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分析
是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简写,即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工程分析计算。它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小单元进行分析。一般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来计算实际工程问题,如ABAQUS等。
FEA整合营销传播
由赢道顾问总策划邓超明创建,从2007年开始,这套FEA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已经在陶瓷、涂料、小家电、软件等多个行业里获得了50多起成功的应用,整个体系逐渐成熟,具备了更高的营销杀伤力。
FEA整合营销传播里的“FEA”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即“Focus”、“Event”、“Activity”,分别代表着“话题”、“事件”、“活动”,也就构成了三种营销方式,即话题营销、事件营销、活动营销。整体地来讲,我们对其定义是这样的:主要依托互联网传播渠道展开的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及活动营销;通过多种话题、事件、活动的组合运用、持续展开,并依托多种互联网传播平台与渠道,采取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内容的多样化创造、海量式投递、互动式参与及病毒式传播,无限地扩大品牌和产品信息的目标受众到达范围,加深品牌和产品在目标受众群体中的印象,与目标受众形成深度沟通,诱发目标消费群体对品牌产生信任,对产品产生兴趣,形成购买意向,促成购买行为的发生。
美国联邦企业架构
联邦企业架构(FEA):
企业架构(EA)作为信息化的方法论,不仅描述了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等架构模型和相互关系,而且定义了路线图及用架构控制IT项目的治理方法。企业架构是IT与业务真正融合的方法论,已经成为信息化领域的热点和制高点。联邦企业架构(FEA)是美国联邦政府在用的一个顶层架构,相当于美国政府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FEA是一个在用的EA,拥有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是许多专家、用户和厂商共同努力下的知识与经验结晶。FEA对于各国各层级政府部门和集团性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是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简写,即:美国联邦企业架构。FEA由5个参考模型组成,是系统分析政府的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组织构件与所用技术的基础,其目的是共享联邦政府IT投资、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FEA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表明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子政府政策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由原先的注重具体项目、业务与资金配给的特别管理向通过引入绩效管理、制定业务规范、明确技术标准而将电子政府纳入制度化运行轨道的例行管理转变。
FEA联邦企业架构在中国的本地化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如何建立有效机制使IT与业务融合,即通过更好的IT运营,产生相应的业务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融合了战略发展、业务以及 IT 系统的企业架构(EA)应运而生。
企业架构的历史悠久,在欧美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最成功的实践是企业架构被列入欧美政府的法案。实践表明:EA可以协助企业实现IT效益最大化,通过业务架构蓝图,避免重复投资与信息孤岛。但目前中国企业在对EA的认识和具体实践上还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只有极个别的企业完整的采用企业架构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进行IT系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中国企业在信息化认识与实践的真正成熟还尚需时日。企业架构在中国企业或政府的引进、宣传、推广的意义重大。
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也作为北京大学CIO班的协办单位,北达软信息化咨询与培训中心积累了雄厚的信息化知识和资源。在信息化领域,北达软最早开展企业架构方法论和应用研究,并最早将TOGAF(开放组架构框架)和FEA(联邦企业架构框架)引入中国,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咨询服务。
2005年首届北大CIO班引入了企业架构的课程内容。
2007年,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邀请Open Group大师级架构师、QRS首席架构师Jason来为北大CIO班讲课。
2009年6月,ATE(Architecting the Enterprise)与北达软联合推出第一期The Open Group架构框架(TOGAF)培训,揭开了企业架构引入中国的重要篇章。
2009年11月,北达软受邀参与The Open Group2009全球大会,并受邀进行了主题演讲,引起各国参会代表的浓厚兴趣与广泛讨论。与此同时,北达软同The Open Group主要认证培训机构QRS(Quick Response),美国联邦企业架构认证协会(FEAC)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北达软企业架构培训认证体系正式建立。
随后,北达软与QRS、FEAC联合相继推出TOGAF9、FEA认证培训,并定时举办中国架构师发展沙龙系列,旨在于为国内企业架构师建立一个中立、开放的思想交流平台,联合国内外的知名机构及专家一起推动企业架构EA方法论在国内信息化建设中的深化应用。
在引进国外优秀EA方法论的同时,北达软将企业架构本地化工作提上日程。2010年,北达软在EA领域迈出突破性的一步:经过架构专家组几个月的潜心研究,相继开发出TOGAF、FEA中文教材,并随后开展了开放组架构框架与联邦企业架构中文认证培训。
截止到2010年7月,共计100余名政府和企业的CIO、信息化部负责人参与了北达软TOGAF与FEA认证培训,并获得了全球认证的架构师资格。企业架构的影响力在中国不断扩大,国际认证的架构师队伍也在迅速壮大
北达软将会一直致力于企业架构的研究与推广,将EA方法论真正贴合中国信息化的实际,为政府和企业实现无边界信息流,
编辑本段
FEA的5大参考模型
获得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FEA是一种基于业务与绩效的、用于某级政府的跨部门的绩效改进框架,它为OMB和联邦政府各机构提供了描述、分析联邦政府架构及其提高服务于民的能力的新方式,其目的就是确认那些能够简化流程、共用联邦IT投资及整合政府机构之间和联邦政府的业务线之内的工作的机会。FEA由5个参考模型组成[1],它们共同提供了联邦政府的业务、绩效与技术的通用定义和架构。如果政府机构要建立理想的组织架构,这些参考模型将可以作为系统分析政府的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组织构件与所用技术的基础。这些模型可专门用于帮助跨部门分析发现政府的重复投资与能力差距、寻找联邦机构内部与联邦机构之间的协作机会。
1绩效参考模型(FEA-PRM)
PRM是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一般结果与产出指标的绩效测评框架。它为政府机构提供了一种对照理想的FEA并缩短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方法,与此同时,它也能够让政府机构从战略高度更好地管理政府业务。PRM提供了政府机构用于实现其业务规划目标的通用的绩效结果与方法的集合。其模型解释了内部业务构件配置与业务成绩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果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政府机构根据那些使规划或组织结构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参照因素来做出资源配置的决策。 PRM还可用于OMB整合与实施计划评估比较工具(PART)和通用指标。通过定义服务领域、服务类型与服务构件的结果与产出,PRM能够为联邦政府提供衡量跨部门的行动计划的各服务构件的效率所必须的工具。
2 业务参考模型(FEA-BRM)
BRM是描述联邦政府机构所实施的但与具体的政府机构无关的业务框架,它构成FEA的基础内容。该模型描述了联邦政府内部运行与对外向公民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而这些业务流程与联邦政府的某个具体的委、办、局没有关系。因此,由于它抛开了政府部门的狭隘观念,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协作。 BRM有两个版本。由于将业务流程与政府部门分开、增加了"服务提供方式"层以及与"预算功能说明"紧密配套,因此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该版现在正用于支持2005年联邦政府财政预算形成过程。BRM包含四个业务区,39条(内外)业务线和153项子功能。
3服务构件参考模型(FEA-SRM)
所谓构件就是一项可以自我控制的、事先已经进行功能设定的业务过程或服务,其功能可以通过业务或技术界面加以体现。SRM是一种业务驱动的功能架构,它根据业务目标改进方式而对服务架构进行分类。SRM基于横向的业务领域,与具体的部门业务职能无关,因此,它能够为实现业务重用、提高业务功能、优化业务构件及业务服务种类提供基础杠杆。
4数据参考模型(FEA-DRM)
DRM用来描述那些支持项目计划与业务流运行过程的数据与信息,描述那些发生在联邦政府与其各类客户、选民和业务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作用的类型。它将政府信息划分为与BRM子功能相对应的通用内容区域,并将这些内容区域分解为更为详细的功能模块,特别是许多业务过程都通用的数据构件。DRM按照大家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对联邦信息加以分类,因而比较容易确定那些重复建设的数据资源,并由此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一个通用的数据分类模型有助于实现与政府业务过程的无缝隙连接,无论这些业务过程是发生在联邦政府内部的政府机构之间还是发生在政府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换。 DRM基于逐个的业务流程而不是基于单个部门的种种努力,这就使得人们能够认清与关注关键的业务改进区域,获得清晰地界定且可以测量的结果。联邦组织架构项目管理办公室将监督DRM方面的重点变化,以保证所有的适合整合的业务都能被发现。此外,它们还有助于鉴别那些支持业务流程或子功能的、可以重用的数据构件。这些数据构件的特征建立在FEA技术参考模型的基础之上,也与特定的业务构件相一致。 SRM和其他的FEA参考模型提供了联邦政府的业务、绩效和技术的定义与架构。如果政府机构要建立其理想的组织架构,它们可以作为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服务构件技术与数据模型的基础。
5技术参考模型(FEA-TRM)
TRM是一种分级的技术架构,用于描述传输服务构件与提高服务性能的技术支持方式。它规定了一套技术要素,用以采用与实施基于构件的参考模型以及确定联邦政府的工作项目(如FirstGov以及24个总统优先的电子政务计划)所采用的成熟的技术与工具。
6FEA中的其他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时,除了应用上述方法外,还很注意应用其他的相关方法。在遴选跨部门的通用业务时,采用了IBM公司已经应用多年并为IT产业界所熟悉的BSP法,即业务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应用该方法建立"过程或业务/机构矩阵"(如表1),并通过考虑其他因素与方法从中发现具有更高价值的业务类型。例如,FEAPMO曾对"为民服务项目"建立了"过程或业务/机构矩阵",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如表1的分析结果,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因素确定优先建设项目。
ITSS国家标准组成员 ISOSC40 IT治理专家 潘蓉
2013版的ISO27001已经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发布,新版标准反映了与业务的融合,与全面风险管理的融合,与治理的融合,体现在新标准中对绩效的重视,对风险评估方法论的修改。这与IT治理的目标也高度一致。
IT治理的驱动力意在从董事会等治理层面确立IT的价值,投资的决策机制,确保IT战略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革新性地驱动业务的发展。信息安全管理新标准从风险与成本的平衡过渡到要定期报告信息安全管理绩效,反应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也反应了治理层面更加重视对信息安全投入的预期的监控,同时对风险管理的度量也是相关方,管理层共同关心的话题。
(见标准条款51e, 53b, 611a, 611e2,91)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与业务的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因此新标准要求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要聚焦信息,而信息是融合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新的标准摒弃了原来识别资产,资产威胁与脆弱性的方法论,肯定了管理层面以业务价值为基础,识别信息,确定信息的价值,也很方便与其他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ISO管理标准相融合。
(见标准条款51a/b, 612)
由于更加关注业务,新标准要求对业务,对组织目标的理解从内外部环境,包括宏观政策,技术发展,行业动向,微观的组织环境来分析。环境因素对业务的影响,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管理层重视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如何支持业务战略。
(见标准条款 41, 42, 51a, 52a)
信息安全风险在新标准里变得更加生动,中性,风险也可能意味着机会。新标准要求定义风险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更可能是业务的负责人或某项具体活动的负责人,而不仅仅是IT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偏好与态度完全与组织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相融合。
(见标准条款 611d/e,612C2; ) 1 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外包业务的兴起,供应链的安全风险管理从组织的战略层面到日常运作层面都要识别,利用,控制。新增供应链关系管理,关注供应链关系中的信息安全,服务商交付过程的信息安全。
(见标准条款43c;81, A15)
2 同时,大数据的兴起,数据泄露的风险加大,标准将加密控制从一个控制目标项上升为一个控制域。
(见标准条款 A10)
3 移动互联从生活到办公,新增移动设备使用的安全策略。
(见标准条款 A621)
4 组织层面除了日常运作,还需特别考虑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这是新增控制项,同时完善了系统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需求分析,开发环境,测试数据保护,测试验收,变更管理,开发外包管理等控制项。
(见标准条款A615, A141/2/3)
5 新技术和风险点的出现,风险处理采取的控制措施不再拘泥于附录A。附录A仅作为基本必须的选项。(见标准条款 613c) 从结构来说,新版标准与其他ISO系列标准的框架完全一致,遵从ISO导则83,这是ISO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基本框架,方便与ISO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
新标准的框架摘录如下
0 介绍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组织的情景, 这部分与ISO31000保持一致
5 领导力, 特别要求高层指导,支持信息安全人员致力于提高管理有效性,展示他们在各自负责领域的领导力
6 策划
7 支持, 这部分包括资源,为组织服务的人员能力,信息安全意识要求,特别要求制定就信息安全的内外部沟通的流程。
8 日常运作,描述ISMS实施要求,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
9 绩效评审,描述监视,测量和评审活动的要求;
10 改进,描述改善活动的要求;其中取消了预防措施,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主动的预防。
2005年-2009年,中国IT市场将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未来能够持续拉动中国IT行业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国IT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将怎样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年来,包括银行、电信、能源在内的中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转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和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IT市场的增长。与此同时,包括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理念等方面,企业将日益关注IT应用系统的运营效率及其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这将会带动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变化和增长。同时,从中小企业来看,尽管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发展并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良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这仍将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从经济发展看,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在继续改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经济增长40%乣50%,其中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2005年,中国将会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仍会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这将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IT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的促进。从2000年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到2002年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会带动信息化建设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IT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远未饱和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IT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商用和非商用市场均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国内PC保有量已达到4000多万台,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PC普及率达到30%以上;在商用市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来看,与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未饱和,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的不平衡更加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中国在IT技术应用层面还远未成熟,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和优化、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融合等方面还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因此,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和行业、企业信息化进度的加快,中国IT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3C)相互之间的融合呈现日益加快的趋势,这相继催生了数字电视、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同时,IT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汽车等传统行业不断渗透,并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增长。今后,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将会带动更多新兴产品的产生。例如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车载信息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就是IT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2006年乣2010年)中,政府将重点扶持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23类IT领域。可以预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协作与努力下,中国新兴IT产品与服务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行业法规环境尚需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
从整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IT企业的法规环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多数企业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而尚未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比较早的,但中国电子商务的法规环境尚不成熟。如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除了《电子签名法》姗姗来迟之外,其他相关的重要法规还处于研究阶段。此外,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体系,以及必要的认证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无法完全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因此,加快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对于规范IT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日益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部分用户对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影响了系统的应用效果。例如,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重大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由于未认识到IT人才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IT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使得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全面发挥IT系统的作用,同时也可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IT应用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有必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升用户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IT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IT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IT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盗版软件现象也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IT产业正处于由大做强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问题是这个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知识产权不仅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会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削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并先后确定了若干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政府日益加强的政府软件采购工作,以及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T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部分IT用户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若长此以往,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从政府立法、企业技术研发、用户意识转变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又异常艰巨的工作。这对于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消费者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中国IT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05年乣2009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
在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IT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目前,随着I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应用的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提升了对于IT企业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使其产品与服务日益朝着适应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业内越来越多的IT企业正在根据用户多变、复杂的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以方便用户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并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其中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现。利用SOA,可以使用户能够以新的方式对其IT系统零部件重新组合和使用,并使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彼此不同系统之间更易于共享信息。可以预见,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今后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以下解答摘自谷安天下咨询顾问发表的相关文章。
1992年—1994年,国内诞生了柜台系统和电话委托系统,股民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股票交易。1998年,诞生了网上委托业务,有条件的股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2003年,诞生了集中交易系统,所有交易不必在营业部进行,直接在券商总部集中进行交易。2005年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炒股,在手机普及的中国,广大股民又多了一条方便炒股的途径。2006年,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在监管要求下诞生了三方存管系统,券商接受的客户资金必须保存在银行,这样避免了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发生。2004年—2008年,随着证券业务种类多样化,诞生了集合理财系统、投行系统、固定收益系统、以及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股指期货系统和融资融券系统。短短20年时间,伴随着券商业务模式的变革,国内券商的IT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很多券商90%以上的收益来自于经纪业务,而经纪业务中超过70%的收益来自于网上交易,而不是传统的营业部终端交易或电话委托交易,网上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核心IT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决定券商业务是否能够正常开展,直接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利益。
虽然券商的IT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不足制约券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券商的IT侧重在IT运维,主要精力投入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而忽略了自主开发的能力的培养,在支持业务创新方面能力明显不足,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业务发展;
二、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如集中交易系统、行情系统等被几家供应商垄断,券商选择的余地不大。券商缺乏对于供应商的掌控能力;
三、管理层更多关心业务发展,对IT了解较少,对IT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缺乏IT治理的能力,没有有效的利用IT的价值;
四、IT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IT规划。IT架构相对落后;
五、IT与业务沟通存在障碍,互相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六、IT缺乏精细化管理;
七、IT员工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比而言,台湾的证券公司IT应用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大陆。以CRM为例,在国内很多证券公司建立了CRM系统,其仅仅是作为解答客户疑问的帮助平台;而在台湾,富邦证券也建立了CRM系统,但其发挥作用远不仅是一个回答客户问题的帮助台。富邦证券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和现在大陆券商类似:建立了CRM系统,仅用于解答客户问题。当时大部分业务部门均以各自产品为导向,独立发展,缺乏跨业务部门的公司层面的CRM策略。客户信息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客户数据库中,他们在进行客户分析和营销活动计划时无法对客户进行整体性评价,缺乏对客户的研究,客户服务水平一般。各子公司进行客户管理和客户营销时,各自为战,对一个客户多次进行产品营销,甚至出现各子公司争抢客户,导致内部资源的浪费和客户忠诚度降低。富邦证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建立了公司统一的数据仓库,整合所有子公司的客户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CRM系统将客户信息、营销流程以及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以支持公司的交叉销售策略。
CRM系统建设过程中,将营销系统与Call Center、个人理财和客户经理系统等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以形成端到端的CRM环路,如直邮(Direct Mail)、Call Center(包括Auto-dialer、SMS、FAX、E-mail)、Internet、客户经理系统等。经过前端渠道处理过的信息(客户反馈信息),再通过整合的信息交互渠道,传回CRM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达到分析型CRM系统与 *** 作型CRM系统的无缝整合。使得客户感受到了无缝隙的服务,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是一个整合的富邦证券,而不是以前的富邦证券的经纪业务部门、投资咨询部门等等独立的个体,真正实现了IT引领业务发展。
富邦证券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将数据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与销售渠道联结起来,不仅提高了营销的效率,缩短了反馈周期,而且真正利用CRM系统主动服务于客户,大大优化了客户体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前面列出的国内券商IT存在的这些问题呢。证券公司应该根据自己在行业内的定位,结合公司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要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为中心,要制定清晰务实的战略方向,根据业务战略制定出IT发展目标和IT实施规划,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对IT系统供应商的控制力和谈判筹码,深度挖掘IT的价值,促进IT与业务的融合,将IT这个战略工具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在对券商评级时对信息安全和IT治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各券商在这两个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当前国内券商无论是业务还是IT都到了一个转型的时期,中登公司最新的数据,截止2009年06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77372万户,B股账户24274万户;有效账户10,97449万户。这个数字对于证券公司来讲不一定是好事,说明市场可能已经接近饱和,虽然股民开户数已经突破一亿户,但是活动账户大概只有3000万户,这意味各券商只能从现有的这些交易活跃股民中去和其他券商争抢客户,才能保证公司效益,彼此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行情系统,CRM系统都大同小异,如果要吸引客户来本公司开户,必须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形成公司的品牌和特色。在这个过程中,IT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从去年开始,国内一些证券公司组织中层以上公司的骨干去台湾、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其中也包括如何更有效的利用IT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这表明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意识到现在到了必须做出变革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靠天吃饭,否则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
伴随着创业板的上市,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将会愈加繁荣。各种新的业务产品及衍生品将会层出不穷。国内券商的IT能否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这对广大券商的CIO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什麼是FEA 全部的内容,包括:什麼是FEA 、ISO27001的ISO27000系列与信息安全治理(潘蓉)、中国IT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