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频器?

什么是变频器?,第1张

总线握手方式有以下几种:同步总线协议,异步总线协议,半同步总线协议,周期分裂式总线协议。

特点如下:

同步总线协议:系统中采用同一时钟信号作为唯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控制信号。采用该协议的总线其控制简单,便于电路设计且适合高速运行。

缺点是如果系统中设备的工作速度相差较远的话,该系统只能按最慢的设备决定总线周期,降低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异步总线协议:系统中的主从设备通过问答的方式控制工作过程的开始和结束。采用该协议的总线其传输速率可按需要调节,系统适应能力很强;缺点是由于主、从两组联络信号必须在总线上经历两个来回的传送,因此导致的传输延迟是同步总线的两倍。异步总线本质上要比同步总线速度慢、频带宽、周期长。

半同步总线协议:综合考虑了同步、异步总线协定的优劣而产生的混合方式,它兼备同步总线的高速和异步总线的可靠性与适应性。对快速外设就好像同步总线一样,仅由时钟控制总线周期的起始;对慢速设备则像是异步总线,利用WAIT信号改变总线周期的长度。

周期分裂式总线协议:总线写 *** 作仍由单个子周期一次完成,而总线读周期被分解为两个独立的传输子周期(第一个子周期由主控设备发命令和地址并加以确认,第二个子周期主控设备从总线上读数据),两个子周期之间的空闲时间(受控设备准备数据的时间)可以出让给系统中其他主控器使用。当系统中有多个主控器时,采用该协议可以充分发挥多主控器并行运行的优势,既能适应慢速外设,又能保持快速传输;缺点是增加了主、从模块的复杂性。

区别:SPI:高速同步串行口。3~4线接口,收发独立、可同步进行

UART:通用异步串行口。按照标准波特率完成双向通讯,速度慢

SPI:一种串行传输方式,三线制,网上可找到其通信协议和用法的

3根线实现数据双向传输

串行外围接口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是用于控制计算机与串行设备的芯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它提供了RS-232C数据终

端设备接口,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和调制解调器或其它使用RS-232C接口的串行设备通信了

。作为接口的一部分,UART还提供以下功能:

将由计算机内部传送过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将计算机外部来的串行

数据转换为字节,供计算机内部使用并行数据的器件使用。在输出的串行数据流中加入

奇偶校验位,并对从外部接收的数据流进行奇偶校验。在输出数据流中加入启停标记,

并从接收数据流中删除启停标记。处理由键盘或鼠标发出的中断信号(键盘和鼠票也是

串行设备)。可以处理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的同步管理问题。有一些比较高档的UART

还提供输入输出数据的缓冲区,现在比较新的UART是16550,它可以在计算机需要处理数

据前在其缓冲区内存储16字节数据,而通常的UART是8250。现在如果您购买一个内置的

调制解调器,此调制解调器内部通常就会有16550 UART。

I2C:能用于替代标准的并行总线,能连接的各种集成电路和功能模块。I2C是多主控总线,所以任何一个设备都能像主控器一样工作,并控制总线。总线上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根据设备它们自己的能力,它们可以作为发射器或接收器工作。多路微控制器能在同一个I2C总线上共存。

变频器的定义: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

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一能所研发的SF-025A变频器,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搭配国际主流的DSP芯片,响应快,稳定性强。采用先进的IGBT变频驱动技术,电机温升低,噪音小,界面简洁, *** 作方便。

变频器的作用:

变频节能,主要表现在风机、水泵的应用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会适用(注意使用场合和使用条件)。

功率因数补偿节能,无功功率不但增加线损和设备的发热,更主要的是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网有功功率的降低,大量的无功电能消耗在线路当中,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使用变频调速装置后,由于变频器内部滤波电容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无功损耗,增加了电网的有功功率。

软启动节能,电机硬启动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还会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使用变频节能装置后,利用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最大值也不超过额定电流,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延长了设备和阀门的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关于总线握手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总线握手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SPI,UART,I2C都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变频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07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