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术促进企业合作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IT技术促进企业合作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第1张

在2008 IT两会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南这张新面孔让人印象深刻。一家年产值近 60亿元的企业,却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这家在“三金”工程中历练而出的高科技企业,究竟是怎么样的公司,有何独特之处?近日,本报总编孙定与航天信息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振南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得益于“三金”工程

“金税”、“金卡”、“金盾”工程的实施,以及航天信息公司自身的技术实力、遍布全国的700多家营业网点,是它年销售额达60亿元的重要原因。

孙定: 很多人可能还不太了解航天信息这家企业,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很大,今年的销售收入近60亿元,这在国内的IT业中也不算是小企业了。能否请你简单介绍航天信息的情况?

刘振南: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航天金税公司,主要做国家的税务信息化。1993年,国家有关领导提出了税制改革,推行了增值税的管理。但大量的造假发票,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大流失,给税制改革带来了层层阻力。

我那时正在航天部工作,当时的部长刘继元在参加国务院的会议后,向我们传达利用航天高技术给国家税收提供保障的想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后,航天部副部长立即组织航天部的几大研究院,联合提出用计算机防伪技术解决国家发票管理的密码方式,即把发票的七要素加密,锁定在金税卡里。而这一任务由航天金税公司执行,这就是我们的业务起源。

2001年为了组建股份制公司,将金税公司和金卡公司整合后成立了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11日在上交所发行上市,募集了9亿多元资金。伴随上市、航天信息专业技术的积累以及公司价值大幅提升,再加上资本层面的合作,航天信息业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0亿元发展到今年的近60亿元。

孙定: 航天信息有航天技术的力量支撑,有相当扎实的功底,目前,航天信息具体的业务有哪些?

刘振南: 目前我们最主要的业务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有的纳税人都是我们的客户。同时,也投入到国家推行的税款机运维工作中。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增值业务包括网上认证、超报税、申报远程业务等,这些都大大缓解了国家税收管理压力与报税大厅的压力,特别是增值税防伪系统上马后,给国家的税源提供了保障,增值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48%,将这一项管理好了,国家的税收就有了保证,这是我们当前最为重要的业务。

其次是智能卡,即“金卡”工程。中国的第一张智能卡诞生在航天信息公司,随着技术进步,目前公司研制了射频卡,与欧美的国家技术同步。RFID射频卡已经在帕瓦罗蒂北京演唱会的门票验证,以及奥运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再次,“金盾”公安业务也是我们主营业务之一。旅馆业的管理系统、娱乐业的管理系统等在应用了我们的系统后,在保证社会治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此外,我们也在不断地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最近推出的航天信息A6财税一体化软件,把财务和税务信息整合,通过财务信息找出税务信息,来解决中小企业ERP的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同时,我们加大了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并开展业务培训、IT外包服务等业务。

总而言之,航天信息有两大特点: 第一,技术实力很强,依托于我国的航天技术力量,积累了一批国家的高顶尖人才,在技术、软件发明权和发展专利等方面有了很好的沉淀; 第二,我们有遍布全国的服务营销网络体系,在全国有700多家服务营销网点,从业人员上万。

协同创新铸就竞争力

航天信息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直关注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有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孙定: 听你的介绍,印象很深的是航天信息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像税控系统、智能卡系统以及将要开展的新业务。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商业环境里,公司必定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那么航天信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技术优势又体现在哪里?

刘振南: 从核心竞争力来讲,我们一直关注创新,立足最原始的技术创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国家还没有信息化管理的发票系统,正因为我们洞悉出这块市场的空白,继而牵引出了市场,这归根结底是由技术推动而成的。

航天信息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我们拥有自己的研究院,大概有60多人,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有的从事基础研究,比如密码技术、前沿的核心技术等,对这支团队的建立和完善,公司下重金去支持。还有一支重要的团队是我们的产业公司和产业事业部,这些部门负责将技术变为产品,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团队。这支团队的成员有的是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也有我们自身培养的,还有航天、中科院以及许多高校“输血”进来的人才。同时,公司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激励机制,以保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

但创新思维不仅仅局限在技术本身,还应包括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应该说,航天信息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体现是在企业文化上――“以人为本、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讲究协同配合与支持,这种价值观是相当宝贵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公司战略、愿景相结合,我们倡导回馈社会,让股东得到丰厚回报,让员工得到成长机会,这三方面都贯穿于企业文化中,它所发挥的支撑力,是公司的生命线。

孙定: 由于我国制度、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信息化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很难将国外信息化的成功经验照搬过来。中国信息化过程需要厂商、用户携手创新。我相信航天信息能够在税务系统领域取得骄人成绩,是与协同创新密不可分的。你们是怎样实现与用户的协同创新的,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刘振南: 税务信息化是比较典型的,因为这一套系统在国外没有,是我国首创。国家税务总局的副局长曾谈起,一开始国外并不认同这一系统,但在参观后,改变了看法。如今,一些东南亚和南美的国家希望我们帮助他们建立类似的税务信息系统。

在研制这套系统时,如何与税务部门合作,将系统和业务融合一体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不是每个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尤其是非税务信息化部门的成员都能理解信息化的目的的。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与税务部门的干部们组成联合团队进行封闭式论证,长达两个月。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业务流程与工作目的,按需而建。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后,公司的技术专家成为了税务专家了,税务干部也对信息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可,正是在如此的深入调查与充分合作上,我们能够用计算机密码语言来解决对方的难题。

从技术角度谈,公司一定要将需求放在第一位,技术满足客户需求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公司理念。

打“相关多元化”牌

航天信息将立足于做熟悉的产业,定位于以信息安全为主的相关多元化。

孙定:听说航天信息在奥运会的应用上也取得了不错成绩,得到很多肯定。能谈谈在奥运会上的产品情况么?

刘振南: 一是我们应用RFID做了奥运食品安全系统,为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和政府官员的入口食品提供安全保证,包括运动员兴奋剂检测之后,如果检测出运动员没有服药但检验结果又有异常,就要从食品开始检测,追溯到种植、加工、入口的环节,保证清楚无误,这是我们的工作。

这套食品安全系统应用了计算机信息、电子标签等技术,对食品的原材料生长、种植到运输,以及冷藏运输中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这套系统建成之后,得到了北京奥组委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孙定: 航天信息在奥运中的这些实践,应该是以前主营业务的延展。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带来很多启发,航天信息对未来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如何规划?

刘振南: 从公司的情况出发,我们仍然立足于做熟悉的产业。现在我们的战略定位是以信息安全为主的相关多元化。所谓“相关的多元化”,一方面是将密码的安全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领域里; 另一方面,我们的客户也是相关联的。我们现在服务的主要是税务部门,我们寻求如何用公司的技术产品为中小企业服务,由此推出了财税一体化软件,围绕这套软件我们又有一系列的产品,应用于高端客户,围绕这些技术我们还打造了安全芯片,外延不断扩大。

未来,我们希望能按照用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大策,服务于中小企业,用低价格、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ERP软件来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同时,我们的核心技术将涉足卫星应用领域,以及军队的装备安全等,我在航天部工作过,对军队有很深的感情,认识到我国军队的信息化或是军队信息安全还需要不断努力。

航天信息的目标是在2010年销售收入能达到100亿元。

向联想、华为学习

航天信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首先要认识到危机并在危机中不断完善自己,追求卓越。

孙定: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影响着实体经济。我国为了拉动内需,“4万亿”计划已经出台,各地的配套资金都超过了10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拉动政策,你是否看到了新的机会,哪些领域会走得更快?

刘振南: 航天信息对4万亿也进行了研究和考量。从国家层面来讲,我感觉到4万亿更多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也想通过媒体呼吁,国家不要忘了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基础设施。如果说把基础设施仅仅理解成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那是不够的,信息也需要有承载的东西,我国要把国内的信息网络建造好,利用这样的机会投入更多资金,使现在的带宽或者传输速率有很大的提升,使得国民和企业从中享受到便利。

同时,要关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并为之提供更多的便利。如果能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将会随之提升。从这点看,航天信息服务于中小企业,也将会从中受益。

孙定:从国内来讲,航天信息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刘振南: 竞争对手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是我们是否认识到危机所在,是否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冬天,危机意识要放在首位。今天大家看到了航天信息辉煌或是高速增长的一面,但是明年我们提升的价值在哪里,明天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所以,我们比较习惯于保持低调,专注于怎样更好地完善自我、追求卓越。联想、华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也有自身的特点、特定服务的群体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和技术。航天信息的标杆企业一直是IBM,航天信息要做成中国的IBM。

采访手记

慢火炖出好牛肉

从二八定律来说,新闻媒体将80%的关注度给了20%的企业,而其余的80%企业正在蠢蠢欲动,或者将浮出水面,也可能已经显山露水,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是这80%中显山露水的一个。

这次采访的提纲是“憋”出来的。航天信息,一个很陌生的公司,在网上搜罗的信息寥寥无几,与以往《对话》栏目中耳熟能详的公司相比,实在太低调。这也给采访添了些神秘,这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采访进行中,有点拨开云雾的感觉。这是一家默默无闻却发展势头强劲的公司,一家有着前沿的核心技术、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当然也有宏大的目标的公司。看惯了国内IT企业的沉浮,注意到了前人的得失,这一公司走得更稳、做事更低调。用刘振南的话来说,是慢火炖出好牛肉。

在2008年IT两会的高端对话中,记者再次见到刘振南。台上的他仍然侃侃而谈,观点掷地有声,一点都不逊色于同台的众多知名IT企业的领军人。这非常值得玩味,这场对话不仅仅是呈现出思想的碰撞与摩擦,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名不经传”的公司已经登上舞台,与IT大佬们同台竞技。

这会不会是某种预示呢?用慢火炖出的牛肉,要飘香了。(文/ 尹一捷)

总裁感悟

铸就品牌

航天信息是做税务系统起家的,在税务部门一说航天信息,大家都知道。但在其他领域,对我们了解的人很少,目前,我能够切身体会到品牌的影响力。开始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埋头钻研技术,品牌、营销还谈不上。现在感觉到了品牌知名度不高是航天信息要往前迈步必须冲破的阻碍。

我们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改头换面。第一,我们注册了Aisino品牌,航天信息这一名称在国际上不好用,并且这样的词汇太过敏感,不便于交流。应该说,现阶段树立Aisino的品牌效应是我们必须踏出的坚实一步。近年,我们不断地在媒体广告上打造Aisinio的知名度,希望以此为载体,进行口碑传播,逐渐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品牌。

最近推出的电视棒,也是为了打造品牌,借助于个人消费品让更多人认识航天信息,这才是目的,而不是为高利润。品牌的建立,在短时间内或许要牺牲掉高利润,虽不能两全齐美,但对于一个在成长中的公司来说,能扩大影响是最重要的。

人工智能拥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潜力已成为共识。今年6月初,国家出台《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九大工程,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IT培训认为作为技术变革的中坚力量,百度正全力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速技术在各行业落地,造福社会。

以汽车行业为例,王劲首提并诠释了“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概念,他认为,未来汽车的价值将主要由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决定。而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优秀算法、海量数据和超强计算三位一体,这意味着百度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必将对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运营成本控制诸多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据百度系统部高级总监刘超介绍,在过去十年间,百度的服务器集群规模增长了近50倍,在国内形成了华北、华东、华南三大集群,并初步形成全球布局的网络架构,在基础硬件、系统软件、高性能计算、制冷供电等方面,百度技术创新引领着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趋势。

如百度主导的整机柜项目“天蝎计划”,这个中国首个开源硬件项目已推出2个版本的技术规范和6项行业标准,整个行业累积部署超过30万个节点;在运营效率上,2015年百度自建数据中心的PUE达到122,位居国内第一,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会上,刘超还发布了百度最新的自主研发成果——X-ManGPUBox,这是全球首个单机支持16块并支持最大扩展到64块GPU的服务器,将为机器学习提供强大计算能力。

刘超指出,应对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支持千亿样本、万亿参数级别的超强计算能力、高效网络设施、数据中心布局XDN化将是未来百度数据中心的发力方向,以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满足各类应用需求,。

百度人工智能战略实施还需要“云+端”的支持,百度开放云总经理刘炀介绍了百度开放云以及云上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刘炀表示,目前,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百度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各种丰富应用。

百度开放云作为承载数十款用户量过亿产品和超百万企业客户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是百度将核心资源对外开放,致力于打造的智能云计算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满足各行业多层次需求的全系列云产品。以百度开放云为基石,社会各界可以充分利用百度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实现价值共赢,获得商业成功。

眼下,合作在企业中很流行。合作需要IT部门提供系统、工具和程序,将这个模糊概念变成现实。 但是,说到技术人员自身的合作,又是何种情况 IT人员背负着不善合作的名声。比如说,IT人员传统的形象就是一个人呆在小隔间里埋头工作,这需要改变。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研究高效应用开发团队的分析师Jeffrey Hammond说:“这主要取决于IT人员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

Hammond说:“在任何一家企业,IT人员重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而在过去,许多IT部门不重视合作,而是以命令和控制的方式开展工作。他说:“这种结果导致企业埋没了许多员工的合作能力;更要命的是,同时也埋没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高效合作在企业中必不可少,信息技术部门必然受到影响。随着IT部门精简人员,低层技术岗位外包或被托管服务所取代,剩下来的IT员工(常常遍布全球各地)不但要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还要彼此共享知识,以免白费力气做重复工作。

Hammond表示,尽管都说与IT员工难以合作,但实际上他们可以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合作精神。Hammond在一项针对应用开发人员的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调查对象称自己在工作之外编写代码;20%的调查对象称自己参与过开源项目。他说:“这表明IT人员有兴趣合作。”

怎样才能让IT员工培养出这种积极合作和创造的心态以下是几家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故事。

矩阵式管理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年收入达50亿美元。这家公司正在竭力改变IT员工的沟通方式。

在过去的四年中,应用材料公司全面改组IT部门,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企业转型。

CIO Ron Kifer把IT员工的数量减少到250人,2006年的时候,该部门有580人。他把大部分普通的IT工作外包出去,剩下的员工全身心扑在增加价值或创造收入的战略性工作中。

全面负责IT运营的企业副总裁兼代理CIO Jay Kerley表示,最近,IT部门将把几个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独立运作的模式改成全球整个IT团队统一运作的模式。“IT员工必须能够随时进行合作,”Kerley说:“他们要懂得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与客户进行沟通。”

他解释,这意味着企业文化要从传统的“命令和控制”管理变成“矩阵式管理”:旨在把IT部门的人员调动起来――不管他们在管理层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解决问题。

矩阵式管理发挥的作用是:员工可顺畅地表达想法、与团队其他成员积极沟通并讨论问题。他表示,这需要员工比较自信、成熟;而这类行为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得不到鼓励。

为了成功地实施这个体系,Kerley需要对目前的沟通模式摸底。于是今年初,他调查了IT人员,询问他们需要信息或者项目帮助时会做什么。

他根据调查结果描绘出一张沟通渠道图。在这张图上,不但清楚地描绘出传统管理链上的沟通渠道,还标明了充当沟通渠道枢纽的人员。用Kerley的话来说,这些人是“高度互联的人”。他们中的一半是经理层面的人,其余的人则是随时可求助的基层员工。

Kerley组织了其中的12个人,讨论如何矩阵式地合作。大家一致认为,一些IT员工受到语言和文化上的阻碍,另一些人则缺乏自信,被沟通技能所制约。

比如说,虽然整个公司都说英语,但英语不是母语的一些员工可能听不懂某些术语,因此需要鼓励他们在不明白的时候敢于说出来。Kerley表示,日本员工有时候不愿在开会时畅所欲言,因为在日本的传统管理文化中,公开讨论想法并不多见。

为了克服这些沟通上的障碍,管理班子开展了一项名为高级发展规划的项目,致力于为所有员工提供个人辅导。Kerley说:“我们和员工聊起对方的职业生涯、工作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我们重申了这一点:这些变化已成定局,员工必须适应。”

应用材料公司还启动了领导力培养计划:每40名IT员工为一组,接受Steve Finnerty的辅导。

Kerley说,Finnerty之前担任过卡夫食品公司的CIO和江森自控公司的信息系统主管,他对辅导工作很热心,又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所以,尽管辅导员工并不是Finnerty正式工作的一部分,可Kerley还是让他帮助开展内部领导力培养计划。

这项为期10个月的计划旨在培训IT员工,让他们学会与同事或者企业的其他部门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公司还保证表彰合作特别成功的人员,奖赏“充分体现矩阵式合作核心价值”的员工。

此外,应用材料公司还改变了过去以美国地区为中心的做法,而是更多关注国外员工的需求。公司启动了一项名为Applied Anywhere的非强制性计划,保障员工能够在任何地方办公。

Kerley表示,虽然这项计划旨在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但主要益处之一是让全球各地的员工都能够顺畅沟通,又不打破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比如说,应用材料公司在印度的员工再也不必上午9点回到办公室,参加在加州总部召开的网络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借助Applied Anywhere,他们可以在家办公。

Kerley说,公司在摸底调查后的六个月又做了一次最新调查,结果表明调整初见成效。“我们看到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他说,连以前沉默寡言的日本员工现在也积极参加头脑风暴会。

方便大家的维基

去年Mark进入一家纽约大型对冲基金公司担任技术经理,他试图找到该公司应用软件的信息时,却碰了壁。

对冲基金公司的70名IT员工被分成了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维护各自基础设施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存储在任何地方,甚至在某人的收件箱里。“我要是发邮件索取文档,会收到不低于四封回信,而且每封信都附有不同版本的文档。”

Mark在为前一个雇主工作时曾用维基来整合这类信息。于是他决定沿用该方法,在这家对冲基金公司中试一下。但他没权力让每个人都贡献内容:只有每个人都贡献内容,维基才有用处。他仅仅管理70名IT员工中的5个人。

于是他采用了软硬兼施的办法。首先,他和下属建好维基,往上面添加了一些基本的应用内容,并建立了一致的格式和结构。这些应用软件的内容包括开发商的联系信息、安装的软件版本号以及启动和关闭程序。

接下来,Mark向两名经理解释为什么要建维基,并请求得到他们的支持。他最后说服了这两名经理,要求他们的团队把所有文档都放在维基中,还将使用维基作为工作考核中的一部分。Mark说,这项强硬措施很管用,因为奖金在员工的实得工资中可能占到10%至50%――甚至对IT员工来说也是如此。

但更重要的是,IT员工纷纷涌向维基,因为它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他解释:“他们认识到之前那个系统的缺陷,没人知道文档放在哪里。有人带头这么做,他们很高兴。”结论就是:只要CIO刺激一下,大多数IT员工还是愿意合作的。一旦理解了目标,并了解到最终会帮助自己,他们的热情尤其高涨。

公司维基建立差不多已有一年时间,已成为“IT部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Mark说:“现在,维基成了灾难恢复计划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是我们必须首先恢复的系统之一,因为它包括我们所有应用软件的全部信息。”

让子公司参与进来

当遍布全国的IT员工不向总部汇报时,促进全球的合作会特别困难。

这就是商业分析软件开发商SAS Institute公司面临的处境。这家年收入为20亿美元的公司有550名IT员工,大约350人在北卡罗来纳州凯里总部,另外200人遍布全球各地的子公司。每家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的管理班子和IT员工,他们可以自行构建系统,只要能支持本地员工。凯里总部的高级IT项目经理Mark Filipowski表示,这就意味着许多IT人员在做着同样的重复工作。

于是SAS在2007年启动了一项全球性的IT合作计划,旨在促进分散的IT员工彼此加强沟通,找出并消除重复工作,提高效率。Filipowski如是说,他还充当该计划的全球IT联络员。

该计划包括:组织志趣相投的IT员工开一系列会议,通常是通过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每六周召开一次15名IT经理出席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专家出席的会议,比如网络、虚拟化或存储等方面的专家。

这些小组利用微软的SharePoint来安排会议日程――要求每一名参与者在公司网络上发布当前项目的信息和此次会议的报告。Filipowski说:“那些会议报告可能是IT部门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会议并非强制性的,因为子公司的IT员工向本地办事处的经理报告,而不是向总部IT经理报告。但大多数IT员工很想参加会议。他说:“他们很想知道自己在公司中的位置。”

的确,SAS荷兰办事处的技术支持和信息系统管理主管Koen Vyverman表示,参加会议让他感觉不会孤单。

不过更重要的是,合作使得Vyverman的工作更简单了。Vyverman及两名员工负责荷兰办事处的130名人员的200个系统。Vyverman 说:“我们这么少的人能胜任这项任务,唯一的原因是我们与欧洲的其他办事处及凯里总部合作。”他曾经获得过SAS每年颁发的全球IT合作大奖,该奖项每年只颁给两人。

拆除小隔间

如果说,有效地使用在线工具可以促进网络世界的合作,那么合理设计办公空间就可以促进现实世界的合作。一向以合作文化而自豪的卡夫食品公司试图在这两个方面继续合作,IT部门首当其冲。

卡夫食品公司的信息系统企业内容管理主管Lorraine Casler表示,在网络世界方面,公司积极试用新技术,让全球1800名IT员工参加了今年年初举行的年度IT领导会议。

会上聚集了来自信息系统部门和企业共享系统部门的负责人,大家一起探讨战略。通过网上合作中心,公司鼓励员工在开会期间发表言论、提出问题。该网站开通了与会者的博客、播客和视频。据卡夫公司发言人声称,约40%的与会者开有博客,10%的人发布视频或播客。平均有1000名IT员工在关注那些内容。

至于在现实世界,该公司在总部的几百名IT员工已搬到了重新设计的办公场地,以便促进合作。

作为该公司工作场所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新设计取消了办公室和小隔间,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开放区,仅留出部分封闭场地供开会和秘密会谈之用,没有任何指定座位。Casler表示,员工的个人财物都保管在锁柜里,任何文件或办公用品都放在移动“脚凳”上。

这种变化是强制性的,Casler承认有些员工一开始不喜欢这种安排。她说:“在以前的命令和控制管理文化中,谁的办公室越大,表明地位越重要。”但多亏精心制定的变更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大多数员工还是适应了新的办公场地。

她表示,让经理与员工同处一室,而不是躲在紧闭的大门后面,这会增进双方的关系。她说:“一旦员工明白谁都没有办公室,就会有更高的合作热情。”

链接

为什么要合作

最近针对全球500名主管、IT决策者和业务部门主管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许多公司在努力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

80%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认为企业上下的合作是确保成功的一个关键。大约75%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计划在来年加强对沟通和合作工具的使用。

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合作发起这项调查的Avanade公司信息管理和合作主管Markus Sprenger表示,因为市场变得变幻莫测,产品开发速度在加快,而且创新周期在缩短。应对这些变化,公司发现传统的管理结构已跟不上步伐。

Sprenger说:“企业不得不改变组织机构,从原来每人做重复任务的等级结构,变成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的矩阵式结构。每个人都是两三个不同团队的一员,共同处理好几项工作。”

有五种方法可促进技术人员与业务部门的合作。

•确定合作的目标,并解释合作的好处;

•着重说明合作会帮助员工处理好自己的任务;

•表彰和奖赏积极合作的人员;

•提供易于使用的工具、甚至可能模仿Facebook等消费类技术的工具。使用工具应该基本上不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员工马上可以使用;

•需要高层管理层的支持和鼓励。

链接

IT人员的七个误区

1 不开发新业务

无数的IT人员年复一年机械性地为同样的客户群体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业务稳定性很高,但是如果不能定期地在市场上做一些调查,寻找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和有声望的客户,就可能会丢失重要机会。

忠告:学会如何炒客户的鱿鱼以及如何推销业务。

2 收费标准不统一

虽然与客户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长期关系,但不知道如何提高收费标准。上升的成本削减了利润,也减少了寻找潜在客户的动力。

忠告:合理设置收费标准。

3 盲目签署合同

受人雇佣,有一份无忧稳定的工作。但谁知道所有这些晦涩的法律条款的含义如有必要,最好去找律师咨询,找到相对应的法律条款,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民事法庭或者破产法庭。

忠告:一切都要以白底黑字为证。

4不注重知识产权

客户拿走了那个设计独特的小算法,把它稍作改动后,就通过颁发许可证给5家公司轻松赚到了50万美金。而且这样做丝毫不触犯法律。你能怎么样呢

忠告:充分利用知识资本。

5 工作占据了生活

是不是每个周末都要工作因为疏忽了配偶,她是不是准备大闹一场如果是的话,需要换个思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工作。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专业创造力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重创。

忠告:计划一个可成行的假期。

6 没有把握好技术发展曲线

技术是业务效率的核心。但是请问,是否经常重复输入数据,在计算机旁等待运行结果,耗费时间寻找基本信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IT人员正在失去竞争优势。

忠告:时刻关注技术。

7 专业技能停滞不前

在业务领域中,有什么最新动态这个月学会了什么新的技能如果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IT人员的“市值”就会像2000年春的那些网络公司一样,急速下滑。

忠告:时刻保持行业敏感度。

中国的电脑行业或者准确的说互联网行业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大约1994年的春天。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霍营IT培训发现中国正式成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那么现在都有哪些IT技术是比较吃香的呢?并且加薪很快?

Python

这是1991年引入的高级别通用编程语言,Python已经成为数据科学的核心语言,并且继续成为后端Web应用程序开发的支柱。

Java

Java是一种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运行需要的条件也最低。它始终是电子商务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也是后端、服务器端业务应用程序,以及大多数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础,它的“一旦编写,到处运行”功能允许它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

云计算

云计算有着诸多的元技能,它可以按需提供共享计算能力、服务和基础设施,允许建立和维护基于云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快速部署和伸缩。

Linux

在免费的开源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模式下构建的类似Unix的计算机 *** 作系统,是开源工程师和程序员的首选 *** 作系统。今天,Linux已然成为世界前100大网站的后端。

JavaScript

网络上高级的、动态的、弱类型的直译脚本语言,每天都编写的JavaScript语句比许多更知名的顶级语言(如Java或Python)还多。

SQL

特定领域的编程语言,主要用于编写存储和检索数据的应用程序中,SQL是构建的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的主要支柱。

Matlab

这种古老的数学 *** 纵语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在科学和工程中大量使用,而大数据的时代,该技术再一次焕发青春。

碰撞数字经济时代火花 倾听“十四五”能源电力声音

2020年中国电力发展论坛关键词搜索

记者 赵冉

9月22日是距离“十四五”开局100天的日子,能源电力行业对“十四五”的谋划已到了最后梳理阶段。9月22日至23日,2020年中国电力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以“助力电力数字化转型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电力“十四五”规划发展中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新基建”如何发力和能源结构如何转型成为与会代表谈论较多的话题。

“数字新基建助力电网数字化转型”、“大规模海上风电发展对电网影响及应对措施”、“新能源高比例情景下储能的发展机遇”、“氢能产业发展形势与实践”……这些话题让人们对“十四五”能源电力可以有更多的预知。

“新基建”蕴藏勃勃生机

“新基建的时代已开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到来,电力行业已经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蓝海,更灵活、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电网形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也将成为解锁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在2020年中国电力发展论坛做主题发言时,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辛永如是说。

据辛永介绍,国家电网公司“新基建”涉及除铁路和轨道交通之外的其余六个领域,其中,以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数字新基建”)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5日,国网公司向 社会 发布“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分别是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电力物联网、能源工业云网、智慧能源综合服务、能源互联网5G应用、电力人工智能应用、能源区块链应用、电力北斗应用。

“技术创新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驱动力,综合考虑国网公司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任务及信息通信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近几年战略 科技 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电力行业建设数字新基建中,芯片技术、5G+北斗关键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电力人工智能技术等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推动产业升级的源动力。” 辛永谈表示。

作为新能源领域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国网新能源云目前累计注册用户142万人,入住企业9206家,8月访问量4278万次,日均访问人数614人。国家电网发展部副主任王劲松介绍了国网新能源云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和“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开放服务体系。

“数字经济是一种高级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开启了对传统工业经济的裂变式改造,成为各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对的重要砝码。” 国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沈亮指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特征是传统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了信息化的机遇,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可以不必完成工业化再去走信息化之路,而是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之路。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工具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新基建”的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新基建的热潮下,许多电力企业都在进行工业互联网 探索 与实践。与会的华能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范伟宁介绍说,华能工业互联网项目分为集团侧、区域侧和电厂侧三个层面。“华能Aidustry工业互联网有五大核心点,分别是IT基础设施云化,提供强大存储与计算力;工厂设备数据上云,海量工业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业务SAAS(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化,以中台为基础,构架企业运营中心;智能应用是核心,以IT为工具,为生产赋能;众创共赢,打造全流程企业生态。” 他说。

电动 汽车 充电设施是“新基建”的重点内容之一。据国网电动 汽车 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介绍,2025年,全 社会 专用桩充电量将达到423亿千瓦时,公共桩充电量365亿千瓦时;预计“十四五”期间,全 社会 专用桩和公共桩共计产生充电量2532亿千瓦时,全 社会 单位桩和私人桩共计产生充电量272亿千瓦时。

“电动 汽车 与电网互动市场前景广阔。”他表示,2030年电动 汽车 与电网互动的功率总理论潜力将超过10亿千瓦,相当于50个三峡电站;电动 汽车 与电网互动的电量总理论潜力将超过2万亿千瓦时,电动 汽车 与电网互动服务按005元/千瓦时估计,总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要加强充电设施规划布局,推进科学互联、有序互通,强化充电安全监管,提升可持续能力。” 他建议道。

南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电力规划中心主任黄豫从实践中分析了电力规划研究数字化的难点:在多源异构的数据环境中,数据来源多、口径不一,往往混杂不完整、不正确或不相关的脏数据;能源行业数据获取难度大,电力行业数据分散在各省及地市,分工收集困难;在当前电力规划研究中各环节的一些主流应用软件相对独立,封装性强等等。

“在信息化水平日益完善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和设备等需要维护和管理,如何建立高效协同的网、省、地协同管理体系、统一管理权限、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平台运维机制,已经成为了平台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难题。”他表示。

能源转型加快踩油门

“发挥我国在清洁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方面的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示范先行、中国引领’的思路,聚焦能源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集成化等事关能源转型发展全局的方向,推动能源开发、转换、配置、使用等领域技术和装备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抢占全球能源技术制高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隽在畅谈电力“十四五”规划时表示。

她指出,能源转型总体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十四五”是增量替代,煤电踩刹车、清洁能源踩油门,煤电从主力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新增需求由风光储输满足,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持续提升,比分别达到57%和45%。能源系统实现碳排放达峰。2025~2035年是存量替代,煤电加速退出,加快向调节性电源转变,清洁能源和电能分别成为生产侧和消费侧第一大能源。2035~2050年是全面转型,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煤电转变为季节性备用电源,清洁能源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作为“有分量”的清洁能源,核能被预计在“十四五”将会加速发展。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核能分会会长邱建刚介绍说,到“十四五”末,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按低位和高位预计将分别达到9000万千瓦和11000万千瓦。“初步预测,2025年核电机组在运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核发电占比6%;相对高效燃煤发电,年度可实现碳减排45亿吨左右;在建规模4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力争在电力负荷较大、电网安全运行枢纽地位重要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匮乏且成本较高的华中地区,适时启动内陆核电建设。”他同时表示。

中国华电集团战略规划部副主任罗锦华在分享了“新能源高比例情境下储能的发展机遇”。他建议,重视储能定位,做好储能在各环节的布局;强化产业扶持,促进储能在各领域的发展;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程;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引领储能技术标准推广。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华投资公司(氢能公司)总经济师梅竞谊对氢能在“十四五”的发展非常看好。她指出,全球氢能发展大趋势已确立并一日千里,国内氢能的上下互动和横向竞争日趋频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发展,各地纷纷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布氢能发展规划。今年9月16日,五部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 汽车 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以奖代补’,将有力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指出产业链的形成。”

但同时,梅竞谊也指出当前氢能存在的问题:氢能全链条关键技术性能差距明显,装备和关键材料依赖进口、设备价格高,加氢站初始投资高昂;氢能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体系缺乏,在制氢、储运、加注方面都缺少技术标准体系。“需要政府明确市场预期与技术攻关规划,氢能发展的国家战略,形成各方合力,推动行业 健康 可持续地发展。”她建议说。

以上就是关于IT新势力显山露水|显山露水全部的内容,包括:IT新势力显山露水|显山露水、北京IT培训分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是什么、【IT技术促进企业合作】合作比竞争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21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