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特菱形解释印度软件行业的兴起?

用波特菱形解释印度软件行业的兴起?,第1张

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

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现如今网络的发展是非常的成熟了,5G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但同时对于5G的使用其实现在还有部分的人都不是很了解,以下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

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1

一、一碗汤、汤一碗

造成电信运营商当前困境的根源由来已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几乎完全依靠人口红利,靠不断卖卡新增用户,壮大用户规模来保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如今,随着市场走向饱和,加上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吃完了,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甚至下滑。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运营商一直很努力,比如不停地推进转型、推进变革,不停地地策划新的营销方案、出台新的营销政策;运营商员工也一直很努力,比如春去冬来地摆摊、寒来暑往地扫楼,年复一年地提供“跪式”服务。

但是,这一切没有换来想象中的美好生活,运营商似乎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运营商的所有努力,其目的和最终的结果似乎都只是为了打击围墙内的另外两家竞争对手,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行业变得更好。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主论坛上,时任中国电信总裁的刘爱力用非常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当前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状态——

“一碗汤、汤一碗,倒过来叮当响,倒过去响叮当,倒过来倒过去,还是那碗汤,可每倒一次,行业价值下降一次。”

他说的那碗汤就是国内这总共13亿用户,今天你不择手段地争过来,明天我煞费苦心地抢过去,争过来抢过去,还是这13亿的用户,但是在这个争夺的过程中,语音业务几乎免费了,流量业务跌至白菜价了,宽带业务价格也跌至地板,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下跌,而整体电信行业的价值也不断下滑。

二、停滞的十年

而与不顾一切积极打击对手的努力截然相反的是,运营商似乎对赖以生存的业务体系的发展丝毫不放在心上,几个关键的核心业务自从其诞生以来几乎没有过任何的创新,比如短信业务十几年来没有过任何的升级,始终还是一毛钱一条,不能超过70个字,相比之下,微信每隔几周就更新一次,短信焉有不败之理;语音业务也同样如此,哪怕是今天运营商赖以生存的流量业务也大抵如此,没有任何的创新和变化。

正因如此,当三大运营商在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围墙内“你一刀、我一刀”地混战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围墙外的入侵者,稍微动用了一点点创新,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运营商赖以生存核心业务冲击得七零八落——简简单单的一个微信,轻易就摧毁了运营商上千亿产值的语音和短信业务。这充分说明,运营商陈旧的的运营体系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显然有点不堪一击。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移动和腾讯之间的对比清晰地看到电信行业的衰败之路,我选择了市值、营收、利润、品牌价值这四个关键的指标来作为衡量——市值:腾讯2014年6月上市的时候股价为065港元,市值60亿港元,到今天股价是361港元,市值344万亿港元,市值翻了555倍;中国移动港股同期的股价为146港元,市值近3000亿港元,到今天,中国移动股价707港元,市值145万亿,市值翻了不到5倍。

更关键的是,当时中国移动市值是腾讯的50倍,现在腾讯超越了中国移动,是其24倍。

营收&利润:2005年是腾讯第一个财年,当年腾讯营收1426亿元,利润4854亿元;到2018年,腾讯营收312694亿元,利润7872亿元,营收翻了219倍,利润翻了644倍。2005年,中国移动营收243041亿元,利润535亿,2018年,中国移动营收7368亿元,利润1178亿元,营收翻了3倍,利润翻了22倍。

再来看两者的对比,2005年,中国移动营收是腾讯的170倍,利润是110倍,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企业,当时腾讯是依附中国移动而生存的。到了2018年,中国移动营收是腾讯的23倍,利润是其22倍。中国移动在腾讯面前已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品牌价值:2007年,中国移动品牌价值高达3130亿,位列世界第五、中国第一,当时腾讯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杂鱼”,榜上无名;十年以后,2018年,中国移动品牌价值下跌至2122亿元,位列国内第15,在世界榜上已不见踪影;而腾讯则以12万亿元连续四年蝉联国内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五。腾讯取代了中国移动十年前的位置。

也许有人说,中国移动不能代表整个通信行业,对,说得很对,中国移动是通信行业中混得最好的了,其他企业的情况只会更糟糕。可以说,中国电信运营商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停滞的十年。

三、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对国内运营商来说,过去停滞的十年就像一场混乱而纠结的噩梦,但更可怕的是,这场噩梦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将往更恐怖、更黑暗的深渊滑去——过去十年虽然相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停滞了,但其自身还在增长,但是,未来的十年,通信运营商行业可能会经历一场大衰败,而当下已经能看见这场大衰败的一些苗头——

当低价的不限流量套餐成为了运营商的主流业务,运营商的收入天花板越来越清晰可见,为了保证可怜的增长率,运营商在用户的挖掘和保有上已经进入了疯狂状态

三家运营商从省到市到县到网格到每一家营业厅,都在捆手机、捆电视、捆流量,套餐包含宽带200M、电视免费看、全国流量不限、三人甚至更多人共享免费,每月资费从59元元降至49元再降到39元,甚至低至19元、9元,运营商的世界里只剩下“捆捆捆、送送送”,而另一方面,雪球般增加的运营成本就像一个永远无法被喂饱的黑洞。

然而,运营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扭转这一切。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可能过去运营商赖以生存的一切在不远的未来即将土崩瓦解,但是在坍塌的瓦砾中也孕育了重生的种子——从大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在恢复性增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力量,而在经济结构中,数字经济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从行业环境来看,传统工业经济正在向数字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网络、资源、客户、技术等大量核心价值,依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助力者,比如,运营商可以发挥自己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智慧城市、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制造、旅游等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全行业、全产业的信息化转型“中间层”。

可以说,在这场以数字技术为标志和驱动力的转型浪潮中,在电信运营商前面,仍然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

四、破局之路:涨薪、裁员

不可否认,电信运营商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但前提是,运营商要具备通往这个美好未来的能力。什么能力呢?三大能力:管道能力+平台能力+内容能力。直白点说,运营商不能再固执把自己定位成一家传统的通信企业,而应该定位成为一家立足于云端的IT企业,持续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缩短新技术改变社会经济的时间周期,成为新技术落地的最可靠载体。

那要怎么打造这三方面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人。所以,我认为运营商的破局之路的关键落脚点就在于:涨薪、裁员。

一是涨薪

经过连续十年的停滞甚至降薪,当前电信运营商员工的薪酬水平已经跌至社会中下游水平,客观地说,以运营商当前的薪酬水平是很难招揽到真正一流的人才,也很难留得住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

比如,同为通信行业,华为校园招聘的薪资为17K(14-16),算下来一年在27万左右。这只是校招员工的水平,对于华为老员工而言,最主要的收入不在于工资,而在于奖金和分红。入职五年以上的员工分红情况非常可观,2018年华为员工平均年薪高达78万元,据说华为员工中百万年薪的已经超万人。

比如,跨行业对比,腾讯、阿里、今日头条等互联网的新老巨头的员工的薪资水平更为恐怖,腾讯校园招聘的平均薪资高达38万,阿里、今日头条也都超过30万,其他像滴滴、美团、京东等也都超过25万。请注意,这些都只是校园招聘的员工薪资水平,老员工的水平远超于此,以腾讯为例,2018年腾讯员工的平均年薪高达82万。

那电信运营商的员工呢?

还是以中国移动为例,按照2018年年报显示,中国移动用于员工薪酬的金额是818亿元,而员工总数是46万,算下来中国移动员工平均年薪为177万。这是整体水平,而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很多基层一线的员工每月工资还是停留在2、3000元的水平。行业老大中国移动况且如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基层员工的状况自然好不到哪去。

前面说到,运营商要赢得美好未来就必须面向数字化转型,而要转型成功,就必须建立一支了解并懂得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人才队伍。而这样的人才,在当今这个社会是属于稀缺资源,不光运营商需要这样的人才,上面提到的腾讯、阿里、华为等巨头企业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

以运营商能提供的仅有别人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薪酬水平,是很难在这些巨头前面招揽到真正的一流人才的。十年前,中国移动一直是一流大学生毕业生趋之若鹜的最佳雇主,如今,中国移动已经很难招到顶尖大学的学生了,中国移动的招聘门槛近年来一降再降。

在社会招聘层面就更加如此了,面向转型后成为一家软件企业的运营商,IT技术人才是最稀缺的人才,但是,在市面上,但凡有一定经验的IT人才提出的薪资水平运营商都很难承担得起,只能选择性地吸收华为等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流人才。运营商以末流的人才+二流人才的队伍,要试图跟由一流人才组成的精英部队作战,胜负早已注定。

所以,涨薪,是运营商谋求转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涨薪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招揽到真正一流的人才,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确保员工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而不是为生活中的琐碎问题,甚至生存问题发愁。比如,很多三四线市县的员工会提前半小时离开岗位,以便在下班高峰期间多抢几单网约车的订单。生活如此窘迫,能放在工作上的'精力如何能得到保证呢?

二是裁员

这注定是一个很悲伤,也很现实的话题。先举一个来自云南的现实的案例。在云南某个不足50万人的四线城市,三家运营商每天在街头跑业务的营销人员大概在900人左右,每天都在摆摊、洗街、扫楼,每个稍大点的小区都有运营商人员在摆摊,街头的商铺通常都是电信的营销人员才走,联通、移动的又来了。

新盖的小区,道路和附属设施甚至都没有完工,单元门口就已经张贴上了各大运营商装宽带的广告,一层盖一层。基层员工都很努力,也很辛苦,但他们的辛苦能换来多大效果,一直没有人说得清。去年由于云南联通的各种改制,本地联通人员人心浮动,街头营销和小区营销都暂停了,但是从最后的经营数据上看,联通业务发展也跟其他几家差不多,基本没有下滑。这充分说明了,过度营销其实是做无用功。

我们的员工很忙,但大部分的忙碌其实并不会给企业带来价值,而只是把精力和时间牺牲在与竞争对手的纠缠不清和暗战中。这种情况不光存在于基层员工,哪怕在市公司本部、甚至省公司本部,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一天到晚加班写PPT、做报表、不停地开会、汇报的管理人员,其他他们的工作大部分也不产生价值,甚至还产生负作用——导致内部混乱和各种空耗。

所以,不得不说,如果遵循市场原则,裁员,是电信运营商摆脱当前困境最迫切的手段。

国外主流运营商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根据Lightreading跟踪的20家海外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结果显示,过去两年里,这20家运营商有超过107万个职位被裁减。比如,美国Verizon 2018年宣布将裁员44000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30%以上;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 2018年宣布未来三年裁员800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25%;英国电信 2018年宣布裁员1300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12%;日本软银则宣布移动通信领域将减员40%。哪怕是新兴市场,印度电信行业2018年也有超过6万名通信从业人员失业。

为什么裁员是改变当前困境最迫切的手段呢?因为转型后的运营商实在是不需要这么多冗余的员工,大部分员工在公司未来的生产体系中已经不能创造出价值了。

以网络人员为例,运营商的网络从基础设施层到控制层到应用层几乎都是由设备厂商把控的,运营商对厂商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运营商的网络人员,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运维,美其名曰是从事管理工作,实际只是基础的辅助工作,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掌握在厂商手里,对于网络技术的升级演进更是几乎陌生。

而5G以后,在SDN、NFV等技术之下,网络将实现虚拟化和云化,并可实现软件定义,运营商将可能夺回网络的控制权,但与此同时,新的网络模式对我们的网络人员的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网络模式转变的背后是网络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的转变,我们那些可能已经很久没进过机房的员工能快速实现这种转变吗?

另外,未来云化网络,其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管理,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就能管理全局网络,实现资源的分配和网络问题的诊断、解决,到时候网络人员规模将会极大压缩。

再看市场人员,过去,运营商需要数量庞大的市场人员去深入每一个细分市场去营销,去摆摊、洗街、扫楼,但是,随着运营商业务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在加上营销方式的互联网化,运营商是不需要这么多市场人员的。另外一方面,过去我们的销售人员主要是卖卡、卖专线、卖宽带,以后更多的可能是要卖云、卖数据、卖信息化解决方案,我们的市场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这些新技能来应对这些挑战吗?

再看服务,服务在未来肯定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如我们的10086客服人员将可能被智能客服取代,我们的营业厅更多地将变成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体展示厅,服务的功能可能会被机器人承担。此外,我们物流仓储人员将可能被无人驾驶的汽车和无人机代替,我们的大部分综合管理人员甚至可能将消失——被管理的人都没了,还需要那么多管理人员干吗?

按照AT&T对于未来成为一家立足于云的软件企业的估算,未来员工数量规模将缩减至此前的不足三成,而员工类型的构成大概是:技术人员将超过85%,市场人员10%,管理人员3%,其他2%。而当前国内运营商的员工类型构成是怎样的呢?以中国移动为例,技术人员25%,市场人员超过55%,管理人员(经理)超过7%,综合人员超过10%。这样对比来看,国内运营商的裁员空间将非常之大。

但是,在国外运营商轰轰烈烈推进裁员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很少看见国内运营商裁员的消息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是国企,甚至是长子,其需要肩负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责任。退一步说,裁员是有重大政治风险的事情,一旦下岗员工集体闹事,这个责任最直接将打到企业负责人头上。所以,国内运营商很难下定决定锐意裁员的,最多只是停止社招,象征性地开放校招以完成社会责任指标,大部分传统省公司已经停止新增编制。

事实上,对于运营商企业来说,这些无法产生价值的员工就是一笔沉没成本,甚至算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运营商可能会被这些沉没成本一起拉着沉入水底,运营商的转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除了可能触犯天条的裁员外,运营商还能做什么呢?我认为运营商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需尽快梳理出与公司战略重点和新业务形态相匹配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营销服务、职能管理等四类优秀人才队伍框架;第二步,针对未来的人才需求,加快推动传统领域人员向新市场新领域转移,储备和培养下一代网络、新型IT、大数据和数字化服务等复合型人才。

至于其他剩余的人员,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强化其多方面的工作技能,同时运营商应该积极探索扩大经营范围,开辟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比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服务性业务,以此解决庞大的冗余人员的去向问题。

而对那些在未来企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员工来说,其实裁员不可怕,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企业也不可怕,外面还有机会,还可以重头再来。真正可怕的是拿着微薄的收入、又不愿意学习新知识,一天庸庸碌碌、内心焦灼不安,但依然在幻想着有一天会回到过去黄金十年的光辉岁月,依然能依附在运营商这棵大树上吃香喝辣。

实话说,运营商的辉煌也许还有希望,但过去员工的辉煌几乎不会再重现了。

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2

5G时代的来临,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影响?

5G时代的到来对于很多传统互联网模式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于电商领域来说,更是如此。

毫无疑问,现在的几家运营商都在积极谋划5G,而且绝不敢丝毫怠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从2G时代电信行业形成竞争格局以来,不管是两家,还是三家,或者是五家,然后是三家,或者未来的四家,运营商们的厮杀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被人骂为行业垄断,也是不改初心的拼死争斗。

1、5G+取代互联网+,运营商们掌握话语权。

互联网+的主体是互联网,用资本、流量和技术进行加法赋能,而在5G时代,运营商也要用资本、网络与技术进行赋能,有望夺回主导权。当然,在这里,运营商的技术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以现在的薪资水平,恐怕招不来也留不住高级技术人才。如此,一切会变成空话。

2、从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有这几个方面的变革:

①增量思维向存量思维的转换。随着增量用户的减少,如何提升存量用户的商业附加值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提升存量用户的附加值,必须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产品 ;②技术推动模式的转变。

电商平台要想保持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技术来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 ;③提升用户的参与度。电商平台不仅仅是完成商家和客户的对接,更重要的是电商平台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参与的机会,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生产等一系列过程。

3、合作共赢逐渐成为运营商们的共识,不能再恶斗下去了

在5G运营商,非常有可能的是,四家运营商建两个网络,变相的合并共享,甚至,大家互相利用网络资源,总之,在这方面打架,得不偿失。另外,就目前的市场局面来看,几家运营商都已经认识到了不断的降价,不断的恶搞,分不清敌友的折腾,后果只能是行业灭掉,良心竞争,良心定价,好好做自己,才是正道。

5G会改变世界、改变未来,而5G也是一个大合作的时代,不仅仅是运营商,也包括设备商、应用开发商,中间商甚至用户,都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3

从4G迈入5G,运营行业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1、5G+取代互联网+,运营商们掌握话语权

前些年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在5G时代显然要变了,因为5G属于万物互联, 物联网一定会大行其道,互联网+的大流量漫灌链接模式过时了,在这种形势推动下,运营商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说“5G+”,用中国联通的说法叫5G的n次方。

互联网+的主体是互联网,用资本、流量和技术进行加法赋能,而在5G时代,运营商也要用资本、网络与技术进行赋能,有望夺回主导权。当然,在这里,运营商的技术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以现在的薪资水平,恐怕招不来也留不住高级技术人才。如此,一切会变成空话。

2、视频社交将取代文字语音社交,运营商们不容有失

社交的模式要变化了,从2G时代打打电话,到后来的发发短信,现在是视频通话,总之,视频的社交一定会流行,只是,至于是怎样一种基于视频技术的社交应用,我们还说不清道不明。

运营商必须夺回在视频社交的阵地的主导权,而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为用户提供更流畅、更便宜、更便捷的视频沟通方式,这就需要运营商们集体行动,甚至需要行业标准的力量。

难道,运营商们不能视频互通?难道,运营商们不能用视频打穿APP之间的区隔?难道,不能彻底免费?

3、通信建设不再只是运营商的事情,珍惜眼前人

从前,不管是建设通信网,还是铁塔基站,都是运营商自己的事情,老百姓不关注,地方领导也不会关注。但是,5G不同了,各方面都在极大瞩目,已经成了网红。

现在,5G的建设成为了全民的事情,各方的支持甚至会让运营商们有了久违的骄傲感觉,但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却成为了大问题。合理利用各方资源,也得不让大家失望,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以后的工作就难了。

4、政企集团业务成重中之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5G时代,各种垂直行业应用变得至关重要,运营商们也得学着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业务,还要有大量前期和后期的跟进服务,这就需要新的流程设计,也需要新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终端等方面更趋同化,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服务等方面,前者需要集中稳定,后者需要放权创新,平衡公众业务与集团业务,平衡互联网业务与物联网业务,平衡网络运维与内容运营,组织机构重组势在必行,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却十分十分艰难。

5、合作共赢逐渐成为运营商们的共识,不能在恶斗下去了

在5G运营商,非常有可能的是,四家运营商建两个网络,变相的合并共享,甚至,大家互相利用网络资源,总之,在这方面打架,得不偿失。

另外,就目前的市场局面来看,几家运营商都已经认识到了,不断的降价,不断的恶搞,分不清敌友的折腾,后果只能是行业灭掉,良心竞争,良心定价,好好做自己,才是正道。

5G是一个大合作的时代,不仅仅是运营商,也包括设备商、应用开发商,中间商甚至用户,都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狭隘的竞争思想一定会让自己被边缘化。看不得别人好的公司,不管他是最牛的运营商,还是最牛的互联网公司,都会被社会所抛弃。

为了能促进虾皮经济全球化合理布局,在2021年Sea集团根据筹集资金得到7402亿美金现金流量净收益,在其中405亿美金来源于发股、2846亿美金来源于发行债券,造成同时期集团亏损达2047亿美金。可谓举集团之力来供奉虾皮经济全球化。

但虾皮或是低估开拓海外市场的难题水平,加上全球金融自然环境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还不到一年,欧洲、南美洲和印度这种国外市场都已相继停业整顿,只是仅剩巴西和波兰仍在苦苦支撑。

除开电商业务遇阻以外,Sea集团的现金流量支撑手机游戏业务流程也出现滑铁卢大学。今年初,印度以网络信息安全为理由禁封Sea集团集团旗下最热门的《FreeFire》手游游戏,而《FreeFire》在印度的注册量达到238亿个,在印度每月会有超500万美金收益。在禁封信息传来当天,Sea的股价大跌18%。

主要业务损伤,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收市,Sea集团股票跌至4739美金/股,而同期相比,股票价格则达到36174美金/股。仅一年时间里,Sea集团总市值从2000亿美金出现缩水至26621美金。

国外市场的停业整顿,不仅仅是出自于“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虾皮内部的难题很有可能更为锐利。

2019年,为了尽快征募出色的IT优秀人才去满足虾皮的扩张,虾皮将新加坡的IT单位总公司搬到深圳。从此之后虾皮的工作情况汇报就会变得比较复杂,必须新加坡和深圳两个地方不一样单位来回拉扯,沟通成本大幅度飙升。

此外,很多中国互联网文化逐渐冲击性虾皮,据网络曝光的虾皮内部结构新规:职工每一年必须进行5次OKR,直接跟业绩考核、晋升、年终奖金、换岗挂勾;还需要写周刊、月报、思想报告等各类陈旧观念。

中国大数据的“传统艺能”对新加坡当地职工导致巨大危害,进而导致大量老员工离职。用机构多余、管理方法失调来形容了现今虾皮分外切合。至于那些具备中国互联网企业背景管理层“伞兵”,会为虾皮国外市场失败担负多少义务,仅有虾皮内部结构清晰。

而股价暴跌、国外市场失利的虾皮,也急不可耐逐渐降低成本、去肥增瘦,揭开了裁员潮。

9月19日,虾皮举办全员大会,公布裁人行为正式启动。据虾皮职工曝料:多部门联合裁人30-60%,部分乃至达到90%,赔偿费为N+2。

虾皮全世界职工数量超出67万多名,中国单位员工数量约为5000-6000人。据据虾皮2022年Q1一季度财务报告表明:虾皮的人力成本、一般行政费用等,同比增长1621亿美金;在其中,因为员工数量的提高,提升成本达1133亿美金(约rmb79458亿)。不仅中国裁人,Shopee在印尼、泰国、越南等各个销售市场都进行了裁人。

在失去绝大多数国外市场以后,虾皮只有重归巢穴稳固东南亚销售市场,但是它还可以继续守好自已的主宰优点吗?回答很有可能不尽人意。

数据分析系统Similarwed发布最新报告资料显示:在今年的9月份,虾皮在东南亚世界各国网站网址总浏览量为479亿,较上月降低44%;Lazada各网站网址总浏览量为193亿,较上月小幅上升1%。

除开遭遇访问量下挫之外,虾皮还要承担更强的对手,TikTok。

2022年4月至今,TikTokShop跨境电商业务相继上线东南亚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5个网站,再加上2021年就已上线印尼网站,巨量引擎的跨境业务慢慢合理布局全部东南亚。

在数据流量层面,TikTok早就在东南亚累积了265亿日活跃用户,占有全部东南亚地域40%之上。应对TikTok这般庞大用户数,并没有哪个品牌和卖家会不动心。

虾皮和Lazada仍然占据着东南亚电商行业的领头部位,但丧失集团给与资金扶持,虾皮需要自己去养家糊口了。现阶段,虾皮早已取消新商家的免佣现行政策,也将店家提成上涨了约1%到6%。

以前廉价走量、掏钱买流量“拼多多平台式玩法”也彻底结束,虾皮慢慢回到客观。根据提升提成、利率、激励店家多投广告,提升网站收益。

面临汹汹的TikTok,虾皮还是有着“主场优势”。拥有很多年东南亚运营经验,更加了解人文风情、文化冲突、宗教信仰问题与世界各国现行政策。但这些长期性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全是TikTok的弱点。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在东南亚那片充斥着神密的气息新世界,谁能笑到最后,仍然需要长期性犹豫。

印度软件业的发展

卫战胜 发表于 2008-6-4 11:21 20次点击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近期《商业周刊》对于金砖四国(BRICs)话题的热烈讨论及研究,道出了掌握未来市场趋势与消费潜力的四个新兴之国,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今日的印度人十分了解知识创造财富的意义,因此使这个落后国家快速发展成现今家喻户晓的世界第一大软件制造加工国,这个过程深深地引起我的兴趣,因此我想要知道今日印度之所以能如此发展的理由。到底今日的印度有哪些优势影响到今日软件业的发展印度政府政策相较于台湾当局政策有哪些利弊之处在产业淘汰迅速的时代,哪些弱点会影响软件产业而台湾又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都使我对印度软件业产生了好奇心,为了解这产业的优劣因素,因而投入了印度软件业的研究。

一、印度产业的优势

1、资源丰富与优越的地理位置

印度土地总面积316万平方多公里,为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口已突破10亿(2001年5月)。印度有将近80%的人口居住在大约55万个农村区域,人口成长率超过2%。位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因地理位置关系,造成印度与欧美有将近半天的时差,白天印度开工,到晚上刚好又是欧美办公时间,通过因特网,欧美企业便可即刻检视印度白天工作的成果,然后再经过因特网传回修正指令,如此几乎是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形成著名的“全天候产业——日不落经济”,这也是印度软件产业的特色。

2、杰出的教育训练

A数学

印度教育从中学开始,考试就很少有选择题,以培养学生完整的逻辑思考能力。

印度软件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软件人才的逻辑分析能力有很大关系。谈到逻辑,就会想到具有可以培养统整性推理以及层次性分析的数学,印度数学的教法,跟台湾不大相同,台湾数学教法有一些部分还处于填鸭式教学,如此将限制了学生的推理模式。从以上的报导来看,数学从定义、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题目解出来,与写软件需要的分析和逻辑能力一致性很高。也可见得逻辑分析不只在软件业,在其他需要用到脑力的行业也是同等重要。

B英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增强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特别是不用体态语言就正确地进行表达,而这种能力在人际对话中十分重要。

要与外国客户沟通无障碍,其掌握英语优势是不可或缺的。印度独立以前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成为该国的官方语言。这一特点使印度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上具有很多的便利条件,印度开发的软件可直接出口英语国家,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

二、政府政策

1990年代,发达国家对各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调整,由以硬件为主导向以软件为主导过渡,软件对电子信息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印度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行并订定政策协助软件业的发展。以下分几点说明:

1、注重人才培养

印度政府重视本国软件相关教育,从先进国家喜爱聘用印度软件人才可以看出,除了在薪资方面外,还得益于印度有良好的科技教育基础及英文教育基础。在大量私立软件学院还没有普遍开设之前,印度有5〜6所在国际上很有声誉、教育质量非常好的理工科大学,它们培养了大量印度本土的电子信息人才。同时支持人才出国发展,回国服务。相较于台湾,教育方针虽为全才发展,但是通才者又分为两类,一种是天才型,另一种则为一知半解型。台湾有多数人是对各方面都略懂一些,但肯深造的人却非大多数人,以至于专精者不多。在培育专业人才方面,台湾重点产业和大学教育人才的做规划性的培养两者之间仍有落差,此乃是台湾的隐忧之一。

2、创造有利于软件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印度政府为了保护软件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这些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对版权者的权利、软件的出租、用户备份的权利、侵权的惩处和罚款的功能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印度政府于2000年颁布《信息技术法》。确定了认可电子合同、电子文书、数字签字的法律依据,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外国软件企业敢在印度投资。相较于台湾盗版之猖獗,一方面是民间风气的败坏,另一方面政府对此产业订定的法律不够明确,以至于软件业成长困难。

三、印度软件业所面临的危机

1、目前国内产业面临的危机

印度软件业的弱点包括:缺乏软件包导向企业,国民信息水平偏低(不包括高科技人才),网络尚未普及,缺乏原创技术,项目管理人才不足,创投受限与本土化不足。

缺乏世界级套装件体产品的软件商,无法利用软件包特性,大量复制利润,使收入达到倍数效果。且印度软件开发多为代工技术,虽学到欧美技术,但少有自行研发的技术。由于软件技术研究需大量资金且风险高,印度业者转型难度高。加上项目管理技术与经验之人才多滞留外国,或纷纷自行创业,造成业界项目管理人才断层。创投制度与程序限制仍多,对于吸引国内外资金造成障碍。

2、伴随国际情势而来的产业危机

印度软件业与世界同步,世界的影响也势必会对此产业带来考验,在全球不景气与911恐怖事件两大事件中,对印度产业影响不小。全世界经济萎缩以及贸易量减少,各国产业遭受波及,又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各企业纷纷找寻减低成本的方法,以提高公司利益,除了裁员及宣传开销缩减外,软件的发包费用也比以前缩水许多。

四、印度产业发展的启示

台湾的环境资源和人力优势都不及印度来得丰富,但是印度发展软件业所不能欠缺的,就是相关硬件。在硬件方面,主机板、电源供应器、滑鼠、CD-ROW、绘图卡、计算机外壳、扫描机、笔记型计算机等,台湾的技术是称得上世界一流的,虽然有些产业外移到大陆,但技术的交流依然互有往来。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台湾与印度属相辅相成状态,台湾的硬体设备可以外销给印度,换取软件技术;或是台湾厂商在印度投资设厂,运用当地成本便宜的条件,在当地制造贩卖,一来可以免除台湾出口的关税,二来可以节省运费,增加利润。当然,这除了民间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推行,如此台湾信息产业才会有亮眼的成绩。

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软件业蓬勃发展,大量外汇涌入,使政府税收增加,且为了创造更大的利益,政府兴建许多公共设施和软件工业区,进而带动相关产业成长,例如:软件工业区的设立,带动水泥工业、建筑业、通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高速公路的兴建使周边工业区货物流通更方便,也吸引商人开设商店等民生相关产业。如此的良性循环,一个国家才能有成长的空间,相较于台湾经济发展状况,有许多方面,需要从一些正处于开发中国家的身上学习,不要在一味追逐欧美等先进国家背影的同时,忘记了台湾创造经济奇迹时所拥有的理性思考与态度。

五、结论

印度从一个落后的文明帝国,发展成未来足以影响世界经济的霸者,其背后工程之浩大,推手之多,可以想象。在纵观世界市场趋势,会发现掌握市场的国家,不会是现在的已开发国家,而是这些富有潜力的开发中国家。上述正是印度何以快速成长的原因。产业带动产业的结果,使货币流通更广,人们财富累积增加,进而使印度人生活渐趋向高质量,人文素养走向高水平的境界,这些环环相扣的整体发展,也就是现今整体分析结果和印度为何被称为金砖的原因。全世界投资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在往后的十年、二十年,世界上的经济霸主,不是美国,而可能是技术以及经济曾经落后欧美国家许多的印度。

这事应该不会被判刑的,因为这是由于“解雇”和引发的矛盾,在印度的分公司某位被解聘的员工,将公司告上法庭,所以印度的某家法院就传唤马云和阿里领导相关的人员,要求出庭。

事件背景

阿里巴巴旗下的UC浏览器印度分公司,有一名员工认为自己遭到解聘是公司的错误,所以就将公司告到了法院,而法院要求马云和阿里的相关***在7月29日出庭。

然而,这名职员在公司之前是担任副主任,他认为公司的“审查制度”对于它的解聘造成了很深的误解,所以做出了错误的解聘行为,因此要求阿里巴巴赔偿他268万美元。

大家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不是感觉有点可笑。这好像有一些“碰瓷”的感觉,因为公司发展的背景在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出现裁员应该是正常情况。要知道阿里巴巴UC浏览器印度分公司,主要就是做应用APP程序,而之前对于一些相关的冲突,我们应该有所了解,这让阿里巴巴这项业务在印度应该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事件本质

这件事情重视,最后的判决结果应了上诉人的请求,最多的情况也只是赔偿相应的金额,不会判刑。在或者说区区几十万元对于马云来讲,根本也就是九牛一毛的小事。但是从事件本质上来讲,更多的应该是商业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对于印度法院突然发出来的传唤,让人感到深深的怀疑。马云是否应该去也成了大家热议口中的话题?

然而最近她的好朋友对此事作出回应,说马云在退休之后自己找他都非常难,有时候一天都找不到。由此可见,对于这样的小事情,基本可以不用过问。最多也就是安排一个律师去进行运输就行了,没有必要淌这趟浑水。因为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必要时还是要保险起见啊!

马云是否应该前往印度参与开庭审理?对于此事,不知道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共同探讨!

印度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它是一个“神奇”到有些“奇葩”的国家。一方面,它孕育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拥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民族与建筑美学,也正是这些独特的东西,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前往印度 旅游 观光。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现代化,展开了一定科学发展的国家,它又有着匪夷所思的 种姓制度 ,宗教对国民的影响甚至远超相关部。

所以很多人是既折服于这个国家灿烂辉煌的 历史 文化,但又对印度国内出现的种种“奇葩”事宜感到无所适从。

而就在最近,印度又在我国互联网上小火了一把。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 一张“印度人偷电图”

可千万别误会以为这张图是哪位大师的绘画佳作,它就是 一张被实时抓拍的 。上1名印度人站在细长的电线杆上, 面对着乱成一团毛线的电线,直接上手拉扯着

不明真相的人乍一看这张照片,可能还会以为这是印度的电力工人在修理电线,但仔细看就能发现,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手上也没有什么专业防止触电的手套,头上也没有安全帽。

并不是印度对工人的生命已经无视到了这种程度,而是他本身就不是正常作业的工人,而是 偷电的村民 。看着照片上他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电路一脸淡定,手上也十分娴熟的动作来看, 应该都是老手 了。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理解的,一来这种行为相当危险,二来在大多数国家偷电都是一种违法行为。 就算要干,那也是趁着天黑偷偷摸摸地干,哪有大白天就大剌剌直接上手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 只是一种基本 *** 作而已,因为在印度差不多形成了“人人偷电”的局面 。如果你要问那他们难道就不怕相关部门追责吗?那人家可就要笑话你了, 人家连瞬间就能将人电死的高压电都不怕,还能怕相关部门?

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上,那种在 人头顶火花带闪电的电线并不稀罕 ,印度的电线杆那真的是普通人拿着梯子就能上去,不像我国的许多电线都在十几米甚至更高的高空处。

印度所有的电线都 如同盘根错节的藤蔓一样缠绕在一起 ,裸露在外,有时候你甚至能看见一大团由密密麻麻电线缠绕而成的 巨大球体

这种无序的电线排列不仅极具安全隐患,而且给偷电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 印度有28%的人都会用偷电这种方式保证自家人的供电需求 ,而每年有27%的电会因为被偷走而损失掉,这些电量足够让华盛顿彻夜亮上两年。甚至 有一年,印度相关部门甚至因为偷电行为而损失掉了887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也 让很多电力公司背上了贷款 ,甚至入不敷出;而入不敷出的公司又会进行裁员,被裁掉的人找不到工作,往往也会走上偷电之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面对这么严重的行为,相关部门难道就毫无作为吗?

这就是印度的“魔幻奇葩”之处了, 印度相关部门对于偷电这事儿的处理基本上就是走过场 ,如果真的要一个个地抓,那印度要损失掉大半劳动力。而且就算男人被抓了,他的老婆、孩子也依然会顶上去。

因为在印度, 很多贫困家庭就真的只能靠偷电度日 。这就是印度第二个魔幻的地方了,事实上,印度国内并不缺乏电能,相反他们的水力发电技术十分发达,而且电费也不像网上传的那样昂贵,5毛2一度, 一个月大概也就四五十元 ,照理来说,无论如何也不会沦落到国民要靠偷电度日的境地吧?

但事实上,虽然印度的发电量从总账上看十分丰富,但是平摊下去就显得紧巴巴了;而且 印度各地区发展差距极大,至今为止仍有近两万个村子没有通电,三亿多人依靠蜡烛照明 。这对国人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但这却是印度赤裸裸的现实。

与此同时, 印度的电力功能优先是供给给那些“高种姓”人群 ,即使能正常通电的地方,分得的电力也是很少的,至于那些低种姓的人想要用电?可以啊,继续想吧。

在印度, 偷电甚至成了政客们拉选票的一种手段,只要谁支持人民偷电,那他的选票就会滚滚而来 。至于电力公司,其实他们内部也是有“腐败”的,这腐败也就成为了偷电的助力。虽然前面说过很多电力公司也苦不堪言,但 苦的基本上是基层员工,高管们才不管底层的死活呢

其实在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度也出现过猖獗的偷电现象,但好在随着国家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杜绝。

要说供电,我国国土大人口多,这方面实施起来其实更加困难,但我们依然做到了,除了国力的强盛以外,正确的路线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印度相关部门下定决心要根治这种问题,相信也是能成功的,只是现如今那些资本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根本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再加上印度的各种封建习俗, 看来印度人民的“偷电事业”,还会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了

印度,已经到了“人人偷电”的地步了

印度28%的人靠偷电度日,供电公司入不敷出

以上就是关于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全部的内容,包括:5g对运营商意味裁员、Shopee沦为跨境电商小虾米,如何看待Shopee虾皮9.19裁员、用波特菱形解释印度软件行业的兴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08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