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名的IT运维管理软件多了,比如上海北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IT运维管理专家。
传统网络运维方式:传统的运维方式给人的印象是:故障发生前,维护人员似乎无所事事;故障发生后,则是手忙脚乱。这就是被动服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运维人员是在被动地等待故障的发生。在新的运维系统中,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运维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比如说一个故障出现,网络管理员看到自己的网络是好的,主机管理员看到自己的主机是可以正常登陆注销的,应用管理员看到我的应用进程还在,都没问题,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没有任何头绪。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故障的根源点,身心疲惫,又不断被客户抱怨和投诉“技术人员服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
类似北塔软件这样的公司提供的IT运维管理主动服务模式——在主动服务模式下,运维人员主动地监控系统的变化,对日常工作及故障处理完成后主动进行问题分析,对系统的变更风险进行评估。在现代化新思维系统中,可以通过种种技术措施,使得运维工作从被动服务转移到主动服务,出现问题时不需要人为的去分析,系统直接分析出来告诉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中国主要IT城市:(只列举了大陆地区)
一线:北京 ,上海 ,深圳
这三个地方都是有地理\政治\经济和改革优势,自然不必多说
二线:南京,天津,大连,成都,广州,厦门
这些地方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本来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南京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心级的城市,政策也不错而天津和大连主要是环渤海区域,最初的基础是日韩的外包业务,这也是该地区比较明显的优势之一成都是内陆地区,但也是一个大城市,特别是军工企业比较发达,教育条件都不错,所以日渐成为热门的IT投资目标之一广州得益于地区和经济优势厦门是台湾对大陆投资经贸往来的重要地区之一,所以在IT方面也颇有建树
三线:西安,苏州,杭州,青岛,武汉,
这些地方也都是近来大力发展IT服务的虽然比起前面那些来不是很牛B,但是也有相当的实力而且也都有自身在教育\地理\经济上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企业最主要的聚集地:北京,上海,深圳
北京:中关村(金山,微软中国,联想,方正等等)最主要的是教育资源丰富以及行政中心,造成了IT企业扎堆聚的现象
上海:盛大,还有为数众多的五百强在华研究中心,属于IT产业比较成熟的城市
深圳:腾讯,华为等以中小企业见长,也是最有活力的IT城市
成因:一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些地方在基础条件上比较好,在经济发展上对互联网的依赖比较重因此政策上很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发展而且这些地方是对外交流开放的地区,投资活跃,经济活动也频繁,所以相对更有活力一些很多人就是看到这一点活跃,也就看到了创业的机会
现在觉得自己创业应该选深圳这样的地方深圳不同之处就是中小企业为数众多,有活力,适合从小做到大
如果是上海,行业比较成熟,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牌,一开始就要面对那些五百强的激烈竞争,在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根本很难起步
而北京是前两者的特点都有一些,但又不是很明显的优势,再加上生活成本高,觉得还是不太适合
也可以考虑内地如武汉\长沙\成都等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不过具体还是要看城市对本市的主导企业的看法和支持力度
不过相信只有个人有毅力,有理想,有坚持,再怎么坚苦的条件都难不倒你!
纯属个人见解,建议还是多到一家图书馆找找资料,会方便很多
上海和北京IT业界的圈子文化和差异。我相信大家很明显的感觉到有这个差异,那么具体的差异在什么地方?这种差异对我们IT产业到底有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
在开始之前我们做了个简单的调查,除了张冰、建硕、王君外,大家都在北京工作过。说明我们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先请在北京工作过的人来说北京的IT文化是怎样的?
亚涛:我到上海也有两年了,其实我真正的看互联网也是在上海开始,之前是以USE的角度来欣赏互联网。到上海之后,才有机会以参与者的姿态来看互联网。最明显的区别在你去选一个上海比较不错的网站很难,上海热线?MOP?你能想到的差不多也就这些,而北京就比较大一点,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和广州。
从城市文化来看,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海人比较规范化,而北京讲究大开大合,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五大产业、七大方向,这是北京的一个特色,这和北京正正方方的城市规划一样。上海整的一个就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文化,它更注重的是细节。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理念,上海讲究细,在细的方面相对比较出彩;北京实际上是一个很开放的思维,其中一个结果是会不断的有网站死去,但是不断有新的出来。上海相对的会少,上海比较安于去做这种东西。它们看的东西不一样,可能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差异。虽然两个城市人才的融合比较激烈,但是总的来说格局并没有改变。曾经有段时间,盛传新浪之类的公司要搬到上海,但是还是没有成型。我觉得必然有它的规律,那么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不是说上海不好,只是各走一个方向。就象南拳北腿一样不能说谁厉害谁不厉害,只是说在一个时段来比较的话,你可能更看重这个。所以,由于年龄和互联网经历的时间长短问题受限,我仅能从文化上去判断北京和上海这种IT的差别。
老华:所以你感受两个地方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各自行业的文化差异,两个行业的差异导致了两个产业的差异,可以这么说吗?
亚涛:我打个比方,虽然上海出了九城和盛大,如果中国要出一个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会在北京而不会在上海。比如说YAHOO已经出来以后,他可能会在YAHOO的模式下找一个东西作深化。就有如横向和纵向的关系,可能北京更多的是横向,而上海会纵向做的更深。
劲松:我本人是在北京上学5年,工作6年,后来到上海工作4年,我不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从我个人的感受来阐述。从氛围来讲,我更喜欢北京。从小的范围来讲,无论是在公司中,还是行业中,北京相对上海更容易形成一个小的圈子。或者说,我在北京不管生活还是工作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圈子都能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到上海以后,这种差别很大。而且,跟以前在北京工作后面来上海的一些朋友在沟通时,大家都有很类似的一种感觉:还是在北京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更重一些,这跟北京和南方两个城市文化氛围有着根本性的因果关系。以前在北京互联网圈子的时候,这种聚会是非常非常多,比如SOHU的市场部经理与别的网站相互之间都是非常熟悉的关系。而在上海,我相信客齐集不一定很熟悉其他同类网站。
在北京2000年互联网开始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会经常性的有这种聚会。在许多公司的BD预算都有这种相关的费用,以公司的名义来组织这种聚会,一起玩玩杀人游戏等等。以前在ELONG的时候,在工作中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比如新闻稿只要几句话、MSN、电话就可以很容易的发在其他大网站上,所以说这种圈子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而在上海比较不容易找到。还有一种感觉,北京的互联网氛围要比上海强。我专门看了下cnnic的报告,北京几乎在所有的互联网数据都会超越上海,比如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域名数、网站数,其中有些指标北京是远远超过上海的。同时,在我从事企业推广的时候也会发现,互联网产品在北京推广的难度要小于上海,可能是北京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更为深入。
明亮:我本身是北方人,从小就在北京一带混过来的,可能会比较偏激,我的经历也不具有什么代表性。我在北京呆了两年,新加坡、北京两地跑,其中也就一半的时间在北京。在上海连续呆了两年多,可能对上海的理解比较多。
这刚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在业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P2P公司在融资之后就在想要把总部设在北京还是上海。做了一些调查,公司高层有一半的人支持北京,而另外一半的人则支持在上海,所以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我当时提了一些建议,我比较倾向北京。我觉得一个互联网公司,北京有很多优势。如果说你要做一个游戏公司、媒体公司、ERP等做企业类的公司,我觉得上海更合适。还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chinahr工作人员直接拿出来的数据可以看出:markting这个职位,差不多的薪水在北京的可选人员至少是上海的十倍左右。我来抛砖引玉,看看我们能不能从具体的案例来看这些问题。比如说大网站,北京显然比上海多,上海基本没有;游戏公司,北京也冒出来很多,成功的可以说没有,上海这边就有很多,像盛大、九城以及最近冒出来的九游,陆续有很多公司从北京搬过来,像游戏蜗牛,新浪乐谷也在上海;比如分众这样的媒体公司也在上海。通过案例是不是可以推出一些东西来,要是一个策略型公司的北京更合适,但如果你要注重执行、战术,可能上海可能更具备一些优势,当然这只是不严密的做出这些推论。
老华:你觉得那些公司更注重策略,哪些公司更需要执行力?
明亮:比如盛大公司的成功和他早期的渠道布局应该很有关系,我觉得这很多是要靠辛辛苦苦的南方人、上海人来铺下去。我读过一些盛大员工的手记,他们当时在全国各地跑的感觉就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执行力。分众在楼宇的布局,很多要靠它的的sales全国各地跑才能把这些东西拿下来,包括一个个的广告单子。比如当时新浪、SOHU这一类NASDQ圈钱的公司更多的是策略方面的考量t
陈俊:我是上海人,去北京也不长,从前年去到现在。从我做媒体的角度看,北京和上海的差别是很大,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海管的紧。北京就没人管,没人管的地方传媒就相对自由,自由的环境和气氛就是能够吸引各种各样的人到这边去,这边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去尝试。所以,就像刚才亚涛说的那样。我在北京生活就是一个感觉,在那你没感觉你是外边的人。可能老北京对适应现代公司比较弱,很多公司20-40岁的白领绝大多数不是本地人,本地人是配角。占比较大比例的是在北京读书的、毕业之后留下的、毕业之后到北京的外来人,所以说北京对外来人才的吸引不是政府主导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吸引。
而上海这边,历史上等于是海外文化植入传统农村、乡土中国的一个变异的基因。可以对老外说,你来上海你不可能了解中国,或许你去北京才可能知道中国是怎么样的。上海非常有活力的时期也就是1949年前,那时吸引五湖四海的那些买办、洋行的基因种下来,一百多年来,他还在发挥着作用。状元、秀才应该江南比较多吧?比较注重教育,所以上海白领的主体以本地为主。特别在九十年代的话,上海基本上很少有外来的人口。所以,我觉得他养成了一种按部就班的习惯,这个是一方面。再一个,我觉得上海的市政府就像新加坡政府一样全部把你管好、管得舒服。所以你去看上海书报亭要比北京的绝对漂亮很多,但书报亭的东西就和北京差很远,IT圈也可以这么类推。就像2000年的时候上海比较大的就etang、易趣,而北京就很多,比如NASDQ率先上市的就都是北京的,北京做门户占据着先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就是一个big mouse,刚去北京的时候真的很惊讶,怎么可以这么厉害,几个人碰在一块就可以开一个很有声有色的会,上海就很少有能会这么能侃的。你去看上海有比较好的演艺明星、作家?没有。这只是描述一个现状,就看将来怎样了。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努力,希望上海更丰富多彩一点。
老华:王君,你肯定认识很多北京的圈子的人。从你的感受来讲,北京和上海到底有什么差异,你的感受是什么?
王君:我是江苏人,在厦门工作了五年,刚来上海。感觉北京更具有民族特色,而上海更具洋派、西方一点。比如说谈话的内容,上海更多的是家事、国外事。
张冰:我没有在北京呆过,工作的地点是上海和新加坡,在新加坡呆了满多年,在上海也呆了满多年。其实对于北京,我也曾和北京的朋友聊过,也算是去过北京,但是没有真正在北京生活过,从大家说的也更加深了我对北京的这种印像。北京看上去更自由主义,大家更倾向于在自由的地方多说点话,哪怕报纸上不能讲的。上海更小资更功利主义一点,就像刚才王君**讲的这样更关注自己这滩事,关注自己能赚钱、买房、买车。特别在朋友的连接方面,类似言论方面并没有那么广泛。单一个个体来说,平均一个北京人交的朋友的圈子和一个上海人相比,北京的肯定大于上海的。那么,这个是和上海人的文化根底有关,更接近精英文化,小资文化。这个圈子相对较小北京相对更大,但是相对更松散点,这个是我的感觉,当然对北京这块可能不对。
从IT企业来讲,我有一点同意明亮的说法,从存在看因果,北京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成功的门户网站,他的成功不是靠耕种自己的田地得到,而是靠一个大的推广,靠一个号召力,占领文化言论的制高点。对于上海来说,出的就是盛大这样一开始并没有合适的渠道要找一个渠道赚钱,这是他一个关键的布局点。避开原有的渠道,用新的渠道做出的事。包括其他成功的例子,基本上都上属于埋头耕自己的田出来的成果。当然里面不乏精明的计算,北京人谈一件事不太谈及成本,只要能成就行;而上海说,我要做这个事首先要算,开一个店铺要多少钱,到时候推广要多少钱,其实每一步都在算,我保证我每一步可以进也可以退,至少有一些比较精明的计算在这里面。坦白说也许这可能使得上海IT企业的成功率更高一点,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双方做事方法的不同不等于说好和坏的比较,只是做一个阐述,感觉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对于明亮的这个例子,假如是基于P2P的模式主要是以策略性的推广为主,也许更适合在北京。从资源讲,上海和北京都有足够的资源,不管北京和上海比多多少,在这么大的一个池子里都有总能有你要的鱼。就是说,这个不是主要的问题,何况各位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上海,对不对?可见就是为了机会而来的。我感觉重要的是对P2P这样一个产业的部署、发展的一个想法。特别是一个公司,不可避免公司高层的想法,必须平衡这些事,这个大概是我对他刚才那个case的想法。
老华:北京工作了一年,上海工作了很多年,所以你来谈谈你感觉中的北京和上海IT圈文化是怎样的一个差异,也可以说你觉得这种文化差异对IT产业有什么影响?
志浩:这个题目很大,我是2000-2001年在北京微软,1997-2000年在上海微软。说实话,对北京和上海IT文化没有太多的了解,也主要是通过朋友交往来谈一谈。北京有很多总部在那,资源比较丰富,做事也确实像张冰说的不太考虑成本的核算这些,讲究快速的占领市场,先占有市场再说。特别结合互联网来说,他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氛围,所以比较有一个文化上的呼应。还有一个从企业角度来说,很多总部在北京,所以你只要在北京能够攻关下来这些总部的话,在全国推广更容易些。所以更多它更多的是高层路线,所以它都是大投资、大手笔,高投入希望得到高产出,效率也会比较高一点。上海有着非常好的从业人员,市场意识比较强烈。在上海拜访的一些客户,他们讲究的是实用性,需要你马上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网站的话也是上海的消费者比较实际,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比较实际的利益也很难取得成功。
明亮:讲一个有趣的事实来应证刚才几个人讲过的一个观点:自古以来,中国的皇上通常是北方比较多;宰相,通常是南方比较多。即使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还有50%鲜卑血统,后面的更不用说了。
建硕:我是北方人,前一段我刚写一个文章说,很少能看见一个北方过来的人两年内能喜欢上上海。我来上海的前两年,像所有从北方过来的人一样,是比较痛苦的两年 --- 横挑鼻子竖挑脸感觉哪里都不对。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也很少能看到过了两年之后依然不喜欢上海的,其实初来上海和上海的不合与中国绝大部分地方的不合是骨子里的。
我觉得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要小心和谨慎,因为凡是牵涉到北京和上海的话题必然要捅破一个炸药包。尼采说过"思想家通常会用简单的 - 比事物更简单的方式 - 来看待事物"。我很容易走到说北京是怎么样上海是怎么样(的路子上)。但是北京一千多万人,上海一千多万人的生计真的不是我几句话能够概括的。
从文化说,《读城记》里面有两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北京是城,它里面是圈子的文化;上海是滩,是一个没有圈子只有地域的文化"。上海人不管走到哪里他首先是个上海人,其次才是做什么的;北京人首先是个圈子里的人,比如做IT的、医生、摄影家,其次才是说我是北京的。所以这种圈子的融合在北京更容易些。
刚才我听了大家很多的观点基本上是说北京比上海更适合互联网,我也基本同意。无论你说哪方面都是对的,就像你去看很多北京和上海的论战,两边说的都对的。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摸到其中的一个部位,所以说得都没错。从IT上考虑吧,我是这么想,北京有媒体、政府、创新的资源,每次到北京开会我都觉得自己上个乡下人没见过世面,这么多的资源以前从没想到过。
但是一种感觉就是,上海还介于北京和硅谷之间。虽然硅谷也有很多人际的关系,但是美国整的一个文化是讲究效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20 人已经是很大的公司,50个人几乎离上市也不太远了。他们用很少的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效率 -- 不需要太多的聚会就可以完成事情的效率。这里面的区别就叫"多样性导致了缺乏效率,一致性导致了效率,效率又导致了一致性,一致性其实就是质量"。
而人本身缺省的话是多样的,必须要经过像上海公司里那样严格的培训才能培养出来一个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白领。一个公司面对那么多样的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养很多的人,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所有的活动是通过人和人的关系才能把事情做成。如果大家在一个以效率为指标的竞争里的话,就只有消灭多样性(才能成功)。有了一致性,那么我不需要很多人,只要发一个通稿,就会有人报道;只要发一个竞标书就有很多人来应标。很快就把事情办了。
但是很不幸,这种做法是很没有人情味的。尤其中国的文化是要求多样性的。用户他不是觉得服务一致是好,给我不同的这才叫好。所以"有效率的"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人情味的。对于一个冷冰冰的,效率对效率、效率至上的一个城市来说,就会给人这种感觉。
每次到北京,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感觉特别的亲切。北京像一个破沙发,无论你穿着鞋也好,穿得很脏也好,反正往那一躺很舒畅,虽然他是破破烂烂的,感觉不像上海这么光鲜。
上海你感觉到处建设得都很好,非常光鲜,但是不自在,不是一个自己有随便躺的地方。两者相比,我会觉得两个城市我都很喜欢。所以我在网上看论战都觉得很憋气,为什么要非得把北京说的很差,或者把上海说的很差?这样的论论战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陈俊:从NASDQ上市的IT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市场来看,可以发现在上海不在北京的已经超过北京。我觉得北京以政治、文化、传媒为中心,所以我觉得YAHOO!这类做传媒的一定在北京,在上海偏重做商务的,这个是我得一个想法。第二个想法,互联网的第二波又兴起的话,WEB20大家都很兴奋的去谈,20更是以用户体验为准则去看的话,我倒觉得可能是说城市的方方面面来看,北京未必适合,北京向来就讲究一个大,讲究一个由上至下。
从我个人的生活体验来说,我是不喜欢北京的,因为我觉得北京的马路虽宽,它走路不方便,车开的你也未必舒服。北京是一个举行仪式的地方,它的舒服可能是在胡同里面,反正我觉得土生土长的你都会觉得舒服的,一直生活在北京胡同的和上海弄堂的人他各自都很自在,所以没法用胡同和弄堂之间我一定比你舒服。
所以回到IT将来的发展来看,我倒不觉得北京一定占有很大的优势,上海未必没有机会。但我觉得可能北京和上海都缺东西,北京缺一些尊重市场经济规则的东西,我是非常希望市场经济的力量能够冲刷北京的每一条街道、每个角落。这样的话,我相信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在北京2008的时候会对北京留下好的印象。我相信绝大多数对北京的坏印象是来自出租司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他就是一个interface,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很不友好的interface。他的服务也好,专业也好,但是考虑到社会交往来说是不行。我觉得无论是IT也好、互联网也好,它越来越强调的是一个用户至上。而不是仅仅把用户圈过来、占领市场,作为市场的话我觉得北京要做好真的是要从思想上做一个很大的转变。但是我对北京还是有信心的,1995年去北京时特别的失望,后面每年都会去,它的服务业的纵向变化提高还是满快的,虽然横向来比还是有差距。其实一样,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就像上海和香港的差距,就如香港和国外的也是有一定的差距。
就像刚才建硕说到的国外,我觉得我更喜欢巴黎、阿姆斯特丹,它们就是把上海和北京的优点全部融合在一起。我想多样也好、效率也好都有,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都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刚才建硕也说了,不要互相PK,而是要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劲松:我觉得建硕刚才说的一个词特别好,就是效率。我听人介绍过上海有一个数据是远远超过北京的,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我个人也有一点感受,上海IT的节奏相对有比北京更快一点。而且明亮刚才也提出一个问题,那家P2P的公司选择上海的理由会不会是效率更高,人力成本更为节约,这是否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
亚涛: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北京和上海的差异?目的不在谁好,而是希望拿出自己的建议给别人去听,我们最后要达成的一个目的是希望给看到这次论坛的这些人一些建议。无论做IT也好、互联网也是无非就研发与运营这两种人,我们就是想给这两种人一个建议,你怎么去看你自己,你去选择上海还是北京。你是公司老板,你考虑公司放在上海也好还是北京也好。对于公司来说,无非就是政策与公司环境。当他的政策占上风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北京,所以无论公司还是个人选择,如果你认为偏重毫无疑问你要选择北京。上海经济环境相对成熟,与国际化接轨,金融体系非常完善。央行在上海新成立了一个总部,这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一个国家可以有两个银行总部,它也是在做一些尝试。
对于IT来讲这是一个资本融入最大的行业,无非是要关注财政、税收,尤其是上海的税收,想在上海去做一些像北京一样的猫腻、逃税不可能,上海相对来讲是非常的规范,上海不见得能比北京降低成本的。北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让你的运营成本无限降低,因为他有政策这把伞,在上海打不起这把伞,你只能按照政策走。所以说,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讨论能给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城市。比如刚才那个P2P公司他现在要做的是什么?P2P!现在要冲的是IPTV,IPTV要冲谁?广电!你要去信产部拿这些东西,如果让我建议我会让你首先在北京,这个没有争取下来,你不要去谈用户感受,国家都不让你干了,你还有什么用户感受?可能以后你把一些用户的重点放在上海,政府公关部门放在北京来解决一些不同层面的问题。
所以,北京和上海无所谓好还是不好,仅仅是通过我们这些从业人员的从业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当你需要像这样的公司去选择北京还是上海的时候,可以尽量的理性一点,不能仅仅因为上海有小笼包北京有炸酱面来做选择。作为我们IT行业来讲,公司来讲更多的是应该是理性的去思考行业的这些东西。
老华:首先,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讨论下来,可能今天这个话题讨论不完,我站的角度可能和大家有所不一样,我觉得我带来的更多的是反思吧。这个话题不是今天才有,其实前几年就有,包括上海的产业界、上海政府就在反思这个问题,上海的IT产业为什么一直没有北京做的好,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到底差异在哪里?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各种扶植政策。
从今天我们来看,就像陈俊说的那样虽然上海的NASDQ多一点、市值高一点,其实如果从互联网产业的总量来讲,上海比起北京远远小得多。互联网产业这个角度,上海比不上北京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上海互联网产业比不上北京?我相信这里面的原因很多,给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就是上海的圈子文化没有形成。其实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过去的北方是一马平川,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的形式,可能自古以来就是群体的活动,是以圈子为主。江南自古以为是附属之地,一块小田就养一家三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对非常发达,这么多年的地理历史因素就形成了北京的圈子文化盛行、上海个体文化为主。圈子文化的好处在于互相激发、影响、刺激、吹捧与鼓励,对IT圈来说,上海的个体可能不比北京的差,可能某种程度更为优秀,各有各的好处。北京有一个好处就是互相吹捧、互相抱团,一有什么问题就一呼百应、互相支持。上海就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上海更多的还是自己闭门造车。上海的IT产业要搞好可能有很多方法,也许可以走的一个办法就是也把我们上海IT的圈子文化忽悠起来,我们有些事情也能够一呼百应,互相支持,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我们5G的讨论会解决不了大问题,虽然不能产生什么金玉良言,但是我期望能形成一种氛围、圈子、互相吹捧的习惯和气氛。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也许能把我们上海往上吹捧一点。
上海erp有名的it公司哪家好?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找一下,现在很多人都在推荐旺店通erp,我们公司现在就在用,也是朋友推荐的,旺店通作为电商管理软件服务品牌,拥有旺店通ERP企业版、旺店通ERP旗舰版、跨境ERP、EKB、旺店通WMS等多个产品,为零售企业的电商经营提供订单管理、仓储管理双加持服务,降本增效。 百度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30秒快读
1、“千兆第一城”上海,再次首发三千兆。光网、5G、Wi-Fi 6,不同方向通信技术的演进,终于统一了目标:千兆。
2、三千兆的上海,再添新基建样本,真香。
2018年10月24日,上海全城覆盖千兆光网,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千兆之城,从此,上海迈入千兆时代。
2019年3月26日,首批“全球5G+光网双千兆示范区”建设在临港产业园区启动,对千兆的“追求”,上海从来领先一步。
2020年4月28日,上海电信官宣,全面升级三千兆,在5G+固网宽带的基础上,增加千兆Wi-Fi建设, 上海再次以“首发”姿态进入“三千兆时代” 。
一场疫情,如同一条“鲶鱼”,加快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速度。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等新模式、新业态被疫情催生,消费升级对高带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诉求更加强烈,新经济、新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新基建。
5月7日颁布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新基建35条”)中,明确将“新网络”定义为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上海电信为何要更进一步增加“千兆Wi-Fi”概念?
未来三年内,上海将率先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这需要它的建设者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开放性的创新思维。作为国内首个提出建设“三千兆城市”的电信运营商,与5G同步建设“三千兆”,上海电信看的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未来、人们生活的未来、一座城市的未来,那将是一个千兆“无处不在”的超高速之都。
近日,记者独家获悉,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 社会 日”,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简称上海电信)将宣布与首批“三千兆”用户签约,先行打造一批“三千兆”的标杆性、示范性应用场景,为新基建的“上海样本”提供最佳实践。
01
上海电信的“千兆闭环”
光网、5G、Wi-Fi 6,不同方向通信技术的演进,终于统一了目标:千兆。
尽管家里早已是千兆宽带,但上海市民陈颖却常常困惑于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的上网速率,“光速级的下载?没感觉啊。”陈颖曾做过测试,插着网线能测到900Mbps的宽带网速,转换为Wi-Fi信号后,最多只能测到200Mbps。
“前一代Wi-Fi 5(IEEE 80211ac)已经很难跟上新时代对网速的要求,有关测速表明,Wi-Fi 5一般只能发挥千兆光网50%的性能,甚至更低。”上海电信总师室网络专家徐文华告诉《IT时报》记者,受限于旧有的Wi-Fi技术和设备,是千兆光网难被真正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直到Wi-Fi 6出现。
2019年,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发布 80211ax,也即此后被Wi-Fi Alliance (WFA Wi-Fi联盟)命名为Wi-Fi 6的新一代Wi-Fi标准。与老版相比,Wi-Fi 6具有最高可达96Gbps的传输速率、更高的并发能力、更低(10ms以内)的延时、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终端功耗,用户的平均吞吐量提高至少 4 倍,并发用户数提升 3 倍以上。
在最新技术的产业普及上,上海向来愿当“领头羊”。
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211号的信息生活体验馆,最近刚刚布置了一个全新展区——全屋光纤(HOL),一根细细的光纤连接着“家”里的各个信息接入口,并通过一台家庭光纤网关将宽带信号转换为Wi-Fi 6信号。《IT时报》记者现场实测,支持Wi-Fi6的手机无线上网速率超过 900Mbps 。
“理论上,光纤带宽无上限,全屋光纤化后,今后网速从千兆升到万兆,甚至更高,都无需再次布线。”5月5日,被称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的全国劳模徐珺,在一个用户家里做了全光网+千兆Wi-Fi的网络改造,他告诉《IT时报》记者,只用了2个多小时,便改造好了一栋别墅的网络,无线上网速率测试下来,超过 1200Mbps 。
用光纤打造全新的家庭网络、用Wi-Fi 6呈现“原汁原味”的千兆速率,第三个进入千兆时代的通信技术,完美地闭环了上海这座城市对“千兆”的执着。
《IT时报》记者从上海电信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实现光网覆盖率100%,到6月底,5G将全面建成5G SA商用网络能力,基本形成一张有竞争力的、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的5G移动千兆网络,并已在一批交通枢纽、商业广场、 旅游 景点等公共场所完成ChinaNet的大网Wi-Fi6千兆覆盖及试点开通。
02
“又双叒” 千兆
“光纤宽带、5G、Wi-Fi 6都是演进到第五代的通信技术,三者应该是同步配合的。”工信部通信 科技 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 科技 委主任韦乐平告诉《IT时报》记者。
尽管5G建设正如火如荼,但Wi-Fi依然承载了全球主要的数据流量。在Wi-Fi联盟一份名为《下一代Wi-Fi 6:无线连接的未来》报告中提到,全球范围内,Wi-Fi承载着所有数据流量的一半以上。在日本,Wi-Fi占智能手机流量的83%,在德国,Wi-Fi占所有智能手机流量的87%以上。
这意味着,在更多场景中,Wi-Fi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使用习惯和优势。
“很多项目建设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移动信号不够稳定、光纤宽带布线受限的情况,”上海电信陆家嘴分局副分局长王俊伟举例称,正大广场里经常会做一些大型活动,但两侧都是商铺,此前用光纤布网,很容易对商铺进出造成不便,“如果有了Wi-Fi 6,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将高清影像同步到商场内的大型广告屏上,让更多人看到。”
“除了家庭应用,商场、机场、火车站、校园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Wi-Fi 6也大有用武之地。”徐文华负责千兆Wi-Fi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工作,他告诉记者,同为“无线”的千兆技术,5G更适合于室外、高移动性等场所,特别在5G建网的初期。Wi-Fi 6建设价格相对低廉,类5G的诸多技术,使其各方面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5G和Wi-Fi 6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该会并存和互补。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快速部署Wi-Fi 6,为城市和产业提供全场景、无缝覆盖的千兆移动网络。
Gartner预估,Wi-Fi 6到2023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目前华硕、中兴、华为、小米等厂商均已推出Wi-Fi 6路由器。
在这轮新的技术变革周期里,上海电信的提前布局,无疑将会加速产业红利释放,并对产业链起到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03
被激发的消费潜力
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是家庭千兆Wi-Fi升级后所激发的消费潜力。
网速总让人“一言难尽”的家庭Wi-Fi,限制了很多产业的消费级普及。
一直要火却始终未火的VR,目前还很难摆脱头上的“小辫子”。数据显示,云VR对 游戏 带宽的要求是80Mbps~1Gbps,时延小于 20ms~8ms,才能真正解决眩晕的问题。家庭Wi-Fi网络千兆化后,不仅 游戏 响应时间更快,人们还可以戴着更加轻便的头盔,在家里各个房间玩移动版VR 游戏 。这或许将推动整个VR硬件和内容产业发生巨大变化。
疫情过后,上海明确提出,2022年末,要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生鲜电商、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场景,大多发生在家里,这意味着,需要速度更快的、连接更稳定的无线网络支撑。
“打破家庭Wi-Fi网速瓶颈之后,在线经济将有更多玩法。超高速网络带来的沉浸感、交互性和实时性更强,XR(扩展现实,包含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技术和产业将迎来市场利好。”复旦大学国际公共研究中心研究员裴增雨表示。
比如现在流行的5G慢直播和直播带货,虽然现场感有了,但二维画面给人带来的感知冲击远远不够,但如果让你置身于“现场”呢?和全息影像里的薇娅坐在一起呢?韦乐平认为,尽管现在不少商业模式还不完善,但“马路”必须先修好,“羊肠小道永远不会有车,一旦马路宽了,用不了多久车就满了。”
加上正在抓紧建设的5G,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连接的千兆级网络传输,将让消费者对在线经济提出更极致的要求,成为新经济的新势能。
04
“上海样本”的必需品
历史 人文底蕴深厚的瑞金二路街道,拥有上海最美的一片城区,孙中山、周恩来、张学良、巴金等都曾在此生活,辖区2/3面积地处衡复风貌保护区, 历史 保护建筑有68处。
“我们要看护好这些‘老古董’,”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米文蕾今年的工作计划表里,出现了高速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名词,此前治理“垃圾分类”时,瑞金二路街道曾与上海电信合作,对“垃圾定时投放”进行智能化监督,这为街道的 历史 建筑保护提供了宝贵借鉴意义,“技术可以做到的是事先发现和预警,再结合社区事中高效处置和事后追溯,将数据入湖,我想这便是新基建的力量。”
规划中,超高清摄像头将“慢直播”老建筑的改造装修过程,利用AI技术,对违反《上海市 历史 风貌区和优秀 历史 建筑保护条例》的做法进行提前预警;同时,用传感器“体味”老房子的春暖夏凉,通过大数据,让百年老建筑“讲”出新故事。
今年上海进一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城市全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智能管理、高效处置,智慧精准预警预判预防风险隐患,加强“神经元”感知系统建设,更充分掌握城市运行基本体征。
上海版“新基建35条”中,明确了四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需要这些“新力量”的合力以及一张覆盖全市的千兆网络。
光网、5G、Wi-Fi 6,三千兆的上海,真香。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冯诚杰 邹璟萩 IT时报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以上就是关于比较有名的IT运维管理软件有哪些上海北塔软件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包括:比较有名的IT运维管理软件有哪些上海北塔软件怎么样、中国的IT城市哪些互联网企业主要聚集地和成因现在新做该如何选址、北京和上海哪个好,我做IT的,请从科技、人文、环境、金融等多角度阐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