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指的泡沫就是次贷危机,可媲美上时机230年代的大萧条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xyk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看你从事哪个行业了,美国体力劳动有时候比做办公室还有钱途。
IT方面你如果自信,自己对软件程度跟的上并且稍微领先,你可以考虑去美国,其实搞IT不一定非要出国,首先经济问题就很麻烦,其次中国软件还没有那样的成熟,市场的竞争人才还没达到那样的激烈,真正的人才还是市场所欠缺的,所以你认真考虑下吧。
在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问题——加州,不是美国最大的州,美国最大的州是阿拉斯加州,面积高达172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据了美国国土面积的20%。不过,加州是美国GDP最高的州。根据2016年的数据,加州的GDP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的经济体,非常的牛逼。尽管IT业在加州非常的耀眼,举世闻名,但加州并不以IT业为主。加州IT业的产值,在加州的GDP里面,占比不是最高的。
在大部分的人认知里面,加州就是IT的代名词,因为硅谷在加州,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特尔、高通、思科、甲骨文、Facebook等世界最为知名的IT公司,都汇聚在加州。其实,尽管这些公司很出名,甚至它们的市值也非常高,但它们的营收不算很高,对加州GDP贡献,也不高。在苹果、谷歌、英特尔的光芒之下,大部分人都忽视了加州的其它产业。
加州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是因为它各个产业的发展都非常均衡!第一产业,加州的总体实力,美国最强,渔业全国第一,水稻、棉花全国第二,木业全国前三,蔬菜、甘蔗、水果,还有牛奶、蛋、肉类等,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产业,这个才是加州GDP的核心。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以航天、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据加州GDP的50%以上。
还有另外一种细分的方法——加州GDP行业构成,显示加州真的不是以IT业为主。这个细分方法显示,金融房地产业才是加州最为重要的行业,占据加州GDP21%。第二的是专业及商业服务,占比14%,而以IT为主的信息产业大概只有10%左右。因此,加州其实不是以IT行业为主。不过,IT业对加州GDP的推动还是非常厉害的。加州金融房地产产业的兴旺,离不开那些有钱的IT工程师。
有三种途径:
1进入在美国有分部或总部的跨国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然后内部transfer至美国部门。(L1签证,法律允许配偶工作)
2 直接应聘美国公司,很多IT企业看中ACM比赛经历、奥赛也行。不过,按照目前H1B申请来看,名额很快用完,4月份申请,10月1号才能工作,要看对方是否能等你半年。(H1B签证,法律不允许配偶工作)
3 留学,然后找工作。时间长,代价也很大。好处是,找不到工作,也可以海龟,拿北京户口。(F1转H1B,配偶不能工作)
美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CS专业(computer science)是美国就业前景最好的三个专业之一。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的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非常高,而且近些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下面是详细介绍。
美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
一、developer/programmer/software engineer
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不管你是学CS哪个方向的,研究算法的也好,捣鼓人工智能的也罢,或者是图形处理、网络,大家将来都有一条共同的也是CS里最大的出路,就是去写code编程做软件开发。很多人申请的时候,或者在学校读书学习期间,很在意各个方向的区别,痴迷于某个领域,但是工作几年回过头来一看,没啥区别,区别就是有的人通过学校期间的学习或者研究,具有domain knowledge,然后去开发各种相应的domain-specific application。
这么一说,可能大家就明白了,原来学CS的,不论你是什么方向,殊途同归。但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说现在cloud computing比较hot,不少公司在做相关的东西,如果你在学校里是研究这类技术的,公司可能会因为你的domain knowledge招你而不是一个研究图形学的,但是你将来的工作性质,跟开发图形处理软件的兄弟们是一样的。
二、software QA(quality assurance)/testing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有人写软件,就得有人专门跟在后面找bug提高软件的quality。QA的活一直被轻视,以前曾经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不需要专门的QA,现在被越来越重视了,当然还是有些人觉得qa不如做developers更重要,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QA不可或缺,QA工作现在很多,已经在计算机行业里占了很大的比例了。
QA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低。QA可以粗略的分成两种,一种是mannual testing,全手工测试,你不需编程,基本就是分析软件系统,制定测试计划和用例,然后用鼠标去点击为主,从技术角度来看,的确低级了点,早些年,developers觉得去做QA是降级,跟发配充军一个意思,所以QA不得不到处找,来源很复杂,做QA的整体技术能力也比较低下;现在随着公司对产品质量和测试工作的重视,有CS技术背景出身的qa越来越被青睐;第二种QA,做的是自动化测试,就是用软件工具或者自己编程来自动化测试,这个就要求懂技术甚至要会编程,但是要求又没有developer那么高,这种技术性的QA也比较缺乏,现在的趋势是很多公司尽量用automated testing替代mannual testing来提高效率。
三、Database/network administration
数据库/网络管理对编程要求也很低,你不需要像开发数据库或者网络管理软件的人那样子,天天耗在编程里。这类工作优点很多:
1 就业范围广,稍微大点的公司、学校或者任何机构都需要有高级管理员来管理维护网络和存储备份数据库;
2 工作经验越丰富越受欢迎,因为很多job就是得经验丰富的administrator才能处理好,不是随便扒拉一个没多少经验的人就能凑合着做的;
3 信息社会,公司对数据库和网络依赖严重,所以有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database/network administrator对公司可能非常重要,如果他突然撒手走了,公司又没有准备好替代人员的话,会损失惨重的。
因此,这类工作工资高,也比较稳定。前段时间有些金融公司即使大幅度裁员,核心的网络和数据库管理员也会被保留。这类工作的缺点是入门比较难,公司希望你能有相关的实战经验而不仅仅是会点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时候需要在晚上或者周末工作,也可能有on call的情况出现。
四、Others
其他的工种也有,比如release management,用户界面(UI, user interface)设计,usability,Technical support等等,但是一方面这些工作数量相对少,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司里,相同的职位名称可能具体的工作性质不太一样,比如做release managment的,有的公司要求做很多QA的活,有的公司更靠近developers,还有的公司可能让你安装/搭建系统来管理不同的releases,跟个系统管理员似的,所以就不一一详叙。
很多人来美国以前对研究生学习充满了期望,以为可以通过学习,迅速获得将来在社会上求职谋生的技能。这个想法当然没错,但是留学美国专家想提醒大家的是,学校里侧重培养学术科研能力,传授理论知识,跟工业界需求不同。大家都希望选择排名高的学校接受研究生教育,而这些学校,只所以排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研究做的好;research做的不好的学校,排名不可能高了,甚至是没有什么排名。
研究生学习,尤其是在一个侧重理论研究的氛围下,老师们强调的是你在一个小方向内深入研究,获得领域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里做research,经常可以听到强调”IDEA”(中文可以翻译成“点子”),把IDEA挂在嘴边,因为找到新颖的idea设计一套方法理论来解决学术问题,才是科研的核心;老师当然希望你有强大的编程能力来实现你的idea,但是找出idea远比编程更重要,因为编程能力可以慢慢培养,idea可不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
分类: 电子数码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谢谢!
解析:
IT业的发展趋势从全世界来讲一个是自由化,一个是私有化。自由化就是开放竞争,私有化就是由国家经营或国有企业经营转化为私有企业经营。再就是全球化。
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一是合并与分离并存,既有大量的合并,又有不少的分离。如通信产业之间的合并,通信业与计算机业之间的合并,通信和声像之间的合并,在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例子,特别是从1997年到1998年,合并的例子非常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国内的,也有跨国之间的等等。如英国的BT与美国的MCI公司,各种各样的合并情况都有。另外也有很多分离,比如AT&T第二次的解体,一分为三。大量的通信企业将移动通信从固定网中分出来等等。
二是竞争与垄断并存。自由化导致开放和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公司之间的竞争等等。这里有一个情况,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通信、关于信息分别通过谈判达成了决议,其目的说穿了是发达国家要打入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落后,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而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已经饱和,所以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保护,放开市场,让它们进去。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协议达成以后,尽管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容量有限,让发展中国家放弃保护还要有一个过程,另外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政策环境也不很好。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渗透成了更为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之:司的相互渗透、竞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垄断继续存在。到现在为止,尽管发达国家通信市场放开了,但地方电话(本地电话)的垄断并没有打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垄断继续存在,特别是在一些领域还出现了新的垄断枣技术垄断。如微软和INTER在软件和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垄断地位,Cisco在路由器方面占据了70%以
上的市场。一方面新的竞争在加剧,另一方面旧的垄断保护并没有都解决。我国不对外资开放通信服务市场,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要看进入世贸谈判情况而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对新兴的垄断有些 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美国 对微软和INTER公司的起诉,AT&T的分解也是由于美国 的干预。因此,竟争与垄断并存。
三是新兴与衰落并存。一方面出现了像Cisco、网景(NetscaPe)这样的新兴公司,发展非常快。美国 起诉微软公司就是因为微软公司在网络初览器方面要扼杀网景公司,由于微
软公司在策略上的失误,在INTERNET网络导航器上起步较晚,落后于网景,微软在自己产品开发出来以后,想通过软件捆绑销售的方式来占有市场而扼杀阿景,所以美国 要起诉微软。一方面像网景、Cisco这样的新公司发展非常快,另一方面一些老的公司在逐渐消亡,如王安、苹果公司等衰落较快,而一些公司已经消亡。企业间的兼并、改组,新兴、消亡并存,并且变化非常快
斯坦福,伯克利,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
Stanford(斯坦福)的CS是个很大的 CS,拥有40人以上的资深教员,其中不乏响当当硬梆梆的图灵奖得主(Edward A .Feigenbaum , John McCarthy)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大腕人物,比如理论方面的权威DonaldE.K nuth;数据库方面的大牛Je ffre yD.Ullm an(他还写过那本著名的编译原理,此人出自Princeton);以及R ISC技术挑头人之一的John Henn e ssy。相信 CS的同学对此并不陌生。该系每年毕业30多名Ph.D.以及更多的Master。学生的出路自然是如鱼得水,无论学术界还是工业界,Stanford的学生倍受青睐。几乎所有前十的 CS中都有Stanford的毕业生在充当教授。当然同样享有如此地位的还包括其他三头巨牛:UC .Berkeley, MIT和CMU。
毕业于U. of Utah的Jim Clark曾经在Stanford CS当教授。后来就是这个人创办了高性能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方面巨牛的SGI公司。SUN公司名字的来历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顺便提一下,创办YAHOO的华人杨致远曾在斯坦福的 EE攻读博士,后来中途辍学办了YAHOO。
CS科研方面,斯坦福无论在理论、数据库、软件、硬件和AI等各个领域都是实力强劲的顶级高手。斯坦福的RISC技术后来成为SGI / MIPS的Rx000系列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DASH,FLASH项目更是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研究的前沿;SU IF并行化编译器成为国家资助的重点项目,在国际学术论文中SU IF编译器的提及似乎也为某些平庸的论文平添几分姿色。
Stanford有学生14000多,其中研究生7000多。 CS有175人攻读博士,350人攻读硕士,每年招的学生数不详,估计少不了,但不要忘了,每年申请 CS的申请学生接近千人。申请费高达90$。
斯坦福大学位于信息世界的心脏地带———硅谷。加州宜人的气候,美丽的风景使得Stanford堪称CS的天堂。33.1平方公里的校园面积怕是够学子们翻江蹈海、叱咤风云的了。
申请斯坦福是很难成功的,但也并非不可为之。去斯坦福这样的牛校,运气很重要,牛人的推荐也很重要。
附:总的来说,前20的 CS可以分成三波:
一、4个最为优秀的 CS Program � Stanford,UC. Berkeley, MIT, CMU
二、6个其他前十的:UIUC,Cornell,U.of Washington ,Prin ce ton,U. of Tex as-Austin和U. of Wisconsin -Madison,其中UIUC, C ornell,U. of Washington和UW -Madison几乎从未出过前十名。
三、其他非常非常优秀的 CS:CalTech,U. of MarylandatCP, UCLA, Brown, Harvard,Yale, GIT, Purdue, Rice,和U. of Michigan.
(注:CS=计算机科学系)
自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台现代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以来,美国一直执全球计算机学界之牛耳,这同时也是美国计算机产业界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引进的教材中绝大多数也都来自美国。计算机学科仍然在高速发展,与此对应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外尤其是美国名校的教学新动态,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即选择了美国计算机学科最负盛名的五所高校,对目前各校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分析。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拥有独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浏览该校的教学手册,最具特色的恐怕要算多门科普性计算机知识讲座了,一般有两到三个单元,涉及面非常之广,从量子计算到数字演员,从计算科学的伟大思想到网络安全,从网上拍卖到使用元编译发现大型开放源代码软件中的大量错误,其中还不乏对技术乌托邦、斯诺“两种文化”、计算机面临的困境以及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思考。开课的老师阵容强大,基本上都是响当当的名教授,甚至包括图灵奖得主John McCarthy。用这种讲座代替计算机科学导论性质的专门课程,可以充分展示计算机科学的丰富内涵,使学生较早地了解学科的轮廓和脉络,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有好处。由于美国大学中专业的选择非常灵活,而近年来计算机学科招生受行业影响流失严重(这种情况甚至惊动了比尔·盖茨,今年微软到各大高校招兵买马时,他每站必到,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大讲计算机学科的美妙前景),可以想象,这种讲座同样也肩负着吸引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重大使命。
斯坦福大学典型的低年级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斯坦福大学低年级主要课程设置
数学(至少23个单元)
数学 41(课程号,下同) 微积分 I 5
数学 42 微积分 II 5
统计 116 概率论 3~5
计算机 103 离散结构 4或6
以下任选两门:
数学 51 微积分 5
数学 103/113 线性代数 3
数学 109 应用群论 3
计算机 157 逻辑和自动推理 4
计算机 205 机器人、视觉和图形学数学方法 3
科学(至少11个单元)
物理 53 力学 4
物理 55 电磁学 4
其他
工程基础(至少13个单元)
计算机 106 程序设计抽象/方法学 5
工程 40 电子学基础 5
选修课
技术与社会(3~5个单元)
进一步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斯坦福大学高年级主要课程设置
程序设计(2门课)
计算机 107(课程号,下同) 程序设计范型 5
计算机 108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4
理论(2门课)
计算机 154 自动机与复杂性理论 4
计算机 161 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4
系统(3门课)
电子电气 108B或282 数字系统或计算机体系结构 4
计算机 编译原理 3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 *** 作系统 3
应用(选2门课)
计算机 人工智能 3~4
计算机 数据库 3
计算机 图形学 3
项目(1门课)
计算机 至少3个单元
限选课(多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的课程设置也有很多独树一帜的地方,尤其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除了有专业导引课程“计算机科学专题”之外,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第一门编程课是符号编程入门,采用LISP语言。有一定编程经验或者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语言和环境的自主学习(Self-paced)课程,包括C、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这种多元化与伯克利计算机科学与电子电气工程同系有关。但是所有学生在第二学期都要学习一组独特的基础课:61A“计算机程序的结构与解释”,采用MIT Abelson等编著的同名教材(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61B“数据结构”(教材采用自编讲义);61C“计算机结构”(Machine Structures),采用Hennessy的《计算机组织与设计》(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影印版)。这项规定就是转校生也不例外,可见其中蕴涵了伯克利多年的教学经验结晶。
伯克利其他比较有特点的课程还有:将离散数学和概率论结合讲授的CS70,主讲是名教授Christos Papadimitriou;CS98-1 编程练习课,以主要大学生编程竞赛中的赛题为授课素材;CS 169 软件工程直接用Kent Beck的《极限编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作为教材,非常超前,但是既然连Pressman的《软件工程:实践者方法》新版中敏捷方法都已经成为重头戏,既然IEEE都已经开始制定敏捷方法相关标准,这种课程选材也就不显得那么骇世惊俗了。除了软件工程课程常见内容外,教学侧重实际,贯穿了极限编程的思想,涵盖UML、JUnit单元测试、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和反模式、重构、CVS版本控制、系统和集成测试,最后要求完成一个实际产品,并进行演示。
UIUC(伊利诺依大学厄巴尼-香槟分校)
UIUC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创建于1972年,到1986年基本定型,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其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UIUC改革前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
其中,数值分析方向课程中,Math225为矩阵论,CS257为数值方法,CS35x代表数值分析导论、常微分数值方法、偏微分与数值逼近和数值线性代数;
理论方向课程中,CS173为离散结构,CS273为计算理论,CS37x包括算法、形式方法、程序验证;
人工智能方向课程中,CS348为人工智能导论,CS34x包括机器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软件方向,CS125为计算机科学导论,CS225为数据结构与软件工程原理,CS31x包括数据库、图形学、多媒体,CS32x包括软件工程、 *** 作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编程语言与编译器、并行计算、实时系统、编译器构造、编程语言设计;
硬件方向课程中,CS231为计算机体系结构I,CS232为计算机体系结构II,CS33x包括计算机组成、VLSI系统与逻辑设计、VLSI系统设计、通信网络、嵌入式体系架构与软件。
可以看到,处在图1中最下面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多门中选择一至三门,整个体系脉络清晰,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斯坦福不同的是,UIUC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比较简单,只有一门为新生开的计算机科学导向课(CS100),而且并非必修。名为“计算机科学导论”的CS125实际上是以Java语言为主的编程入门课,涵盖了一些算法的内容。此外还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课。当然,系里所开的许多面向高年级和研究生层次的讲座是对低年级开放的。
2003年,在工程院院长David Daniel的倡导下,计算机系对教学计划进行了改革,以反映目前社会、行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的变化有:
在必修要求中增加了两门编程课:CS241 系统编程,采用Gary Nutt的《 *** 作系统》作为主教材,Stevens的《Unix环境高级编程》作为编程教材;CS242 程序设计实验(Programming Studio),教学大纲基本上以Kernighan的《程序设计实践》为蓝本(以上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均出版了中译本和影印版)。
必修要求中增加了一年的高级项目,强调团队合作和软件工程实践,包括文档写作、口头表达、项目规划与管理等,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学习软件工程。这门课也可以用两学期的软件工程或者一年的高级论文代替。仍然充分保留了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增加了CS173 离散结构的学时,部分原CS273的内容移到这里,同时CS273又新增了原CS375的内容。这实际上是提高了对计算机理论的要求。
CMU(卡内基梅隆大学)
与MIT、伯克利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仍然和电子与电气工程同处一系不同,CMU的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65年,是全美最早的,如今它已经升格为计算机科学学院。其研究生项目中除了机器人方向与硬件关系较多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纯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MU的教学体系对于偏软的计算机科学系应该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CMU的教学手册上没有从传统意义上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导论课,虽然有名为“计算机科学伟大思想”的两学期课程,但是从内容上看应该是离散数学的替代,因为此外CMU并没有其他离散数学方面的课程。此课程没有教材,内容比传统离散数学要灵活得多,涉及概率、代数、算法、加密理论、复杂性理论、博弈论等,非常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与其他名校相同,CMU对程序设计的重视也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本土新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初中级程序设计”,直接讲授Java。然后是中高级程序设计(Java)、C语言编程技巧、高级编程实践(Java)、程序设计原理(用SML语言讲授)。
目前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难点,是硬件课程的设置问题。硬件知识体系本身非常丰富,但是硬件课程多了,又削弱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特色。CMU在这一问题上是怎样处理的呢?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现任院长Randal E Bryant 亲自给出了回答,他用15~213“计算机系统导论”一门课(12个单元)完成了硬件知识的教学。这项教学改革的成果就是一本厚达900多页的书:《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中译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已经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一书。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
“本课程的宗旨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因为,我们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人有机会构造计算机系统。而大多数学生,甚至是计算机工程师,也要求能日常使用计算机和编写计算机程序。所以我们决定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解系统,并采用这样的过滤方法:我们只讨论那些影响用户级C程序的性能、正确性或实用性的主题。
比如,我们排除了诸如硬件加法器和总线设计这样的主题。虽然我们谈及了机器语言,但是不关注如何编写汇编语言,而是关心编译器怎样翻译C的各种构造,比如指针、循环、过程调用和返回,以及switch语句。更进一步,我们将更广泛和现实地看待系统,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讨论链接、加载、进程、信号、性能优化、评估、I/O以及网络与并发编程。
这种做法使得我们讲授本课程的方式对学生来讲既实用、具体,又能实践,同时也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站上的一些随书配套实验,也独具匠心。因此此书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根据配套网站上的列表,它已经被全球80多所院校采用作为教材。MIT(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课程设置,只能用其学生起点高来解释。该校没有典型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偏软的只有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两个专业。因此没有类似于其他学校的导论课程。
在MIT的电子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如下四门课程:6001“计算机程序的结构与解释”,当然与伯克利相同,采用的是Abelson等编著的同名教材;6002“电路与电子学”;6003“信号与系统”(自编讲义);6004 “计算结构”(Computation Structures),与伯克利的61C“计算机结构”对等(教材是自编课件)。此外有两门专业基础数学课:“概率系统分析”(教授自编教材)和“计算机科学数学”,后者的教材是国外院校普遍采用的Rosen所著《离散数学及其应用》(中文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对MIT的学生而言,实验课程有多种选择: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系统实验,微机项目实验,半导体设备项目实验。此外,无论何种专业,都有软件工程实验课。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并没有软件工程课程。也就是说,软件工程的内容都在实践中完成了。带软件工程实验课的是因为提出Liskov替换原则而知名的女教授Barbara Liskov,她刚刚获得了2004年度的冯·诺依曼奖。作为美国工程院和艺术科学院的双院士,她几十年在软件开发研究方面的经验,将有力地保证这门实验课程的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的IT泡沫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美国的IT泡沫是什么意思、在美国搞IT有前途吗、美国最大的加州,是不是以IT行业为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