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身高的问题~2米以上的人

中国人口身高的问题~2米以上的人,第1张

定语从句,一个句子跟在一名词或代词(先行词)后进行修饰限定,就叫做定语从句。

通俗来讲,从句在整个句子中做定语,这个从句就叫做定语从句。从句在主句中充当定语成分。 被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不同于单词作定语的情况,它通常只能放在被修饰的词(即先行词)之后。

定语从句由关系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引导,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位于定语从句句首。

定语从句=先行词+关系词+从句

扩展资料:

1)who, whom, that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所起作用如下:

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他就是想见你的人吗?(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

他就是我昨天见的那个人。(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2) 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 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 例如:

They rushed over to help the man whose car had broken down

那人车坏了,大家都跑过去帮忙。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whose (of which) cover is green

请递给我那本绿皮的书。

3)which, that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例如:

A prosperity which / that had never been seen before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农村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繁荣。(which / 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The package which / 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参考资料:

定语从句-百度百科

就我个人的了解。首先辣的事物(特别是红辣椒)颜色看上去有食欲,并且通过一系列条件反射,你会分泌唾液。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据说辛辣的植物(既那些蔬菜)里其实都含有毒品性质的成分。比如辣椒中就有‘辣因’大蒜总有‘大蒜因’(其他的辛辣食物中的毒素不知道叫什么名称了)。

闲谈辣椒

云门

辣椒不是中国的特产,原产地为南美洲。有人考证原发源于波利维亚和巴西

南部等地区,已经被当地土著食用了数千年。那里的森林山地现在还有很多野辣

椒,波利维亚和巴西每年都采集许多野生辣椒来卖。所以,有些辣椒只能在热带

才有,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南美洲,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吃辣也不含糊的原因。

500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也把辣椒传播到旧世界的欧洲,接着便如野

火般传遍了印度亚洲的其他地区和北非等地。并很快取代了黑胡椒,而成为佐料

中最大的贸易物品。我国的辣椒为种植的品种,辣椒有一类叫作Chinense,就是

来自中国的意思,它的祖先来就自波利维亚。

辣椒如何被传入中国的不是很清楚,有人说那是帝国主义为了毒化中国人民。

不料反而为中国人所喜爱。辣椒在中国的西南华中最流行,到了无辣不成菜的程

度。在西北华南也很普遍,其他地区虽然不是非辣不食,但也是常见菜。现在据

说国内火锅盛行,又为辣椒的普及之火起到了助燃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蔬菜还是调料,辣椒都极有性格,所以吃它的人也是性格鲜明。

中国西南华中一代的人以吃辣为最,所以性格火爆。毛泽东说不吃辣椒不革命,

因为革命需要火一样的热情和冲动,吃了辣椒这些就全有了。毛强调的是后果,

是吃辣好手才有的感觉。因为吃辣的人更重视的是它带来的后果,不吃辣椒的人

则只知道其本身的辣味。

英国人似乎也更重视吃辣椒带来的后果。辣椒叫作Hot Chilli,这个Hot,

我想说的是吃了之后所造成的火热的后果,而不是那种辣得生疼的感觉。其实,

英文当中有一个辣字,就是Pungent,但用得不多。澳洲的Woolworths超市为了让

不同段位的人各购所需,他们在菜摊旁竖起一个大牌子,绘上一个温度计,按辣

的程度把辣椒标出,越辣的就越红,象征给你带来的热量也越多,很形象,让人

们一目了然,这是商人的狡猾。

实际上,朝天小辣椒的成熟过程,就是按这个颜色而变化的。先是从绿紫红

一路变过去,越变越成熟,也就越辣。仿佛捅到炉膛里面的铁条,从外到里由黑

变红,越来越热。所以,吃火锅的时侯,有红白两色,红者因辣椒而红。

然尔,不要认为越红的辣椒越辣。四川有一种山海椒,就是绿色的,不知是

没有成熟,还是就是自幼到成熟常绿色,但其辣度不比一般红辣椒差。不知是不

是土产,如果是,世界辣椒的发源史就得重写。这个山辣椒做泡菜最好,酸中带

着辣,作酸菜鱼的时侯,顺便放几个酸山椒,味道妙不可言。

说到辣椒,不能多说几句四川,辣椒几乎成了川人的象征。川人幽默,把辣

椒称作海椒,说的时侯把海字拖得长长的,到了椒字嘎然而止,如音乐中的切分

音,很有节奏感,把个海字突显出来。我想不是说辣椒大得象海,而辣椒小的往

往比较辣,不知这个海字哪里来的。

四川最辣的一种山海椒叫作涮涮椒,意思是说不用加到菜里,做菜的时侯只

要放进去涮涮就辣得可以了。谣传,四川某地有一个馆子里,只用一个涮海椒就

可对付。把海椒用线吊在梁上,菜好了,就拉过来一涮就辣得不行。许多人闻名

而去,冬天进馆子穿了棉袄,吃了出来只穿背心就成。吃了饭,相当于捎带着洗

了一个桑那浴,所以生意红火异常。当然这事经不起推敲,无非是说此辣椒辣得

了得而已。

有人说四川人不比湖南人吃得更辣,但我觉得更有特色。川人不独吃辣椒,

而是同花椒一起,既麻又辣。我想花椒的作用在于把舌头先麻痹了,如动手术的

时侯打麻药一般,显然四川人吃辣是有备而来的。

[color=Red]其实辣椒也有麻痹的作用,而且如毒品,越吃越上瘾。源于一种叫Capsianc

in的东西,胡椒姜蒜都没有,为辣椒所独有。这种物质可以避免昆虫的侵害,所

以能吃辣椒的虫子并不多。但不知为什么,有些鸟并不怕这种辣味,而喜欢吃辣

椒,从而把种子传播开来。[/color]

纯的Capsiancin如***白面,也为白色。这种物质不溶于水,这就是为什

么被辣椒辣坏了用凉水冲就是舒服一会儿,只是把热量带走了,没有带走Capsia

ncin,治标不治本。可是它溶于酒精,看来辣了用酒冲才行。它可以训练人对辣

味的抵抗能力,无论是常吃少量辣的人还是吃几次巨辣的人,就会越来越能吃辣,

而且上瘾。

[color=Red]辣椒可以作药,用的就是这种药性。Capsiancin刺激鼻黏膜使您眼泪鼻涕直

流,感冒了吃些辣椒可以身体温暖鼻子畅通。现在有些公司已经用它制成了成药。

比如一种叫Axsain(含0075%辣椒素)和Zostix(含0025%辣椒素)的药。前者有止

神经痛和手术后的疼痛的作用;后者也是一种止痛膏,治疗带状疱疹和关节炎痛。

这就是为什么潮湿的西南人吃辣可以防寒的原因。据研究人员说,这种东西还可

以医治癌症,但也可以致癌,所以同毒品一样,是把双刃剑。[/color]

有报导说,Capsiancin还可以提高人的新陈代谢能力,帮助把人体内的脂肪

烧掉,所以有减肥的作用。惹得喜欢流行的日本年轻女性,刮起一阵辣椒流行风,

他们皮包中随身除了口红之类,还携带一罐红辣椒粉,以便想辣就辣,成了十足

的辣妹。

既然如此,人对辣的感觉会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也会因时而异,所以辣椒对

人造成的结果就不同。同一个辣椒有人说很辣,有人就觉得如菜椒般清甜。那么

到底怎样的才算辣?科学家们也用一些技术来表示。如温度有摄氏和华氏一样,

辣度也有。拒我所知就有高氏(ScovilleUnitScale)和米氏(MillerScale)两种,

分别有斯高威尔分级,米勒分级。比如,米氏分1-10级,10级最辣。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辣椒最辣?他们常常把一种叫做Jalapeno的辣椒作为标准,

来作为其他辣椒的标准,此辣椒形状如我国之鸡心小辣椒,但头不如鸡心辣椒尖,

但不是最辣的一种。据报,其中有一种橘**的Haberaro为巨辣,其干粉辣度达

米氏10级左右(鲜的多在高氏100,000-300,000),原为冠军。就在几年前,才有一

种红色的Haberaro超过它,新鲜时辣度达高氏557,000!几乎是前者的两倍。恐怕

吃了这种Haberaro辣得跳Haberara(西班牙文,哈巴涅拉舞,起源于古巴哈瓦那,

一种2/4拍子的舞蹈)都不行了,要跳海。绝的是的Haberaro属于Chinense大类当

中,看来中国人吃辣真得不含糊,已经到了顶级了。

这些对辣的分级是西方人定的,不太符合我们的国情。我建议如围棋般分段

位,共九段,有东方特色,能吃到哪个段的人也好顺便给个段位。到了餐馆,只

要说自己是什么段位,厨师就可对段下辣,省事又准确。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吃辣?

People who live in warm climates are attracted to spicy foods because the red-hot seasonings keep people healthy, according to a scientist

科学家说,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人们之所以对辣味食品着迷,是因为红辣的调味品可以让他们保持健康。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people in warmer regions of the world benefit from eating spicier foods, because spices are natural antimicrobials

这项研究表明,温带地区的人们吃辣味食物有好处,因为调料本身就是自然的抗微生物的东西。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parasites are more prolific in warmer climates, and spices can kill or inhibit their growth

在温暖的气候中,食物更容易生出病原体和寄生虫,而调味品正好可以抑制它们的生长。

When people in a country like Thailand, for instance, eat a spicy meal, they are much less likely to spend the next day with a bout of diarrhea than people in that region who eat bland foods

比如,泰国人吃辣味重的食物,而不是味道平淡的食物,他们在第二天就不太可能拉痢疾。

"Humans do what makes them feel good, and they learn from each other," said Paul Sherman, a professor of neurobiology and behavior at Cornell University, adding that people in hot climates learned that spicy food is less likely to make them sick and thus developed a preference for it

“人们总是觉得好才这么做,而且相互之间模仿怎么做。”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Paul Sherman说。他补充说,温带地区的人们了解到吃辣味食物不容易致病,然后慢慢培养了对辣味食物的喜好。

"The simple mechanism is they felt better after eating food that was spicy, and since they felt better they learned to like that stuff," Sherman said "Over time, word-of-mouth spread the news"

Sherman说:“这个道理很简单。他们吃了辣味食物以后感觉更好,而感觉更好他们就会喜欢它。道理是吃出来的,慢慢地也就传开了。”

In cooler climates such as Iceland, a steak left outside overnight might freeze The cold would slow germ growth in the meat, rendering the use of spices unnecessary As a result, Icelandic dishes tend to be bland

在更寒冷的地区,比如冰岛,一块牛排留着过夜就会冰冻。低温能减慢肉里细菌的生长,使用调味品就没有必要。这样一来,冰岛的食物倾向于清淡。

Randolph Nesse is the director of the Human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 said the research is a fine example of how behavioral traits are shaped by both natural and cultural selection

Randolph Nesse是密歇根大学人类进化和适应研究项目的主任,他称这项研究是很好的例子,表明行为特质是由自然和文化选择两个方面形成的。

To prove his hypothesis about the climate-dependent evolution of spicy foods, Sherman and his colleagues compared recipes for more than 4,000 meat dishes and 1,000 vegetarian dishes among 36 countries

为了证明这个“气候引导辣味食品形成论”,Sherman和同事对照了36个国家的四千多种肉食和一千多种素食。

As predicted, countries with the warmest climate have the spiciest food Meat dishes in particular are always the spiciest because a piece of meat lacks defenses against pathogens and parasites Plants by contrast are where the antimicrobials originate

正如所预料的,气温越高的国家的食物也就越辣。值得一提的是,肉食总是最辣的,因为一块肉对病原体和寄生虫最缺乏防护,而植物食品却恰恰可以自然生出抗微生物的物质。

"The plants have a recipe for survival," he said "We are just borrowing the plants' recipes for use in our own recipes"

“植物具有生存的元素,”他说,“其实我们的食谱就是借鉴了植物的元素。”

In all countries studied, spice use was greater overall in dishes from warmer regions

在研究过的所有国家中,总体上热带地区的食物用调味品最重。

Sherman's spicy research is part of the emerging field of Darwinian medicine,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why" behind bodily functions, ailments, and diseases that complements traditional medicine

Sherman有关辣味的研究,反映了达尔文论医学的兴起。作为传统医学的补充,该方法试图解释生理功能、疾病背后的原因。

For example, he said fever is an evolved defense deployed to fight unwanted bacteria in the body Increased body temperature makes it harder for parasites and pathogens to reproduce and kicks the host's immune system into overdrive

他说,举个例子,发烧是人体进化对抗体内有害细菌的一种反应。体温升高时,寄生虫和病原体不容易繁殖,而且可以启动宿体(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反应。

This is useful knowledge when treating a mild fever, Sherman said Instead of prescribing medicine to reduce the fever, it may be in the patient's best interest for the doctor to prescribe medicine that works with the fever to combat the parasites and pathogens

Sherman称,这个新的发现对治疗轻度发烧很有用。医生本着对病人身体考虑的态度,可以开出一些药品和发烧共同发挥作用,以杀灭寄生虫和病原体,而不只是开药退烧。

According to Nesse, Darwinian medicine is not "alternative" medicine Rather, he said, "it is simply using evolutionary biology as a crucial tool in mainstream medicine," including nutrition

Nesse认为,达尔文式的医学不仅仅是旁门左道的治疗方法。他说:“它将进化生物学(的方法),包括营养饮食,视为主流医疗中的关键。”

"In general the human tendency is to eat exactly what's going to kill us, such as fatty, salty, and sweet foods," he said

他说:“(不幸的是)人类饮食总的趋势是自戕,比如高盐、高糖、高脂肪。”

参考资料:

>

黄长求-240公分,湖南人,没有巨人症,个性关系,不太好动,以至跟体育沾不上边,不然的话,穆铁柱也许要靠边站了

2王祥林-215公分,现年33岁, 西人,手好脚好的,可惜发现晚了,现正在西安市找工作

3杨继光-225公分,现年31岁,东北人,仍活跃於各展览会场合上

4杨 江-210公分,现年37岁,原本在武汉码头做搬运工,2001年时来运转,因新加坡有个老**,只因身高体胖,一直找不到对象,经人游说:谓中国地大物博,高人应该也不少,不如去内地找看看,也许会有好结果,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杨江,最后也完成终身大事,现两人已回新加坡

5石 柱-220公分,西藏区第一高人,随西藏歌舞团四处巡回表演,看到这,不由得想到前中国篮球第一高人-石挪威-不知俩人是不是父子关系

6石挪威-225公分,活跃於六0年中国篮坛,效力於四川男篮

7杨殿顺-228公分,也是六0年代的球员,效力於北京男篮

8王新峰-235公分,现年35岁,原本有可能成为篮球运动员,因1986年时一场意外,导致梦想落空,若没那场意外的话,或许亚洲篮坛第一巨人还轮不到李明勋呢!

9唐正东-213公分,1984年生,效力於江苏男篮,被看好未来有进

NBA打球的潜力

10张松涛-212公分,1985年生,河北人,现效力於北京奥神,有型

有款是位极好的苗子

11薛玉洋-212公分,1983年生,河南男篮,现效力於新疆广汇男篮

,被看好是继三大长城后,第四位进入NBA的中国球员

12王世伟-210公分,1982年生,效力於南京军区男篮

13张 彬-210公分,1981年生也有说1983年生,原吉林男篮,现效

力於山西宇晋男篮

14韩发顺-210公分,1973年生也有说1979年生,河南人,现效力於

山西宇晋男篮

15史 勇-216公分,原八一男篮青年队中锋,原被看好接王治郅的

棒子,后因病休养中看来也废了

16杨 军-220公分,原北京男篮球员,也曾入选过青年队,代表中

国参加亚青杯的比赛,在马尼拉让身材矮小的菲律宾人惊为天

人,著实火了一把,奇怪的是回来后无声无息,也是船过水无痕

17魏全家-220公分,原北京体院男篮队员,也许是动作不太灵活

,以致未能发挥长处,蛮可惜的

18孙厚华-221公分,1979年生,原空军男篮队员,曾效力於浙江万

马,打过CBA联赛,现效力於广东东莞男篮,在乙级联赛打拼中

19秦为超-210公分,1982年生,江苏人,曾於南京体院少体校专攻

篮球,未来前途正看好时,谁知万里晴空突闻一阵霹雳响,因心

脏有问题,不宜从事激烈运动,一颗新星就此消失,遗憾哪!

20刘文哲-210公分,1980年生,曾被列入金氏记录中国之最中的一员,时年十五岁,另一球星王治郅也榜上有名,时年十七岁

21刘文革-232公分,1967年生,湖南人,曾参加过长沙的篮球训练

22王 威-218公分,八0年代末,曾代表深钏打过篮球邀请赛

23蔡平义-210公分,1978年生,河南人,发现太晚,已不适合接受篮球训练,现正找工作中

24刘俊山(215公分)-现年十五岁,现效力於济南军区青年队,也是2008奥运希望队的一员,潜力看好

25张 磊-210公分,1987年生,现效力於济南军区队,曾打过甲B联赛,那 时登记身高是208公分,也许最近又长了吧!

26秦永春-212公分,跟沈部李建周是同一时期的球员,打过青年联赛,之后也是船过水无痕,不知为啥

27张友良-216公分,属於八0年代的球员,前上海男篮球员

28谷立业-登记为208公分,但也有说已达210公分,1986年生,现效力於辽宁男篮,也是被看好的一位未来中国长城

29朱祥森-218公分,现年38岁,巨人症患者

30格 日-210公分,内蒙古人,身材高壮,可惜发现晚了,现已将近30岁了

中国210公分以上巨人大集合完结篇

31张 凯-207公分,1983年生,现效力於湖北男篮

32孙明明-236公分,现效力於黑龙江男篮,也是2008奥运希望队的一员

33李士强-215公分,现年27岁,曾参加CNBA男篮联赛,效力於上海交大南洋

34李建洲-218公分,1974年生,现效力於渖阳军区男篮

35锺国才-214公分,原吉林男篮高中锋,现已离队

36刘建清-213公分,曾入选过中国青年队,参加第九届亚青杯的赛事,之后也是船过水无痕,不见踪影

37王同心-233公分,现年29岁,为了生计加入了安徽四季青歌舞团巡回表演中

38康建华-223公分,现年38岁,前河南男篮高中锋,1989年除役

39余乐平-216公分,1967年生,曾效力於浙江男篮

40张 效-210公分,1989年生,现效力於浙江男篮,这麽好的苗子,不知道浙江男篮有没有哉培计画

41李 磊-210公分,河北男篮青年队球员,打甲B时为208公分,也许最近又长了2公分吧!

42觉三忠-212公分,1977年生,巨人症患者

43王鼎国-210公分,现年十六岁,前些时日,因身体侧弯严重,需开刀治疗,因费用庞大,无法负荷,经媒体播放后,引起广大全国同胞注意并纷纷解囊相助,终於帮助了一位有为的小青年,重拾对未来的期待,唉!好感人的一幕

44傅庆飞-218公分,1984年生,山东人,现效力於四川男篮,03-04男篮联赛,被上海摘牌,现正同上海男篮与它队拼搏中

45邓国友-213公分,现年41岁,20岁时加入四川男篮,并入选过国家队於1996年除役

46胡章保-217公分,原南京军区男篮高中锋,并入选为国家队的一员,参加过各项国际大赛,经历可谓丰富

47王治单-213公分,1969年生,原辽宁男篮高中锋,和单涛算是同一批的球员,眼见单涛以三十几岁的高龄,依旧驰骋沙场,而自己却落得伤病缠身也算是悲剧英雄

48沈震海-210公分,1972年生,曾效力於江苏男篮,后转会到南京军区男篮,参加过几届甲B联赛,02-03年甲B名单没有他的名字想来是除役了吧!

49赵 杭-213公分,现年十五岁,浙江男篮的后起之秀,也是2008奥运希望队的一员

50王 龙-215公分,1974年生,原山东男篮,现效力於济南军区,曾代表国家参加过第13届亚青杯

51单 涛-215公分,1970年生,原北京男篮,现效力於北京奥神,以35岁高龄仍然能够和年青球员,一道於球场中拼搏,可见身体保养的不错

52韩朋山-217公分,八0年代的球员,曾被看好为中国篮球复兴的指望,年青 ''高大''灵活,维一的缺点-太瘦-这也是中国篮球员的通病,谁知天不假年 ,竟因心脏问题离我们而去,可叹!

53王峰军-255公分,因内分泌的问题,导致身躯异常高大,不过运气很好,被邓建国吸收,活跃於影剧界,算是巨人症中,活的最写意的,替他高兴!

54张俊才-242公分,1966年生,山西人,同王峰军一样,是因内分泌异常,但头脑灵转,还蛮有生意人的慧根

55姚 明-226公分上海

56张 虎-212公分

57刘根平-212公分

58刘福应-230公分

59石 柱-220公分西藏

60李栋明-220公分广东

62纪敏尚-210公分山东

63莫国超-1988年生,215公分广东

64易建联-1987年生,212公分广东

65王治郅-214公分北京

66巴特尔-210公分内蒙古

67穆铁柱-228公分山东

68马占福-220公分

========

资料库-中国200公分以上女巨人

陈月芳-208公分,来自甘肃,八0年代的世界篮坛,除了苏联那位212公分的球员之外,接下来第二高的就是他了23届奥运时,和郑海霞合组双塔,更是让老美直呼Oh my God,Is it true,China

余沙古丽-206公分,来自新疆,原本练柔道,因越长越高,以致中途转行,改练篮球,现效力於河南女篮

司凤英-204公分,来自甘肃,曾效力於广东女篮,现在应该已退役了

郑海霞-204公分,河南人,大家都很熟悉了

詹碧珍-200公分,原四川女篮高中锋,入选过国青

黄洪熙-200公分,1979年生,广西人,现效力於空军联航女篮,并入选为国家队的一员,真另人诧异,现在南方怎麽尽出高大球员,北方好像不长个了

于瑛-200公分,山东人,山东女篮的高中锋

姚德芬-235公分,1972年生,因分泌异常,15岁时身高已达205公分,到19岁时,更高达215公分,现为在世最高女巨人

曾金莲-248公分,1964年生,湖南人,四岁时156公分,(姚明四岁时124公分),13岁时217公分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三)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行文习惯、思维模式不同。英美人强调客观,常用物、抽象概念、非人称it 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常用人作主语,主语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英汉翻译时,所确定的主语是否恰当,必须考虑译文是否符合汉族人民的思维模式。例如:

(3)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laugh (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经辛酸。)

(4) It never occurred to her that he was a dishonest man (她从来没想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

例3 英文用抽象名词bitterness 作主语,汉语却用“这位曾使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作主语;例4 英文用形式主语it 作主语,汉语用“她”作主语,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的缘故,例4 意思是:这种念头从来没有闪过她的脑际。原句当然可以说She has never thought tha theisa dishonest man 但两相比较,前一句强调“他是个不诚实的人”是客观事实,字里行间显露出她对这事感到惊异,后一句只强调了主观印象。译文清楚明白地写出了“她”对“他为人不诚实”这一点的认识。

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对原文的句子成分和词语的先后顺序,必须按照译出语的语序习惯进行安排,有时需要语序转换。英汉互译中的语序转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语位置的转换

汉语中的定语,无论是单用还是几个词连用,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英语则不然,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短语和从句做定语时则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在汉译英时,必须要考虑定语的位置。如:睡觉的那个婴儿看上去很可爱。The sleeping baby looks lovely.你认识 *** 场上踢球的那些男孩吗?Do you know the boys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这就是Polly呆的那个笼子。This is the cage that Polly lives in.

需要说明的是,在英语中,不定代词的定语常后置,如:你有什么重要的事吗?Is there any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

二、状语位置的转换

在英汉互译时,状语位置的变换极为复杂。因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状语的位置都不是很固定。出于强调程度、句子平衡和上下文的关联等方面的考虑,状语的位置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在翻译时,首先,要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状语位置的差异,然后,按译出语的习惯来调整安排。比如说,在汉语中,状语常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有时为了强调也放在主语之前,但译成英语时则不然。如:他整天都工作。He works allday long.我非常喜欢住在中国。I like living in China very much.

另外,英语的方式状语一般常放在地点状语、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恰恰相反。如:我们得早点去那里。We have to go there early.她每天早晨在教室里高声朗读。She reads aloud in the classroom every morning.

英汉互译时,需要变换位置的绝不限于定语和状语,其它句子成分和一些词语的位置,也要按照译出语的习惯作适当的调整和变换。比如说,英汉语言中各有一些并列的固定结构,其语序各不相同,如汉语中说“南北”,而英语说north and south;汉语说“新老”,英语则说old and new。这些需要大家在翻译时格外注意。

/P>

英汉翻译中的词序错位现象

Saturday, 15 September 2007

英汉翻译中的词序错位现象(Different Word 0rders)

总的来说,汉英的语序基本一致。正是因为这种语序是基本一致的,在汉英翻译时不一致的地方就容易出差错。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表述的习惯不同,形成一些固定说法的格式不同,如下面的例子,翻译时只有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非常重要,是翻译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在过去的翻译书中技巧讲得很多,但也应该重视固定说法的背诵功底。

1、英汉词序错位

例如:

水火 fire and water

贫富 rich and poor

新旧 old and new

长短 short and long

细长 long and thin

男婴 baby boy

女婴 baby girl

冷热 hot and cool

凉爽 nice and cool

物理化学 chemistry and physics

工农业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年月 month and year

田径(运动) track and field (events)

迟早 sooner or later,first and last

水土流失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新郎新娘 the bride and the bridegroom

手疾眼快 quick of eye and deft of hand

喜怒哀乐 anger, grief, joy and happiness

水乳交融 as well blended as milk and water

2、有一些情况汉英说法顺序差不多

例如:

上下 up and down

高低 high and low

老幼 old and young

父母 father and mother

夫妇 man and wife

来龙去脉 from beginning to end

来来往往 come and go, back and forth

3、汉语习语中常有同义重复表达。如“徘徊”、“回环”、“温暖”、“思想”、“道路”等,英语中也有这种结构

例如:

time and tide 岁月

wear and tear 磨损

near and dear 亲近

lord and master 主人

wants and likes 喜好

the rank and file 百姓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

语序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又体现了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习惯,还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和汉族是不同的民族,

其思维模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描述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文章从英汉翻译过程中主语的确立、信息焦点的突出方法、汉语时间句序的特点以及语序调整的实证性分析来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一) 确定主语,调整语序。

英语为主语显著的语言,主语突出,除省略句以外,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句法重形合,要求句子各成分特别清楚,以免结构混乱,影响句意。

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主题突出,主语不突出;句法重意合,指代关系在形式上不明显。在篇章中,某些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有时必须省略;有些主语难以一眼看清,需要读者用心识别。因而在英译汉过程中,确定主语,调整句序往往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例如:

(1) 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preaching place

这句话按原文的语序,Nightfall (夜幕) 作主语,按原语序照样翻译下去,译文会显得别扭,不自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选用“他”作主语,因而正确的翻译是:夜幕降临时,他离预定的布道地点还有好多英里路。又如:

(2)As is known to all ,2003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这句话可译为:众所周知,中国在2003 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原文主语是“2003”,但译文没有以“2003”作主语,而以“中国”这一行为主体作主语。用时间作主语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这种用法不仅强调了时间的观念,而且也使句子简洁、生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表达习惯,英语还可以用地点等名词作主语。如:Nanjing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南京城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行文习惯、思维模式不同。英美人强调客观,常用物、抽象概念、非人称it 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常用人作主语,主语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英汉翻译时,所确定的主语是否恰当,必须考虑译文是否符合汉族人民的思维模式。例如:

(3)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laugh (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经辛酸。)

(4) It never occurred to her that he was a dishonest man (她从来没想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

例3 英文用抽象名词bitterness 作主语,汉语却用“这位曾使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作主语;例4 英文用形式主语it 作主语,汉语用“她”作主语,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的缘故,例4 意思是:这种念头从来没有闪过她的脑际。原句当然可以说She has never thought tha theisa dishonest man 但两相比较,前一句强调“他是个不诚实的人”是客观事实,字里行间显露出她对这事感到惊异,后一句只强调了主观印象。译文清楚明白地写出了“她”对“他为人不诚实”这一点的认识。

(二) 突出信息焦点,调整语序。

信息焦点即信息单位的焦点所在,是信息单位内在主重音或调核体现的一个或多个作为信息高峰值的单元。语言现象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其实这远远不够,还要进行交际分析或实义分析,

即主述位分析。主位是陈述的对象(或称话题) ,是谈话的出发点,也是读者从上下文或从语言外的知识得知的内容,表达的是已知信息;述位则是对陈述对象所作的陈述,即对已知事物说了些什么,是交际的中心,叙述的目的,是读者未知或假定读者未知的内容,表达的是新信息。通常新信息是句子内容的重点或句子的强调点。由于新信息往往需要比已知信息陈述得更详细,因此需要用更长、更重的句尾。这种结构是按句尾重心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但是,英语中有些句子成分后置,并不是因为代表新信息,而是因为太长,太复杂,若不后移就会使句子结构头重足轻。所以,英汉翻译要根据不同情况弄清原文句子的信息焦点是什么,原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一焦点,而译文又应以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一焦点,以达到对等效果。

在英语句子中,信息焦点总是由新信息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焦点一般出现在句末。例如:

(5) I am painting my room blue

在一般情况下,blue 应为信息焦点,因此该句可译为:我在把我的房子刷成蓝色。如果上例是回答Are you paintingJohn’s room blue 这一问题的话,那么句中的信息焦点就落在my 上,因为这是新信息。所以,译文也需作相应的调整,以反映信息焦点的变化。那么该句就可译为:我是在把我自己的房间刷成蓝色。

英语突出信息焦点的主要方法有三种:语序调整、强调句型和拟似分裂句。在句子中,信息单位的重要性与其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有关。若要提高某一词语在句中的信息价值,办法之一就是调整语序,将其前置或后移。虽然汉语的次序在信息处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如英语那么重要,但语序调整仍然是突出信息焦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例如:

(6) This jug is difficult to pour cream out of (这把壶里很难倒出奶油来。)

(7) Cream is difficult to pour out of this jug (奶油很难从这把壶里倒出来。)

(8) 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9) Sitting at her desk in deep concentration was my sisterFlora She looked as though she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全神贯注地坐在桌旁的是我妹妹弗洛拉,她看上去好像是通宵未睡。)

例6 将cream 置于句尾,强调奶油很稠。例7 将this jug置于句尾,强调这把壶嘴子小,奶油很难倒出来。例8 通过语序调整强调四川人不怕吃辣的东西,贵州人辣了一次后第二次仍不怕辣,湖南人辣的东西不怕,怕就怕在不辣,因为他们对辣东西已习以为常了。在这三个分句中,说话人当然在强调湖南人最不怕吃辣椒。例9 采用倒装句来调整信息焦点,

设置悬念,使文章更为生动,汉语译文也采用倒装句,收到同样的效果。

强调句型It is that 和拟似分裂句是英语用来突出信息焦点的重要语法手段,可以强调句中不同的成分。英译汉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适当地调整句型,把原文的信息焦点转换为汉语的“是 的”等信息价值较高的句子成分。例如:

(10) It was Jane who played Mozart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昨晚在晚会上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是珍妮。)

(11) It was Mozart that Jane played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珍妮昨晚在晚会上演奏的是莫扎特的作品。)

(12) What I am doing is teaching him a lesson (我眼下在干的是就是教训他一顿。)

(三) 依据汉语时间句序特点,调整语序。

句序是以句为单位,包括语段中句子的顺序和复句内分句的次序。汉语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汉语中特多流水句。我国的翻译工作者也指出:时间顺序是汉语安排动词的基本规律。功能主义语言学派则从语言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角度对汉语进行了研究,发现汉语的象似性程度很高,语言符合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强趋势。例如:

(13) 华老栓忽然坐起来,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

(14)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5)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看,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对汉语句子时间顺序进行实证性考察,发现除了现实的时间顺序原则外,还有抽象的时间顺序和心理的时间顺序。

抽象的时间顺序是指未进入现实时间流程的时间顺序,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只存在于人们的逻辑推理中。例如:

(16) 你先出去,让我们起来。

上例前后两分句的动词“出去”、“起来”在说话者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没有进入现实的时间流程,还不具备实际发生的时间,但两个分句的时间先后一目了然。心理的时间顺序是指人说话时主观心理轴上的时间顺序,一种是先交待已知的、次要的,然后交待未知的、重要的信息。“已知+ 未知”的信息结构是人们主观心理轴上的时间顺序在汉语中的反映。另一种是先认识的先说,后认识的后说。例如:

(17) 玫瑰花儿可爱,棘多扎手。

(18) 这句话不只说出了气候上的一条规律,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条哲理。

例17 中说话人把前一分句作为已知信息,作为铺垫,意在后一分句。在例18 中,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递进了一层,是信息焦点,是强调的对象。

(19) 袭人羞得脸紫胀起来,想想原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这句话是前果后因句,句序似乎跟前两种顺序相悖,但仔细体会一下人们说这话的心理:人们在叙述中顺着上文先说出某种结果,接着想到有必要,于是又补充说出一个理由或原因。补充说明的内容是事后的想法,它置于结果句后,是因为它是说话者后来想到或意识到的。

由上观之,汉语的句序比较固定,时间顺序是复句安排分句次序的一个经常起作用的原则。在英汉翻译中,由于汉语表达的需要,常需改变原文的句序,即使很短的句子也有句序调整的问题。例如:

(20) I am glad to see you (见到你很高兴。)

在英语里,一般都是先说出个人的感受,然后再说有关的情况,说明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汉语则往往相反,先说具体情况,然后再说个人的感受。

由于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句子成分叠床架屋,层层叠叠,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构架,英语这种构造手法使得时间顺序的格式显示不出来。而汉语则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它是由结构上现对独立的单句连接而成的,整个复句呈现出平面线性延伸。尽管分句流放不拘,疏散铺排,但整个复句并不杂乱无章,而是贯通一气。这其中之章法就是一定的顺序:一个个事件、一层层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个句子形散而神聚。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有时可以从源语到目的语直接传译,

如下图所示:

X ————→Y但由于两种语言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差异,而译者往往要走一条曲折的路,如下图所示:

X Y└—————————↑也就是说,为了顺利地进行传译,首先要对英语句子进行拆卸(unpack) 和逆转换(back - transform) ,将拆卸下来的各部分转换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 形式,然后再由核心句传译成汉语的一个个分句,最后将分句按时间顺序作句序调整,生成汉语译文。如下图所示:

英语原文 汉语译文↓ ↑切分,逆转换 句序调整↓ ↑英语核心句——————→汉语分句对这一 *** 作步骤,下面举例说明:

(21) I put on my clothes by the light of a half - moon justsetting ,whose rays streamed through the narrow window near mycrib

首先对英语原句进行“拆卸”处理,原句可切分出三个核心句:

①I put on my clothes by the light of a half - moon

(SVOA)

②A half - moon was just setting (SV)

③The moon rays streamed through the narrow window nearmy crib (SVA)

经分析,三个核心句的时间顺序依次为②—③—①。经过此番调整,就可以顺利地传译为:

半轮晓月渐渐西沉,月光透过小床旁边一个窄窄的窗子射进来,我趁着月光穿上衣服。

(22) It was an old woman , tall and shapely still , thoughwithered by time ,on whom his eyes fell when he stopped andturned

首先对原句进行“拆分”处理,原句可切分为七个核心句:

①It was an old woman

②She was tall

③She was shapely still

④She was withered by time

⑤His eyes fell on her

⑥He stopped

⑦He turned

经分析, 七个核心句的时间顺序依次为⑥—⑦—⑤—①—②—④—③。因此我们译为:

他站住,转过身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年迈的妇女。她身材修长,虽受岁月折磨而略显憔悴,但丰韵犹存。

(四) 英汉翻译中语序调整的实证性分析。英汉翻译中,

语序调整是个复杂的问题,忽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导致翻译作品洋腔洋调、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用以上的观点审视译著《简·爱》,确实在这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

(23) It was cruel to shut me up alone without a candle (多狠心呀,把我一个人关在里面,连支蜡烛也不点。)

本例原文句子重心应在cruel 上,不定式短语置于句末不是信息焦点,而是为了实现英语造句普遍遵循的末端重心的原则,避免头重足轻现象。按照汉语先具体再评价的原则,试改译为:把我一个儿关在里面,连支蜡烛也不点,真狠心呀!

(24) I then sat with my doll on my knee , till the fire gotlow ,glancing round occasionally to make sure that nothing worsethan myself haunted the shadowy room (随后,我把玩偶放在膝头上枯坐着,直到炉火渐渐暗淡,还不时东张西望,弄清楚除了我没有更可怕的东西光顾这昏暗的房间。)

译文与原文不符。经分析,原文至少可切分为三个核心句:

①I sat with my doll on my knee (SVA)

②The fire got low (SVC)

③I glanced round (SVA)

切分出的三个核心句的时间顺序应为①—③—②。原文中③分句是①分句的伴随行为,它置于句末,是为了符合末端重心的原则。按照汉语复句时间顺序的生成规律,原译有失原意,试改译为:随后,我把玩偶放在膝头上枯坐,还不时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什么比我更坏的东西光顾这昏暗的房间,这样直坐到炉火暗淡。

(25) This is all provoking to Miss Scatchered ,who is naturally neat ,punctual and particular (这一桩桩都使斯卡查德**很恼火,她天生讲究整洁,遵守时刻,一丝不苟。)

先交待外围成分,已知信息,然后点题,提出未知信息,这是汉语行文的一般规律。原句第一分句是果,是未知信息,放在句末较好。因此原译句序应调整为:斯卡查德**天生讲究整洁,遵守时刻,一丝不苟;这一桩桩都使她非常恼火。

29 Have I not described a pleasant site for a dwelling ,whichI speak of it as bosomed in hill and wood , and riding from theverge of a stream (我不是描写了一个可爱的住所么 我把它说成是偎依在小山和树林之中,屹立在小河之边上。)

按照“已知+ 未知”的汉语时间句序,应先有论据(已知信息) ,后有结论(未知信息) 。由于原译句序与此相悖,因此需作调整,试改译为:我说它掩映山林之中,坐临溪流之畔,不是把它描写成了一个可爱的住所么

当然,原文的句序,即先说出结论,再给出论据的句序在汉语中也是有的,但是原译和改译却存在着文体上的差别。

先下结论再去寻找论据的句序是说话者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因为论据是说者事后才想到的。这种表达的顺序常出现在口语中,口语色彩比较浓。而《简·爱》的原文结构严谨,一点也不松散,是典型的书面语体。由此看来,原译与原文在文体上有出入。

通过以上英汉翻译过程中主语的确定、信息焦点的突出方法、汉语时间句序的特点以及英汉翻译的实证分析,可以了解到英汉两种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做到翻译忠实、通顺,

语序调整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Danks ,Joseph H etal Cognitive Process in Translationand Interpreting[M]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7

[3 ]Nida ,Eugene A On Translation[M] 谭载喜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 ]戴浩一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 J ] 国外语言学,

1988 , (1)

[5 ]戴浩一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 ] 国外语言学,1990 , (4)

[6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商务印书馆,1979

[7 ]吕叔湘 语文杂记[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8 ]马秉义 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 ] 外国语,1995 , (5)

[9 ]谢信一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J ] 国外语言学,1991 ,

你再到下面看看: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定语从句的讲解全部的内容,包括:高中定语从句的讲解、为什么四川人和湖南人喜欢吃辣椒、中国人口身高的问题~2米以上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103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