过度反应。二是股市、汇市、债市、期市一直在进行内部自调节

,不断释放出不平衡所积累的能量。企业和投资者也在积累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

经验。三是目前美国实质经济的基本面状况良好。四是美国经济体制内在的灵活

纠偏功能较强。美国经济学家瑟罗认为,日本有一个促使经济增长的制度,但不

能对付金融崩溃。但美国不同,在遇到同样的金融冲击的情况下,美国经济未受

到严重影响。这表明美国成功建立了适应金融危机的调整机制和体制。

3、美国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可能引发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1998年和1999年美国贸易赤字分别达2103、3649亿美元,2000年上半年贸易

赤字又同比增长53.1%。美林公司预计全年经常项目赤字将达到4310亿美元(主

要是贸易赤字),约相当于美国GDP的4.2%,由此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政府认

为经常项目赤字剧增是经济强势的表现,一些学者则认为目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的规模已到了极限,势必引起美元汇率下跌和资本外流,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实

际上,美国经济项目赤字不足以引发经济衰退,但会加剧美元与其他货币间的波

动,为下一阶段世界经济波动埋下了隐患。原因在于:一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和

汇率的首要因素不是贸易收支,而是资本流动。目前美国的实际利率、长期资产

收益率以及经济增长率都高于世界主要国家,有利于美国吸引全球资本流入,为

经常项目赤字融资。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提供了全球融资便利。二是美元仍是世

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国的经济规模约占全球GDP的1/3

左右,还控制着世界技术、能源和其他战略性资源,决定了美国对经常项目赤字

有很大的承受能力。三是美国经济有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如七国集团协

调对美元与其他货币比价的干预,迫使其他国家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等。四是目

前的国际收支仍按照贸易活动的发生地(原产地)和归宿地进行统计,对美国经常

项目赤字有很大的高估。国际贸易约1/3发生在跨国公司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内

部贸易,如果按“谁卖的”而不是“在哪卖的”进行调整,美国的赤字远小于目

前的统计数字。根据一项对1991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估算,如果按跨境贸易

计算美国有280亿美元的逆差,如果包括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之间的内部贸易额则

有243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如果按“谁卖的“口径进行调整则有1641亿美元的贸

易盈余。因此,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影响事实上被高估。

但不可否认,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世界经济的一大隐患。它将增大美元汇

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尤其对复苏中的东亚经济

,由于其目前的经济结构和货币仍很脆弱,美元汇率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变化

,很可能使其中一些国家重新陷入经济困境。

股价暴跌。新浪财经相关信息显示,随着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和互联网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的信心逐渐崩溃,这一事件触发了当时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开始破裂。美国新经济泡沫是指1990年代借助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大泡沫,特点是科技公司涌现、资本市场上市热潮、标新立异的商业模式等。

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原因来自美国,是美国经济中的几个负面因素在起作用。最早是在一年半以前,起始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直到最近纳斯达克股市的崩溃。如果深入思考这一问题,还有一个哲学因素。美国股市连续五年的泡沫,在美国历史上,是80年来从未出现的。泡沫持续时间之长、之大,足以对实体经济造成深刻的影响。有三个事实可以证明:首先,美国人不再储蓄,出现了负储蓄率,是1933年来的首次;其次,由于过去几年对IT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美妙的预期,美国公司大量购进IT股票,纳斯达克股市泡沫过度;第三,经常项目出现赤字,这是前两个问题的副产品,虽然人们不再储蓄,但还是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尽管美国政府财政出现盈余,但作为投资的担保,它仍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从而造成了经常性项目的赤字。“人们总是会有好运气和坏运气,就像人们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美国经济的伟大时,有时也会遇到意外事故。”罗奇说。谈到经济下滑的动因,斯蒂芬·罗奇指出,这种负动力的力量非常大。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1%,可是下半年,其GDP增长率却下降到了16%。从目前的经济表现看,50%的可能性是,美国经济到今年中段就会进入潜在的衰退。另外,在2000年第三季IT业的增长率是23%,而现在已迅速放缓,预计到今年第三季,IT行业的增长率是0%。过去的四五年,IT行业的增长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25%——35%,这取决于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可以说,它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行业。然而,现在的IT行业却失去了发展的驱动力。因为以前在IT行业投资太多,并且IT行业的投资者也以为IT业可以毫无限制地发展,而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再这样做。斯蒂芬·罗奇说,“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一个使经济放缓的负的加速力。美国经济经历了迅速的上涨,已经到了一个经济发展放缓的时期。即使还未进入真正的衰退期,人们也会感觉到衰退。同时,还有经济周期的力量在起作用。美国公司出现了收益衰退的现象,他们过去发展却非常快。在高速发展期,他们的赢利很高,制定成本结构时并不特别小心。现在当他们的收入减少,便开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当然,这主要来源于美国‘给股东创造价值’的传统文化。各公司为保证自己的利润率,开始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资金减少,也包括试图减少劳动力。为减少资本性开支,公司开始削减经理层和白领职员,而在过去的四五年中,许多美国公司雇佣了太多的经理层和白领职员。另外,这种周期性力量,还有股市泡沫的破裂。同时,过去几年,美国住房业达到了四万亿美元的财富。人们购买住房时,并未意识到储蓄的必要性。结果,周期性的动因与结构的问题结合,再与各种加速力相融合,使风险表现为经济的放缓。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这种放缓的经济。对于经济是否出现了衰退,现在大家还在辩论,但我认为,今后几年的美国经济将呈现U形,而不是像日本经济那样呈现L形。”斯蒂芬·罗奇分析说,有三个机制把美国经济的衰退传播到了全球各地。首先,世界上不再有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可以替代美国, 美国GDP的发展速度占世界GDP发展的30%左右,如果加上与之贸易相连的经济成分,这一数字将达到40%左右。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美国那样做到这一点,欧洲正在慢慢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但其发展速度只相当于过去5年美国发展速度的一半。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只有2%-3%,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全球经济增长达到4%以上,因此,从外部发展环境角度看,中国将面临一个窟窿。第二个因素是供应链的全球化。随着IT行业发展周期进入低潮,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经济相应受到打击;如果,制造业处于周期的低潮时,可能会使北美或其它某些地方的经济受到打击;如果贸易处在周期低潮,同贸易紧密相关的国家,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就会受到打击。第三个因素是日元疲软,美元走强,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因为中国是除日本以外唯一一个固定汇率的亚洲国家。在谈到经济衰退对中国有何影响时,斯蒂芬·罗奇提醒大家深入思考以下问题:“首先,中国经济非常依赖外部环境,因为中国的出口占GDP的23%,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50%以上。但乐观的是,中国还有一些自主发展因素,如,外国直接投资依然强壮,而且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及其它方面会加速发展,同时,在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因美国IT行业衰退所受的影响会稍微小一些。坏消息是世界贸易在总体下滑,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世界贸易增长可能会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目前,中国非常依赖于美国的消费者,但美国消费者却因泡沫经济的破灭减少了消费。另外,中国受到的另一个外来压力,来源于日元持续疲软。可以说,中国面临的整个外部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比1997、1998年更困难。”最后,斯蒂芬·罗奇强调说,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极为艰难的时期,同时,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衰退,还是美国经济在经历泡沫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衰退。“最近三年,我对中国经济一直持乐观态度,现在还是如此,但我还要提醒大家,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保持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采取一些非常灵活的手段,今后几年,中国将一直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外部环境。”

美国世贸中心大楼被炸,美国股市全部停止交易,美国航空、旅游、保险等行业损失巨大。恐怖袭击也影响了世界经济。世界的三分之二

资本流动受到影响,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股市暴跌,国际油价、金价开始飙升。这一切,对于之前已经出现持续衰退迹象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来说,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是由新经济和高科技推动的,从而打破了五年经济周期规律,实现了高增长。但是,会长期下降。美国股市从1990年到1999年的9年牛市,也造成了泡沫经济,库存大量积压,IT行业利润下降。种种因素导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公司盈利不佳,大量裁员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2000年4月以来,美国股市进入调整期。其实早在1998年,道琼斯指数就有了前兆。当年下调了15%,之后又上涨。1999年下调20%后又回升,波动加剧。自2000年4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直线下跌,从2000年3月的最高点5048点跌至最低点1620点,跌幅达68%。现在在1791附近波动,下跌65%。道琼斯指数从2000年最高点11723点下调,现在在9920点附近波动,跌幅17%。S&P指数从最高水平下跌了21%。这让长期股东的巨额财富瞬间变成了一场空欢喜,跌宕起伏坐“电梯”。同时也让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罗伯逊的老虎基金等对冲基金分崩离析。

美国企业利润十年来首次下降约8%。2001年第二季度,企业利润比去年下降了17%,投资信心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2001年7月,投资者信心指数比前一个月下降了22点。零售业不景气,制造业订单降至4%,失业率为45%。美国企业刮起了裁员风,包括英特尔、康柏、摩托罗拉、3M、思科、摩根银行等跨国公司。

2000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4500亿美元,占10万亿美元GDP的45%。1999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

2000年第一季度为23%,第二季度为57%,第三季度为13%,第四季度仅为19%。美国的GDP在200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3%,第二季度仅增长了02%。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以往更大,并且是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的。

美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的30%,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其放缓将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5%,但预计今年仅为17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8%下降到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并且是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的: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利用,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呵呵,你的问题至少可以写一本300页的书籍。

关于2000年的互联网萧条,曾经有美国人写了一本书互联网泡沫其实只是人们在早期对互联网的期望过高,而后产业信心消失后,造成的短时期的下滑

战争相当于健美训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积累,相当于一个人天天吃蛋白质,若是不把能量很高的蛋白质消耗掉,并转化为新的力量,否则人会蛋白质中毒的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两个轮子

美国金融风暴对国内IT格局无太大影响

华尔街金融风暴可能对全球消费信心打击更大,但对IT格局并无太大影响。

1、 美国的消费结构和中国市场不同,中国市场主要是以消费为主,美国市场则以消费、服务为主。而有关数据显示,软件公司的收入中有10-30%来自于金融领域,这对以服务业务为主的IBM等公司来说,影响更大些,而对我国国内IT厂业相对要小很多。

2、中国市场受影响的程度没有美国市场那么大。因为中国在获取信息方面相对慢些,没有欧洲、日本反应快。或许等到Q4或者明年的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局势将会更趋明朗。

3、美国金融危机对于在国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可能影响要更大些,因为融资变得愈加困难了。

以上就是关于帮我解答全部的内容,包括:帮我解答、为什么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772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